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十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誦讀國學經典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周三的讀書節經典誦讀比賽,我、李葳、佳琪、小未,從周一開始想動作,經過一番改動,在周二開始緊張地排練,并期待著比賽……
周三,雖有小雨作伴,經典誦讀比賽還是在第三節課時成功舉行。也怪,沒上臺前我還萬分緊張,可一上臺,那些緊張、害怕都一下子泡沫般地消失了。
隨著二班的表演結束,我們緩緩上場。佳琪、小未兩位女生上前一步,開始了我們的表演。不知為何,心中突然平靜了許許多多,注視著臺下的觀眾。“女慕貞潔,男效才良”,她們后退一步。我與李葳梯形上前。“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復,器欲難量”,伴隨著我們優雅的動作,后面的兩位女生也一并上前,與我們排成直線,齊讀“墨悲絲染、詩贊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行端表正。”最后,我們用一個抱拳和一個揮手,結束了表演。然后坐下觀賞其他班的表演。并在最后,四年段六個班合為一個大集體。不知為何,這次,我竟有了一種奇特的、說不出的感覺。或是自豪,也或是開心,與上臺時的平靜完全相反。
那朗朗上口的千字古文,在我退場之時,在幾天之后,依舊映在了我的心上。這會是一個有趣的回憶。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里,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鄰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圣、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舍……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所以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三字經》運用事理并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么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絡游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了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在國學課上,老師教給我們很多的經典語句,讓我感觸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老師解釋道:“土里挖出來的玉石并不珍貴,沒有價值,也不討人喜歡。要經過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后,才能成為人人喜愛的美玉。人也一樣,再聰明的人,如果不學習,或者學習不用功,就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你們現在,就像一塊塊剛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打磨,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我每個星期都要去校外興趣班學習民族舞。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我一次都沒有落下過。在寒冷的冬天,我凍得手腳都僵了也沒有叫一聲苦;在炎熱的夏天,我熱得汗流浹背,仍然堅持練功,接受老師嚴格的訓練。有一次練習壓腿,很多孩子因為怕疼當場哭叫起來了,輪到我了,我心里很緊張,老師幫我壓的時候,疼得我眼淚都冒出來了,但是我咬牙沒有哭出聲音,并在心里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堅持!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功,才能成為一塊最美的玉。”
現在,我已將《國學經典》熟背于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當作座右銘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墻上,它時刻提醒著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4
爸爸和媽媽都是老師,他們很喜歡讀書。受到父母的影響,我也喜歡上了讀書。
上三年級后,《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課余時間,我便取出《國學經典誦讀》來看。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借助書上的插圖和注釋理解書中的文句。《國學經典誦讀》中的“滿招損,謙受益”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句話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思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并時時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而得益。”這句話讓我明白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因為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我對班里的同學夸下海口:“學數學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不再認真學習。當第一單元數學檢測成績出來后,我傻眼了,班里好多數學考到了95分以上,而我只得了83分。這一切都怪我太驕傲了!
從那以后,我開始認真聽講、認真做題了,我的成績提高了一大截。我自己知道讓我學習態度發生改變的是“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現在,《國學經典誦讀》已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在和《國學經典誦讀》相處的日子里,我的知識面漸漸拓寬了,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會更加用心領悟《國學經典誦讀》中詞句的內涵,讓《國學經典誦讀》伴我成長。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5
上小學后,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后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里記載的都是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后面的《千字文》,盡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幾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通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后認真完成作業,空閑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棋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讓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從“自信不疑”到“聰明睿智”;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啟發最大。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18人的集體里,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數學天才緱正杰;唱歌能手陳程;小畫家劉小琴……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增添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的道理呀!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愿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更持久。
同學們讓我們都參加到《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中來吧!好好的誦讀,記住它。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靈的圣地,更讓它引領我們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7
今天是傳統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來到奶奶家。奶奶家里聚集了很多親戚,大人們都在幫忙準備飯菜,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爺爺奶奶在一邊看著笑得更是合不攏嘴。
吃完晚飯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餅和飲料搬到了陽臺的桌子上,打算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然后再到天府廣場上去觀花燈。這時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圓,越來越亮,就像一塊圓潤的寶玉掛在了天上,皎潔的月光如清水般灑向大地。我們凝神望著月亮,這時,我的腦海里突然涌現出蘇軾的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亮里面真的有宮殿住著仙人嗎?正想著,媽媽就走過來給我們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邊聽邊想:嫦娥一直住在月宮里多孤單啊!人間就是她的故鄉,她會思念親人嗎?月宮里也有月亮嗎?她會不會像李白一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呢?不知她那里有沒有電腦呢?我多想發QQ信息邀請她到我家來玩呀。聽說嫦娥的舞姿很美,我們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我還可以帶她去看咱們四川可愛的大熊貓;我們還可以暢游美麗的府南河,參觀壯觀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想得開心的時候,就聽到表弟在大喊:“姐姐,廣場上好熱鬧啊!我們趕快去玩吧!”
果然,天府廣場上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廣場上到處都掛著一排排色彩絢麗的紙燈籠,裝扮得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燈謎令人大開眼界,大伙兒都猜得興趣盎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樣團聚的日子里,看著身邊的親人,看著身邊與親人共歡笑的人群,我感到幸福的月光溫柔地擁抱著我,還有什么能和親人相依更幸福的呢?真心祝愿所有思念故鄉的游子們和親人早日團聚,長伴此時。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8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為祖孫后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里傳出。后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里。我在那里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伙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復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里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里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著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念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艷。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仿佛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嘗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9
為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引領我們成長,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學誦讀比賽。
比賽那天同學們早早地來到學校,穿著干凈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準備就緒,比賽正式開始。首先,校長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隨后小主持人閃亮登場。伴隨著一首首優美的古典樂曲,參加誦讀的班級按順序上臺表演。三年級同學稚嫩的童音和優美的舞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級同學的《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紅軍戰士不畏限險、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
看到別的班級表演得那么出色,我開始緊張起來。終于輪到我們班上場了,我們按要求走上舞臺,站好隊形,個個精神抖擻。音樂響起我們開始誦讀《長歌行》,賽前的緊張,頓時消失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沉浸在古詩文的意境之中。無論是領頌還是齊誦,同學們都配合很默契。
比賽結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舉著班旗拍照留念。這場別開生面的誦讀比賽讓我受益無窮,終生難忘。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圣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圣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圣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遵循古圣先賢的教誨,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十篇】相關文章: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十篇03-20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4篇03-23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三篇03-17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5篇03-16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10篇03-15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十篇03-20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9篇03-23
【推薦】誦讀國學經典作文4篇03-23
【精華】誦讀國學經典作文3篇03-22
【精華】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四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