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的作文【優秀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的作文 篇1
姥姥姥爺從小就教導我“承前祖德勤和儉”,讓我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姥姥他們的教誨,我一直記在心頭,可卻一直沒有明白節儉是什么,總覺得它好像離我很遠。直到我9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才讓我深刻地了解了節儉的含義。那天,我的媽媽叫我買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錢交給了售貨員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進我的衣兜里,還把找的一角錢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遞給我的'媽媽,順手便把那找回來的一角錢丟進了垃圾桶。我的媽媽問我怎么那樣做,我說:“一角錢留著有什么用,什么都買不了,還是扔掉算了。”我的媽媽說:“那可不行,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它將來就會是一大筆錢。你要學會珍惜和節儉。”說著便把那一角錢撿起來,放進了一個小盒子里。從此,我便和我的媽媽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錢,我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節儉,總的來說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盡量讓它避免損壞。同學們,你們的家風是什
家風的作文 篇2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瑯瑯,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并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為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系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并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為有些人焦慮為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熏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于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有人講,現在更應該講政風社風,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風。“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四風”很重要,休戚相關、互相影響,還可以在中間加上“家風”。雖然不能無限擴大家風的重要性,“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可能有些絕對。但換一個角度看,從家風開始,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改善,這在方向和策略上卻是正確的。有用的東西最重要【您現在訪問的是家風的作文,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的是拾起來,最膩味的是先爭論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爭論中不用。
別讓家風也成為“一陣風”,徒留下“古風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風。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無關文化,只關德行。家風是潛移默化發揮的,作用更是潛力無窮。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有利于涵養好的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
家風的作文 篇3
家風是什么?家風可以展現一個家庭的素養;可以培養一個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感染一個人,改邪歸正。家風就像一條條垂線,隨時讓你知道你是否偏離正軌。
我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他們都很愛讀書。我在八歲時就讓我媽媽買了一套書,在家里慢慢讀著,這從此開啟了我的讀書之旅。我很快就要上初二了,于是向表姐借了書,開始預習。我在讀語文書中得知下學期要《紅星照耀中國》,于是向家長要了錢,直奔書店。書店中人山人海,不是在挑書,就是在閱讀,這么多人在一家書店里,除了前臺的'交談之外,竟沒有一絲噪聲傳入我的耳中。
“不愧是書店”。我心中嘀咕著,像內部走去。我走遍了整家書店,竟沒有找到一本《紅星照耀中國》,難道是我沒看到,還是不在這個專欄?我又轉了一圈,卻依然沒有找到。我不得不走向前臺,向收銀打聽。“《紅星照耀中國》啊,五分鐘前賣完了。”我聽完后,心中懊悔不已:要是早來五分鐘就好了。
我悶悶不樂地回了家。之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后反而說道:“沒關系,我可以在淘寶上幫你買啊。”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我臉上又有了一絲笑容。除了書,我還有一大愛好就是設計房子。但我缺乏想象力,所以設計出的房子總是平淡無奇,毫無特色,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建筑大師發表了新作品:一個樹屋。我瞬間有了靈感:為什么一定要把房子建在陸地上呢?我立刻設計了一個水上房子。這個房子得到了父母的贊賞與肯定,鼓勵我,讓我努力。
這就是我的家風: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得成功不驕傲;碰到問題想辦法。
家風的作文 篇4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家訓,我們家的家訓出自《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其中還有個故事。
小的時候我并不珍惜糧食,吃飯時總是很浪費,爸媽怎么說我也不聽,他們總跟我講各種道理,其中就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但那時我并不能體會勞動辛苦,資源寶貴等這樣抽象的話,爸媽覺得,只有親身實踐了才會懂得。所以在我七八歲時,就有了那次周末的活動。
一個陽光明媚的周六,我們去了農田,體驗挖紫薯。剛到那里,我興致勃勃,信心十足,想著一定要挖十袋八袋紫薯回家,從土里挖東西還不簡單嗎?但當我試著拎起鏟子時,我的信心也隨著落在地上的`鏟子灰飛煙滅了——那把鏟子真的好重!如果我連鏟子也拎不起來,還談何挖紫薯,但看到爸媽已經拎起鏟子和袋子走進田里,我也只好吃力地拖著鏟子跟在爸媽后面。
到了田里,太陽正熾熱地烤著大地,我一鏟一鏟奮力地挖紫薯,過了不久就汗流浹背,可還沒有多少收獲,我禁不住有些想放棄,但看到不遠處也有不少的農民伯伯在干活,他們卻毫無怨言,我想到我平時吃到的飯菜都是他們這樣辛苦地種出來的,我也重新有了動力,努力地挖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我們身邊已經堆起了三個裝滿紫薯的袋子,我不由得喜笑顏開,雖然十分辛苦,但我也有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成果是多么來之不易,而到了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含義,也從這時開始,我覺得浪費糧食是一件不尊重他人勞動的事,我也不再浪費了。我也明白了勞動的光榮和意義,我至今一直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家訓,它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一直伴隨著我。
家風的作文 篇5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五千年以來的文化文明傳承至今,深刻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每個家庭都有幾條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傳給了后代,還能對后代起到良好的鞭策。
本次寒假假期中,爸爸、媽媽、我一起去拜訪了家族長輩——我們最敬重的爺爺。
訪問過程中,能夠從爺爺那里清楚地了解到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純樸善良;做事效率高;家規,則列舉了以下幾條:誠實守信,勤勞吃苦;與人見面要懂禮貌、不擺架子,不做作;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例如:其中一條內容中的“勤為本”,原來的我,在家中亂擺亂放,從不幫忙收拾家務。直到有一天,爸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到家里亂糟糟的,便把我從屋里叫出來,和風細語地對我說:“爸媽工作挺累的,你也會長大,總不能懶惰一輩子吧!爸媽也會老,你要變得勤勞,這才能照顧到自己。”聽完爸媽對我的一番悉心教導,我讓他們快去睡覺,我把屋子打掃干凈。第二天一早,爸媽看見屋里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笑著夸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家風、家訓、家規需要良好的傳承下去。有些家長們認為制定那些規矩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懂得這些。
家風的作文 篇6
記得有一回,奶奶生病了,而且需要動手術,所以爸爸媽媽都很著急。后來見到剛剛從手術中推出來的奶奶,是那么的憔悴。醫生交代說:“奶奶不能多說話,也不能吃飯,只能喝點粥。”我看見奶奶的嘴唇都干裂了,于是我就切幾片黃瓜片,貼在她的嘴唇上,給奶奶潤潤。而且奶奶剛動完手術的那幾天,是不能洗澡的,媽媽每天都會不厭其煩的幫奶奶擦身體。給她喝水時,都會在水里面放一個吸管,方便奶奶喝水。這些事情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
媽媽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她視奶奶為自己的親媽媽一樣。因為奶奶是脖子上動的手術,所以一開始不能穿高領的衣服,碰到傷口會很疼。但媽媽又怕奶奶會冷,特意去給奶奶買了低領的衣服,和面料很柔軟的圍巾。而且媽媽還幫奶奶挑了幾套面料舒服的內衣褲。這些都是媽媽精心挑選的!漸漸地,奶奶的.身體好多了,爸爸媽媽就會扶著奶奶去外面走走,有太陽時帶著奶奶出去曬曬太陽,我和姐姐便會逗奶奶開心。每到吃飯的時候,我還會拿起勺子一勺一勺的喂奶奶吃呢,就像小時候奶奶喂我一樣。
我的家風就是孝敬老人,每逢過年過節,爸爸媽媽不管有多忙,都會買點東西,去奶奶家看望他們。過年放假時,爸爸媽媽也會讓我和姐姐去奶奶家玩玩,住幾天陪陪他們。幾乎每個周未,爸爸媽媽都會買點水果,帶著我和姐姐去外公外婆家,吃個飯,陪陪他們。外公外婆,看見我們回去,每次都特別的開心,燒了一桌子好吃的菜來招待我們呢!
這就是我的家風,孝敬長輩!所以我也一定會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家風的作文 篇7
何為“家風”?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即為家風。我們家,也是一個擁有好家風的家族。
聽媽媽說,我們家的好家風是從姥爺開始養成的。那時,媽媽他們居住在一個北方的小鎮上,姥爺是那個小鎮上的一名赤腳醫生。媽媽對我說,她小時候,有一次,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來找姥爺看病,他渾身上下散發著臭味,媽媽聞到了,連忙躲得遠遠的,似乎怕被染上臭味似的;但姥爺卻同往常一樣耐心地給老人診治著。診治完后,姥爺得知那位老人沒錢買藥,卻一邊把藥塞到他手上,一邊對他說道:“老人家不要緊,先把藥拿著,病可不能拖”。事后,媽媽曾不解地問過姥爺,而姥爺卻只是笑著說:“把病人的病治好,才是最重要的。”她還對我說,姥爺曾經夜里送急診病人進城,當時天黑路滑,姥爺不慎摔倒在地,石子嵌入了他的膝蓋,他卻忍著鉆心的痛,繼續趕路。而且在摔傷的第二天,他還繼續堅持給病人看病。姥爺的事跡使我很感動。
而我的.媽媽,也是一個敬業的人。有一次,我夜里突發高燒,第二天中午脖頸歪斜,送到了急診室。媽媽得知這個消息,心急如焚,但她當時正好在組織一場大型招標項目,只好咬咬牙,繼續工作。直到工作完畢,才飛奔到醫院。當時我還小,不知道她的不容易,哭著問她為什么不早點來,是不是不要我了。她咬著嘴唇,沒有說話,眼圈也紅了。而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她的不容易,知道她那時的糾結。也看出她舍小家為大家的敬業精神。
媽媽和我之間,就如之前的姥爺和她,并沒有太多言語的說教,但善良、責任、感恩這些溫暖的品質,靜靜滋養著我的成長,這些好家風的傳承,成為我們家溝通的橋梁。或許是因為受到家風的熏陶,我也成了一個懂禮貌,有愛心的人。我利用假期去科技館做過義務小講解員,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天樂公園撿垃圾、做公益、用自身行動宣傳環保,乘公交車或者過馬路時我會幫助行動不便的人,我還會把吃剩的飯菜拿去喂流浪貓狗……
這種好家風,我會讓它代代相傳下去。
家風的作文 篇8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 展開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收起
家風的作文 篇9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好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著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布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后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復習時,我卻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說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復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著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著讀著,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床上入眠,但還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么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復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說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說,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后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曾經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墻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著,此時,凝聚著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并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后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家風的作文 篇10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社會是一個自由散漫的社會,沒有規矩的家庭就像一團亂麻,混亂衰敗。我家的規矩是兒女必須孝順,這也成了我家的家風,代代流傳。
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最不能忘本。對于父母的養育之恩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報答,要時時刻刻做到“孝順”這兩個字。而這兩個字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用心做到是很難的。
我將爸爸的話銘記于心,也以爸爸作為我學習的`榜樣。因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一人撫養三個孩子長大,在當年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奶奶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給予了孩子們最好的生活。所以每當我聽爸爸回憶起過去,都會看到他眼里閃爍著淚光。爸爸很少落淚,但這深沉的母愛總令他紅了眼眶。爸爸不僅用言語教育我,而且用行動來詮釋孝順。他堅持每天給奶奶打一個電話,經常去看奶奶;因為奶奶的牙齒不好,所以他總是買柿子和香蕉給奶奶;吃螃蟹時爸爸會提前把蟹黃蟹肉剔出來訪在碗里,方便奶奶吃;爸爸還會帶奶奶去很多地方走走,讓奶奶開心。爸爸的行為都讓我敬佩,也使我受到熏陶。
慢慢長大,很多話都羞于啟齒,很多事也變得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再去做。小的時候,放學回家就喜歡沖進媽媽的懷里撒嬌,跟奶奶要冬瓜糖吃。那時候經常對長輩們說我愛你,根本不會害羞。當老師布置一些孝敬父母的作業時,我也總是毫不猶豫地給爸爸捶背,幫媽媽洗腳。這些以前能大大方方做的事現在卻那么難做到。難道長大了的我就忘記了我們家的家風——孝順了嗎?
初三時老師又布置了孝敬父母的作業,我卻在心里扭捏了起來,肯定不好意思做,還是不做吧。但老師的一句話卻點醒了我:“父母能夠陪伴在你身邊的日子其實真的不長,所以趁現在你有能力去做這件事,那就去做吧。”是啊,我現在能孝順父母的就是生活中的這些點滴之事。回到家里,我吞吞吐吐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而媽媽一怔,顯得難以置信。但還是坐在沙發上等待著我。我有些緊張和尷尬,笨拙地搬來了水,小心地蹲下,輕輕地將媽媽的腳放進水盆里,為媽媽輕輕地按壓著。我想打破這尷尬的局面,便試圖用輕松的語氣和媽媽聊天,但我抬起頭時,看到了媽媽已經紅了的眼眶。我的內心也在翻滾著,這明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我何必要害羞呢?我也在心里暗下決心,我要將以前很輕松做出來的事一直輕松地做下去。
我的家風是孝順,而這家風將永駐我心。
【家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風作文:家風伴我成長01-28
知家風亮家風作文01-30
家風作文我家的家風家教01-28
關于家風的作文:我家的家風01-28
家風作文我家的優良家風01-28
好家風作文700字-家風12-18
良好的家風作文700字-家風12-18
家風作文01-26
家風作文01-28
家風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