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觀后感
范文一
周二下午看了《第一書記》這部電影。先說好,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所以我是帶著隨便看看的心情去看的。由于觀后要幫著寫觀后感,所以去之前就把觀后感寫好了,屬上某某大名,然后上交黨組織,最后應該封存在入黨檔案里吧。
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些人說去之前要帶紙巾,因為它催人淚下。我覺得我是用不著了,因為是報著寫觀后感的心態(tài)去觀影的,關于歌功頌德在影片,我覺得自己應該不會被導演的劇情來牽動感情。
我自認為是很會猜劇情的人,影片一開始,我就知道了導演想怎么敘事,而每個小事件發(fā)展的結果我也猜到了十之八九,等等,都是一些老掉牙的電影俗套。
電影里無論是主演還是一些配角,都是我們平時熟悉的著名演員,據(jù)說是人藝演員鼎力加盟。影片里有許許多多我們熟悉的演員,直到最后,我還真把楊建新當成了沈浩,不過我還是最喜歡徐帆的表演。片中沒有過多的詞語和行為想博取人們的眼淚,更多的卻是引得大家不時發(fā)出笑聲。
影片最后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而這時,我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圍,多數(shù)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天啊,了不起的導演。不,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當然,看完電影后,也會引發(fā)大家更深的思考。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
范文二
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真誠和真實讓我潸然淚下,不能自已。一聲聲大爺、一聲聲奶奶;一只能產奶的小羊,一個多孩子的殘疾家庭,一個隆重的葬禮;一臺鏟車,一條開放路,一個新的紀念館,一個高科技企業(yè);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特殊的年夜飯,一次一次的紅手印;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凝聚起人民的氣力,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把人民的需求當作工作的無窮動力,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贏來的大愛。我從《第一書記》里看到了一個好人的影子,一個真正基層干部干實事的影子,我們呼喚有更多這樣的好干部。
看完電影后,引發(fā)了我更深的思考: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yè),把自己的崗位當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奮與堅持,奉獻與犧牲,就能造福社會。沈浩固然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干部,卻是一個大寫的人,就像影片主題曲唱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做人就要做大寫的人,平平經(jīng)常,認認真真。做人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一個大寫的人!”
范文三
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我拿到票時以為是說教式的宣傳片,但當電影拉開序幕,一張張純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感覺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同志一起走進小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
故事的原型是安徽省財政廳干部,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沈浩。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2009年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臟病不幸猝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5歲。
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歷,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在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片中沈浩的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大包干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guī)劃、經(jīng)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跡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特別是這三個情節(jié):第一個是沈浩被打,恰好被一大早趕來看望他的妻子和女兒看見傷痕,猛一看很好笑,仔細品味起來很是心酸、艱難。第二個是鄉(xiāng)親們留下他吃過年飯,鄉(xiāng)親們越聚越多,最后全村的人都搬上桌椅一溜排開,一起向沈浩敬酒,那場面真是干群魚水情深。第三個是沈浩去世以后,他的女兒在鋼琴考級時對爸爸的回憶,那恬淡寧靜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故事的高潮,讓人唏噓不已。
落幕的《做人》歌曲緩緩響起,我走出影院想著:人是要有追求的,需要做點事情。很多人在追求名利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生活是需要經(jīng)濟基礎。可是反過來,如果你認真地做了點事,也許名利自然會隨之而來。
范文四
電影《第一書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這也是導演陳國星和主演楊立新的成功。因為該影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fā)觀者的會心一笑。寫實與寫意鏡頭的運用,音與畫的融合,眾多明星大腕的參與,給鳳陽縣的古城墻、紅色有些刺眼的紅手印、優(yōu)美的鋼琴曲、遍地黃燦燦的油菜花、徐帆恰到好處的調侃和意味深長的眼神……,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部說教型政教片,不是一部枯燥的宣傳片,而是一部藝術化了的生活和勵志電影。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笑聲中隱含著一絲辛酸,哭泣中飽含著一絲遺憾。沒有給我們樹立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通過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件件事情,透視了沈浩的思想深處和真實內心,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感情豐滿、有血有肉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形象,讓我們在一次次濕潤眼睛的同時,引發(fā)了內心的共鳴和思索。
沈浩走訪農戶了解情況,讓農民自己動手修路,主動到省財政廳等部門跑項目、爭取支持,在“大包干”的發(fā)源地搞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為了在京滬鐵路線上架橋,找鐵道部、跑上海局、直接找部長、苦苦等待部會議的決定……影片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沈浩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調查研究能力、統(tǒng)籌兼顧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這么有能力的人,為什么他就在安徽省財政廳工作了18年,每次年終考核都是“基本稱職”,“一直原地踏步”?而同是同學的崔凱已是正處,后來到廳級干部。這肯定不是個人能力問題,因為沈浩把自己想干的事情一件件地變成了現(xiàn)實,給小崗村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和全新的發(fā)展。那么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的就是的人才培養(yǎng)體制、用人機制和考評制度了。突出宣傳他的能力和素質的時候,無奈之余怎不讓人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作為各級從事人事工作的領導是不是應該深入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正如崔凱的臺詞講道:“當官的未必干事,干事的未必當官。”那我們要培養(yǎng)和使用的是干事的官還是不干事的官?從沈浩的個人發(fā)展當然也是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fā),沈浩“離開”了財政廳,但他干得仍和自己的工作戚戚相關,他仍然是“財政人”。沒必要把自己局限于某個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部門,走出去,換一種思路,換一種生活,也許你將會有不一樣的舞臺和不一樣的人生。不管是哪個單位,人事工作一定要注重個“活”字,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沒有靈活的進出機制,死水一潭,怎么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呢?
沈浩到任后,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來錢給每戶村民蓋了房子,接著又弄來了錢,每戶發(fā)放2萬元補助。接著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梁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但是,如果沈浩沒有財政廳的工作背景,如果他的同學崔凱不是廳領導,如果他不是安徽省委選派干部,如果沒有省市領導的支持……,沈浩能有這么多資金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嗎?他的前任干部真的就是那么的無能,那么的不愿意證明個人的能力,不愿意讓小崗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是的,當然不是的,沈浩的成功,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當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宣傳形象的時候,試著思考一下,小崗村的發(fā)展模式有沒有典型示范效應,能否給周邊的農村地區(qū)具有帶動效應,能否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答案是基本不可能。沒有財政資金的扶持,沒有省市政策的支持,我想沈浩即使有通天的能耐,他也只能仰天長嘆,扼腕嘆息。從小崗村的發(fā)展歷程給我們的啟發(fā)就是對于新農村建設、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如果財政資金像撒胡椒面一樣,那肯定不會有什么效果。我們要采取項目整合、資金捆綁、重點扶持,只有這樣,才可能創(chuàng)造小崗村的奇跡。小崗村通過土地流轉,實際就是以土地做股份入股招商引資,改變了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小崗村從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從單一農業(yè)向現(xiàn)代工業(yè)和商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的轉折點。這說明資金支持很重要,但政策的導向更重要。我們在工作一定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情況,不斷調整思路、創(chuàng)新機制。在不違反憲法、國家的法律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注重降低社會風險和自然風險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有利于農村繁榮穩(wěn)定、有利于農民增收的制度,都可以上升到政策層面進行研究,沒有什么不可以去嘗試,因為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沈浩在小崗村的主要工作思路,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打通了與外界聯(lián)系的主動脈。二是重修大包干紀念館,發(fā)展紅色旅游。三是招商引資,GLG農產品深加工高科產業(yè)園是小崗村原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生前引進的第一個招商引資項目,GLG的進入實現(xiàn)了小崗品牌的商品化、資本化,為小崗村的政治品牌注入了科技含量、經(jīng)濟含量。沈浩能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小崗村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發(fā)展思路,這說明他就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領導干部。
也許有人會說,小崗村就知道摁“紅手印”,其實“紅手印”代表的是民愿,民意和民情,村民們不善言辭,也不會激揚文字,但他們知道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表達自己。也許村民們第二次摁“紅手印”請求沈浩再干三年的部分原因過是為了能“挽留”住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是當沈浩因病去世,村民們第三次摁“紅手印”請求上級把他永遠留在小崗的時候,這充分反映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民心中的位置,我們可以明顯感覺這種純樸的農民之情已經(jīng)溢于言表,村民們深深得愛戴著懷念著這位“第一書記”。“群眾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沈浩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他嚴格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就一定要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一定要問計于民。
沈浩是偉大的,他的偉大在于他付出的,很多事情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不管我們是承認或不承認。為了小崗村的發(fā)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著“不能盡孝贍養(yǎng)母親,不能盡職培養(yǎng)疼愛女兒,更無法去盡一個丈夫的責任”。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壓力也日復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體,可以說沈浩為了“事業(y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有人死的重于泰山,有人死的輕于鴻毛。沈浩雖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將會永遠活在小崗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道德淪喪,金錢至上的21世紀,沈浩的事跡越發(fā)顯得彌足珍貴。
范文五
看完《第一書記》,自己深受感動,感觸很多。
這部電影是根據(jù)安微省鳳陽縣小崗村原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的。影片講述了原本在省財政廳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務員后,毅然放下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拋下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到鳳陽縣小崗村掛職工作。在小崗村工作的六年中,他為小崗村鋪路、修橋,幫助貧困戶,招商引資進行經(jīng)濟改革;讓幾十年來駐足不前的小崗村大踏步的前進,成為了中國經(jīng)濟的潮頭;但當小崗村正在重現(xiàn)昔日輝煌時,自己卻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沈浩放棄了財政廳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放棄了家中溫馨的生活,來到了偏遠的小崗村。那里的條件艱苦,工作也不好開展,可是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定的做下去。在很多人看來黨校是個嚴肅,神秘的地方,但實際上黨校老師生活是比較清貧的,所以我們既然選擇了黨校教師這份職業(yè),就要盡一個教師的責任,耐的住寂寞,耐的住清貧. 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
從沈浩身上,我還看到了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肯動腦筋,辦產業(yè)、興商貿、科學種田,以市場經(jīng)濟的頭腦發(fā)展種植…..六年來沈浩帶領小崗村做了太多的事。我聯(lián)想到自己,工作時有時按照老思路老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要勇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多嘗試一些新的方法,多思考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有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斷感悟。作為一名黨校教師,要深入學習沈浩同志,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敬業(yè)精神,學習他的無私奉獻,黨校教師應當具備高度的敬業(yè)精神。作為一種職業(yè),黨校教師都應當對學員負責,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黨校工作的重要性決定了黨校教師身上的責任之大,這種責任的重大,要求黨校教師經(jīng)得起誘惑。當然,有人會說黨校無權,何來誘惑?似乎誘惑總是和權力成正比。正因如此,才可能使人尋找權力。表現(xiàn)在某些黨校教師的身上就是不安于本職工作,終日想著“另謀高就”或是尋找“副業(yè)”。這就要求身為黨校教師就是要能“熱愛本職,淡泊名利”,看到自己職業(yè)的崇高性;勤學習,苦鉆研,踏踏實實授課,認認真真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布道者。在平凡而有偉大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深入學習沈浩同志,做一名優(yōu)秀的黨校教師:上得了講臺,下得了基層,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平凡!
范文6
今晚我自主觀看了《第一書記》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jù)原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該影片講述了原本在省財政廳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務員后,毅然放下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拋下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到鳳陽縣小崗村進行掛職工作,并且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他為小崗村鋪路、修橋,幫助貧困戶,招商引資進行經(jīng)濟改革,讓幾十年來駐足不前的的小崗村大踏步的前進,趕上了中國經(jīng)濟的潮頭,但當小崗村正在重現(xiàn)昔日輝煌時,自己卻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我深深地感覺到一個道理,我們的人生價值何以得到體現(xiàn)以及我們如何去實現(xiàn)。通過沈浩請我們低下頭來想一想,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一個無論從思想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應該嚴格要求進步,要做到與時俱進的我們,我們是不是缺失了沈浩的那種拼博奮斗的精神,我們是不是應該時刻提醒著自己,我們是在黨的教育領導下的先進份子,就像我們經(jīng)常寫的那樣我們將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信念,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在這樣一個物質化的社會里,沈浩更多的就像是一個另類,當大部分干部將基層鍛煉當做是晉升的踏腳板時,沈浩可以撇家舍業(yè)的在小崗村工作那么多年,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的行為,但他卻本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他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段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日記,會讓人真實的動容。電影采取的夸張只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讓我流淚。我更加關注的是這么一個人,在這么一個地方,待了這么多年的種種奉獻事例。
沈浩的一生雖短暫,所做的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對百姓來說是最重要的事,他全心全意為人民,和百姓魚水情深,一心為民謀幸福,他是黨員的驕傲,黨員的榜樣。我要以沈浩為榜樣,堅定信念,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希望在我們以后回首往事時,不會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我們就會自豪的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偉大的事業(yè)。
【第一書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第一書記觀后感7篇08-29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2000字11-22
第一書記觀后感1000字(精選12篇)11-06
第一書記觀后感600字(精選8篇)09-27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通用20篇)07-13
超級戰(zhàn)艦觀后感-觀后感09-17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9-29
觀后感重返狼群觀后感08-23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