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范文(精選12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范文(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后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愿,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后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2
看完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后,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而不能忘恩負義!
父母對我們的愛就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更就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而我們,卻就是怎樣回報的呢?從于丹的講解中,有一個事例就是這樣的:有一個母親太溺愛自己的女兒,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時,一不留意燙傷了自己的手,當她將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電視的女兒面前想尋求幫忙時,她的女兒竟然不耐煩地說:“快讓開,難道你沒有看到我在看動畫片嗎?”這難道就就是我們對父母的報答之恩嗎?我們只明白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就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么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就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人呢?不,我們更就應懂得回報!
我們不僅僅僅只就是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還有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個性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里的事情操心著,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就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后必須會好好學習,不會再惹您生氣了!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就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3
在黑龍江七臺,由于丹老師為我們講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為四段:第一段,培養孝心;第二段,培養愛心;第三段,培養自立、自強、自信;第四段,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在講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樹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們,不斷的依靠父母。大樹好像不斷被依賴的父母。它為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樹枝,付出了所有。
我們也應該為父母付出些,就像漢文帝劉恒那樣。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他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這也是感恩。
還有雞蛋、胡蘿卜、干茶葉的故事我也倍受啟發。
在故事中,鍋中的沸水是我們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們是經歷挫折的人。
雞蛋它雖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殼保護了自己,但它樂觀向上,并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經過了受挫的過程,使自己變得強大了。
胡蘿卜剛開始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并沒有保持下來,直到最后,它被挫折打敗了,變成了一灘軟塌塌的胡蘿卜泥。由于它半途而廢,所以我們不能像它這樣。
而干茶葉與它們都不同,它不僅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終改變了逆境,使沸水變成了茶水。
我們應該學習雞蛋或干茶葉,沒有被沸水改變。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人應該堅持不懈,改變逆境。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這兩個蘊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師精彩的講說,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學習,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實。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4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今天我看了一堂名為《感恩教育》的講座,它對我有很深的觸動。講課的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于大樹和男孩的寓言故事,大樹為了男孩能交學費、買玩具、蓋房子、娶媳婦、增遠見而貢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干。想到大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正如大樹那般的默默為我付出嗎?
想著想著我的思緒漸漸的回到了過去,記起很多和爸爸媽媽間的往事。每當我生日時,父母都會陪我過生日,但在我開心的點燃蠟燭的時候卻不曾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卻是媽媽的受難日,媽媽在那一天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我并開始了永不停歇、不求回報的付出。還記得在我摔倒時是父母趕緊把我扶起并鼓勵我勇敢的向前走;還記得在我生病時是父母焦急的送我去醫院并默默的陪我到最后一滴鹽水掛完;還記得過新年時是父母陪我買新衣服,從鞋子、襪子、褲子到上衣,別人有的我也都有,父母從不讓我失望……可是,父母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卻為他們做了什么呢?“好嘮叨、真煩”、“不要你們管”,這一句句不經意的話卻深深的傷害了父母的心。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正為本孝為先。原有陳元帥為母洗腳、周總理替母喂飯,現有田世國瞞著家人捐腎救母、賴東進討飯養父母,還跪著喂他們吃飯。孝道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耳邊不知道什么時候又響起了這首歌,聽著聽著我慢慢的閉上了眼睛,輕輕抬了頭,緊緊握住了拳頭,那一聲發自內心深處的話語以我最大的聲音呼喊而出:“媽媽!我愛你!……”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5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后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能夠把它們砍了然后去蓋房。”孩子聽了立刻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干問他:“你又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干想了一會兒說:“你能夠砍了我的樹干,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干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發。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干,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
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此刻,我就想陪著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向像這樣滿足著我們,我們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6
昨天下午,我們觀看了超級班會之《感恩的心》。
這個節目講述的是一些受資助的貧困學生。每年他們都會得到資助的3000塊錢。對于衣食無憂的人來說,3000塊錢也許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數目,3000塊錢可能轉瞬即逝。但是,對于貧困學生來說,3000塊錢也許是一個天文數字,3000塊錢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在這么多的同學當中,我最佩服的是劉玉同學。她在自己被資助的同時,也去幫助別人,資助別人,她不但自己幫別人做家教,也鼓舞其他同學去做家教。她用自己的付出去回報社會,盡管那么微小。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想想生我養我的父母,他們為我們付出的豈止是“一滴水”,簡直是一片大海呀!我們難道不應該在父母勞累時端上一杯熱茶,在父母失落時送上一番問候嗎?他們為我們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條條皺紋?
看看周圍的朋友,他們沒有給我們山盟海誓,他們饋贈的只有平凡字眼。可是他們總是給我們透徹的目光,溫暖的微笑。他們總是陪著我們難過,和我們共享快樂。難道我們不該珍惜這些理解和信任嗎?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關心父母、珍惜朋友,這樣我們將會更加快樂!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7
看完《感恩的心》這部電影,情緒十分沉重,看到周圍的媽媽們眼里都噙滿了淚花,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了。
這部電影是一部貼近時代生活的電影,是體現著生命的真締,體現父母對兒女偉大的愛及世界上的真情真愛的電影。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會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締。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無盡的愛,盡他們所有的一切力量,給予我們最好的生活及關懷。
我們要學會感恩,讓感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吧!如果懂得了感恩,那么每個人都會擁有無盡的快樂和幸福。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8
我看完“感恩的心演講會”之后,我想起了許多往事,有哪位家長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呢,而不懂事的我卻不明白父母的心。
我家并不富有,父母一共的工資才剛剛夠生活費用,剩下三百多塊,就存到銀行里交學費,新衣服也不能買多一套。近來,母親下崗了,家里的擔子就更重了,父親常年在外地打工。
一天,母親在家里煮了飯,做了菜做好了家務活,拖著疲倦的身子坐了下來,才剛坐下,我就回來了,母親又回到廚房準備飯菜。過了一會兒,母親從廚房把一些青菜和幾條小魚端到飯桌,讓我先吃,而不懂事的我卻叫喊起來:“這是人吃的嗎?你肯定還?藏著好吃的對嗎?快拿出來。”母親解釋道:“不……”還沒有等她說完,我搶著說:“你不要解釋了,都是謊話!”媽媽委屈極了,又黃又瘦的臉上流下了晶瑩的淚珠,母親說:“媽媽為你好,媽媽給你好吃的,媽媽吃剩飯,你以為媽媽想嗎?你父親打工寄回來的那一點錢,夠誰吃啊?我已經盡力了!”母親邊抹著眼淚邊說。我頓時鼻子酸溜溜的,我淚如泉涌,我擁抱著媽媽大聲說:“媽媽,對不起。”我們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開。
我永遠愛我的媽媽,無論去到哪里,我都會永遠想念她,母親為了我吃剩飯,省吃儉用,新衣服都沒買過一件,這是我應該怎么辦?我只能長大后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從小養大我,我忘了誰也忘不了她。
我要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媽媽,下輩子我還要你做我的媽媽。”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感恩的心》。這部電影非常感人,里面的主角是盼盼,她性格開朗,活潑可愛,可惜不幸降臨到了她身上,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那是一個秋天的夜晚,小盼盼的媽媽剛把小盼盼生下來就去世了,這讓盼盼的爸爸悲痛極了。爸爸傷心的對盼盼說:“盼盼呀,你長大肯定能像你媽媽一樣美麗善良。”
但是不幸又降臨到她身上,醫生說盼盼得了白血病。巨大的災難讓他們悲痛不已。爸爸努力的用自己的生命撐起這個家,他去火車站賣礦泉水,甚至把家里的家具都賣了,他拼命的工作,最后終于累到了,坐在輪椅上他仍不放棄對女兒的治療。父愛是偉大的,她對女兒的愛感動了很多人。于是,社會上很多熱心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他們捐錢、捐物,盼盼終于得救了。
世界上有很多的愛,有爸爸媽媽的愛,有同學老師的愛,有親朋好友的愛,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我們身邊的每一份愛。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10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對啊!是老師從我們走進校園的時候就傳授給我們知識,讓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讓我們自由地在里面劃來劃去。從我們無知開始,老師就一天一天地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為了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老師一直在日月操勞。教學是一種繁重的體力勞動,老師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老師要精心設計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節課,仔細批改每一份作業,老師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我們要了解體諒老師的工作特點和辛苦,所以我們要尊重老師的勞動。
記得有一次,您不停的為我們講課,教育同學,導致您沒有寫成鋼筆字、粉筆字、和聽課筆記,沒有了這一樣,您每月的工資里就會扣除好幾百元,而您卻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心疼的不得了,而是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找壞同學談心,來幫他們改正,經過您的改正,我們班的“四大天王”都已近變成了“四大勤勞員”每次下課都搶著干活,記得還有一次了,老師因為長時間給我們講課,嗓子已經變得沙啞自能借助“小蜜蜂”講課。雖然當時老師的聲音一會大一會小,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笑,甚至有些女生還在悄悄流下眼淚。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老師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體現,這種無私偉大的愛個了我們溫暖和力量,促使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偉大的老師們,我們將永遠記住您。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11
我們要天天心存感激,真心感謝并且珍惜別人為和自己所做的事,使整個世界更加和協溫暖。
八月,一個既溫暖又感人的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里,我們要心存感恩,真心的感謝并珍惜別人的好。隨著中秋節的到來,大家可以感謝并回報那些關心過自己的人,比如父母親`老師`親戚`朋友,甚至與隔壁的鄰居`清潔工叔叔等。
姚老師是我遇過的最好老師。除了輔導我們的科目以外,她還會時時留意一些適合我們的新聞,并找機會以其教育我們。姚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她會在適當的時候,處罰或鼓勵學生。當有的同學犯錯時,她會耐心地進行勸告,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所以我們都感謝姚老師的關心和指導。
我的父母親為我付出了許多。爸爸為了負擔全家的生活開支,天天在廠里不停地勞動。我媽媽是個能干的家庭主婦,除了做一般的家務以外,她還關心我的成長,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感謝父母的關心和教導,更要祝媽媽中有的快樂!
我們要天天心存感激,真心到感謝并珍惜別人為自己所做的事,使整個世界更加和諧溫暖。我們受教育的目的,除了學習知識以外,還要學會擁有一顆感人的心。趁著中秋節,趕快找個時間感謝一下父母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吧!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12
“感恩”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擁有的。而現在,孩子對于父母的養育卻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
當老師嚴厲的呵斥、責罵和批評時,你是否知道“老師”已不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終生的事業。“老師”——一個神圣的稱呼。他們將所有的愛心傾注于學生的身上,在家他不是個好妻子好丈夫、在父母面前他不是個好兒女!這不都是為了他的學生嗎?
當我們不在為今年收成不好而煩惱時,當我們有貧困奔向小康時,我們可曾想到是國家給了我們補助,是國家的繁榮使我們走向小康!
當我們拿著零用錢奔向商店時,何曾想到這是父母一滴滴血汗淚水的結晶呢?有這樣一組數據:某校八百多學生,知道自己生日的占100%,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占45%,知道自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日的盡只占9.99%。
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家人,感恩身邊的一切一切。讓心中的那份愛心永遠的傳遞下去,溫暖更多的人!
在老師的專屬節日——教師節。對老師說一句平淡的卻出自你內心的話語,優異的成績或許更能替代那鮮艷的花朵和金錢上的贈予。
當祖國大慶時,對著天空喊出你對祖國的祝福和對祖國的人熱愛!
當你生日——母親的受難日。告訴媽媽你最想對她說的每一句話。當你看見爸爸為了支撐這個家而汗流浹背時,簡單地問候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坐下休息會吧!”當年邁的外祖父母教你做人的道理時,你是否覺得膩煩了?那可是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啊!
“感恩”——一個神圣而潔白的詞組。讓我們用我們的愛心點燃那永不熄滅的愛的希望之火吧!
【感恩的心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恩講座觀后感01-19
于丹感恩講座觀后感12-17
于丹感恩講座視頻觀后感12-20
于丹講座《感恩教育》觀后感08-22
感恩講座觀后感5篇02-06
《感恩的心》觀后感07-09
感恩的心觀后感06-22
于丹《感恩教育》講座視頻觀后感12-19
于丹感恩教育講座觀后感匯總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