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作文

時間:2021-07-20 12:29:12 家風 我要投稿

家風故事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故事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故事作文

家風故事作文1

  好的家風,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就像春雨,滋潤著我們才能健康成長。最近童鞋(同學)們總是在談論著自己的家風,現在我也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好家風吧!我們家也有許多家風呢!

  有著許多比如:嗯,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有吃飯時要洗手,上完廁所要洗手。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要有計劃性,書桌要整理好。好的生活習慣,教我要怎樣做人等等。

  在我們家,我的爸爸媽媽經常教我做人的道理,還給我們家定家規呢。不過,他們喜歡用事情告訴我道理,讓我永遠銘記于心。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對他們產生厭惡,看見他們就惡心。這時,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旁邊,還向我乞討。我心想;惡心死,給他一毛錢吧。我便把錢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臉的還向我要錢,我氣憤極大聲說:“滾開!”媽媽看見說:“注意禮貌。”我想一個乞丐而已。可媽媽卻把5塊錢給他,我大吃一驚。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你干嘛給他,五塊錢可以買一根夢龍耶。”媽媽和藹對我說:“他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就是獻出自己的愛心啊。孩子,記住啊,一定要有愛心和幫助他人的一顆心,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東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顆心。”這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告訴我一定要有愛心,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

  還有一件事,使我一生難忘,那是爸爸媽媽要告訴我要獨立和堅強的道理時地一件事。

  記得有一場大雨,我的同學都被接走。我還在教室里,我想如果今天爸爸媽媽開車來接我就好。可我等好久,爸爸媽媽還沒來,我只好打著我那把破傘,帶著怨恨的心情走在回去見到路上,我看這次我一定不會原諒他們。煩死。我只好慢吞吞地走著,雨點打在我的身上,我覺得異常的冰涼,也許是心涼吧。

  我打開家門,我想哭可還是忍住。爸爸媽媽笑臉迎接著我,我別過臉不想理他們。媽媽輕聲走過來說:“孩子,今天你是自己走回來的。看一看你身后的腳印吧,以后也要這樣堅強哦,要獨立要堅強要自信要寬容,這不就是我們曾經定過的家風哦,要加油噢。”

  獨立,堅強,自信,寬容,有愛,這就是我們家的5大家風。我一定要努力做到,做到最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相信,我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的。我希望,這些家風永遠伴隨著我成長。加油吧,為有這些而驕傲吧。

家風故事作文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對爸媽的牽掛;是爸媽累的時候一句安慰話;是冬天里為爸媽準備的一盆暖腳水;是我長大后和爸媽的陪伴……“孝”這個字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做,所以,我家的家風第一條就是“孝”!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前天我家發生的故事。

  那是一個周末,我早早地上床睡覺了,迷迷糊糊中聽著客廳里吱嘎聲,接著是桌子和椅子的碰撞聲,“啪!”隨著爸爸“哎喲!”慘叫,應該是他摔倒了。我立馬翻身起床來到客廳,只見爸爸斜坐在茶幾底下,頭靠在茶幾的扶手,一只鞋拿在他的手上,另一只飛出好遠,爸爸滿臉通紅,眼角額頭皺出一條深深的“褶子”,大豆般的汗水襯托著痛苦的表情,原來他喝醉了!

  我急忙拉起他,準備扶他回房休息,突然,我的手上感到一團黏糊糊的液體,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定睛一看,我滿手沾滿了白色的唾液,其中還夾雜著各種顏色沒有消化的食物,細如絲線的金針菇、白色的藕片、紅色的胡蘿卜……我惡心地打了一個寒顫,那刺鼻的氣味讓我不由自主地退后幾步,怎么辦?

  恍然間,我仿佛聽到媽媽曾對我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孝敬,因為“百善孝為先”!記得當時我十分自信地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您老了我決不嫌棄你,我會對您好!”我永遠忘不掉那時媽媽看著我的眼神,洋溢著幸福…….

  我眼前又浮現出爺爺生病住院時的情境,每天,爸媽都會提著熬的粥和水果去看望,陪爺爺聊天說話。爺爺因為生病不能下床方便,爸爸就親自為爺爺清洗便盆,一家人在一起總其樂融融,爺爺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似乎忘記了病痛……

  看到爸爸難受的樣子,想到他平時為了我們家辛苦的在外面工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六年來從未間斷地送我上學;每次放假,爸爸總是陪伴我玩耍……想著想著,我忘記了眼前嘔吐物刺鼻的味道,默默地拿起紙巾……

  第二天,爸爸起了個大早,正準備打掃,卻看見客廳干干凈凈,他愣了一大跳,連忙跑來問我:“女兒,這么臟是你幫我打掃干凈了?”我微微一笑:“百善孝為先嘛!爸爸,你要不要喝點蜂蜜水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爸爸眼中閃爍著淚花,聽到爸爸輕聲地說道:“我的女兒長大了!”

  “孝”在我們家成了一種習慣,受著爸媽的影響,我愿意做一個孝順的女兒,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并且愿意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作文3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家風都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踐行著誠、孝、儉、勤。俗話說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的腦海里不禁涌現出了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打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很少給我太多的零花錢,每當看到同學們每天兜里有零花錢,放學了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爸爸媽媽好小氣,不給我零花錢。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了解到了:許多零食生產加工很不衛生,還添加了大量的有害添加劑,小孩吃了后會導致肥胖等,在我耳聞目睹了種種亂吃零食帶來的不良后果后,我終于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不能隨隨便便亂花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用行動保護我的成長,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家儉樸的家風。

  誠信,我想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立足的根本。從三年級開始,媽媽要求我每天堅持寫日記。記得有幾天,我因為種種原因沒時間寫,媽媽問我寫沒寫時,我總是面不改色,爽快回答:“寫了,寫了。”有一天,媽媽要檢查我的日記本,我的心里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著日記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一張張白紙,臉上的笑容灰飛煙滅,頓時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我,并說:“我批評你,不是你沒寫完日記,而是因為你不誠實,不講信用。你沒寫可以告訴我,而不應該用謊言欺騙我。記住,做人要一諾千金。”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明白了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我也答應媽媽,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孝,就是孝順了。俗話說“百順孝為先。”我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沒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回鄉下看望年邁的奶奶,到了家,爸爸媽媽忙里忙外地幫奶奶做好多的事情,我都默默的看在眼里,有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動起手來幫奶奶做一些事情。如果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回去,媽媽總是會要求我給奶奶打電話問候。

  勤,就是勤奮了。學習需要勤奮,每天我都會埋頭苦學。當我想松懈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他們為了我的健康成長,辛苦地工作,這時,我便會重振旗鼓,繼續努力學習。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美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讓我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獨具特色的優良家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越來越美好。

家風故事作文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卻也是我們家的家訓。

  媽媽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節儉,不能隨意浪費,雖然有些人很幸運,自己的父輩或再上一輩很有錢,但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要是不注意節儉,盡管上輩再有錢,也總有一天會被花光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我本以為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買完的,可結果卻讓我始料未及,媽媽總是東瞧瞧西逛逛,看到心儀的菜不立即就買,而要到賣類似菜的攤鋪問一遍,不時地詢問價錢,討價還價,最終通過貨比三家,買下物美價廉的滿意菜……我忍不住問媽媽一句:“媽,你到底買不買呀,這邊問那邊問的,反正又只相差幾毛錢而已,那又有怎樣,大不了多付一點嘛!”媽媽聽了這番話,不緊不慢地和我講解道:“我不是經常跟你說嗎,一個人要節儉,不要把不必要的錢浪費,就比如買一斤豬肉,一處9元一斤,另一處8元一斤,你要買兩斤的話,那不是省了2元了。如果到超市買東西,你要是少了一角錢是不會賣給你的!”

  聽了之后,我恍然大悟,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節儉在我們舉手之間,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其實,我覺得父母的身教就是我們孩子的最好榜樣,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會跟著做好,這是最好家教。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節儉,養成了節約習慣。有一次,我早餐沒吃飽,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大肉包,我剛吃了一半,就覺得太飽了,于是剩下一半就想扔掉,可是就在這時,媽媽平時的一句句諄諄教誨立即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馬上想到:這半個包子不該扔掉,要是把半個包子送給西部貧窮的小朋友吃,說不定還能救活一條人命呢!我便決下心,不管自己多飽,也不能把這半個包子扔掉,一定要吃下去……

  從這之后,一日三餐,我總是把飯碗里的飯吃得一干二凈,不掉一粒不剩一粒,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絕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現在,我常常提醒自己,爸媽的工資不高,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分錢錢。更何況提倡節儉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該勤儉節約,認識到掙錢的不容易,飲水思源,做一個節儉的好孩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一句家訓已經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家風故事作文5

  學校有校風,班級有班風,家庭當然也有家風。我認為我家的家風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善、誠、孝。下面我為大家講講我的家風故事吧!

  善。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華潤萬家買東西,在去拿車的路上,我突然看見地上有一個女士錢包。我連忙把它撿起來,對媽媽說:“媽媽,這個錢包的主人一定很著急,要不我們把它打開看看,有沒有失主的信息。”得到媽媽的同意后,我便打開錢包,發現錢包里有:現金、身份證、發票、名片等。媽媽按照我的建議,利用名片上的個人信息,找到了失主,告訴了他事情的經過,約他過來領取錢包。經過核實后,對方說的信息與錢包里的信息一樣,我們便將錢包歸還失主,并提醒他以后要注意,不要再丟了!在車上,我對媽媽說:“今天真高興,因為我將錢包還給了失主,做了一件好事!同時我也懂得了妥善保管好自己財物的重要性,還有一點就是不能隨便拿他人的東西!”

  誠。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方便了我們的出行和生活。為了安全,學校讓我們簽了一份承諾書,內容為:未滿12歲的兒童不能騎共享單車。但很多未滿12歲的同學都在騎。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想騎一騎共享單車,但媽媽說:“燦燦,你是不是簽署了學校發放的承諾書呢?”“沒錯啊。”“那你既然簽過字,就表示你愿意遵守在12歲之前不能騎共享單車的這個事。你如果騎了,雖然老師看不到,但是這樣的行為就代表你就沒有遵守承諾,沒有誠信。”“哦,知道了。”放學回家的路上,經常看到有些低年級的同學,相信也和我一樣簽署了承諾書,但他們卻還是在騎共享單車,而且騎車的時候還不專心。

  孝。媽媽曾說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育長大,烏鴉都知道反哺,小羊也會跪乳,動物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所以孝順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奶奶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不如以前,每個周末我都會和爸爸、媽媽都會去看望奶奶。我有時幫忙倒垃圾、洗碗、掃地、幫奶奶捶捶背、腿。暑假寒假會住在奶奶家,雖然有時有些小任性,但是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特別好。有一次,我回家問媽媽:“能不能給奶奶買一個電熱毯?”“為什么?”媽媽疑惑不解地問道。我跟媽媽說:“冬天比較冷,奶奶每次睡覺時,膝蓋會很疼,我想,如果給奶奶買一個電熱毯,晚上墊在床單下睡,膝蓋會不會不那么疼?就像做熱敷一樣。”媽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于是,在一個周末,媽媽帶我去買了電熱毯,然后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和媽媽都夸我懂事,后來我發現奶奶晚上睡覺時,膝蓋真的不那么疼了。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故事,無論這個社會如何變化,如何發展,我家的善、誠、孝的旋律會一直演奏下去,我家也會因為這三個旋律而變得更美好!

家風故事作文6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從小父親母親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婆、外公和舅舅一家與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爭吵過,這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父親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外婆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母親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父親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父親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盛情款待給父親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父親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父親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父親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婆外公的,用父親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婆外公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父親母親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婆外公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父親母親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父親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父親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風故事作文7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影響下,母親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母親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母親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母親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母親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母親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母親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母親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母親,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母親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風故事作文8

  歲月悠悠,似水光陰在指間輕輕劃過,耳濡目染,家風已深入我心。那善良孝順的品質、踏實勤勞的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將永久珍藏,讓良好的家風在愛的年華里蕩漾、蔓延,愿這可貴的情懷永遠伴隨著我的成長。

  ——題記

  我的家風·孝順

  上小學那會的一個暑假,爸爸媽媽訂好了機票要帶我外出旅游。準備出發的前一天,傳來了壞消息,在鄉下做新房子的外公不小心把手摔斷了,幸好傷勢不是太嚴重,只是打了石膏但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為了照顧外公,爸爸媽媽取消了旅游的計劃,我心里很是失落和不滿。外公養傷的那段日子里,爸爸媽媽毫無怨言,小到端茶送水,大到洗腳喂飯,他們每件事都做得盡心盡力,倒是外公總說:“沒事沒事,你們去忙吧!”媽媽常說:“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一定要多多陪伴、孝順父母。”我為自己因不能去旅游而不滿的心情感到愧疚,于是就守在外公身邊,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可似乎爸媽把該做的事都做完了。正當我抓耳撓腮的時候,外公說了一句:“哎喲,我這肩膀怎么這么酸呀……”逮著這個機會,我立刻上前去幫外公捏肩膀,平時沒少幫媽媽捏肩,這我可是很有經驗的,外公開心地直夸我棒。

  我的家風·奉獻

  “花朵總是在春花秋月的過往里開得更加艷麗,因為人們記住了它為自己開花的時刻。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會索取,而是要像花兒一樣學會綻放,把最美的容顏留給世人來欣賞。”這是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奉獻”一詞便印入了我的腦海。

  2008年5月12日,媽媽回家告訴我了我一件可怕的事—四川省的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聽到“地震”這個詞,我驚了一下,那是只在書本上見過的詞語,沒想到真的發生在我們國家。還沒來得及思考,電視新聞上關于這場地震的消息便鋪天蓋地地席卷而來。雖然當時的我還不能理解死亡人數和損失金額那些龐大數據的含義,但畫面上樓房坍塌的的慘狀,難民營里一雙雙絕望的眼睛告訴我這場地震的可怕,也讓我明白災區人民需要幫助。聽見爸爸媽媽討論捐款事情的同時,我也悄悄跑進自己的房間,找出留著買糖吃的存錢罐跑到爸媽面前,他們還一臉疑惑地望著我,“才不是給你們的,這些是我要捐給災區小朋友買餅干的!”我緊緊地抱著僅有幾塊硬幣的存錢罐,“一定要幫我寄過去!”看到爸媽重重地點頭,我才放心地把存錢罐交給他們。

  做一件益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堅持一會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還能不忘初心,牢記并傳承自己良好的家風呢?我不會丟失這些優秀、可貴的品質,我要把這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們享受家風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家風故事作文9

  世上千千萬萬的人,都生活在千千萬萬的家庭中;每一個不同的家庭,都有著不同的家風,進而造就了千千萬萬不同的人。法國作家羅蘭曾經說過:“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家風建設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我的家中,一直以來都有一股清澈的家風滋潤我成長,那就是——勤儉節約之風。

  首先說,勤。自古以來,婦孺之間廣為傳頌的就是:“業精于勤荒于嬉!”古人也常常將勤作為立家之本。從小就聽說了《馬蘭花》的故事,我便立志要做一個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人;我相信勤儉是為人的本分。勤,不僅是勤于學習,也是勤于思考,更是勤于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不貪便宜,樸實誠信,做一個本分的人,這是我家人要我秉承的家風。

  再來說,儉。儉是一種節儉有度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生活方式。儉,節儉,司馬光曾在《由儉事康》中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總是因為揮霍無度而不理朝政,最終導致國家滅亡,曲終人散。所以生活節儉才能居安思危。當我們養成節儉的習慣,就不容易為眼前花花綠綠的世界迷惑,也才能更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勤儉結合,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前我總是喜歡浪費筆墨文具,經常沒用完就丟掉,當我看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物資匱乏而不能上學的事情時,我就深深認識到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只有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才能有細水長流的好生活。

  勤儉是一種文明,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勤儉是一種態度,蓄滿生活的正能量,才能揚帆起航;勤儉是一種品質,培養我們謙虛自省,天天向上。這種勤儉之風,源于家族良好的家風。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晏嬰,自幼深受勤儉家風的影響,為官正直。別人說他過于節衣縮食,而他卻說:“一個國家的風貌是通過百姓的高潔品行所表現的。”最終被皇帝看中其品格而重用。晚晴時期的朝廷重臣曾國藩,一生勤儉,好學務實,他的家風一直成為我們后人學習的典范。中國古代類似故事還有很多,舉不勝舉。所以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孩子只有在父母營養雨露的澆灌下,才能成長得更健康更強壯。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良好的家風培養了孩子良好的性情,熏陶了孩子出類拔萃的優良品格。這種無形的力量會影響并且教育孩子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只有家風端正清澈,文化才得以昌盛,國家才得以富強。所以,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將好的家風世代傳承!

家風故事作文10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我家的家風是“遵守時間”,父母一直告誡我:時時刻刻要遵守時間!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于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并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為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么叮囑都沒有作用。于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周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秦小荷家找她玩,媽媽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并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我剛一敲門,媽媽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才回來,如果出了意外媽媽根本聯系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那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后總結下給我聽。”

  現在我終于明白“家風、家訓”是什么了。“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個家的思想道德也會跟著壞就難以培養出優秀后代了。如果沒有家訓,后代就會被寵壞只有讓他們知錯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才能正真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吧

家風故事作文11

  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他滿頭銀發,慈祥和善,熱心快腸。他每天臉上都笑呵呵的,對家人、鄰居、同事、學生都很友好。他是社區合唱團里聲音最洪亮的那個“老先生”。每到“鄰居節”的時候,他都會精心做他的拿手好菜“粉蒸肉”和“炸藕夾”,熱情地招呼大家分享。爺爺堅持每天看電視看報紙,晚上七點戴上老花鏡看《新聞聯播》是他雷打不動的節目,看到有的地方發生了地震、水災、臺風,爺爺都非常關注,還會掏錢參加捐款活動。

  我的爸爸是一名大學教授,他課講得好,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每年過年一定會有很多學生給爸爸打電話、發祝福、寄賀卡,這些學生里有他幫扶過的貧困生,有他批評過的“調皮佬”,有喜愛他課程的“粉絲”,也有要他指點迷津的“創客”。爸爸每天都很忙,但他還是堅持熱心做公益,還經常帶著我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目前正在關注和研究“殘疾人無障礙旅游”的項目。他還擔任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經常組織活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圖書、捐文具、捐衣服。

  我是一名熱心有愛的少年。今年暑假,我參加“希望工程—出彩講堂”鄉村公益活動,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灤平的偏道子村。這個村里的小朋友很多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住在村里。我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一起背詩詞、一起上山采摘、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我把自己帶來的一大包沉甸甸的圖書、筆記本、彩筆、玩具、棉手套送到他們手里,我們緊緊地摟在一起合影,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心里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

  我們家不是土豪,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去做慈善。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笑容,說一句體貼的話,送人一本書,捐出幾件舊衣服,給老人和孕婦讓個座,幫陌生人指指路,獻一次血,開車禮讓行人,給貧困學生買一件過冬的羽絨服,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就像是雨天里的一把傘,酷暑里的一杯茶。

  我們語文課上學過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關愛就在平凡的生活里。暑假在微信里看到了一條消息,杭州蕭山82歲的老人陳阿毛徒手疏通下水道,清理路面積水這個小舉動已經堅持做了20年。一件小事能連做20年,真是不簡單!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同事鄰居,或許是大叔阿姨,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每天充滿善意地工作、學習、生活,用關愛去觸摸別人的心,用力所能及的幫助去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作文1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于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只是每個家庭的環境、氛圍、理念不同,有的講究勤勞節儉,有的崇尚奮斗拼搏,有的不言不語踐行言傳身教……你好奇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媽媽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說人的一生誰也避免不了兩個時期:在年幼時需要悉心照顧和引導,在年老時需要關愛與扶助。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兒童時代,到青壯年時代,到耄耋老人,都會老。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可是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可能不缺錢花,但是得不到應有的陪伴與照顧。我奶奶覺得城里不習慣,覺得鄉下空氣好,還可以養雞養鴨養鵝,喜歡住鄉下。因此一有空我和爸爸媽媽就會回去看她,給她做她愛吃的菜,給她包餃子,陪她聊天,聽她回憶和講述她的故事。我們也會把她接到城里,帶她去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長城,去香港澳門。作為炎黃子孫,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尊老愛幼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我孝順爸爸媽媽,薪火相傳。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爸爸從小對我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做人必須恪守誠信,男子漢說話必須一言九鼎,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他說諾不輕許,才不容易負人。就是說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什么,否則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導致失信于人。答應幫別人忙也好,約人談合作也罷,應允了一定要說到做到。我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大人之間一諾千金的感覺,所以爸爸要求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按時起床、準時上下學,他說守時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他還要求我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兌現,記得剛進一年級那會兒,我們班鄧思雨特別愛吃棒棒糖,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就答應給她買,可說完沒多久就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鄧思雨就找我爸說起這事,然后我爸回家就嚴厲地要求我從自己的儲錢罐里拿錢買兩個棒棒糖給鄧思雨兌現我許下的承諾,從那以后我就不太敢隨便答應同學事了,因為我怕我忘了或者兌現不了。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也知道了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當然也可能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的情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時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并道歉,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憲法”,神圣而莊嚴,它指引著我們,警誡著我們,約束著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作文13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查,雖然沒有記者采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么。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于社會正處于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糊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面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的意思的!最后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后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后,我眼睛濕潤了,我理解了愛怎么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里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里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淀,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里,不論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后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媽媽因為不善言語,并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里,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里。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么,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并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淀下來的精神之光!

家風故事作文14

  家風!家風?家風……

  家風,是一個端莊而又和諧的詞語。它博大,卻又平凡。在我們不經意間,它已經浸透了我們的心靈。伴隨著我們從懵懂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烙上腳印。

  家風無處不在。拾起一片紙片,扔進垃圾桶;吃飯前,等所有人到齊再拿起筷子;睡覺前互相說聲晚安。這些都是小小的家風,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好習慣。

  睡覺前為什么要說聲晚安呢。有人覺得,只有西洋人才會說Goodnight!但我認為,任何國家、任何城市、任何身份的人,在睡前和家人道一聲甜甜的晚安,多好。晚安,多么美好的字眼。說完晚安,再輕輕掩上那一扇房門,關燈,進入夢鄉……

  家風,簡單的兩個字,愿你在睡前,也為家人送上那溫暖的“晚安”。

  家風,是什么?

  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贊賞……

  在我的家,家風是讀書,家風是民主。

  小時,母親隔三差五的就會給我帶回來一本書,或帶我逛書店。我們常常可以在書店待上整一個下午。回家前,還可以帶上滿滿的一袋書。有母親的,有我的……有時,我們也會去圖書館。兩個人各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自顧自的翻看書。各自安好。長大了,看的不再是那些繪本了,漸漸地開始看一些文學書。母親也看散文。有時是她看完,我拿來翻看。有時,母親也會偶爾借我的書看,在書上劃劃,寫寫……有時,我也會不高興,母親在我的

  書上劃、寫,免不了嗔怪她,但母親幾乎從不說什么。我想這便是民主。家庭里,父母從不過多干涉我的生活,我想上什么興趣班,想學什么課程,都由著我。有些人問母親,你怎么不讓你的孩子上課外輔導班。母親總是笑笑說,我不強求,她愿意學什么就學什么。

  也有人覺得母親于我,是溺愛。但是,他們錯了。這是父母對我的尊重,也是我們家的民主作風。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愛好及自由。

  當我在生活中有困難、煩惱、抱怨時,母親總會安慰我,用一句話語、一個笑話,或者是給我一個擁抱,讓我的煩惱憂傷頓時煙消云散。

  母親也是一個老師,一個很民主的老師,和在家一樣。母親總不會布置過多的作業給她的學生。但是,母親每天都會布置看書半小時的作業,哪怕是臨近期末考試,背誦、默寫、練字和隨筆,一點一滴的積累,母親從不隨便丟棄。所以母親的學生都很喜歡她。母親雖然布置的作業不多,可是學生的成績卻并不差。這就是民主,是互相尊重下的自由。我想,是這樣的。

  民主、互相尊重,重視讀書,這是我們家的習慣,也是我們家的家風。

  我的家,因為有良好的家風,所以在我的家里,既有令,也有暖。

【家風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家風故事的作文08-25

家風的故事作文08-23

家風故事作文07-30

家風故事作文12-31

家風故事作文12-28

家風的故事07-02

家風故事02-23

家風作文700字 我的家風故事05-23

清廉家風故事作文08-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