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觀后感

時間:2023-04-30 08:14:13 觀后感 我要投稿

《黃金時代》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金時代》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金時代》觀后感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群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著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許鞍華導演的關于女作家蕭紅的《黃金時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電影,就借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說點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或無關的。

  先說一個略微殘酷的事實,國際婦女節指的是共產國際,是1910年8月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由共產國際的德國領導提出的建議,并最終確定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所以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慶祝這個節日。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問人家放不放假,過不過節了哈,她們大概得上班。

  言歸正傳,黃金時代。電影之所以最終命名《黃金時代》,源自蕭紅寫給蕭軍信中的一句話這不正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折射了1930年代民氣開放、自我意識覺醒,百舸爭流的年代,那是蕭紅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黃金時代。

  蕭紅,一個民國女子,經歷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棄、母子分離、幼子夭亡、顛沛流離、與四個男人發生情感糾葛,這還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貫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寫作為武器,喚醒更多人的自我覺醒意識。她一生如同動蕩塵埃,從未停歇,直到最終客死異鄉,她幾乎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運,本身就比一部電影還要精彩跌宕。王安憶曾說,有故事有才華的女人很多,蕭紅之所以能被歷史記住,是因為她把自己的熱情轉化為更巨大的東西,去影響其他人。

  蕭紅骨子里有東北女人的熱烈,她和張愛玲都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國冰雪中長大的蕭紅活得炙熱投入,燃燒自己,心懷天下;而上海風骨的張愛玲活得冷峻淡然,永遠冷眼旁觀,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氣度,只活自己的。

【《黃金時代》觀后感】相關文章:

黃金時代觀后感11-22

黃金時代觀后感2000字01-28

《黃金時代》觀后感(精選20篇)10-13

電影黃金時代滿分觀后感03-23

看《黃金時代》優秀觀后感03-20

《黃金時代》電影觀后感(精選24篇)12-02

電影黃金時代觀后感(通用13篇)03-14

黃金時代電影觀后感600字03-28

黃金時代作品觀后感作文 黃金時代讀后感獲獎感言02-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 亚洲综合婷婷六月日韩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午夜精品少妇免费视频 | 偷拍久久肏屄aⅴ | 亚洲天堂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