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愛護水資源》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質課《愛護水資源》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今天在省教研室網站聽了20xx年江蘇省初中化學優質課競賽的一等獎獲得者曹晶晶老師執教的《愛護水資源》一課。這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1。本課題的知識難度不高,愛水、節水、護水方面的情意目標是重點。下面,我重點從常識性知識內容重組的角度談一談我的觀后感。
主線貫穿:呈現順序調整,內容相對集中。
本節課把課題1的主題“愛護水資源”和課題2“水的凈化”中“簡易凈水器”“蒸餾水的制取”等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我們知道,常識性知識內容一般淺顯而零散。把幾個相對獨立零散的內容用一條“繩索”串聯,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知識的重組。
本節課,教者以“愛水、護水、節水”為主線,把水的作用——水資源的分布——水體污染——水的初步凈化(過濾、吸附、蒸餾、海水淡化)——節約用水等常識性知識串聯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體系的限制。這里面主要運用的重組方法是知識呈現順序的`調整,使零散的知識相對集中。教者根據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呈現的順序進行調整,使知識的呈現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完整建構。
拓展延伸:貼近生活實際,學科價值凸顯。
本節課教者在正確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礎上,適度增加了一些教學素材。以這些教學內容為載體,凸顯了化學的學科價值。
上課伊始,教者播放了鹽城市某地因水質污染造成大面積停水的視頻。后來,又播放了一個水污染的視頻,里面的圖片觸目驚心,很有教育意義。教師還舉了印度“圣河”污染例子,便于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認識。但是,如果僅有水污染問題的呈現,真的不足以體現化學學科的意義。教者增加的分組實驗,包含觀察一杯污水樣品,認識其中污染物的種類,動手實驗做“水的初步凈化實驗”,用了“過濾”“活性炭吸附”等化學方法。
這些延伸,從教學環節上講是環環相扣,從教學內容上講是層層遞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便于學生學習相關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認識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化學是有用的,化學學科的價值得到了彰顯。
問題引思:師生多元互動,思維訓練積極。
問題是引思的繩索。教者用問題不斷推進教學過程的發展,使教學環節的轉換達到無縫銜接。
“如果大家經歷這樣大規模長時間的停水事件,會有什么影響?”“地球上的水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鹽城地區靠近沿海,為什么會出現大面積停水事件呢?”“我們鹽城周邊還有哪些可利用的水源嗎?”“如何將海水進行淡化呢?”這些問題,學生思考后,踴躍舉手發言。同時這些問題也用于教學過程的推進和教學環節的轉化。
“到底什么是水體污染,污染從哪里來,我們應該怎么做?”這個組合問題用來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到教材中尋找答案!巴瑢W們是否可以設計一套裝置,將海水的煮沸和淡水的收集放在一套裝置里,在小白板上展示”。問題拋出后,各學習小組進行了討論交流,學生展示設計方案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學習的過程。
本節課,教師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并用“水”給各小組命名,有“愛水小組”、“惜水小組”、“省水小組”、“節水小組”、“護水小組”、“增水小組”,真是處處皆教育。教者的結課語言也簡潔有效,“今后生活中,樹立愛護水資源的觀念,增強珍惜水資源的意識,踐行節約水資源的行動,做一個愛水、護水、節水的環保達人”。
如果教者再能設計幾個簡單的愛水、節水、護水的題目來鞏固,那么本節課的情意目標的達成可能就更好了。
【優質課《愛護水資源》觀后感】相關文章:
珍惜愛護水資源作文06-22
愛護水資源800字作文02-15
愛護水資源作文800字12-16
愛護水資源建議書04-09
愛護水資源的建議書04-17
愛護水資源的作文800字06-18
珍惜愛護水資源小學作文06-03
愛護水資源說明文作文08-03
關于愛護水資源作文700字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