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故鄉不炊煙
我幾乎沒有寫過關于“故鄉”的文字。因為,我一直未曾離開過故鄉。所以,自然感受不到“故鄉”二字的深情厚意。亦體會不到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們,“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愁之情。
又曾在一次會議中,聽講師談起以故鄉為題參賽的散文--“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故鄉題材,都在寫故鄉的炊煙。難道,除了故鄉的炊煙,故鄉就再無可說了嗎?”我啞然--幸虧我沒有寫故鄉。否則,我應該寫些什么呢?我的故鄉沒有炊煙。自小生在縣城,“炊煙裊裊”在我出生的時代已經少見--至少,大部分人家所用的蜂窩煤爐,好像也用不著煙囪。
只記得,唯一用得著煙囪的時候,便是冬季。那時的冬天比現在的還要寒冷,時常會見到房檐上的“冰溜子”凌而厲的掛在那里,好像在告示著冬日的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彼時的冬季,最佳的取暖方式便是點燃那只專燒煤塊的鐵制火爐,上面再置幾節鐵質的煙囪,用來排出生火做飯時所產生的濃煙。我的爸爸,也總會利用空間--在那煙囪的上面拴扎幾根細細的鐵絲,用來烘烤些毛巾或者洗干凈的襪子。
有錢人家買的“無煙煤”濃煙少,火旺,煙囪也甚少打理。而我家里常買的是些碎煙煤,用它的好處不僅是價格便宜,更要緊的是可以不用像無煙煤那樣難以引燃,也不必再用錘頭逐個兒砸碎了再燒。這種煤易燃,剛放進爐子里時聽起來火勢也兇猛,只是燃一會兒便沒了生息,嗚嗚聲漸次消失。不是太旺,那種“爐火純青”的景像幾乎沒有。始終就是桔紅的光,溫柔地幫我們熬煮著整個冬季一日三餐所需的飯食。
因為用的是煙煤,加之鐵質煙囪比較細容易藏污納垢,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爸爸便會在熄火后將煙囪拔下,敲敲打打的一次次清理煙囪--也只有這樣,鐵煙囪才不至于因為堵塞而向屋內倒煙。我很喜歡圍在這樣的爐旁取暖,一家人吃著香熱的粥飯那樣和諧安逸的氛圍。只是這樣劣質細長的鐵煙囪,卻飄不出我想要的故鄉炊煙的味道……
起碼,我印象中故鄉的炊煙,不應是在這樣的煙囪中升起--應是由一塊塊紅紅的磚頭砌起,從屋內直至房頂,高而凜然。每日里,當,傍晚五六點鐘,家家的鍋灶飄出香味來,濃郁的炊煙四起時,那些田間仍在勞作的人們,便會知道是該結束一天辛勞歸家的時候。他們會分毫不差地分辨出自己家的方向,亦會在眾多的煙囪中找到屬于自己家的炊煙--此時,正迎著晚霞裊裊升起,又迅速繚繞著飄向遠方,直到與相鄰人家的煙氣糾纏在一起,逐漸消失……那是一種溫暖,是獨屬于自己家的味道。
后來的每個暑假,也都會去鄉下的奶奶家。只可惜爺爺離世過早,奶奶又不慣離開她熟悉的土地,執拗著一個人守在那里。所以平日里,如果奶奶不來我家,我便會日思夜想的盼著趕緊放假。放假了,我就能回到那個美麗的小山村找我的奶奶。跟著奶奶去田間地頭--她負責農活,我負責唱歌。偶爾,也會吃著奶奶卷了咸魚雞蛋的煎餅陪著她--奶奶的身影在紅紅的山楂樹下,又像是只勤勞的蜜蜂忙碌在金銀花前……
但是,奶奶家亦沒有那樣高高的磚砌煙囪。她一個人,用一泥爐,放在敞亮的院子里便可將早中晚三餐輕松搞定。因此,我仍舊找不到我想要的炊煙,也找不到理想中故鄉的味道。童年一晃而過,青春也在悄悄流逝,歲月不復。奶奶離世后,又舉家搬至市里,離家鄉亦不過百余里地,最多兩小時就能到家的車程。所以我仍舊會感覺自己尚未走遠,尚未離開家鄉,也尚未感到他人思鄉的凄楚之情。直到,幾天前音樂臺播放了費翔的那首《故鄉的云》--老歌,老得陪我從童年走到了中年。
這個熟悉的旋律緩緩響起時,我才忽然明白“故鄉”二字的厚重。“故”字,舊也。那些昔年里故去的舊人,那些斷斷續續發生過的舊事,便一股腦的填滿心扉,仿似都又活了過來,童年又重新來過。而“故鄉”卻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正親切地對我微笑,仔細打量著再次重逢的已經長大了的孩童。心底一軟,眸中竟有淚沁了出來……
故鄉,原來并不是只要炊煙四起。她可以是一種童年的美味--左記燒雞、芝麻小餅、熱乎乎的椒鹽花卷兒、一碗酸酸的老式蛋花湯,甚至是,奶奶為我卷起的咸魚煎餅……還有那香甜酥脆的清真月餅,亦是我每次中秋佳節回故鄉時買來饋贈親朋的必備--他們也都是吃著這些味道長大、老去的人。雖然現在早已久離故土,可每次收到我送去的家鄉味道,還是歡喜不已,像些未曾長大的孩子……
故鄉,更是一種回憶。早年狹窄逼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如今早已舊貌換新顏。時代在進步,故鄉也在變化--高樓鱗次櫛比,商店密密麻麻,就連斑駁的舊城墻亦被各種廣告逼迫的毫無痕跡;屬于故鄉的大部分味道,也仍打著“正宗老店”的旗號在小城四處開花。唯有,我那年少無知的童年影像和那些殘留心間的故鄉記憶,仍徘徊在小城高樓林立前,不忍離去……
【優秀作文:故鄉不炊煙】相關文章:
故鄉的炊煙優秀作文04-03
隨筆作文故鄉的炊煙03-17
故鄉的炊煙高三作文02-08
故鄉的炊煙味兒作文09-27
故鄉的炊煙作文(通用6篇)05-27
故鄉的炊煙真美初二作文06-09
炊煙的幸福作文07-21
家鄉的炊煙作文04-30
炊煙的幸福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