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活動總結
中國城市早產兒流行病學初步調查報告顯示:通過對我國較大范圍的早產兒流行病學調查,對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7所城市醫院2002~2003年調查結果:產科出生的新生兒中早產兒發生率為 7.8% ;每年1%的比例遞增。
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活動總結一: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鄭州市兒童醫院專家呼吁,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空格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胎齡不足37周就出生的嬰兒。中國每年新增180萬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每十個寶寶就有一個早產兒,并且發生率逐年上升。2014年,鄭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早產兒超1000例。為給早產兒提供更精細化、系統化管理,鄭州市兒童醫院在新生兒科基礎上,成立早產兒病房。
空格“早產嬰兒多是‘巴掌寶寶’,因為胎齡小,體重低、抵抗力生存能力低下等原因,需要予以特殊醫療護理。”鄭州市兒童醫院早產兒病房主任孫慧清說。
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活動總結二:
中國每年有200萬新生早產兒,全球每年有1500萬,腦癱發生率2.91%,智力低下7.8%,視覺障礙9%,聽覺障礙11%,進入學齡階段仍有55%存在神經發育系統的問題……任何一種情況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都將是100%的災難……這些早來的`天使們能否度過每一個難關,能否順利的長大成人,對每位家長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早產兒是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愛。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世界衛生組織呼吁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加強相關研究,采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控制早產率,提高存活率,降低殘疾率,優化早產兒生存質量,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任務。
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活動總結三:
盡管早產兒護理領域出現了長足的進步,但如何最優化地去治療發育不全的肺、大腦和腸道,依然沒有得到共識。“萬事皆有平衡,試著改善一個系統的功能,如呼吸系統,就難免不損傷另一個系統,如大腦。”卡米莉亞·馬丁告訴我說。有四分之一的極低體重新生兒會出現慢性肺病,即所謂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這種病癥的惡化多半是因為炎癥。幾十年來,醫生們都是利用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來防止早產兒的肺部出現炎癥,而一項相關研究表明,雖然那些接受過類固醇治療的'嬰兒,待在機械呼吸機中的時間較短,而且較少需要補充氧氣——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重要益處,但與此同時,他們腦部出現畸形的幾率又會高出許多,現在的醫院已不再經常使用皮質類固醇。“只有當瀕臨絕境時,我們才會考慮使用類固醇。”馬丁說。
一向被視為對早產兒有益無害的氧氣,現如今也被認為會增大嬰兒出現嚴重視力損傷的風險。研究發現,那些被給予較少氧氣的早產兒通常不會遭受視網膜損傷和致盲風險,但死亡的可能性卻變得更高。至于營養方面,馬丁和腸胃病學家斯蒂夫·弗里德曼(Steven Freedman)醫生最近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早產兒體內的脂質不平衡會增加肺或視網膜病變以及免疫紊亂的風險,她目前正在研究為早產兒提供新穎的關鍵脂肪混合物,這種混合物能夠更為精確地反映出孕婦為胎兒所提供的脂肪類營養物質。
和所有先進的醫療科學一樣,新生兒護理方面的支出也極為龐大。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的估算,每年用于早產兒保健醫療方面的開支搞到180億美元,美國有半數的醫院對新生兒護理收費。我所在醫院中的新生兒科專家約翰·祖潘契奇(John Zupancic)醫生同時也是一位衛生保健經濟學方面的專家,他為美國科學院醫藥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提供了一份成本效益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完整孕齡出生的健康新生兒的平均花費在1000至3000美元之間;而早產兒則在11000至50000美元之間。“但某些特殊嬰兒的花費會輕松突破一百萬美元。”祖潘契奇說。“見識過NICU工作的人們通常會覺得,這樣的開支太過昂貴或不值得。”不過,他也認為這樣的解釋有誤導嫌疑。早產兒在NICU中的成功護理,“足以讓孩子未來的七十年不用活在不健康的狀態中。”他說,這樣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很可觀。“因此,根據經濟因素來劃線的做法不應當成為決策的依據。花在有長期嚴重殘疾孩子身上的開支會是天文一般的數字,但從總體上來看,把錢花在NICU上是一種很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