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

時間:2022-12-07 10:52:22 觀后感 我要投稿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1

  一個人活著,需要一種精神;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需要一種精神;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在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后,把學習“紅旗渠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作為干部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更容易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扎實的成效。我們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正是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人民群眾和我們的黨一起創造了這個奇跡。

  為了更好地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好,我結合自己觀看記錄片《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的重要性,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是很受觸動。通過觀看記錄片《紅旗渠》,使我很受觸動。一幕幕觸動人心的情景,一個個無私奉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筆者面前。當年,新華社社長穆青在施工現場采訪一位一只眼睛失明的民工時,穆青被眼前這位殘疾人的一句話觸動了。這句話就是:如果問我為何要修建紅旗渠,我就是懷著報恩的心在修建紅旗渠。面對艱巨的工作任務、惡劣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勞模懷著報恩的心態去工作、去付出、去奉獻。他講的“報恩”就是報答黨和人民的恩情,報答社會的恩情。一個農民講的報恩很樸實,也很真誠,而作為我們黨的干部應該受到更深的觸動,應該深刻反思:我們是抱著感恩的心在干工作、在生活嗎?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個考問。一位領導曾經講過,共產黨沒有虧待了我們,我們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昧著良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二是很受啟發。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復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這使筆者感悟到,臨泉縣民政工作沒有艱苦奮斗和埋頭苦干的精神,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臨泉縣民政局面對方方面面的利益糾葛,受到各種壓力和挑戰,特別是縣民政局領導班子率先垂范,發揚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奮力拼搏、團結協作,認真細致、扎實高效地完成了每項工作任務,在體制機制改革、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既鍛煉了隊伍,又樹立了形象,無愧于我們的事業,無愧于組織和人民的重托。

  三是很受鼓舞。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幟,催人奮進,是我們工作的動力,鞭策我們不能懈怠、不能偷懶。我所從事的民政福利事業工作,困難和挑戰很多,在工作中,更要發揚紅旗渠精神,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做到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當年修渠時,正處在三年特殊困難時期,修建紅旗渠的決策者面對林縣大地顆粒不收的現狀,面對沒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對不少人悲觀失望的情緒,面對需要穿越崇山峻嶺的艱苦條件,他們沒有退縮、沒有回避,在關鍵時刻勇于擔當、敢于擔當,激發了全縣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干勁,經過十年苦戰,終于建成了紅旗渠。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備的素質。擔當大小,體現我們的`胸懷、勇氣、激情,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我們要具有敢于擔當的品質,對工作帶著激情,對生活滿懷熱情,對事業飽滿感情。一個沒有激情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干事業就是要充滿激情。對組織安排給我們的工作,要積極去干,主動干好。紅旗渠的修建者對待工作和事業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這種有著飽滿感情的工作精神,為我們干好本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每個人把本職工作干好,單位的整體工作就干好了;每個單位、每個地區的工作干好了,我們的國家就強大了,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2

  12月4日下午3點30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西藏首映典禮在拉薩橫店院線巨幕影城(藏游壇城店)舉行。該電影時長94分鐘,講述了石天林老人為了追憶參與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歲月,決定帶孫子騎行重走紅旗渠的故事。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由河南帝星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電影中,祖孫二人重走紅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著光榮與傳承,用一個尋找的故事,回溯歷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樂,教導年輕人繼承先輩的遺志,弘揚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稱之為“人工天河”。

  林州籍西藏企業家、本部電影西藏推薦人王愛軍告訴記者,《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現最美奮斗者——紅旗渠建設者的電影,該電影將于12月6日在全國公映。“希望屆時有更多朋友前來觀看這部電影,真正了解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那么何為紅旗渠精神呢?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觀眾高應云說:“影片非常震撼,主題曲的基調和歌詞也令人感動。前陣子我還去了現場,紅旗渠還在發揮著作用。這部影片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財富,希望年輕人多去看看這部電影,傳承好、傳播好紅旗渠精神。”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3

  昨晚,在紹興大劇院觀摩了由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跡——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斗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河南話劇院創排這臺氣勢恢宏的史詩般作品,是對民族精神的張揚,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對英雄主義的禮贊。

  我小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說太行山區缺水,一個小媳婦千難萬險挑來一擔水,卻因病體難支在家門口打翻了水擔,遭到了公公的痛罵,視水如命的小媳婦悔恨難抑,上吊而死。今天這臺戲中,也有一個使人難以置信的情節:當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臉,第一次出生時,第二次結婚時,第三次入殮時。說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沒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戰天斗地的場景,而是把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詮釋,血肉豐滿,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卻又如此的讓人仰視。

  一部讓人感動,引人思考的好戲。可惜紹興人不識真貨,劇場內觀者廖廖無幾……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4

  6月19日至22日,作為第二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班的工作人員,我與參訓學員一起前往紅旗渠干部學院進行了為期5天的學習,所見所想,感悟頗多。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啊!竟然“孕育”出人工天河紅旗渠,這是一群怎樣的人民啊!竟然重新安排了太行河山。

  很小的時候,我看過《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當時就被里面的人物事跡深深打動。為了引來一渠水,人們耗時十年艱苦創業,生生劈開太行山,爆發出震驚中外的磅礴力量。

  這種力量與古代官府“征用民力”的勞動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的縣委完全可以不進行這項工程,中途遇阻也可以就此中斷。但縣委頂住壓力黨群一心,還是堅持將這項偉大事業進行到底。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是從群眾需要的角度出發:縣委修渠是為群眾,群眾修渠是為自己,這就使得整個紅旗渠煥發出不一樣的光輝,真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種“黨群一心”的感覺,我在觀摩紅旗渠紀念館、重走紅旗渠水長城、聆聽當年勞模吐露心聲、聽取“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講座、觀看話劇紀錄片時,一直貫穿心中。千百年,人民缺水生活苦,共產黨,帶領修渠徹底變。在修渠過程中,人民群眾表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黨員干部更是立下錚錚誓言:“哪里困難到哪里去,怕死不當共產黨員”、“只要渠能修好,命我都可以不要”、“我要奉獻自己的全部去修渠,百死不悔!”他們的一言一行閃耀著偉大的人格光輝,令人動容——這一切逐漸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直到今天,我們進入林州市境內時,這種無形的力量還廣泛存在著,感染著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

  “禍兮福所倚。”當初的干旱使林州人民橫下心來修成紅旗渠,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再也不受缺水之苦,還使一代人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使整個縣的人建筑水平變得高超,改革開放后“十萬大軍出太行”賺到很多錢。捫心自問,如果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切可能實現嗎?山外經濟再發展,林州也許還在貧困的邊緣掙扎。“紅旗渠”,這個名字有很明顯的時代印記,但是紅旗似紅心,我們共產黨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是滿腔的為民之情。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5

  5月24日星期四下午在區政府南二樓會議室趙志忠局長給所有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紅旗渠精神”。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讓我深刻領悟到這次黨課的重要性。會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查閱資料讓我深刻感受到紅旗渠,是我們的精神豐碑,感觸頗深,體會如下:

  在過去的記憶中,紅旗渠的建設是一種壯舉,紅旗渠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修建的,從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這項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跡。如今的紅旗渠,早已不是一項單純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豐碑。她與偉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脈相承,是中華民族插在太行之巔的一面精神旗幟。紅旗渠的艱苦修建,體現了共產黨為人民所想,為人民辦實事,為人民辦好事的原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紅旗渠的修建,是林縣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一個光輝典范。紅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蘊含著黨的領導,群眾基礎,干部作風,革命事業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力量,體現了黨員干部和群眾吃苦耐勞,戰天斗地,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工作作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豪情壯志。紅旗渠精神是時代的呼喚,是事業的感召力,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力弘揚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振興中華民族宏偉大業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確保黨和國家永不變質;有利于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繼承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熱情,為西部振興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堅持兩個務必,端正黨風政風。在成績面前,黨員應該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應該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今天要發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牢記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核心內容,堅決反對鋪張浪費、驕奢淫逸的享樂作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求我們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修建紅旗渠的十年,無數黨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種奉獻無私到命都可以不要,共產黨就是為群眾無私奉獻才贏得了民心!”正如當年在修渠中光榮入黨的特等勞模任羊成所言,“那時都是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然后是共青團員頂上去,群眾緊緊跟著我們……我最佩服的就是共產黨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現在一些干部吃不了苦、貪圖享樂、不求進取,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淵。因此,紅旗渠精神也是黨員干部弘揚正氣、抵御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和發展紅旗渠精神的新內涵,把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相結合,把艱苦創業和科學發展相結合,使紅旗渠精神永葆青春和活力,體現出時代性、先進性。同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作為一名民政干部,我將深刻領悟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在實際工作中,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帶好頭、作表率,練就過硬本領,為單位發展和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精選12篇)12-02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精選11篇)12-06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精選9篇)12-06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精選20篇)12-06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精選19篇)12-07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精選5篇)12-07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02

紀錄片《紅旗渠》觀后感范文(精選9篇)12-02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通用10篇)12-06

紅旗渠紀錄片觀后感(通用5篇)12-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 |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