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學誦讀作文匯編五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誦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誦讀作文 篇1
爸爸和媽媽都是老師,他們很喜歡讀書。受到父母的影響,我也喜歡上了讀書。
上三年級后,《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課余時間,我便取出《國學經典誦讀》來看。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借助書上的插圖和注釋理解書中的文句。《國學經典誦讀》中的“滿招損,謙受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句話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思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并時時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而得益。”這句話讓我明白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因為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我對班里的同學夸下海口:“學數學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不再認真學習。當第一單元數學檢測成績出來后,我傻眼了,班里好多數學考到了95分以上,而我只得了83分。這一切都怪我太驕傲了!
從那以后,我開始認真聽講、認真做題了,我的成績提高了一大截。我自己知道讓我學習態度發生改變的是“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現在,《國學經典誦讀》已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在和《國學經典誦讀》相處的日子里,我的知識面漸漸拓寬了,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會更加用心領悟《國學經典誦讀》中詞句的內涵,讓《國學經典誦讀》伴我成長。
國學誦讀作文 篇2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為祖孫后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里傳出。后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里。我在那里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伙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復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里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里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著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念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艷。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仿佛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嘗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
國學誦讀作文 篇3
或許風只是稍縱即逝,但湖水知道它來過,給行人帶來了清涼;或許花只是絢爛一時,但泥土知道它來過,給世界帶來了芬芳;或許人生只是短短數十載,但很多人知道他來過,因為他們筆下的書籍早已成為經典,流芳百世。
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啟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頭望,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如同沙灘上的腳印,真真實實地刻在心頭,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在成長。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那個懷里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里紛飛著黑玫瑰般的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經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沖擊著我的心房。
讀到《大學》,我懂得“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善”。只有現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在文章中,“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稱為解決自己浮躁的方法。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八目”包含著“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只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實質,只有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只有確定目標,志向堅定,才能鎮靜不燥的心安理得的思慮,進而得到收獲。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呼?”我相信,每個人在努力之后,都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天之明命”是指上天平等賦予每個人的德性。它強調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導致了人們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異。因此“皆自明也”,是說要我們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個目標,低著頭去努力,也許某一天,當你抬起頭的時候,目標就在咫尺之間,不要遠望目標,那樣只會讓自己感覺遙不可及,要“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做學問的時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樣,反復琢磨,就能將自我修煉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地經歷,平靜地感知,勇敢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么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么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
在成長的歲月里,我一直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翻開書本,我默默地成長,合上書本,我看見百變的人生。
一本本經典讓我們成長,看懂人生中的花開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長的腳步。
經典,伴我一生!
國學誦讀作文 篇4
尊敬的各位學生家長:您好!
現在《弟子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廣下,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家庭、學校、企業、團體掀起了學習弟子規的熱潮。《弟子規》是由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這本書是兒童啟蒙讀物;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女敦倫盡份、閑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但是由于“十年動亂”及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為中心,人們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導致有些人的道德倫喪,甚至有些人觸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淵。
我們學校在20xx年3月起,在教師內部掀起學習《弟子規》和向學生、家長宣傳《弟子規》活動。本學期初,我們制定出了教育中心口號“古人訓,正言行,讀經典,修身心”,并根據此精神本學期的德育中心“誦讀中華經典,創建書香校園”和“推廣國學精萃,傳承民族精神,創建文明校園”。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個孩子做人的根本,只有了孝心,才會有愛心,有了愛心才會惠心,有了惠心才會讓家長放心、省心。現在家庭是一個到兩個孩子,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好。家長朋友,你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教好子女,只有我們學習《弟子規》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兒教女先教已”,要把兒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學好,這樣才能當好身教的家庭老師。古人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齊而后天下治。如果家庭都不穩定,社會肯定就亂了……如今的社會現象:恐怖戰爭、殘害殺傷、爭名奪利、以丑為美……以及我們常常聽說:學生之間打架出人命、跳樓、離家出走,不聽父母話的孩子越來越多……種種不良現象令人擔憂。
家長同志們: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國學課程,加大學生對國學的誦讀并踐行國學的力度,學校要求家長要全力配合學校的教育,和孩子一起學習和踐行《弟子規》。弟子規不僅僅是教導孩子的,就其內容而言,更是我們大人踐行給孩子看的。孩子的模仿力極強:你教他禮貌,他就懂得尊敬人;你教他說臟話,他就學會罵人。所以,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應當給孩子做出表率。
家長同志們:我們要建立幸福的家庭,就必須把孝植根孩子心中,把孝的習慣在日常生活實踐,把孝的美德代代相傳。讓我們共同努力培養祖國的下一代,讓子女都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國學誦讀作文 篇5
周三的讀書節經典誦讀比賽,我、李葳、佳琪、小未,從周一開始想動作,經過一番改動,在周二開始緊張地排練,并期待著比賽……
周三,雖有小雨作伴,經典誦讀比賽還是在第三節課時成功舉行。也怪,沒上臺前我還萬分緊張,可一上臺,那些緊張、害怕都一下子泡沫般地消失了。
隨著二班的表演結束,我們緩緩上場。佳琪、小未兩位女生上前一步,開始了我們的表演。不知為何,心中突然平靜了許許多多,注視著臺下的觀眾。“女慕貞潔,男效才良”,她們后退一步。我與李葳梯形上前。“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復,器欲難量”,伴隨著我們優雅的動作,后面的兩位女生也一并上前,與我們排成直線,齊讀“墨悲絲染、詩贊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行端表正。”最后,我們用一個抱拳和一個揮手,結束了表演。然后坐下觀賞其他班的表演。并在最后,四年段六個班合為一個大集體。不知為何,這次,我竟有了一種奇特的、說不出的感覺。或是自豪,也或是開心,與上臺時的平靜完全相反。
那朗朗上口的千字古文,在我退場之時,在幾天之后,依舊映在了我的心上。這會是一個有趣的回憶。
【有關國學誦讀作文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三篇03-17
有關國學誦讀作文合集10篇03-16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5篇03-16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10篇03-15
國學誦讀作文匯編五篇03-17
國學誦讀作文匯編六篇03-17
國學誦讀作文匯編9篇03-15
有關國學誦讀作文300字四篇03-16
精選國學誦讀作文匯編7篇03-18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匯編7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