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汭河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汭河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汭河作文1
我出生在甘肅省華亭縣,縣城里有一條河流過,河的名字叫汭河,我的家就在汭河北岸。
三歲,我上了幼兒園。
幼兒園的三年里,我最盼望暑假的來臨,因為一放暑假我就可以和爺爺一起去汭河邊釣魚了。
爺爺握著一根長長的釣竿,靜靜地坐在小板凳上,半天也不動;可是我坐一會兒就坐不住了,總是忍不住東瞧瞧西看看。
清清的河水里可熱鬧啦!白條魚不時地躍出水面,泥鰍在水底擺動著尾巴,田螺牢牢地附著在石頭上……當我走近岸邊的水草時,“咚”的一聲常常嚇我一跳,原來是膽小的青蛙躲到水中去了。
六歲,我上了小學。
我在小學已經三年了,更盼望暑假的來臨,因為一放暑假我又可以和爺爺一起去汭河邊釣魚玩了。
爺爺握著那根長長的釣竿,靜靜地坐在小板凳上,半天也不動,不過我坐得住了,我負責照看裝魚的水桶,只是那水桶比以前小了許多。
遠遠的河對岸和以前不一樣了,柳樹林不見了,玉米地不見了,“唧唧喳喳”的鳥叫聲聽不到了,知了沒完沒了的叫聲也聽不到了。
河對岸豎起了一排排比樓房還高的煙囪,有的粗,有的細,有的冒著黑煙,有的冒著白煙,機器的轟鳴聲吵得人頭疼。
再看河水,渾濁了,水面上不時地漂過白色的泡沫,河岸邊的水草不知什么時候都干枯了。
今年,我九歲了,汭河卻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了。
“沒魚嘍,咱們回吧!”爺爺一邊收拾釣竿,一邊對我說。
我搖了搖小水桶,里面只有幾條泥鰍,原來可不只有泥鰍,白條魚不但多還個頭大呢!
我問爺爺:“怎么就沒魚了?”
“水臟了。”
……
今年的暑假,我和爺爺離開了汭河邊,一直也沒有再去過。明年呢?后年呢?汭河還能變回我小時候的樣子嗎?
家鄉的汭河作文2
在寧夏,我時常被一種客居異鄉、四海漂泊的愁緒密密匝匝的包裹著,使得我不論在哪里,時刻都有種早日回到故鄉的期盼。
我的故鄉涇川,隸屬甘肅省。是隴東旱碼頭的東大門,交通便利,人杰地靈。我們家,在縣城以西的汭豐。汭豐鄉,眾所周知,是涇川縣歷史上比較偏遠落后的鄉鎮,山大溝深,地形較差,加上川道里自西向東貫穿而過了一條不大不小的汭河,使得整個汭河川顯得更加的狹小、閉塞。道路窄小,坑坑洼洼的凹凸不平,加上東去縣城的車輛極少,使得汭豐川里的發展始終滯后不前,村里的年輕人,初中畢業后,便都遠去深圳、上海、蘭州、銀川等地打工謀生、求發展去了。村子里,除了年邁的阿婆大爺,便剩下一群留守的兒童了。春去冬來,年復一年,村子里的田地日漸荒蕪、樹木干枯,就連連綿起伏的群山,也光禿禿的,顯得荒涼、干癟、空虛……
我所寫得,是汭河川過去的狀態。去年春節回家,當公交車載著我從縣城往家里趕得時候,我已然被汭河川里沿途的變化給驚呆了。
先從汭豐最東邊的村子焦家會說起。公路,是前一年拓寬整修的,自村子中央穿過西去。村子里的房屋,都統一做了規劃,修了小康屋,褐紅色的大門樓、潔白的墻面、一字排開的房舍使前些年凌亂不堪的村莊顯得井然有序,整潔、美觀,村子旁邊的田地,麥苗長勢良好,再向西,磚瓦廠、漁場醒目的坐落在汭河岸邊,使得昔日里空蕩的汭河川現如今豐富、氣派。
毗鄰焦家會村的是汭河北岸搬遷過來的郭家堡村。搬遷過來的郭家堡村,遠比焦家會村看起來更氣派、闊氣,統一規劃的四合院,嶄新的圍墻、房舍、柵欄,給人一種到了城市鎮郊的景象。
再向西,便到了龍王村。龍王村自古就有個神秘的傳說,村子中央有一株古樹,聽老人們說,這棵古樹,幾百年前,曾有人看見東海龍王在此歇息,因而,龍王村因此得名。自打我記事起,這棵古樹,逢年過節便會有村民給它披紅掛彩。
龍王村的整潔不遜于焦家會村,想來這些個村子同屬汭豐鄉政府管轄,因此,房屋的規劃和修建都是統一安排。
而讓我更加驚嘆的是我們汭豐鄉街道。猛然看去,這哪里還是昔日里臟亂差的汭豐啊,儼然進入了古樸、典雅的江南古鎮了。聽父母說,去年春天,鄉上統一整頓鄉村面貌,該清掃的清掃、該翻新的翻新、該拆的拆,使得汭豐街道一下子煥然一新,變了一個大模樣。仿古的門牌、樓宇,酒家、客棧,讓隨我同行的崇信縣鄉黨說,想不到短短幾年,你們汭豐的變化如此之大。
當然了。我也感嘆,我常年在外,想不到故鄉的建設發展如此迅速,看來,在城市里謀發展的我們,該計劃著有朝一日,回到故鄉的懷抱、回到父母身邊去了。
汭豐街道再向西便是鄭家溝村了,鄭家溝村,因了鄉政府坐落在此,算是汭豐整個鄉村的中心。鄭家溝村比較大,有八九個自然村,人口密集,只不過,山地比較多,這些年,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去了,村子里,時常讓人覺得空曠和寂寥。不過,有計劃的人還是比較勤勉的,他們租用了街道臨街的店面,開起了小賣部、五金部、做起了小生意。
過了鄭家溝,便是百煙村了。在我的記憶里,汭豐鄉所有的`村子都沒有百煙村發展快。原因是,百煙村當年出了個敢說敢做的村支書,他帶領村民致富、修路、種地膜土豆、種樹樣樣都跑在了附近村子的前面,你沒看嘛,別的村子都是統一的磚瓦房,只有百煙村,是白墻紅瓦的小二層別墅,讓從涇川向西的過客路過百煙村時都發出了嘖嘖的贊嘆聲。
百煙村對面,即汭河北岸,便是我們村了,俗稱上王村,官名同中。同中村,背靠大山,懷抱汭河,村子里川地少,大家伙都是前些年從半山腰上搬遷下來的。當汭豐鄉所有的村落都規劃了小康屋建設后,只有我們村還是早先我行我素修建的瓦屋。去年,鄉上規劃村子里修建小康屋,因地制宜,只有那么幾乎人家,在村口修了一排小康屋,其余人家,還在自家原址上翻新了自家的屋子。按理,同中村因地制宜便比較落后和閉塞,其實不然,前些年因鄉鎮投資、村民集資,給同中人民在汭河上修建了一座通行的大橋,使得同中村的人再也不會春夏秋冬都要挽褲管鉆水過河了,也和外界的聯絡、運行方便多了。外面的商客,也能天天串到村里叫賣,不論什么好政策,好項目,再也不會因為汭河的阻隔而被忽略了。
過了河,到汭河南岸,便是三十梁大隊了,這幾年,三十梁大隊和棗林子村的人種蔬菜大棚致富發了家。我大伯家在棗林子,家里勞力少,就我大伯一個人,每年他自己承包兩個塑料大棚,種瓜、種菜,一年下來,輕輕松松凈賺五六萬,聽得父親目瞪口呆,想不到他長年累月的四處打工,倒不如大伯待在家門口賺的錢多。
說真的,我自小在汭河岸邊長大,西去棗林子村的大伯家,東去縣城路過鄭家溝、龍王村等村,對汭河川里的人家和村落了如指掌,哪個村子里有故事,哪個村子里有稀奇古怪都被我一一記在心間。當然了,昔日里,那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形象也在我的心底揮之不去。現如今,煥然一新的汭河川讓我在驚嘆之余更加對其熱愛,自打去年以來,冥冥中,我一直期盼著自己,早日結束漂泊的征程,回到我那久違的汭河川里,生兒育女、發家致富。
【家鄉的汭河作文】相關文章:
汭河人家踏青漫筆作文04-06
家鄉家鄉的河作文09-23
家鄉的河的作文06-09
家鄉的河作文02-18
家鄉的河作文07-16
家鄉的河作文02-28
家鄉的河作文07-07
家鄉河的作文05-28
家鄉的河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