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學作文合集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作文 篇1
《三國演義》既是一部政治小說,又是一部戰爭小說。講述的是當時魏、吳、蜀三國鼎立,互相并吞,互不相讓。這本書里繪聲繪色的描繪了近200人的形象:足智多謀、有著呼風喚雨與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強不阿的張飛與漢代皇帝的后裔劉備守蜀國;能干的蔣干與疑心重重的曹操丞相是魏國將士;忠厚樸實的魯肅、有勇有謀的黃蓋與周瑜都督是共守吳國的將領。經過近百年的抗戰,最后三國終于統一了。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的重情重義。一次,劉備帶領張飛與關羽,還有一些隊伍去攻打魏國。他明知他們攻不下魏國,但劉備他們還是抱有自信心理的去打魏國。最后他們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后,關羽沖不出曹操的包圍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關羽說:“我是劉備的兄弟,只要一聽到他的消息,我就會馬上去找他。”后來,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馬上去與他見面。曹操很佩服關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連忙下令擋住關羽。可關羽的喜悅心情十分強烈,他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傷痕累累地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在當今社會,這樣重情重義的人早已所剩無幾了。一些人為了眼前的利益,把他好朋友傳給他的好主意,換成了自己的主意,讓老板給他無限的待遇;一些人找到了有錢的人,竟忘了以前救過他的好朋友,對他十分冷落,而對有錢人甜言蜜語,緊緊地跟在他后面當“跟屁蟲”;一些人因好朋友名聲不好,家里很窮,拋棄了他,參加了咒罵朋友的隊伍,使朋友難堪……這些事舉不勝舉。想一想,由于科技發達了,人類的心也變得殘忍了,不認朋友,他們是多么的可惡、可恥啊!
關羽精神不再流傳,從此間斷,也不知人們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樣,真是無法想象啊!人們,從此振作起來吧,讓我們齊心協力,讓重情重義留在人間,留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世界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國學作文 篇2
寒假里,焦作日報社為校園記者舉辦了有意義、值得回味的“讀經典寫美文”活動,這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化。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鏗鏘有力、瑯瑯的讀書聲,是同學們在專心致志地讀《弟子規》。《弟子規》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道理。“勿箕踞,勿搖髀”。任曉光老師告訴我們: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睡如弓。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要慌亂,慌亂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也不要馬虎草率。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穿著整潔,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時刻給人們一種利落的感覺。
《弟子規》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如果犯了錯誤,能夠改過,就等于沒有過錯;如果犯了錯誤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弟子規》引導我們怎樣對待父母、師長;怎樣處事、為人;怎樣學習。誦讀中國古代經典文化,真使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國學作文 篇3
兒時,媽媽常用國學來教我做人的道理;現在,媽媽又經常用國學來教我勤奮學習的方法。從小到大,國學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在無數個春秋里,我與國學相伴,我與國學同行!
六年時光,匆匆而去。國學不僅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每當我遇到困難而膽怯的時候,我會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來鼓勵自己,不退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每當我學習時,窗外的嬉戲誘惑我時,我會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諺語來激勵自己,繼續學習下去;每當我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時,我往往會想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句格言,它控制住了我的自滿情緒,讓我更加虛心地學習。
小時候,媽媽曾經教過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詞,但那時我還太小,不懂得這是什么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有一年夏天,媽媽帶著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們停停歇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密密麻麻的人們像螞蟻似得,其它山峰也變得很渺小。此時我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了這句詩詞,就在這時,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禁脫口而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元宵節時,我們一家老少團聚在一起,歡慶節日的到來。這時,我望了望窗外皎潔的月光,電視里正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歌聲悲涼凄切,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爺……想著他那慈祥的面孔,想著想著,不覺得鼻子一酸,眼淚就像一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來……
我愛國學,因為國學能給我更多的啟迪;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特色;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
國學作文 篇4
回眸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洗禮,它承載的文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21世紀,大快人心的手機和電腦已經使人們淡忘了古典詩詞的韻律美和境界美。所以,為了讓歷史不斷線,為了使傳統經典中的知識和精神更好的傳承,我省舉辦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比賽。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樣的開頭,每天都有意外的收獲和驚喜
我是一名初中生,很享受詩詞朗誦,享受其中的韻味,享受投入其中的`感情。可以說,雖然我不是一位古典美女,但我對經典的古詩文非常喜愛,喜歡它的抑揚頓挫,喜歡它的朗朗上口。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一字一句都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可是,對于現在的大部分中學生來說,古詩詞就是一些極難理解而又極適合于寫在試卷上的句子。但是,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國學小名士》中的參賽選手用他們稍加思索,便可回答問題的速度真切地告訴我們:古詩詞,是需要理解的。
所以,我們要放棄傳統的不求甚解的觀點了,我們應該試著理解經典,與詩為友。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應該融入到古時的意境中,和詩人一起漫游于它的意境。和李白一起觀賞"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與吳均一起享受"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的有趣生活;和劉方平一起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的夜色下等待春天的到來。
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顧名思義,古人擅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我們還要用心體會詩中的境界。白居易在《觀刈麥》中一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道出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陸游曾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高潔與堅貞。
意境與境界的結合,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作,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我們,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把古人的智慧接過來,并傳下去。
我們應該向《國學小名士》中的同學學習,讓古詩詞陶冶我們的情操,讓經典在心中永存
國學作文 篇5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于現狀,作為一名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并非學術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為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后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著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盡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系著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么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作文 篇6
我有一個國學機,它是我最愛的寶貝。
它的內容可豐富了,一共有10000首。我最喜歡聽《吹牛大王歷險記》,《中華上下5000年》,《一座顛倒醫院》,《青蛙弗洛格》,《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總之,你想聽什么就有什么,就連英語它都有。
講故事的爺爺和阿姨的聲音也非常好聽。他們講得有聲有色,這也是我百聽不厭的另一個原因。每天夜里睡覺前不聽幾首我就睡不著覺。
國學機買了快四年了,我連閉上眼睛都能摸到開關,暫停,上一曲和下一曲等各種按鈕。
國學機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知識,我非常喜歡我的國學機。
平時,我寫計算題的時候,總是馬虎,都會錯幾道。媽媽火冒三丈,總會賞我一頓竹筍炒肉,我被打的落花流水,還被懲罰閉門思過,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伙伴們在外玩耍。媽媽說的話我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怎么也記不住。媽媽說我屢教不改,我心里特別難受。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我的計算題又被扣五分,又與一百分無緣了,唉,什么時候我才能考滿分呢。考試后我每天都在練習計算題,防止出錯。我下定決心,我要打敗這個魔鬼。媽媽說: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你做的很棒,要再接再厲!
國學作文 篇7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圣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著我們的成長,閱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于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么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8
“雨從季節的深處淋過,帶走塵埃的灰暗時光。”
芳草碧連天,知交半零落,悄帶起風的一些微涼,撩動著日光下的樹影,動征鐸,踏著國學的腳步走。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平野盡,匯入大荒流。
臨岸的河水涓涓流過的聲音,似是能淌進人的心底,卻洗不走那景。殘陽如血,滄海如幕,摭拾腳步,山拔石立,高高低低,連綿起伏,沿著水,繞出了山。清澈見底,樹影倒映在水面上,蔚藍的天填充著顏色,淡汝素裹,通幽處,綠葉舒展著懶腰,抖擻著精神,在風的引領下,搖搖擺擺。一旁的巖石,潛在草叢里,經歷風雨,溝壑般的細紋布滿了臉頰,勾勒出山澗,勾勒出停駐的步伐,國學的身影。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沒有硝煙的戰場在上演,不聞窗外事,全神貫注地投入戰事。奮發向上的精神滋養著我們,擠出海綿里的水,匯成通向彼岸的航道。
人閑,花落,夜靜春山空。
惜春,開早,奈落紅無數。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更能消幾番風雨,春匆匆舍歸去。山隱水迢,云蒸霞蔚,乘物以游心,飄飄散散,一片一片,一片接一片,灑在小徑上,拼湊前進的腳步,一步連一步,花開花落,化作春泥,歸程何期?春散飛花,記住了,留下了,姹紫嫣紅,拉過帷幕。在樹下,國學好像點點滴滴的濃郁的樹膠,順著樹的邊沿流下夾雜著花瓣,我、兜兜轉志,素描著最美的花,晶瑩剔透的琥珀在犄角一處點綴著行程的每一個腳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閃爍著希望的星星,在孕育的搖籃里茁壯成長。星漢燦爛,若出其中,人才將在這里起步,在這里閃光。
遙看,近卻無。
碧落,青竹靄。
風飏飏,若隱或現,提起腳跟,踩著泥濘的土壤,竹葉濕漉漉的;時不時地穿過一串串珠子,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顫動周圍的氣流,葉子沙沙作響。綠竹下,慢慢地,悄悄地,在枯葉的掩護下,竹筍的小腦袋開始沖破土壤的夾層,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晴日初開,一寸陽光射過縫間,雙手合握,體驗著最初的國學,本是同根生,一切都重新來過。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仰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知識的殿堂,享受這清新的空氣,是何樂?
歸期未有期,踏著國學的腳步走。悠長回轉:“節彼南山,維石巖巖;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瞻波淇澳,綠竹猗猗。”
國學作文 篇9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蘊、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其底蘊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內心深處的凈化,超凡脫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著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歷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說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含義,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讀以后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蠟燭、手機取代書信、汽車取代馬車、高樓大廈取代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
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曾經壯觀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著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漂亮的面貌。曾經的世界不在。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茶也干,這時我睜開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關于國學作文合集9篇】相關文章: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五篇04-16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八篇04-14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九篇04-14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8篇04-13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10篇03-30
關于國學誦讀作文合集10篇03-22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6篇03-26
關于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十篇05-12
關于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10篇04-20
關于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7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