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春節作文(精選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南的春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南的春節作文 1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臘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蕓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蕩著,大人們在門外貼對聯,家中貼漂亮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得守歲。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樣。人們都會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給長輩拜年,孩子們會得到特別多的`壓歲錢,有的孩子會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
到了元宵節,超市就特別熱鬧,人們買元宵回家煮著吃,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到了臘月十六,家鄉的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河南的春節作文 2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后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河南的春節作文 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56個民族,56種風俗。每個民族都有與眾不同的民風民俗,咱們中國,最鮮為人知的,就是春節了。
我們這里的春節,從臘月中旬,人們都開始準備了,臘月里,家家要掃房子,喝臘八粥,吃豆腐,買新衣,貼對聯等等,一些從古代傳下來的民俗。孩子們在這個月里,第一件大事就是,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第二件大事就是,買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臘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了,或是大年三十。在那天啊,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人們在當天,要吃餃子,掛燈籠,還要貼福字,貼春聯。白天,街上人山人海,都是出來玩的。下午,都要趕回老家吃年夜飯,燃爆竹。晚上,家家戶戶都亮著燈,基本沒什么人睡覺,都在看春晚,守歲。
除夕過后,就是大年三十了,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在當天爺爺奶奶要給我們發壓歲錢,我們一般都要先給爺爺奶奶磕頭,然后再發壓歲錢。到了中午或者下午,人們還要串親戚,買各式各樣的禮物送給親朋好友,每家都要迎客人,人們互相拜年,互相問好。還有一些大人們領著小孩逛街,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到了正月十五,十六,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正月十五是元宵節,要吃元宵,賞花燈。正月十六,在我們這里,是小年,正月十六,人們要去逛街,體驗春節的最后幾天。
正月十七,十八到了春節的殘燈末廟,學生上學了,大人們上班了,又回歸到了原來的模樣,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我相信,中國的民風民俗,一定會源遠流長,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河南的春節作文 4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糊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里。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馬”。
焚燒香表后,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人們擠擁不動,爭買祭灶火燒。農村大多是自己動手,發面、炕制,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河南的春節作文 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那么河南的春節有哪些呢?就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我們這里的春節是從臘月初旬開始的。“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為人們想來年有個好收成。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天不僅要放炮,還要吃祭灶糖,我們一般吃麻糖,是一種麥芽糖上面沾滿了芝麻,吃起來又甜又黏。 過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掃除,并且還要把年貨準備齊了。除夕這一天是最熱鬧的,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以及年畫。
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團圓飯,小孩子們還要給長輩們送餃子。大人們都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這時家家都響起了鞭炮聲,然后大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團圓飯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個通宵;另外,還要守歲,大家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到了十二點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有是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
正月初一的時候,大家都忙著走親戚,拜年。 元宵節,大家都忙著買元宵;街上像辦喜事似的,到處張燈結彩,小孩子們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燈籠真是熱鬧非凡哪!這一天大家必須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也就結束了,一切又恢復正常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大人們又去照常做事了。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河南的春節作文 6
河南人,過年時的風俗非常傳統,處處體現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們臘月二十三便開始準備去了。
二十三,我們便打掃房子,把各個房子里的東西都搬到院子里來,開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積了一年的灰塵全都打掃干凈,再把洗好的件件東西搬回屋里去。看起來確實有些累人,但那又怎么辦呢?誰讓我們有一顆質樸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廚房里貼上灶王爺的畫。到了過節那一天,便要把畫拿下來,點上香,然后燒掉,意思是讓灶王爺上天匯報情況。所以,當過節時,我便知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魚啊,肉啊,雞啊,菜類等年貨齊全,然后能洗的`拿出來洗,活的要宰殺為后面要做的幾道食品,做準備,而二十五時,變無事可做,而這天更多的是休息。
臘月二十六到了,這一天可沒前一天舒服了,人們又忙活開了。這不,開始發面,和面,蒸饅頭。滿滿的幾大盆子面要一個一個的把饅頭做的圓圓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時候,還要蒸上兩三袋(面粉袋),因為在過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饅頭,所以要多蒸一些為平常日子做一次補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們在廚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這天要煮肉,先買來豬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樣的方塊,然后便放在鍋里煮,只聞到空中彌漫著陣陣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帶骨頭的肉便進了小孩子們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們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湯“紅燒”一下,最常見的一些干菜;海帶,黃花菜,干豆
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臘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魚,炸了以后再吃。然后,還有什么:炸雞塊,炸蝦,炸綠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雞…… 太多了。而這些炸食,都讓我們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媽爺奶們忙著做,而我們也忙著吃,吃的時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說出來,不然是要挨罵的,可能是因為風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來好多好吃的東西時,我們也已經吃飽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說是“忙上加忙”,畢竟這天過完就要真真正正的過年了,老爸老媽帶著我們幾個姐妹去別人家道喜串門。
大年三十到了,這天要包餃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們也幫一下小忙。做的餃子,啥餡兒都有。下午,便要開始貼對聯,在大門上貼上上、下聯還有橫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個屋門上貼上喜慶的對聯和年畫,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們便穿起新衣,先出門“炫耀”,到了晚上吃餃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而同時,屋外鞭炮聲和煙花綻放時的聲音同樣給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個定格,定格住了當時的喜慶、祥和、和溫馨。
照我這樣講了,河南的春節似乎要很長,不錯,時間確實很長,但這也更加體現了我們河南人對家鄉風俗的喜愛之情。而我們也要更加保護這些風俗,使我們不斷延續下去,使子孫也能看到這中國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河南的春節作文 7
今天是正月初一,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仿佛連空氣都充滿了幸福的味道。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門前貼著春聯,陽臺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一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呀!”,為了在新年之際圖個好彩頭!我們也不例外!媽媽爸爸帶著我去大伯家拜年,一進門,哇!都在呀!大人們坐在沙發上聊天、看電視,我們小孩子一起手拉手來到房間,玩起“藏東西”的游戲
堂姐鎮重其事地說:“我現在宣布游戲規則是:一個人將幾樣小東西藏起來,其他幾個人去找,全部找到的人就來藏東西。”我們經過抓鬮,最后決定由堂姐來藏3個可樂瓶蓋。堂姐將我們推出房間,于是自個兒藏東西……過了一會兒,堂姐笑盈盈地走出來說:“藏好了,保證你們找不著!”我們蜂擁進去,我想:最容易藏東西的可能是最隱蔽的地方。所以,我認真地將每一個角落都找了一遍,竟然沒有,在看看小妹,鉆到床底下,屁股撅在外面,小手在里面摸索著,沒有,她剛想站起來,“啊呀!”只聽小妹叫了一聲,就“嗚嗚嗚”地哭了,原來她在床底下站起來時撞到了床邊。
于是,她暫時停止游戲。啊!少了一個對手,不過表姐也不好對付,只見她在衣柜里將每一件衣服都翻了一遍,哇!還好沒有!可到底在哪呢?我掃視著四周,這時,我發現窗簾后面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拉開窗簾,呀!是可樂瓶蓋!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表姐見了,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她速度加快了,那里找找這里找找。我急忙接著觀察,在床底下小妹夠不著的地方,我又發現了一個可樂瓶蓋,我的心更加興奮了起來,后來我又在一本書下找到了最后一個瓶蓋。“呼!真是費了我不少工夫!”我嘆了口氣說,堂姐、表姐和小妹都為我高興。堂姐說:“你的觀察力真不錯!”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河南的春節作文 8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周口項城市。如果把中國春節習俗比作一條絲帶,在我心中河南老家的就是絲帶上的一顆閃耀的翡翠……
臘八這一天,街上就已經熱鬧開了。集市上人山人海,賣什么的都有。許多小飯館都會出售臘八粥。那材料豐富的臘八粥喂到嘴里甜甜的,在寒風刺骨的嚴冬中,一絲溫暖油然而生。
接下來這幾天,家家都要準備過年了。每家每戶都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并且還會炸一大缸的油炸食品。主要有炸豆腐和炸豬肉。那金燦燦的顏色就足以讓人食欲大增了,不過這些要等到過年時才能吃哦。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是過春節的彩排。這一天更是熱鬧,雖然沒除夕夜那么隆重,但是充滿了年的味道。
通過了彩排,春節正式登臺了。晚上八點會放一次鞭炮。這一天晚上一般不會有人吃飯的,河南人的習俗是到了十二點再一次放罷了喜慶的煙花爆竹。一家人再團團圍坐吃團年飯,飯桌上人人敬酒祝福。多么溫馨的場面啊!
新的一年到了,萬象更新。大家會穿上新衣服,把新的春聯貼在大門口。這幾天主要就是拜年。那些炸豆腐終于派上了用場,有客人來家里拜年就從缸里拿一些直接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些爆竹紙皮是不能掃的,據我猜測,這樣是人們希望幸福長久吧!
“賣湯圓,賣湯圓,這里的湯圓是圓又圓……”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不過湯圓可不是買的,大多都是自己做的。村口有一個“對窯”供人們磨湯圓面。所謂“對窯”就是一塊大石頭,中間凹下去了一個大坑。然后有一根粗木棍,頂端綁了一個比坑稍微小一些的石頭。把米倒進坑里,用石頭搗碎。搗湯圓面可費勁了,我砸了幾次胳膊就已經累得麻木了。至于湯圓餡兒就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定。純手工制作的湯圓感覺就是好吃!
正月十九,春節就這樣悄悄地離開了,人們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
河南的春節作文 9
每一點一滴的成長,為的不是眾人的贊賞和鼓勵,而是心中那沁人心脾的甜蜜。在路上,記得要且歌且行。——題記
今年春節,我回了老家——河南,回到了這個美麗的中原小城。那撲面而來的新鮮的空氣、熟悉的街道,團聚的親人們,恍惚間又似情景重現——是的,春節是團聚的節日,從我小時候開始,我的父母便一年帶我回一次老家,不是年前便是年后。
春節總是要吃餃子的,往年奶奶總會給我親手包上一次餃子。今年我再來,不用您來包,看我給您露一手。
和面
從菜市場回來,我便直接進了廚房。廚房里阿云嬸正勤快地為今晚的年夜飯做準備,看見我,立刻眉開眼笑地說:“之前就聽你說要回來給我們一份大禮,還真在準備啊,你要用到的榨汁機,在你右手邊哪。”我笑著應著,從布袋里取出胡蘿卜,洗好后,左手將它按在案板上,右手持刀,用廚藝課上學的斜著切的方法,利落地將胡蘿卜“大卸八塊”,順手丟進榨汁機,和著那“嗡嗡”的聲響,我一邊哼著《過年味兒》的歌兒,一邊準備著面粉和面。我仿佛等了半個世紀那么久,胡蘿卜汁才榨出來,可一榨出來,我卻發了愁。這么點汁兒,怎么夠做七八個玫瑰花餃啊?忽聞一陣嘩啦啦的聲響,原來是洗盤子的聲音。看著那一股清流,忽然心中一亮,生出一計來,把白面包在胡蘿卜紅面里如何?妙哉妙哉,這樣一來,包出來的花餃更美觀,有著由紅到白的漸變色,還有剩余的胡蘿卜汁可以供大家喝。想著,我的嘴角又重新綻出笑容,要了些許清水,分別揉出了紅白兩色面團。叉著腰,笑嘻嘻的看著那兩個面團——紅得鮮艷,白得明亮的面團,我不禁覺得心里甜蜜蜜的。
拌餡
接下來就是拌餡了,我愉快地想著。要先把餡料準備好,也就是將豬肉、白菜和蔥末分別切碎,再加油,加鹽,加料酒和花椒粉,開始順時針攪拌。“姐姐,姐姐,我要幫忙。”一個清脆的童音響起,我不禁啞然失笑,是我那年僅六歲的小表妹,她還什么都不懂呢。只見她一把搶過盛有餡料的小盆兒,使我正在攪拌的筷子停在了空中。她也不用筷子,直接上了手。且先不說她剛才胡亂洗的手干不干凈,只是她將手一下一下拍進餡料,我就心疼,心疼那可憐的餡料。再這么下去,只能是事倍功半了。“來,先洗洗手,我教你怎么揉面。”我招呼妹妹。待一切就緒,我手把手地教妹妹揉面。“一手往里推,一手扶沿轉邊兒,沒錯,就是這樣。”不一會,妹妹的'注意力就成功被轉移了。“呀,妹妹也在做餃子?”表哥過來看我在做什么。“姐姐要做花餃子,這是姐姐教我的。”妹妹仰起小臉,開心地笑著。看著她的笑容,我不禁覺得心里甜蜜蜜的。
包餃子
一切準備就緒,要開始包餃子了。包餃子這項艱巨的工作,沒想到妹妹還要幫忙,我無可奈何,只好繼續教她:“把白面揉進紅面,搓成長條,斜著切成面坯子……”廚房里充斥著的,便都是我的講解聲和妹妹的應和聲。我不敢讓妹妹拿刀,她便用手來揪面團,以達成相同的結果。好不容易揉成面坯子,卻發現,多了兩個。我輕嘆一聲,發了愁,只需要二十八張皮兒,這下多了兩張,做好后怎樣才能擺進那個小蒸鍋?抬頭望去,妹妹搟的面皮,總有兩張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我歪過頭,瞪著其中一張面皮兒,對,是太薄了。我“哦”了一聲,突然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把一張厚的和一張薄的合起來不就行了嗎?我手隨心動,立刻行動起來。四合一,餡中間。卷一卷,擺造型。我在心中默念口訣,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七個玫瑰花餃,正好放進蒸鍋。現在就等著它出鍋嘍,我笑著,不覺心中甜蜜蜜的。
將“玫瑰花餃”一端出來,它便受到了廣泛好評。紅白漸變,更是給餃子整體加上了一抹嬌艷的感覺。聽著大家的夸獎,我不禁覺得心里甜蜜蜜的。
河南的春節作文 10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會早早的起床,換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餃子或湯圓(這是我們的習俗)接著,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時候了,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后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后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里常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飽了晚飯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絢麗的煙花。大街小巷里,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不僅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當美麗的`煙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像對我們微笑,招手,在向我們致謝,謝我們給予了他們生命讓他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樂,多么活潑!姹紫嫣紅的禮炮,打響了天南地北,讓人們目睹自己的風采,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我們家鄉河南的春節,沒什么儀式,更多的卻是歡歌笑語。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說不定你們家鄉的春節更是妙趣橫生!
河南的春節作文 11
我的家鄉在河南鄭州的一個小山村,那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南京過年的時候初一早上要吃元宵,而我們老家卻是吃餃子。因為爸爸工作忙,所以回到老家時已經是大年三十了。晚上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我看見搟面杖在奶奶手中來回飛舞,不一會兒的'時間就把餃子皮搟的圓圓的,一眨眼的時間奶奶就把餃子包好了,看著一個個的餃子真像一個個元寶。突然,門外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個弟弟一起去看煙花,一出門大朵大朵的鮮花在空中綻放,剎那間把夜空照亮了。
我在睡夢中被霹靂啪啦的鞭炮聲驚醒了。起床后我看見桌面上擺著一些糖果和瓜子……來到院子里,看見奶奶正燒柴準備煮餃子。那點燃的柴火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水開了,只見奶奶小心翼翼的把餃子放進去,過了一會兒餃子就熟了,煮熟的餃子沾上醋,盛在大盤中香味撲鼻,沒吃就讓我止不住的流口水,吃一口就越嚼越香,讓我大飽口福。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讓我感到很快樂,明年還讓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過年。
河南的春節作文 12
我的家鄉在河南虞城縣,我家鄉的春節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話,那就跟我來吧!
春節的時候,各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窗花,大門上也貼著各種各樣的對聯和門神。看著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這時,我的家人們也在辦年貨,看見大家在汗流浹背地干,我也去幫忙,我的任務是陪奶奶一起買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們全家一起吃餃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顆牙齒就是被包在餃子里的硬幣給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正在想著,笑著,只聽“咯噔”一聲,錢從奶奶嘴里掉了出來。看來今年我是當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
我家鄉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過年的話,那就請到我的家鄉來吧!
河南的春節作文 13
又是一年的冬末春初,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又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我隨父母來到了我的老家——河南新鄭。開始了新的生活。
歸來
我們的車子冒著風雪趕到了郊區的姥姥家,一回到家,大家就從屋內趕了出來。熱情地為我們搬行李,拎袋子。即便現在天空中還飄著大雪,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放好東西,大家就拉我們進屋。一個個都忙活起來了,端茶的.端茶,準備糖果的準備糖果。就連我的哥哥也放下了一直都讓他著迷的iPad,跑過來噓寒問暖。他摸摸我的頭,拍拍我的肩,揉揉我的頭發,怪親昵的。呵呵!大姨和二姨還有姥姥都已經趕去燒飯了,我們便在一起聊天。很快,香噴噴的年夜飯就好了。
團圓
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了!大家自然十分高興。在河南,就要入鄉隨俗,吃河南人的菜!最先上的是熱騰騰的大饅頭,接著香噴噴的小籠包就出了鍋。然后便是應接不暇的菜:有酸溜溜的涼粉,有甜津津的丸子,那可不是肉丸,是面粉做的,內有餡,什么餡?豆沙餡!外面撒了一層芝麻,吃起來可謂香酥可口……最后上的是主食:面條和稀飯。我在這一頓餐后感到無比美味。飯后我們一起欣賞了春節聯歡晚會,但對內容沒什么太大興趣。最后我們守歲到十二點一起燃放了煙花,十分快樂。
歡樂
之后的幾天,我都在歡樂中度過。我們去了黃帝陵,一起拍照合影。我還幸運的撿到了一個大紅燈籠。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我們離開黃帝陵時,我也騎到了一次馬,我十分快樂。到了廣場,我們還觀看了舞獅子,場面浩大,幾百人圍觀。
不過,我們還是得走的。我們在初五離開了河南,結束了過年之行。但是,那一個個歡樂的場景仍遺留在我的腦海里。
【河南的春節作文】相關文章:
河南春節的作文04-10
河南的春節作文11-19
精選河南春節的作文三篇03-10
【精選】河南的春節作文四篇03-11
【精選】河南春節的作文三篇09-16
精選河南春節的作文4篇03-11
精選河南的春節作文四篇03-13
精選河南春節的作文四篇03-08
精選河南的春節作文三篇09-16
河南的春節作文(精選3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