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1
11月3日,二十二冶深圳公司組織觀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大國建造》(第二季)第4集鑄冶榮耀,全片以“探尋建筑工程的奇跡”為主線,選擇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和工程,展現《大國建造》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并通過工程背后的凡人故事,禮贊新時代《大國建造》在聚光成芒中所展現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奮斗精神。
看完《大國建造》,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國家在進步、技術在進步。基礎設施建設不再像以前一樣,僅依靠基礎的無機材料和簡單設備,利用密集的勞動生產力堆砌出來;而是集高分子材料,智能集成設備,產業工人,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的管理理念合一的工業生產體系。
2022年集團公司提出了“強基提質、品質效益再提升”的主題主線。對此,深圳公司不斷加強內外資源整合和管理效益提升,推動公司邁向發展新臺階。同時,作為基層單位的市場營銷人員,該片給了我更多的啟發與思考。市場營銷不是簡單的談項目、談合作,更多的是企業文化的對外展示與推廣,深圳公司對此將持續優化營銷管理制度,深化“黨建+市場營銷”,將集團公司的企業文化與深圳屬地文化融會貫通,并有機融入到公司營銷體系之中。此外,積極與在建項目和正在對接的業主聯絡溝通,定期召開座談會、播出專題片,幫助業主全方位的了解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在建筑領域的行業地位和品牌影響力。并不斷創新新媒體技術在對外營銷展示的運用,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對市場信息的收集、內外政策的研判、營銷平臺的建設的傾斜力度,助力公司的市場開發取得新突破。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2
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內部強大實力的外延。
英國,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我認為,英國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境發展成熟的必然結果。
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崇“重商主義”政策;在新航路的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并且注重發展海軍,奪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紀末,其殖民地幾乎已遍布所有大陸板塊,統治著當時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可惜,后來殖民地紛紛獨立,以致于英國受到了一些打擊,失去了昔日榮光。)
丘吉爾曾說過:“大英帝國即時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由此看出,英國對科學的尊重以及對培養人才的重視,使得英國成為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在工業革命上取得許多優秀成果,以此為英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而美國于1876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以此來慶祝其獨立100周年。當時,清政府派出了展覽團,他們展出的是小腳繡花鞋及純銀打制的器具,而西歐國家展出的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英國展出的是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的是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啊!
盡管現在的中國向西方學習了許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是在復制,模仿,而非創造!這樣的中國,注定是會落后于那些積極創新科技的國家。我覺得,我國只有重視教育,善于借鑒別國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與生活水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當“中國制造”成功轉化為“中國創造”時,就是趕超它們的有利條件。我相信,中國會靠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3
上次黨課我們認真觀看了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紀后,英國如何從一個弱小島國成長為世界性大國——“日不落帝國”的歷程。它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國的興衰成敗。這些歷史史實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國歷史的同時,對其他世界強國的近代歷史的了解與學習尤為重要。我們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去借鑒那些成功的歷史。學習歐洲強國的歷史,了解他們成功的原因對于我們入黨積極分子顯得額外重要。
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大英帝國迅速崛起?我發掘出一系列關鍵性字眼:開放、自由、科學、技術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為英國相對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空間。正是由于開放的心態,英國人擁抱海洋成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技術的不斷革新,瓦特的蒸汽機推動著英國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們反觀歷史,反思我們的過去。造成中國近代歷史悲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不夠開放,我們關起門來沾沾自喜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歷史雖然已經塵封,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血的教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新一代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使命,以史為鏡,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偉大祖國崛起的明天。讓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指引我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們未完成的歷史任務,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祖國而努力奮斗!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4
只有開創新的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國家才有可能有跟別的國家不一樣的突破并強盛起來。
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麗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終于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并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臺上的一次大戲悲劇性落幕。
恩里克王子雖然沒有親自出海,但是他設立航海學校,以國家名義持續地鼓勵航海事業,他終身未娶,為航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葡萄牙由此向海外擴張開啟了與各國的貿易,日漸強盛。西班牙也是因航海而與葡萄牙相互競爭,勢力遍布全球,兩國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他們的航海冒險不說對他們自己的國家有益,對我們也是有益的,沒有他們的航海探險我們就不會知道世界還有這么多的國家和豐富多彩的世界,而是一意孤行地認為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央,我們這里就是世界的全部。多虧了他們,這個地球才被拼湊完整;我們也才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圓的;我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神秘的地球;才有了各國的文化交流。
同樣的,只反復做一件事不注意其他方面這個國家也會衰退。就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只知道掠奪和揮霍財富,這并非長久之計,還應該發展國家的各個方面。我們國家的宋朝重文輕武,別的國家就能輕易攻破城池,趁虛而入,這是同樣的道理。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5
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已,才又看了一遍央視十年前的大手筆——《大國崛起》。以前看這部片子,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磨時間,或是純粹為了找點樂子。現在再看這部片子,則是希望能從更專業的角度來解讀它,更希望對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一個更好的總結。
作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在整部片子的謀篇布局上可謂匠心獨運。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這部片子從第一集開始到第十二集結束,數不清的疑問貫穿在每一集片子中。比如第一集海洋時代里在描寫葡萄牙人對于海洋世界的.遐想時曾這樣寫道: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著歐洲大陸,也燃燒著癡迷于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恩里克王子。
這種描述方式或者說闡述方法,我們在每一集里都可以看到,正是通過這樣層層設扣哦方式,觀眾的胃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故事的推進也顯得更有邏輯性。事實上,層層設扣,是紀錄片一種非常重要的講故事的方式,它不僅應用于紀錄片,在電影里中也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人類對于未知的渴望,這似乎是人的一種本能。
“層層設扣”幫助紀錄片更好的推進節奏,但嚴密的邏輯只能保證一部片子不出現硬傷,并不能確保它一定會好看。對觀眾而言,一部紀錄片首先要好看,其次才能關注其邏輯性等其他方面。因此,如何選擇一種適合觀眾的,能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講述方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油畫上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皺領、寬大衣袖、繡金披紗來裝飾的女性,就是當時英國的統治者——伊麗莎白一世。在重疊繁復的服裝下,婦女的形體不見了,人們記住的是一個莊嚴高傲的王權偶像。”這是大國崛起第三集:走向現代的一個段落篇章。這里,片子以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英國走向現代的關鍵性人物為核心來展開故事。通過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傳奇一系列轟動一時的大事件,我們姑且可以稱作“以小見大”,實際上,對觀眾而言,歷史無論多么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涌,它終究只是過去發生的事,或者說終究算是一個故事。對很多現代人而言,我們很難想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革命的困難,生存的危機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經被輕而易舉解決的難題。因此,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更容易引發人的同感,引發觀眾的感同身受。
在大國崛起的故事中,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畫,相反,他方佛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樁樁正在發生的故事。這就是通過小人物,地點這種星星之火,最終引發的燎原之勢。
當然,大國舉起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央視自身的平臺具有無可比擬性,國家級的資源調動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機構能夠制作單位能夠想象的,但所幸,他它是一部好片子。
說完了紀錄片講故事的方法,接下來也許我們可以談談片子本身的內容。大國,崛起。這兩個詞同時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心里都別有一番滋味。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大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曾為人類歷史的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近代以來,輝煌一時的封建主義卻成了中國前進的絆腳石,中國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被西方各國遠遠的甩在身后。戰爭以來,中國就開始不斷遭到西方列強的蹂躪,羞辱,甚至差點走上被肢解的命運,很多歷史學家都把中國的近代史形容成一部屈辱史,正是在那個時期“東亞病夫”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人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
進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統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運動更是讓中國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發展奇跡。今天的中國早已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國力的增強,埋藏在中國人心里的那顆大國之心也隨之顯露。從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到地方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能力,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心態。在這個時間點,大國崛起的播出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片子中的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路徑不盡相同。葡萄牙、西班牙靠的是最到完成國家統一的先發優勢而稱霸海洋;荷蘭憑借發達的工商業而享譽全球;英國最早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法蘭西以深邃的思想解放人性,號召人們解放思想,追逐自由;德意志從分裂走向統一,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經濟的騰飛打下基礎;沙俄則靠著強大的君主專制開啟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沙皇改革;日本始終堅持與強者為伍,終于走在世界前列;美利堅甩開歷史包袱,開創了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那么,中國,中國的崛起靠什么?我們不得已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單純借鑒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就可以嗎?顯然,歷史的無數經驗告訴我們,no。那么,人才、技術、體制、機制、市場潛力、國民素質、人文精神,中國又有哪些能夠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呢?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精選17篇)12-07
大國建造第二季觀后感500字(通用7篇)12-07
大國建造的觀后感(精選5篇)12-07
《大國建造》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2-07
大國建造觀后感(通用10篇)12-07
大國建造第二季第一集觀后感(通用17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