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葉永烈魯豫有約觀后感
葉永烈 魯豫有約——觀后感
說來有些慚愧,在老師還沒放該節目給我們看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有位名人名叫葉永烈。看來以后得加強人文方面的素養啦。通過觀看這部片子,我學到很多,同時也做了不少的思考。
葉永烈爺爺小時有過作文不及格的經歷,但現在他是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有人說很多作家曾是神童,我不是。我是從一個語文不及格、作文也不及格的孩子成長為作家的。”這句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的確,生活中像這種曾經看起來不可能但最終一切都成為了現實的例子并不鮮見,比如:眾所周知的,曾經因不及格要補考英語的李陽現在成為了英語方面的能手;小的方面,高中時我的物理老師曾經就很懼怕物理,達到了一看見物理就頭暈的境界,但后來他還是喜歡上了物理??所以說,客觀地講,曾經或者是現在我是怎樣一種狀態并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是啥樣,現在我該做的是努力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盡管過程不是很順利,而不是糾結于現在的狀況有多糟。
葉永烈爺爺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起發表科學小品,20歲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么》主要作者。他是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他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帶來的巨大的影響,還有《毛澤東的秘書們》、《陳云全傳》、《葉永烈采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受到好評。這一切,都是從1951年4月28號那天開始的,那是他11歲,小學五年級,從一首出版在《浙南日報》(即現在的《溫州日報》)上的《短歌》開始,葉永烈爺爺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后來就讀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并不影響他對文學的熱情。其實這得益于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敢于為止付出行動和對文學的熱愛,試想一下要是當年他對那個“投稿箱”僅僅只有好奇并沒有為之寫《短歌》,或者在大學期間轉向研究化學,結果會怎樣。所以說,我要向葉永烈爺爺學習有想法了就敢做的品質,特別是當今社會,現實是殘酷的,當你有自己的想法并理性地判斷它的可行性時,我要立刻行動起來,并堅持著那份屬于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
他是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更是一個以寫作為樂的人;他是一位勤于科學幻想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長傳記文學的作家。
當葉永烈爺爺科在科普小說方面干得正紅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感到科普寫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視角,更多地放在國家、時代的命運和人民的呼聲上,所以他選擇了紀實文學。這是一個多么堅定、偉大的抉擇啊,他的心不僅僅放在個人的事業上,同時還牽掛著國家與人民的命運。
前幾天看過一篇題為“我們不一定會輸在起跑線上”的文章,其中講述了一個道理:起跑線雖然不同,但同時通向成功頂峰的路也是不盡相同的,你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路線才能決定你是否是最先達到頂峰的人。葉永烈爺爺的成功就很好地為這個道理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
此時此刻,我在為那份屬于我的夢想而奮斗。
【葉永烈魯豫有約觀后感】相關文章:
魯豫有約尼克胡哲觀后感08-25
觀后感重返狼群觀后感08-23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觀后感04-13
經典觀后感我讀經典觀后感12-15
超級戰艦觀后感-觀后感09-17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8-10
圓明園觀后感模板-觀后感06-16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觀后感01-23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9-29
《鷸》觀后感 鷸觀后感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