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風作文匯編九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家風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1
關于我們家的家風,長輩們一致認為:
誠實守信,善良正直,樂觀向上,勤奮好學,謙虛寬容。
關于家風,我的看法是:
我認為家風是人們對社會,對他人,對家人,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象征。它是修養、道德、氣質、及一切美德的凝聚。它使人們以德修身,以慈育人;以寬待人,以禮接物;以謙虛對待成功,以樂觀對待失敗。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2
“福不唐捐”來源于《普門品》,是指努力絕不會白費。唐字在這里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唐捐就是白白地丟失。所以福不唐捐可以解釋為:世界上所有的福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遲早是有回報的。
從小爸爸媽媽讓我讀誦、背書、做事,有時我很不愿意,他們總是說這是福不唐捐,讀小學懂事后,爸爸對我說,福不唐捐是我們的家風家訓,是指你所做的點點滴滴的好事、實事,最終將惠及于你,不會毫無作用,不會白白的流失,當然反過來說,你做的壞事也不會白做,遲早會受到處罰的,這跟民間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這是鼓勵我努力和做好事。
每個認識我的人都會夸我是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少年,因為爸媽從小就引導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不僅多年堅持下來愛閱讀、練書法,還參加了杭州經典讀誦會,到現在為止已讀誦了《三字經》、《老子》、《大學》、《中庸》、《論語》等,爸爸說這些活動你從小努力了,長大后肯定會受用的,福不唐捐。我現在已從古文化中領略到做人的道路,做人先要修身養性,再齊家治國,只有從小自己的道德修養做好了,長大后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我還熱心公益,關愛他人志愿服務,認識到不僅要關心大自然,更要關心周邊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雙休日到小區義賣,去湘湖邊撿垃圾,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到麗水山區和小朋友結對子等,做這些都是最開心的事,媽媽說你做了這些好事,就是對你的鍛煉,福不唐捐。因為人一定要有愛心、有理想、有精神追求,這樣才是一個高尚的人。
福不唐捐,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3
我們都有自己成長、生活的家,且都自覺不自覺的延續傳承著家祖的治家理念、格言。今年春節央視新聞聯播天天在和全國人民談家風。我隨之便脫口而出,我們家的家風是:勤、樂、揚、善。
“勤”增福祿壽,“樂”添精氣神,“揚”是向上,是人活著的定力,“善”與施同義,積善成德,厚德一生,乃世代傳承之家風也!也是人類文明組成的一個元素。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4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后,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于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凄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并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從門縫里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里的燈依舊亮著……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舍己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沖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里有他人,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里行為上的贊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里人人的贊揚。爸爸什么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自行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當人們什么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里去找東西,發現里面全是鉆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里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舍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時,村里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獲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舍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里,也開在人們的心里……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獲。在學校里,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鑒。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為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里,永遠,永遠……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為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于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里。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為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著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里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著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一個小小的問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份大大的愛”這句話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從小的熏陶也讓我學會了孝。我不善言語,也不會對父母說什么甜言蜜語,只是吃完飯后洗洗碗筷,睡完覺后疊疊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們,現在用成績報答他們,以后用愛報答他們,讓他們過上簡單而又幸福的生活。
傳承家風,傳遞家風。愿勤勞、舍己為人和孝順之風永遠飄蕩在我家上空,永遠飄蕩在這個社會的上空,永遠飄蕩在中華民族的上空!伴著溫暖,飄進千家萬戶中,也飄進每個人的心中……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5
家風,家訓是每個家族的支柱,是每個家族的傳統,也是每個家族的血脈,更是每個家族永恒不變的精魂:它使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哪都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找到家的味道……
記得那時候我還小,還不懂事,但卻總喜歡和一些大孩子們玩耍,也不管他們理不理我,總是拍著手,撒著歡跟在后面,跟著他們一起鬧玩,有些時候,有些哥哥姐姐們會有些新鮮的小玩意,也總會拿出來和他們的玩伴們分享,但并不會包括我,他們反而會躲著我,怕我搶了去給弄壞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哭鬧著要,有時有些哥哥姐姐心軟,我也偶爾會得逞,但是只要媽媽在那兒,總是讓我還回去,不許要,我也總是先低頭看看到手的玩具,再抬頭看看媽媽嚴肅的臉龐,害怕得立即還給了那些哥哥姐姐們,可是當時的我并不懂,就算哥哥姐姐們同意了,為什么也不能伸手要,每當我問媽媽,媽媽總是笑著摸摸我的頭,并不會給我過多的解釋……
等我再長大一些,媽媽告訴我,那些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去要,而我并不太理解,也只是懵懵懂懂地點點頭。直到我上學后,才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再長大一些,就喜歡和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玩耍了,那時候的我也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同時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總在一起比較,一起進步,你追我趕,自然也少不了稍厲害一點的那個人會炫耀一番,然后兩個人鬧個小矛盾,就誰也看不起誰,每當這時候,我就會去找媽媽理論,但媽媽卻從來不評價誰對誰錯,只是帶我出去散步,就這么沉默著,并肩走著,只是看著這大街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等到我們走累了,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媽媽就會問我:“走了這么久,你有沒有什么特別留意的東西?”我一愣,使勁想著在散步時候我特別留意的地方,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只好無奈地坦白說沒有,媽媽卻笑著對我說:“那你還想知道你和朋友誰對誰錯嗎?”我略一驚訝,慚愧地低下了頭,媽媽繼續說:“其實,你們都沒有錯,炫耀是每個人的權力和驕傲,但你們也都有錯,你們或許是比身邊周圍的人強一點,但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們并不是最好的,然而就算你們是很優秀,但是在茫茫的人海當中,也都是和普通人一樣,并不會有什么獨特之處,也不會有誰特意駐足,向你投去格外欣賞的目光,既然這樣,又有什么值得再去炫耀呢?”我再看向窗外,街上依舊是人來人往,媽媽微笑地注視著我,我面對著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是啊,世界之大,能人輩出,而我們還小,才疏學淺,能人尚且還謙虛謹讓,我們又怎么能驕傲自滿,目空一切呢。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們家并沒有什么成文的家規家訓,有的也只不過是平日里家里長輩們對我們晚輩的言傳身教,和一些簡單又基本的小規矩。但我想,也許就是這些無形無影的習慣風氣,匯成了那所謂的家風家訓,祖祖輩輩,源遠流傳……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6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7
做人要講誠信。現在,你們來聽聽我們的家風故事吧!
那是一個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去外面玩。天氣很熱,我們又累又渴,爸爸就和我一起來到一個小賣部。我從貨架上拿了一瓶礦泉水到問收銀員:“阿姨,這要多少錢?”“二元”收銀員說。爸爸拿出一張五元的紙幣付給了收銀員。收銀員找給我一把一毛、五毛的硬幣,我一把抓過來放進口袋就走了。我們來到公交車站準備坐公交車買票時,我數了一下口袋里的硬幣,發現收銀員多找個我五個一毛的硬幣。要不要還回去呢?我腦子里好像有兩個小人和我說話,一個說:“回到小賣部要走很多路,太累了,五毛錢又不是很多,不要還了”。另一個說:“爸爸經常告訴我們,做人要有誠信”。我想了又想,終于下定決心對爸爸說:“收銀員多找了五毛錢給我們,我們去還掉吧”。爸爸高興地說:“你做得對!”爸爸陪著我又回到了小賣部,我把多找的五毛錢還給了收銀員阿姨。收銀員阿姨驚訝又高興地說:“你真是個講誠信的好孩子!”。
回到家已經過了吃晚飯的時間,媽媽責怪我們回來太晚了,我把還錢的事和媽媽說了一遍,媽媽也表揚了我,說事情雖小,但充分說明我是一個講誠信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你們的家風是什么呢?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8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夠體現一個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
家風家訓同時也深入影響著社會是否有良好的風氣,只要人人都能謹記和遵守良好的家風家訓,社會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美好。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要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也便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直到現在爸爸也時常提醒我要謹記并遵守。爸爸常對我說這些不只是用來規范自己行為的,而是做人處事的本分。
爸爸二十幾歲便來了濰坊工作,也一直將孝順長輩,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原則,勤勤懇懇的工作。爸爸常說做過的事情不要深究它的利益,而是要做到不愧于心,爸爸正是這樣一步步的在別人心中漸漸地積累出了誠實守信的形象。爸爸說,只要用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真誠的心對待你。
當然爸爸也沒有將孝順長輩拋在腦后,記得有一次爺爺生病了,爸爸還在工廠工作,知道消息后我和媽媽便立刻給爸爸被打了電話,電話中爸爸的語氣十分的急噪不安,爸爸吧回到家時的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那時他的頭上滿是汗珠,雙唇緊緊地抿在一起,眼眶紅紅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滿臉都是緊張的氣息。這使我十分震驚,以前父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從不曾看到過他有過這樣的表情。
回到爺爺家,他守在爺爺的病床前照顧,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爺爺。事后我問起爸爸時,把爸爸對我說:“爺爺從小將我養大為了照顧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晚,爺爺對我的養育之恩,爸爸真的無以回報。現在爺爺老了,我雖然不能常常的伴他左右,但這份親情我是不會忘記的,我也只能用孝順來回報了,我孝順爺爺也是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
我從爸爸那里學到了許多許多,爸爸親身向我體現了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八個字的含義。我也看到了自己許多的不足,也讓我深深明白了做人該有的本分。
其實不只是爸爸,爺爺也是如此。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人,一直以來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爺爺一直都對我說:“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勤勞的雙手爭取而來的。”直到現在爺爺還是種著玉米和小麥,過著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街坊鄰居看來爺爺也是一個十分寬厚誠實的人,他賣糧食從不克扣一兩一分,總是把稱算得足足的,爺爺說這樣心里能過得去,用不和道德的手段獲得的東西是堅決不能要的,要過得去自己的良心。做人也是如此,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用誠實的雙手獲得的用起來才能夠安心。
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我們擁有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讓我們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環境。
其實比起來我的不足又顯得太多太多,記得小學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自己心里也非常的害怕,害怕爸爸和媽媽知道我退步這么多會傷心,于是便想起了一個主意,就是將卷子藏起來,不讓爸爸和媽媽知道我考得不好,然后自己好好努力,等下一次考好在給爸爸媽媽看成績。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終還是讓爸爸知道了真相。那一次爸爸真的生氣了,對我說:“你怎么能說謊,爸爸平時是怎么教你的?人不能沒有誠信,做過的事情就該勇敢的擔當!你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嗎,是誠實啊!
從那次以后我深知了自己的錯誤,在做事之前都會考慮到誠實守信,時刻將誠實守信記在心里。
現在的社會中缺少了太多的誠信和孝順,當然缺少的遠遠不止這些,只有人人都能夠謹記遵守家風家訓,并與他人取長補短,社會才能有進步,國家才能進步。這同時也體現著我們的修養。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傳承,我國千年來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正是需要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利于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干出一番事業。
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不只是為了家庭更是為了國家,為了讓國家更加富強。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高高的抬起頭來,讓全世界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便是我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和我對其的理解,在我看來家風家訓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凡的,我們能從中獲得理解的財富也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9
說起家風家訓,我可是有很多的關于它的故事。它們和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比他們嚴厲得多。
在我還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為我們制定好了家訓。一共分為五條:
1、不許說臟話;
2、要勤儉節約;
3、全家人要和睦相處;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人人平等。家風是尊敬長輩。我們都嚴格按照這個生活。
但是,我也觸犯了一些家規,我得到了嚴厲的懲罰。那一次,我早上起來,匆匆洗漱過后,竟然忘記了關掉水龍頭,水一直流到了中午,爸爸回來后,非常憤怒,把我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頓,并且讓我不能再犯。
還有一次,我將一些用不到的鉛筆,扔到了火里,這一幕,被爸爸看見了。我又被揍了一頓,但我不服,和爸爸吵了起來,我又觸犯了一條,直接被禁足了。過后,我非常后悔,后悔自己的沖動,不但挨了揍,還不能出門。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改觸犯過家規。
直到今天,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規矩,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總想挑戰一下。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談事情,我覺得機會來了,直接插嘴,還不小心說了臟話。我以為我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但出乎無意料的是,我受到的只是言語教育,看來家規是會隨著我的年齡而減輕的,不過這是要我自覺遵守,我決定,從今以后,不管我身在何處,我都要嚴格遵守家訓。
雖然家規令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一定不會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的。
【我們的家風作文】相關文章:
我們的家風作文11-27
我們的家風家訓作文10-07
作文 我們家的家風10-18
我們家的家風作文07-24
作文我們家的家風11-19
我們的好家風小學作文09-25
我們的家風作文100字02-03
精選我們的家風作文九篇07-22
精選我們的家風作文8篇06-29
我們的家風作文100字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