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科觀后感觀看兒科醫生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科觀后感觀看兒科醫生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期間,既是興奮也對激動的期待著臨床工作的到來,同時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醫者仁心》,看后感慨不由而發,看到劇中鐘立行醫術的精湛,也看到了醫學界的腐敗,看到了那些虛偽,貪婪,自私的人們,看到醫患之間的矛盾,一些明爭暗斗的紅包泛濫的諸多痛點,點燃了醫療機構與醫院的相互勾結的隱信,直指了某些醫生爭名奪利的學術不端,利欲熏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負責任,非法行醫的惡性醫療事故。
看著這部電視劇,竟能從一位患者的家屬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說“一個好醫生,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義務工作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為這份理解而動容。是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專科,還是二年到三年的中專業,到臨床實踐都還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逐漸累計經驗,技術日臻成熟的過程。人們常埋怨大到:讓實習看病把他們當成了實驗品。作為一所教學醫院,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再說,實習生都有專人帶教,要取得一定資格后才能獨當一面,遇到疑難困惑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或共同討論,一個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電影劇而出名,那么一位名醫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為一位名醫,即使成了一位名醫也承擔著同樣的風險。醫術并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體上就能練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診病人為病人治療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為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診了一個又一個病人治愈,或未治愈的過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這樣的醫療,這樣高超的技術,新老接替,名醫會老,年輕人也要成長,人總會生病,醫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力量來充實,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醫學才能更加成熟,進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才能有望治愈。戰神病魔是醫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標。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學可言。是病人的疾病復雜性推動著醫學的發展,患者及家屬,我們理解你們心中那份痛苦掙扎的心情,但我們也需要你們理解與支持。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做了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有責任,有與患者的良好溝通能力,還需要精湛的醫術,有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
【兒科觀后感觀看兒科醫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于文文兒科醫生主題曲歌詞06-08
觀看《長征》的觀后感02-01
觀看《上甘嶺》的觀后感01-28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08-07
觀看春晚觀后感02-02
觀看比賽觀后感01-28
觀看圓明園的觀后感08-10
觀看1942觀后感08-14
觀看春晚的觀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