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范文(精選10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范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1
6月19日至22日,作為第二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班的工作人員,我與參訓學員一起前往紅旗渠干部學院進行了為期5天的學習,所見所想,感悟頗多。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啊!竟然“孕育”出人工天河紅旗渠,這是一群怎樣的人民啊!竟然重新安排了太行河山。
很小的時候,我看過《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當時就被里面的人物事跡深深打動。為了引來一渠水,人們耗時十年艱苦創業,生生劈開太行山,爆發出震驚中外的磅礴力量。
這種力量與古代官府“征用民力”的勞動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的.縣委完全可以不進行這項工程,中途遇阻也可以就此中斷。但縣委頂住壓力黨群一心,還是堅持將這項偉大事業進行到底。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是從群眾需要的角度出發:縣委修渠是為群眾,群眾修渠是為自己,這就使得整個紅旗渠煥發出不一樣的光輝,真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種“黨群一心”的感覺,我在觀摩紅旗渠紀念館、重走紅旗渠水長城、聆聽當年勞模吐露心聲、聽取“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講座、觀看話劇紀錄片時,一直貫穿心中。千百年,人民缺水生活苦,共產黨,帶領修渠徹底變。在修渠過程中,人民群眾表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黨員干部更是立下錚錚誓言:“哪里困難到哪里去,怕死不當共產黨員”、“只要渠能修好,命我都可以不要”、“我要奉獻自己的全部去修渠,百死不悔!”他們的一言一行閃耀著偉大的人格光輝,令人動容——這一切逐漸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直到今天,我們進入林州市境內時,這種無形的力量還廣泛存在著,感染著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
“禍兮福所倚。”當初的干旱使林州人民橫下心來修成紅旗渠,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再也不受缺水之苦,還使一代人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使整個縣的人建筑水平變得高超,改革開放后“十萬大軍出太行”賺到很多錢。捫心自問,如果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切可能實現嗎?山外經濟再發展,林州也許還在貧困的邊緣掙扎。“紅旗渠”,這個名字有很明顯的時代印記,但是紅旗似紅心,我們共產黨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是滿腔的為民之情。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2
4月27日晚,大沙壩鄉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各村半脫產干部、“第一書記”集中觀看紀錄片《紅旗渠》。
紀錄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在人力、物力、財力季度匱乏情況下,紅旗渠不依賴國家,僅憑自力更生、苦干實干的精神,通過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終于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改變了過去“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讓林縣人民從此過上了“不怕旱澇、保豐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時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創造了世界的奇跡、人類的奇跡。
觀看中,整個會場秩序井然,100余人靜靜坐著,共同觀看了河南林縣人民齊心協力、不畏艱難創造的奇跡《紅旗渠》,當觀看到話劇中活波可愛的吱吱因擔心工人餓著肚子而去挖野菜丟了性命時,當看到八十多歲的老秀才楊起夢老當益壯、奮不顧身為紅旗渠建設揮墨題字時,當看到青年工友們為向調查組證明他們是自愿修建紅旗渠而在山洞中集體舉辦婚禮時......現場觀眾們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觸動,不少人輕輕扶起來衣袖,悄悄擦拭著眼角的淚水,這是忍住的感動,更是真情流露。
觀看結束后,該鄉黨委書記對本次觀看進行簡要總結,同時明確要求,一是全體鄉村干部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煉就親民愛民的真情懷,煉就搶抓機遇的真膽識,煉就廉潔奉公的真品格,煉就干事創業的真本領;二是以實際行動,傳承紅旗渠精神,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三是要廣泛宣傳,鄉、村兩級干部、第一書記要組成工作隊,將《紅旗渠》精神宣講至家家戶戶,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紛紛表示,深受“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感觸,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堅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做好本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3
紅旗渠,可謂是人間建筑之奇跡,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讓千家萬戶,不再取水困難,為水而爭,解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讓林縣邊成了林州,讓這里越來越發達,越來越美麗!
由此,紅旗渠精神誕生了。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這種精神,是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可以當作規范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會知道什么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著別人,就會喪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被人們認為是弱者,之后,生活中,就會越來越是低聲下氣,這種活法有什么意思呢?
艱苦創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著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沒有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便會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可以長風破浪,更可能出人頭地,編織起自己一生的夢。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嗎,叫:不怕苦,吃半輩子苦。怕吃苦,吃一輩子苦。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一輩輩的英雄豪杰們的傳奇,才有了不斷進步的人生。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誕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與輝煌。
開拓創新,生物進步的寫照,不僅僅是人類,就連動物也是如此。多少種動物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覓食方式。在太古時代,又有多少的發明創造,讓我們人類成為無愧與天地的萬靈之長,這是開拓創新精神的威力。
團結協作,更始現代生活中所缺少的,雖然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為了或做間的蠅頭小利勾心斗角,最后不成,情誼也不在了。
無私奉獻,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積極向上的精神,當你愿意為祖國無私奉獻時,你會去好好的學習 紅旗渠,讓我記住的并不是修成前,當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后當地的富饒,使我們安于現在的幸福狀況,而是讓我們記住,他的落差,正是因為有了紅旗渠精神,才有了如此打懂得落差。當我們擁有了紅旗渠的精神后,我們便能讓我們現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樂的生活更快樂!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4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總干渠長70.6公里,從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設壩引水,沿濁漳河右岸,經山西省石城鎮和王家莊鄉的崔家莊、石城、青草洼、老神郊、克昌、豆口、東莊、葦水、白楊坡、王家莊、馬塔等村,到牛嶺北坪溝的南平村入林縣境;由三省交界牛嶺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盧家拐村,經木家莊、盤陽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過趙所、陽耳莊、棘針嶺、杓鋪、石貫、石界等村,在白家莊村西以空心壩穿越濁河,過南谷洞十孔渡槽橫跨露水河,轉向右岸北行,經尖莊村到回山角折向東南,經西坡、南豐、桑耳莊、清沙等村至分水嶺,全長70.6公里。
渠底寬8米,渠墻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開鑿在峰巒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5
11月11日,紅旗渠集團、紅旗渠風景區組織職工觀看《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影片,深入學習紅旗渠精神,開展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當熟悉的山水、人物通過一幀一幀電影畫面呈現在大銀幕時,大家紛紛表示非常地激動和驕傲,紅旗渠故事觸電大銀幕,讓紅旗渠精神更加生動、立體。
電影以巍巍太行、壯美紅旗渠為元素,講述了曾經參與修建紅旗渠的老人石天林,騎行重走紅旗渠的獨特追夢旅程,再現紅旗渠精神的輝煌過去,演繹平凡人生的夢想力量。作為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反映紅旗渠題材的電影,從籌備到登上大銀幕,《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歷時四年,淚點、看點、亮點兼具。電影的熱映,好評如潮,引發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一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正能量電影即將和全國觀眾見面!無論身在何地,期待您走進影院,一起感受紅旗渠精神的力量。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6
為豐富和創新廉政教育活動的學習形式,提振干部職工服務溫江“五個之城”建設的.“精、氣、神”,5月5日,區安監局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集中觀看話劇《紅旗渠》(視頻),以“紅旗渠精神”質樸偉大純粹悲壯的情懷給予全體干部職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禮。
《紅旗渠》主要講述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解決世代缺水的問題,修鑿“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動再現了林縣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無私奉獻、廉潔勤政的精神風貌,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觀看結束后,區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自陽同志提出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要通過觀看《紅旗渠》話劇,認真體會黨帶領人民群眾為了圓夢而展現的磅礴力量和為民務實清廉的共產黨人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和“扁擔精神”融入到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之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壓實監管責任、嚴格監管執法,為溫江“五個之城”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爭做踐行“進取”溫江精神的急先鋒。
通過觀看,全體干部職工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紛紛表示將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立足崗位,把“紅旗渠精神”轉化為干好安監工作的精神動力,推動我區安監事業掀開新的篇章。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7
昨晚,在紹興大劇院觀摩了由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跡——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斗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河南話劇院創排這臺氣勢恢宏的史詩般作品,是對民族精神的張揚,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對英雄主義的禮贊 。
我小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說太行山區缺水,一個小媳婦千難萬險挑來一擔水,卻因病體難支在家門口打翻了水擔,遭到了公公的`痛罵,視水如命的小媳婦悔恨難抑,上吊而死。今天這臺戲中,也有一個使人難以置信的情節:當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臉,第一次出生時,第二次結婚時,第三次入殮時。說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沒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戰天斗地的場景,而是把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詮釋,血肉豐滿,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卻又如此的讓人仰視。
一部讓人感動,引人思考的好戲。可惜紹興人不識真貨,劇場內觀者廖廖無幾……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8
說到林州,在外面,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到紅旗渠,這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這一星期,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對紅旗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是在建渠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工程于1960年開始施工,經過勤勞勇敢的三十萬林縣人民艱苦奮斗十個春秋,僅靠一把錘,一把鏟,一雙布滿老繭的雙手,就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人工天河”。
電影的人物也是讓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受益無窮。石頭、鐵錘、水蛋兒。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歷歷在目。當他們被困山洞時,我佩服石頭臨危不亂的英雄氣概,也折服于楊貴書記生命至上的領導風范。更欣賞當他們年老時,迎著狂風暴雨,站在鷹澗愁上保護紅旗渠的奉獻精神和青年活力。我崇敬紅旗渠精神,它是一個民族所需要的精神,一個民族核心的靈魂,更是一個不朽的精神文化符號。
我們要學習紅旗渠精神,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息,奮斗不止。讓我們一起弘揚紅旗渠精神,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紅旗渠,紅旗渠精神與天同壽,永錘不朽!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9
在交通運輸工程學上,老師講到紅旗渠,說是國際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第一次聽說紅旗渠,好奇心促使我上網搜集了一下她的相關資料,然后還看了一下《紅旗渠》這部紀錄片,對紅旗渠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修建時間:1960年2月——1969年7月,歷時十余年。
位置: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B)——河南省林州市(B),以濁漳河水為源,在A設壩截流,經過太行山將漳河水引入。
工程量數字化化: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渡槽151座,開鑿隧洞211個,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人生活需要水,種田也需要水,林州市是很缺水的,正是出于老百姓生存的根本需要,林州市的廣大百姓有了引漳河水到林州的念頭。紀錄片的一開始,男的女的,推著獨輪車的,拿著錐子的扛著鐵鍬的,像一只即將上前線的部隊浩浩蕩蕩地奔赴山區。以我的年齡沒有見過這種光景,看著這種場面一開始覺得很假,修一個溝渠至于這么興奮,這么大作文章嗎?接著,繼續往下看紀錄片。七十年代拍的紀錄片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在觀看的過程中你就會體會到。不過有幾個片段讓我印象挺深:挖紅旗渠青年洞的場景,在技術不是很先進的情況下56天就將長橋建好了,壯漢們用繩子空懸在懸崖上試探松動的石頭,小學生們放學回家還去背幾塊石頭,最后在紅旗渠通水的日子男女老少樂開了懷。可以想象,在修紅旗渠的歲月了,年輕的壯漢掄大錘的聲音在山谷間此起彼伏;后方自己造炸藥的也是干的熱火朝天;體力差的就留守給大家做飯送水。十多年了,紅旗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終于完工了。全體上下為了修通紅旗渠,擰成一股繩,這股繩真是結實啊。
修紅旗渠的人都挺牛的。我覺得從紅旗渠中學到了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是,做事情的時候要靜下心來,認準了就去做。可是自己現在處于研一的階段,還很茫然,什么都想嘗試一下,到頭來可能什么都建不成。他們在修紅旗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概的方案,也就是說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我們不能只是低頭趕路,不去抬頭看路。一開始的時候并不要求路線非常精確,出發以后不斷前進只要方向對就行,具體的路線到時候在具體研究。另外一個就是執行力,有了一個念頭,有了計劃,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去做,并且堅持做下去。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10
最近看到很多去紅旗渠參觀的新聞及報道,讓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于是找了一些書籍,參觀了一些視頻,網絡了查看關于紅旗渠精神的一些實質東西,讓我深受啟發。
紅旗渠位于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那里有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而紅旗渠是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甚為簡陋的工具,靠著每天6兩糧食,奮戰了10個春秋,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跡。
想到如此,我萬分感嘆,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紅旗渠精神是多么的偉大,他們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我明白,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實事求是,是紅旗渠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紅旗渠精神的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保證。紅旗渠的修建,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形成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留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的回味與思索。紅旗渠的建設實踐說明,只有為民執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使正確的決策變成現實。
今天,我們己經邁入了21世紀,同20世紀60年代相比,各方面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是來之不易的,是前輩們歷盡艱辛,流血犧牲換來的。越是條件優越越不能忘記過去,越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在當前社會生活中,一些不良風氣有所抬頭,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甚至損人以利己、損國家以利己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以及黨的形象,要想轉變這種不良風氣,就必須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學習和發揚紅旗渠精神。
我將告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 勇于創新,以實際行動不斷把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精選12篇)12-02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02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9篇)12-02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通用5篇)12-05
觀看紅旗渠紀錄片的觀后感(精選5篇)12-05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05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通用15篇)12-05
教師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范文(精選11篇)12-02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范文(通用29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