《你好,之華》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好,之華》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好,之華》觀后感1
和朋友在這個寂寥的冬夜去看了《你好,之華》,觀眾不足十位,很適合安靜地欣賞。一部平淡溫情、波瀾不驚又帶著少許遺憾的文藝片,就像手里那杯漸漸喝至寡淡的紅茶,溫度卻剛剛好。
名為《你好,之華》,但故事的主線卻是以之南而展開。主角仿佛不是之華,亦不是死去的姐姐或者年少時的暗戀對象,侄女和女兒仿佛也不在中心點的位置,更不用說其它人。或者應該說,每一個人都像主角,但又不是。
沒有能猜到下一幕的標準的流程劇情,也沒有激烈的沖突和主線。但總有某些吸引人的點始終貫穿著。我以為我會不耐煩,卻漸漸看得更專注。
姐姐之南的悲劇,在于他被胡歌飾演的張超當獵物捕獲了。張超,家境不好,又想當明星,典型的眼高手低,淪落到在大學食堂打工。看到之南這么出色又美貌的女性,頓生占有欲,要把她搶過來報復生活對他的所謂不公。他不愛之南,只是想捕獲一個獵物。偏偏從小優秀的之南,像絕大對數的中國女性一樣,她所受的教育里,沒有如何防止墜落和被捕獲這一課。而且乖乖女,最容易通過愛上“壞男孩”來釋放自己被壓抑的天性。
一旦和這種獵手生了孩子,被捕獲的女性人生就無限下跌了。一次次被家暴,最終抑郁自殺。
唯一讓我想落淚的一幕,是之南的女兒對媽媽的前男友尹川說: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以前日子過得很苦,但我總想,那個以媽媽的名字寫書的人,總有一天會來帶我們走的。
其實之南是有機會止損重新開始的?上В皇敲總人都有發現走錯路之后,立刻離開止損,重走另一條路的決絕與勇氣。最終,自己丟掉了性命,也讓一兒一女那么年幼就成了孤兒。
只是結束時片中每個出場角色都好像褪去了負面的情緒,各自筆直的前進了。就連逝去的之南也鮮活起來,雖然在這影片里,她一開始就從世間敗退謝幕。但劇終時她唯一留下的東西,仍然是曾為命運斗士的期望之證。
這片子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每一個人心底都有一片堅不可摧的圣域。然后各自為了這片不可侵犯之處而探求、而嘗試著去努力。就好比之華的婆婆,一個已經老態龍鐘的老奶奶,還會用英文跟人交流修道院與凡爾賽宮。還會“不小心”遺落下口紅。
想起以前跟好友聊過的:每個人自幼都抑制不住的以為自己應該被上天青眼有加,特殊對待,然后終有一天要從夢境中清醒。重新面對自己存在如螻蟻這個事實。
或早,或晚。
但螻蟻亦有浩瀚的愛和尖利的恨,心底亦有萬壑千巖,在這一點上,被上天寵愛的或被背棄的,都將十分平等。然后,在認知自己可笑的微渺之后,變成方寸間的舞者。每天重復著汲汲營營的求生,然后從磨礪道路的間隙里搜尋著縹緲微光,用來修補維護自己的圣域。在心底焚起彌天大火,持續燃燒著不肯平庸不愿磨滅的驕傲,持續著與卑污的世界戰斗終生。
貫穿全劇的,是那些信件,不管是情書還是問候,都是用書信交流。我很羨慕那些還喜歡寫信的人,也羨慕還能見到情書的人,心理年齡越來越大的我,反而更喜歡這種老舊的生活方式。在這個信息超載的時代中,看到用郵寄信件的方式來進行溝通,便想起木心的《從前慢》:從前車馬很慢,郵件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盡管,那些些無處安放的小心思,平靜又寡淡。但于當事人而言,那就是一場盛大的波瀾。整部影片的鋪陳,更像是特意讓我們站在旁觀視角。不需要共情,也不必難過。就默然的,接受著我們生命中每一個人的潦草而過。
就像故事的最后,我們不管得沒得到想要的,活沒活成喜歡的樣子,都學會順其自然得過且過了。畢竟啊,像張超說的:人生不是你隨便扒拉扒拉就能寫清楚的。
被拒絕的經久痛苦,放不下的無盡折磨,所托非人的致命代價,不僅是在電影里,不是在聽別人的故事,這明明是自己的故事?晌胰韵嘈艜爬飩鬟_的愛,哪怕最終仍是無緣,哪怕需要漫長的等待,哪怕心儀的'人竟從來就沒有收到!哪怕多年后,只換來晚輩的淚水,只剩下滿滿的記憶與空空的信箋。
散場后,與友在街邊吃餛飩,不約而同慨嘆,周迅真的開始老了,你看她的魚尾紋雙下巴都出來了,已不是那個精致的周公子了。可是忽而又想,除了她,誰能更合格的去演繹中年之華呢?她曾經鮮活精靈,但不能駕馭沉重和松弛,現在她年齡夠了,能載重了,也夠松弛了,這是她最好的時代。也是我和你的。我這樣對朋友說。
我們都曾經想要活成最好的樣子,卻忘了接受現在的樣子。生活固然不盡人意,卻仍要匍匐前行。如此,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也有了它的意義。我們需要這樣的夜晚,需要一些暖來填充這個冷寂的冬夜——在與好友看過一場貌似無味的劇之后,我還能熬一個夜寫一篇影評。在經年之后,在我耄耋之年記憶力嚴重衰退之后,我仍會念念不忘:噢!那一晚,我與她看過這場劇,它是冬夜里淺淺的溫潤又柔和的一束光,告訴我:
我們愛過的人,終不負眾望。
《你好,之華》觀后感2
神秘已婚妻子參加同學聚會,又被神秘男子告白,此人是誰。
你好,之華。言簡意賅的表達,你好是我們打招呼常用的詞匯,也是我們寫信件的開頭,它是一切事件的開始,一切故事的開篇,是一個擁有著無限可能和無限遐想的詞語。
影片的開篇,整體色彩晦暗且壓抑,一個女人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之華在參加姐姐的葬禮——之南收到了一個同學聚會的邀請,隨后之華去到了同學會,但是并沒有忍心說出自己的姐姐已經逝世的消息,她裝作之南并與她姐的初戀互留了聯系方式,而后面一不小心讓丈夫看見了同學會上遇見的那個初戀男發的:30年過去了,我依然愛你,丈夫在沖動下摔壞了她的手機,故事從這里展開……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構成了整個故事,也讓我們了解了之南的整個人生,整個電影構架很大,色調很日系,充滿著日式小清新,在殘忍的結局中帶著一些暖暖的小故事。
之南死了,死于抑郁癥,死于自殺,死于家暴,有許多人問,為什么她能放棄對她那么好的尹川,選擇了一個既有暴力傾向又沒有錢的張超,有個陳獨秀網友說:因為張超是胡歌,只要有胡歌這張臉怎么都可以。我看到之后會心一笑并深表贊同。但是,平心而論,說句真心話,我覺得之南的表現深刻代表了在戀愛中被沖昏頭腦的女孩子,被男孩子靠一張嘴就騙走了心,不在乎身邊所有人的反對,等到看清現實卻已經釀下苦果,只能自討苦吃。之南最后選擇用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但是生命存在就是有意義的,她是去世了,可她的兩個孩子還在世上。他們年少失去了母親,哪怕身邊所有人都在關心和幫助他們,他們還是脆弱且敏感。之華的女兒颯然面對睦睦母親的離世,選擇陪伴睦睦。原本就在媽媽身邊成長的他們,現在沒有了爸爸也沒有了媽媽。爸爸有了新的寶寶,媽媽去了新的世界。兩個孩子也在悄無聲息的成長。
之華冒充姐姐和尹川寫信,尹川在回信時把信寄回了老家,睦睦和颯然冒充媽媽給尹川寫信,之華的婆婆給老師寫信,之華替婆婆送信。沒有了手機,信是大家遠距離交流的主要方式,這是一種充滿浪漫和情調的交流方式,通過信件,我們緩緩了解了之南的一生也了解到了之華和尹川之間的關系。之南是優異的,漂亮的,美好的,完美的;之華是普通的,平凡的。
尹川是轉學來的,尹川的媽媽是之華的同學,之華在青春時期愛上了尹川,尹川愛上了之南,尹川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情書給之華托她轉交之南,陷入愛情的之華使了小心機,沒有把信件轉交,后來被尹川發現,再后來……尹川和之南在一起了。在大學奇跡般相遇的兩個人,在一起了,年少的憧憬與愛戀得到了延續。這是美好的。又如大多數初戀一樣,他們分手了,并且之南遇到了張超,從此優異的,美好的,漂亮的之南變得不完美了。
看電影時總感覺導演布局很大,格局很廣,但是他又沒有用有限的時間講述完這整個故事,或者他想傳遞的精神。畫面美,演員棒,就是不知道這個電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個電影是講年少的愛戀是最純潔的?之華暗戀尹川,就一次又一次的往他家跑,帶吃的,找話題,借著去看他的妹妹,照顧他的妹妹去偷偷的看他;尹川暗戀之南,就在白天坐在座位上想她,看她,放學路上目光追逐著她的身影,晚上開著小臺燈,一封又一封的寫著情書,每一個字都是愛意,反復斟酌,句句揣摩。颯然暗戀著同桌,卻又不敢上學,單純的喜歡著,卻日夜的思念著,以為可以放棄,卻又愈加思念。年少時的暗戀像葡萄,酸中帶甜有內心似水。少男少女的羞澀和純潔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個電影是講青春未來無限的,影片不止一次說關于中學。中學是對每個人而言都無可取代又終身難忘的回憶,我們當時犯的傻,憂愁的事,暗戀的人都是為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個時候的我們可以無限憧憬著未來,幻想著以后。我們無法預料到我們未來將要從事的工作,行業,遇到怎樣的人,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但這恰恰說明了青春時期的我們有無限可能,這就叫做未來可期吧。這個電影是講不放棄的,尹川在之南的鼓勵下成為了作家,并一直堅持著。張超因為自己自身家庭原因和學歷原因,導致他既有想成為人上人夢想又有一種自卑的心理讓他自暴自棄。之華的婆婆再晚年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學英語。正如電影所說夢想是每個人都曾經努力或的,但是克服追夢之路的困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的。正如人生有艱難亦有痛苦。在那樣的時候,想起我們的年少時光,想起我們的中學時光,想起那個讓我們夢想起航,可以做夢,覺得自己未來前景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導演是曾經指導電影情書的巖井俊二,你好之華和情書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分別以葬禮和三周年祭日開篇,兩個女主都是在圖書館工作……還有什么路上遇到死去的小動物什么的。
這個電影可以當做一個青春片看,也可以讓成年人或中年人回憶青春,回憶那個讓所有人都平等,閃耀的地方。這個電影講述了不完美,完美的之南有一個不完美的婚姻;尹川心愛的女子嫁給了他人;之華愛過尹川,嫁給了周姓男子,兜兜轉轉原來都不是你。這大概就是導演想講的吧,這世界不完美,但卻還算溫柔。輕描淡寫的一句你好,抹平當時所有的唏噓。
《你好,之華》觀后感3
歷來有什么好電影,大家都喜歡翻拍,比如中國的《掃毒》被韓國翻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被日本翻拍,而韓國、日本、歐美的優秀電影,中國有些導演也想拍出自己的感覺、拍出中國的印象。但我還是第一次見有導演跨國翻拍自己的電影的。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代表作《情書》,但是,《你好,之華》其實就只是中國版的《情書》,甚至相比原版《情書》,質量還大大的不如。不知道巖井俊二在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是什么,是靠名聲在中國掙些錢,或者是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自己的作品,再或者給中國的影迷們一個交代?
說電影,拿《情書》來對比《你好,之華》,涉及劇透!肚闀返拈_頭是男主意外去世來展開整個故事,《之華》的開頭也是一個人的去世,這個人是女主之華的姐姐之南,而電影也是以這個人展開的。再有《情書》中有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而在《之華》中這種安排卻顯得過分,長得一模一樣的人的這種劇情大有電影在,但是在《之華》中,不僅兩姐妹之華和之南成年后長得一模一樣,而且她們的后代也完全和她們小時候一模一樣,因為電影涉及到回憶,回憶中的兩姐妹和現在的兩個姐妹(她們的后代)是同樣的兩個演員;蛟S這也是巖井俊二的一種放大,子女和父母像是理所應當的,而導演讓她們完全相像也是為了更加突出故事的糾結和情感的渲染作用。但是不得不說,這很狗血。
《之華》的節奏很慢,和《情書》一樣,都是遠鏡頭和近鏡頭相互疊加,但《之華》在這方便的處理更加分明,相比《情書》少了很多拍攝技巧!吨A》在拍人物的時候全是近鏡頭,在拍景物、靜物的時候又全都是遠鏡頭。另外,電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結合也不是很好,明明是一部文藝片,但是電影上半部分卻像是一部喜劇,而下半部分,喜劇又突然中斷,完全拋掉了搞笑情節,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煽情的橋段。《之華》很瑣碎,背景和情節都是,從另一角度看,更像是導演在敷衍,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中,穿插各種沒必要的情節,就像回憶少年踢足球,少女癡癡看著,鏡頭一閃而過,只有幾秒時間,似乎都只是為了煽情,讓人覺得美和懷念少年時的美,不像《情書》雖然是探尋過去,但是條理清晰,鏡頭的人物、場景也都給人很干凈的感覺。
再說人物,影片最初,之華的丈夫溫文爾雅、面容干凈,完全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樣子,不像是日常生活中應該有的人物。但是,鏡頭一轉,這個人突然變得偏執、心胸狹窄,面貌的處理和切換都來的猝不及防。特別出演的胡歌,在劇中扮演一個渣男,在前面的人物交代中,胡歌扮演的張超應該是不可饒恕的,但是鏡頭再轉,男主和張超又喝上了酒,張超敞開心扉說自己的為人,說以往的事情。張超說他只是覺得之南很美而已,但婚后看見她眼睛中的目光就讓他覺得厭煩,所以只是心情不爽而家暴。影片的格調是平和,太過于平和,以至于男主憤怒時該有的歇斯底里和作為渣男該有的剛勁都被抹除了。男主深愛著之南,愛了三十年,即便被渣男張超搶去了,也還是守身如玉,心心念的都是之南,在聚會上見了和之南長得一模一樣的之華后,發的第一條消息就是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深愛著你,這么深的愛,在面對毀掉心里摯愛的一生的人時,不該是憤怒?怒不可遏?結果憑渣男幾句自我感慨的話反而落下來淚?《情書》中的宣泄和爭執時該有的態度和動作都還有呢,到了《之華》這里連人的本能反應也都沒有了?喝完酒后張超這個人物就從影片中徹底消失了。若果要強加一個理由,這個人物或許只是為了凸顯男主和之南的愛情遺憾,而且力度很小,甚至完全不必在影片中出面,只要交代是個渣男就好了。而影片女主之華喜歡上了喜歡姐姐的男主,這種三角戀安排又是為了什么呢?影片最后交代了男主的釋懷,卻沒有交代女主的心情,就像是寫作文寫了前文卻沒有了下文;蛟S也是為了訴說愛情中的遺憾吧。只要想,總能給出理由,只不過理由有合適和不合適。
服裝一方面,中國的未成年女生是少有打底褲外套裙子的,這種形象我們想起來,都是日本和韓國的女生才是這樣,但在《之華》中,中國的兩個未成年少女似乎成了日本學生。要知道中國的校服中規中矩,雖然不好看,但卻以安全(不走光)和舒適而被日本和韓國學生羨慕的。還有通訊,這點也和《情書》很相似,《情書》的年代背景在過去,而《之華》的年代是在現在,導演通過女主之華的丈夫這個人物的一個動作,就讓交流工具從手機變成了書信,而這個動作也剛好是這個人物的不合理的崩塌。
但,影片總體來說還是很美的,劇情緩慢,一些處理如孩子的內心變化和加入兩條狗的作用都是讓觀眾能很直接地感受得到的。而且,影片中言語不多,穿插了大量的舒緩音樂,更顯得安靜。輕柔的背景音樂,在影院中回響,就像是聽了一場音樂會。要看的話,沒那么多事,去看吧。
【《你好,之華》觀后感】相關文章:
雪之華_700字02-22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熱】03-20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熱門】03-11
你好李煥英口碑觀后感03-11
【精】你好李煥英觀后感03-11
【薦】你好李煥英觀后感03-07
【熱】你好李煥英觀后感03-07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推薦】03-06
【推薦】你好李煥英觀后感03-05
感人電影《你好李煥英》觀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