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故宮的作文(常用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故宮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1
我們來到朝思暮想的故宮。那里有許多宮和殿。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乾清宮。那里有正大光明的匾額,想到這里曾經是放置繼位詔書的地方,想到那些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不顧手足之情,我不禁瑟瑟發抖,皇位之爭真是可怕。
接著我們又去了珍寶館。那里擺放著許多古代的各種文物,在這么多藝術品里面我最喜歡的還是琺瑯掐絲,因為這樣做出來的工藝品特別精致,可惜這種工藝技術已經失傳。
離開珍寶館,我們又來到九龍壁,這可是我最朝思暮想的地方了。九龍壁的結構一共分為四層,最上面的第一層是天,第二層是云,第三層是石頭,第四層是水。每一層都雕得十分精致,不過九龍壁最關鍵還是龍,而且還是九條,因為古代人十分崇敬九這個數字,因為13579被稱為陽數,而九又是巨大的陽數。這九條龍栩栩如生,看起來好像隨時隨地都會騰云駕霧,飛上九重天。
接著我們在乾隆花園里的景泰藍桌椅前吃了一頓中西合璧的午餐,左手老北京酸奶,右手肯德基漢堡,頭戴格格頭飾,這是在拍穿越劇嗎?
最后我們來到了鐘表館。走進鐘表館簡直就是走進了雕塑品的世界,但是仔細看,你會發現,在這些雕塑中間還藏著一個個小小的鐘表。原來那時候外國人老是把鐘表裝飾得非常漂亮,然后敬獻給皇帝。而皇帝喜愛鐘表其實不是為了精確的看到時間,而是為了看著那些鐘表上的東西。只見一個個精巧的人物、飛禽“咕”一下彈出,又“嘣”一下縮回去,感覺十分有趣。
最特別的是一個圓形鐘,放在一個15度的斜坡上,它會沿著那個斜坡慢慢滾下去,一般你們肯定認為會嘩一下就滾到底了,可事實上,它從斜坡的上面一直滾到斜坡下面,短短45厘米,可是要花整整24小時,因為在那鐘的里面,有一個鉛塊,產生向下的重力和下滑的摩擦力之間的微弱差,從而減弱鐘的滑行速度。而且在滾的時候它的鐘面是不會動的,不然的話,你豈不是還得側過頭來看鐘。
不過在館里面最有趣的`還是洋人寫字和洋人變魔術這兩個鐘了。寫字人鐘的寫字機械人是歐洲紳士模樣,單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筆。開動前將毛筆蘸好墨汁,開啟機關,寫字人便在面前的紙上寫下“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漢字,寫字機械靠三個圓盤控制,圓盤邊緣有凹凸槽,這些圓盤是按照每個字的筆畫、筆鋒特制的,所以寫出的漢字每一筆都極為精準,筆鋒淋漓盡致。
洋人變魔術更讓人拍案叫絕。只見那個洋人舉起手上的兩個杯子,一個里面裝有幾張牌,一個裝有,可當他扣下杯子晃晃又再次舉起時,你會發現那個放著撲克牌的杯子下面的撲克牌變成了骰子。
看完鐘表館,我們便從神武門出去,離開了故宮來到了王府井,又開始我的美食之旅......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2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它舉世聞名的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曾經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著五百多年歷史。
經過了幾小時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故宮。抬頭一看,那高高的城墻把故宮緊緊圍住,為這座雍容華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別致。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聽說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進見皇上。所以我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一座高高的城墻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抬起頭仰望,這城墻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著兩個大字“午門”。據說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我看著午門兩個字心里有點發毛。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里騎馬掛花去游北京長安大街。最后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然我來告訴你們吧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為什么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其實,有八千七百零七間,如果每天住一間,住到25歲才能住完。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著故宮中軸線游覽著,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3
在北京的第二天,天氣悶熱,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我們來到神武門,只見這里只有人出來,不見人進去,一打聽才知道這里是出口,入口在午門。沒辦法我們又輾轉到午門,租了三個導游機,開始了我們的游覽。
我們先去了武英殿的書畫館。參觀了大師們的杰作,我最喜歡王詵的《漁村小雪圖》。這幅畫上三三兩兩的漁船漂在河面上,空中下著小雪。高大的'山雖然是背景,卻畫得很細致,連山上的松樹也清晰可見。接著我們去了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是皇帝的辦公室,中和殿是皇帝的休息室,保和殿是皇帝的更衣室。皇帝上朝時先在保和殿更衣,再去中和殿休息一會兒,最后去太和殿上朝。就連更衣休息室也單獨立個殿,可見皇帝過得多么奢華。
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很大,到處奇花異草,小孩子在假山上爬上爬下,幾棵千年古木屹立在御花園中。即使人很多,也令我心曠神怡。
就在快離開故宮的時候,一個小插曲開始了——哥哥把導游機的外殼弄丟了,要知道,這玩意兒的押金可是100元呢!幸好找到了,否則賠100元錢太不值了。
這次故宮之行總體來說還是很快樂的!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4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王格申,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沈陽故宮。
說道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啟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就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個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
現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品味了,這里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的。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的。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筑物。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
我的講解就差不多,現在給大家一點時間自己去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的配合。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5
今天是星期五,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故宮。啊,這里的人可真多啊!
爸爸買完門票,我們隨著擁擠的人群緩緩進入。
聽著導游的'講解,我們從午門進入,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故宮的規模真是龐大,這里的建筑規模也非常宏偉有氣勢,我想古代人民也非常聰明,利用自己的智慧,建成了赫赫有名的紫禁城,名揚全世界。
我觀看了故宮的太和殿、養心殿、御花園等好多地方,故宮真是太大了,爸爸說一天也轉不完,最后我們從神武門出來。
我跟爸爸說,明年放假我還要來北京,我愛你北京!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6
7月26日早上05:00我們就起床了。我們要去游覽頤和園和故宮。吃過早餐,我們就出發了。
上午我們先到頤和園參觀,我們坐船從慈禧水道進入頤和園。頤和園是清朝慈禧太后下令修建的園子,供皇室成員游玩、避暑用的。頤和園很大很美麗,有樹,有船,有湖,有橋,還有涼庭,讓人感覺很舒服涼爽,都不愿意離開。
下午我們來到故宮。故宮又名“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早朝的地方。故宮的建筑很古老,墻壁都是黃褐色的,屋頂是金色的,柱子有紅的有金色的`。故宮里有很多房子,但樣式多差不多。導游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嬰兒從出生就住進故宮,如果他每天住一個房間,那么,他要住到27歲的時候才能將所有房子都住完。可見,故宮的房間有多少。故宮房間雖多,但沒有樹,沒有湖,光禿禿的,夏天住在里面會很熱,所以,清朝的皇帝夏天會去圓明園和頤和園避暑。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7
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沈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沈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并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歷史。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筑群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于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后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祥重地,也是清統一中國后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
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臺殿閣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布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筑。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后,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筑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順著大清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的,臺正中便是氣勢宏偉被稱作“金鑾殿”的政殿。它建于后金天聰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門,前后是石雕欄桿。殿頂蓋為黃琉璃,十分壯觀的。殿內掾間繪滿飛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璽” 彩繪,給人以高潔典雅之感。殿內明堂有堂陛的,前是金龍蟠柱,柱后有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寶座兩側有鼎式香爐、軒轅鏡和太平有象等裝飾之物的。殿前有大月臺的,月臺東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臺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古代稱它是“門海”,來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點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會議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的稱帝大典及清天聰十年四月“后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典禮就在這里舉行。1644年清遷都北京后,歷代皇帝東巡時,都在這里臨朝聽政。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8
8月8日,爸爸、姑父、姐姐和我去故宮游覽參觀。 故宮內游人如織,大家看得仔細,心情沉重。 走進故宮,我震撼了。高大雄偉的宮殿,金色的'殿頂,紅色的墻壁,寬闊的大院,古香古色的御花園,栩栩如生的神龍石雕,無不展現著宮殿的氣派。
聽了故宮內自動講解器的講解,我明白了,作為皇帝要心里想著天下百姓,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才能坐穩皇位。
描寫故宮的作文 篇9
春節期間,我去了北京旅游,感覺很有意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參觀故宮博物院。
大年初二一起床我就很開心,我和爸爸、媽媽先登了天安門城樓,不知不覺到了游覽故宮博物院的時間,我們買了票,每人租了一個講解器,便進了門。
昨天我已經在“雍和宮”、“國子監”中初步領略了皇家氣派,不過皇宮的“皇家氣派”還是更勝一籌:屋頂上是深黃色的琉璃瓦;有的在房頂上有兩條龍;漢白玉臺階邊緣還有一些龍頭……,就連門上都鍍了黃金。仔細一看,這叫“太和門”。它的兩端各擺放了一雌一雄兩只銅獅,更體現了它的'威嚴。
過了“太和門”,我看見了“太和殿”,它門口雖然沒有獅子,但像剛才說的那樣,它頂上有兩條龍,加上一眼看不透,顯得更為威嚴。講解器里還說:太和殿里的一塊地磚值一兩黃金。我想:“這才叫皇帝的東西呀!”
過了“太和殿”,是“中和殿”。我和媽媽從它邊上走過時,發現它側面鑲嵌著一些銅龍。這些銅龍做工精細,更重要的是:我能通過它們想象出“故宮”昔日的繁榮。
我們又到了“保和殿”,過了“乾清門”到了“乾清宮”,里面有一個皇帝寶座。因參觀的人太多了,它又大,我只看了部分。不過即使只看到了一角,也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樣子。看來皇宮真是氣度不凡呀!
過了“乾清宮”,我看到了“交泰殿”。我聽說過里面有清朝的寶璽,可我只看到了木盒子,寶璽在哪兒?這個值得研究了。
我們又走過了“坤寧宮”,掉個方向過了“養心門”,來到了“養心殿”,我最喜歡那里的“三希堂”。這里小而精致,體現出另一種美。
這次游覽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到了皇家的氣派,使我受益匪淺,以后有機會一定再來!
【描寫故宮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故宮作文04-07
描寫《故宮》作文03-14
描寫故宮的作文[經典]01-18
描寫故宮的作文02-28
描寫故宮的作文03-02
描寫故宮的作文(精選)09-26
(精選)描寫故宮的作文03-14
描寫故宮的作文(經典)05-13
[經典]描寫故宮的作文04-13
(熱)描寫故宮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