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1
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jīng)典就是文化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我眼中的國學經(jīng)典,它是奧妙的,又是智慧的。我認為。國學,乃是中國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明證:可謂經(jīng)典,應當是一些最優(yōu)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經(jīng)典性著作了。因此其中的《論語》,是我想要論談的一本著作。
說到論語,人們不禁會想到孔子,他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諾要論道修養(yǎng)和為人世處之道,《論語》一書,可是你的撐腰主力,里面句句是精華,句句是教育領域的王道。
其中有一句是教人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覺得這句話,使我明白,每過完一天,要自我反省和總結這一天所干的事,有沒有對不起某人或某事,有沒有在學習上不上心,有沒有在友誼上盡心盡力,有沒有讓父母和老師擔心,然后改過自新后安心的給這一天打上句號。
古人說的話,論言論句,句句都是美好的,正義的。再比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個是我的老師,那么學習它好的方面,作為借鑒,其中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這樣的人的自我修養(yǎng)和學習能力也就能大大提高。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不能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優(yōu)點,然后學習,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然后改正。這種思想只會讓自己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到后面去。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
我覺得有一句,也耐人尋味。“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軍*的主帥可以換,但男子的志向不可以改變。人的志氣很重要,不能服輸,即使別人說你不行,你也要堅持,而且還有更加努力地證明給他看。
因此,我眼中的國學經(jīng)典,乃至論壇中的神圣,在我心中,在世界心中都是無法阻擋的文化美。國學經(jīng)典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所以說,國學經(jīng)典,他有著一種獨特美,論語也好,《千字文》,《三字經(jīng)》也好,都有一種高貴的其中在里頭,故人們的經(jīng)典名句,保存至今,已化為一種精髓。它承載了“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是中國文化歷史的一大經(jīng)典標志,也是一種人們向往的追求。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xiàn)在呢,長大了,我現(xiàn)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將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yōu)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jié)讓我們?yōu)橹鴦尤荨?/p>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xiàn)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3
我喜歡旅行,希望去看看烏鎮(zhèn)的夕陽西照、漁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墳前千秋滄桑的凄涼,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轉(zhuǎn)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車上,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興奮,我向往著前方,向往著離我很遠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覺不暢,我為什么要遠行?無錫為什么沒有這種古老的氣質(zhì)?為什么在無錫看不到滄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國學課令我吃驚不已。
校本課程“圍學基礎”第一堂課上,張克中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無錫的圍專嗎?”我們茫然地看著他,對此一無所知。
“無錫國專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在五四運動時期,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是它們,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撐起了一片天。你們知道錢穆嗎?不知道。那你總該知道錢鍾書吧?”緊接著張老師又報了一大批無錫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數(shù)幾個同學之外,大家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除了錢錘書,聽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搖頭。
這個問題瞬間將我震撼。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歲月的滄桑,一種古老的文明,令我驚訝的是,無錫這塊土地上走出過那么多文化名人!文化斷層時,是秀弱的江南小鎮(zhèn)給了傳統(tǒng)一片天空,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的家鄉(xiāng),更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如此地豐饒。
一直以為故鄉(xiāng)的文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失血的裝飾,16年我無文化地度過。我曾好好看過我的桂花樹,抓一把它腳下的土,卻不知道它原來竟有這么深厚的文化積淀。我知道“吳文化”這個空泛的概念,但從不為它自豪,我沒有深入了解過這片土地的精魂。
“現(xiàn)在的無錫有什么?”張老師繼續(xù)剛才的話題,“現(xiàn)在說起無錫,不是讓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藍藻!無錫漸漸成為商業(yè)城市,它追逐商業(yè)的腳步,文化已被埋沒,要想重新樹立起文化的旗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經(jīng)過幾十年,甚至要更久。這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開國學課,也是想讓你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你們腳下的傳統(tǒng)文化!”
是無錫國專力挽國學于狂瀾,拯救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嗎?在那個文化斷層的年代,是無錫撥開了堅同防線的一條細縫嗎?是的,但都是曾經(jīng)的無錫,無錫人的曾經(jīng),曾經(jīng)的無錫人懂得用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裝飾城鎮(zhèn),現(xiàn)在的無錫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來裝飾自己,甚至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文化叫“吳文化”。
我一直在追尋傳統(tǒng)文化,卻不曾發(fā)現(xiàn)它就在我腳下,已經(jīng)被商業(yè)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許是我們親手埋葬了它,卻不曾想要發(fā)現(xiàn)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邊有人裝成阿炳的樣子,拉著破舊的二胡,弦下流瀉出《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悲愴呢?我卻感覺不到,認為二泉比起周莊的古韻來還是遜色。現(xiàn)在想來,不是因為吳文化缺少底蘊,恰恰是我們沒有內(nèi)涵,我們沒有用心去感悟,更沒有想著去光大。周莊很好地將文化底蘊和商業(yè)氣息結合在一起,無錫卻沒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紙黑字來記載吳文化的點點滴滴,可是我淺薄的胸襟了無內(nèi)容,甚至,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無錫。遺憾,我們?nèi)笔Я藘?nèi)涵。
城市周邊的圍墻上.有水墨畫描繪的古鎮(zhèn)形象。如果不說,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畫無錫。即使知道,也想不起這曾是無錫真實的靈魂。江南水鄉(xiāng)氤氳的水氣,沒有人想起。現(xiàn)在的無錫高樓密布,墻上的標語寫著:文化無錫。越是倡導什么,我們就越缺少什么,越需要什么。遺憾啊,我們丟了傳統(tǒng)文化。
其實,并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為它做些什么。我們現(xiàn)在在追求一種文化、經(jīng)濟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書,面朝窗外,讀春暖花開。我們緊跟經(jīng)濟文化的步伐,漸漸也就習慣了,以為商業(yè)就是無錫的本質(zhì)。沒有人記起曾經(jīng)的無錫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不愿記起它了。因為他們怕一旦記起,自己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自己就會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無立足之地。逐漸地,我們不止忘了我們的根,也忘了找尋。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缺憾。
而我們竟忘了要去找尋這遺失的文化,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為這方熱土的古老文明做點兒什么了!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眾多耳熟能詳?shù)膰鴮W經(jīng)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自然就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献釉凇兜赖陆?jīng)》中寫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優(yōu)。墨子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先輩用智慧,為后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也讓我們受益非淺。
從上幼兒園,媽媽就有意識的讓我接觸國學經(jīng)典,從《字經(jīng)》到《弟子規(guī)》,都能朗朗上口。我喜歡《三字經(jīng)》的韻律,兩三個星期的時間,我就能倒背如流。但其中的哲理卻不太理解。每逢家里來客人,媽媽卻讓我大膽的表現(xiàn),背給客人們聽,贏得陣陣掌聲。慢慢的,我體會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些都是先輩們留傳下來教會我們后輩做人要向善,既使環(huán)境再艱難,也一定要學會與人為善。
在《論語》、《弟子規(guī)》、《禮記》中學會做人要光明磊落,孝敬父母,做人榜樣的力量重要,當我小學畢業(yè),升入初中的時候,國學經(jīng)典一直陪伴著我,這些古文圣典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氣息,這種氣息就是國學經(jīng)典的氣息,獨特而富有哲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我在學習中有懈怠的時候,我就讀讀這句話,鼓勵自己,為自己加油打氣。在最好的環(huán)境里,做最好的自己,不幸負青春少年時光。我的語文老師張燕老師常教育我們讀經(jīng)典,頌國學。《老人與海》、《昆蟲記》都成為我們?nèi)粘1乜磿弧?/p>
千萬種經(jīng)典講出恒古不變的道理,孝順父母,熱愛國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業(yè)或事業(yè),不幸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我真的享受這些國學名句。千萬經(jīng)典,孝悌為先。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用國學來鞭策自己,警示自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未來的日子,國學會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積極努力向上,在最好的年紀,做最好的自己!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5
在我的小時候,上學前班。老師就天天教我們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那時,誰也不得它講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聲嘶力竭的跟老師朗讀。直到現(xiàn)在,我才逐漸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從前,我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覺得這樣已經(jīng)夠厲害了,目中無人。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雖不想做偽君子,但是我不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師把年級前五十念了一下,我排名很后。我明白了我的成績不值得驕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學非常謙虛,我羞愧的無地自容。于是,我經(jīng)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驕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xiàn)出來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jīng)覺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的同學都在進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驗證這句話似的,在后來的考試中,結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的沉重打擊。我回到家,拿出試卷,認真分析了錯題原因,發(fā)現(xiàn)這些題都是因為我驕傲,因而沒聽老師講的知識點。我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wěn)步提升,經(jīng)常得到班里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為了一個橡皮,一支筆,一個錯誤跟同學吵,甚至打起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個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是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說:“我們要勇于創(chuàng)新,扔掉那些老的、陳舊的東西。”可我認為只有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更好的創(chuàng)新。為什么好像美國這樣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莎士比亞、海倫……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歷史,我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并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那個站在山頂人將是我們!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6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書不僅僅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有人說,書是讀書人的精神食糧。有人說,書是一把通向成功的鑰匙。但是在我看來,書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暢游書海的世界是許許多多人的夢想,知識就象一片汪洋大海就算是去世了,也無法了解所有的事情。學習的世界是永遠沒有境止的!每本書里都有豐富的內(nèi)容和深刻的道理。比如《假如給我三日光明》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殘疾人的痛苦,她雖然身殘但志不殘,應該一事無成的她,但卻創(chuàng)造了奇跡,成為了著名的女作家。為此我也感慨萬分。只要努力,世界上沒有做不成功的事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每個人的力量和智慧都是無限的!再比如《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敲響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鐘。也讓我在那一瞬間明白,我要好好學習,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量!我也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富強,科技會更加發(fā)達!還有呢!《格林童話》這本書,充滿了童話音素。讓人覺得語言幽默,生動而又形象。讓人看了以后十分開心,忘記了一切煩惱。書是美好的!
書不權讓我們了解了許多知識,也讓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比如《假如給我三日光明》這本書就讓我學習到做人應該不屈不撓這種精神,我相信如果我能有這種精神,也能夠做一個成功人士!再比如《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有了愛國精神,知道了要為祖國付出。還有《格林童話》這本書,讓我知道人要語言幽默一點!看來書中不僅有知識,也有十分深刻的道理。書中真是有寶。比金銀財產(chǎn)還要珍貴。書不權僅能幫助我們,也可以做為我們讀書人的精神食糧。有一個神奇的數(shù)字“21”,如果你想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這個好習慣堅持21日,那么這個好習慣會伴你終生。如果不相信的話,請你們也試一試呀!現(xiàn)在我也已經(jīng)成為一個有名的小書人了!我從書中也感受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收獲!書是什么?書是我的食物。我撲在書上,就象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讀書的孩子最美,我們大家一起,做最美的孩子。做最愛讀書的孩子!成功就在不遠處!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7
國學經(jīng)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的人生。國學經(jīng)典就像一雙巧手,打開心窗。
國學經(jīng)典是先人用盡一生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里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使我們修身養(yǎng)性,教會我們?nèi)绾巫鋈耍虝覀兎直婷莱螅鞅媸欠恰鴮W經(jīng)典使我們從一件小事,一句話,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jīng)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太度,她深深植根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無聲地陪伴著我們成長。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shù)年U明君子的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nèi)绾巫鋈嗜恕!墩撜Z》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德經(jīng)》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僻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浮沉,每次都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8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jīng)》,“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xiàn)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xiàn)在家里有暖氣空調(diào),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都是好的優(yōu)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現(xiàn)在《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qū)В俏覍W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了論述,運用《三字經(jīng)》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了富有說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nèi)涵深刻,發(fā)人深省。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9
“國學經(jīng)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著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tǒng)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經(jīng)典作為源頭。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nèi)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如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边@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xiàn)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xiàn),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nèi)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xiàn)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學習《國學經(jīng)典》有以下感悟:
首先,學習國學經(jīng)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
再次,《國學經(jīng)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通過學習《國學經(jīng)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閱讀《國學經(jīng)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jīng)典中,古圣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jīng)典》,能夠聆聽到圣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圣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jīng)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誦讀《國學經(jīng)典》,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園,以民族精神修煉人格,借圣賢思想啟蒙智慧,用文化經(jīng)典涵養(yǎng)生命。有圣賢藏于心,篤于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堅持不斷地閱讀《國學經(jīng)典》,遵循古圣先賢的教誨,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10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蘊、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jié)。其底蘊的優(yōu)厚,使得現(xiàn)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nèi)心深處的凈化,超凡脫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著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歷史最早的一部經(jīng)典《大學》說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生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yǎng)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fā)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含義,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讀了以后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xiàn)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yǎng)性的精髓,現(xiàn)在人能做到嗎?發(fā)自內(nèi)心的,大多數(shù)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jié)得多。現(xiàn)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
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diào)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了曾經(jīng)壯觀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lián),深情描繪了著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兀c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xiàn)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jīng)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干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十篇】相關文章: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5篇04-08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五篇04-05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8篇04-01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8篇03-31
精選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7篇03-31
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六篇04-11
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5篇03-29
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九篇03-27
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8篇03-27
國學經(jīng)典作文錦集八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