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家鄉莆田初中作文
莆田不僅盛產枇杷,還有這“枇杷之鄉”的美譽,而且四周群山環繞,空氣清新,一年四季都是青山綠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鄉莆田初中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而富有神話色彩的鄉間。我的家鄉莆田山清水秀,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養育著三百萬人口,是閩“金山角”的一部分。素有“荔城”、“文獻名邦”、“田徑之鄉”之美稱。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家鄉。家鄉土地廣闊,縱橫千里,景色優美,清清的河流,連綿起伏的山巒,有文明的二十四勝景,如“東山曉旭”、“石室藏煙”、“紫宵怪石”、“湄洲媽祖廟”、“湄洲潮音”、“廣化寺”等,別有一番情趣,令人稱羨,家鄉無處不美,到處皆景,蔥綠的花草樹木,累累的果樹林,成群的牛羊雞鴨,芳香的稻谷,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裝飾著家鄉的城市與鄉村,山山水水,景致宜人,家鄉美稱“荔城”,素以品種多、產量高、質量優的荔枝而文明,郭沫若曾寫詩盛贊:“荔城無處不荔枝。”
然而,今天我將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故鄉中最有名的地方——荔城區。我的故鄉種植荔枝,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風,一時稱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為最。
清代乾隆年間莆田人廖必琦這樣贊美家鄉的荔枝:“誰把芳名掛齒牙,方紅陳紫總堪垮,林間玉醞滋甘露,塵外仙羅散彩霞。厚味由來高兩粵,異香此際壓三巴,莆中尤是閩中最,烏石山前有幾家。”此外,在荔鄉莆田,據廖必琦記載,在他祖先莊園里曾發現奇特的品種,肉呈綠色而味甘。廖又詠詩贊曰:“有宋芳名何可當,吾家荔枝自成莊,君謨此日如增譜,記取新詩入錦囊。”詩中嘆惜蔡襄(字君謨)當時作《荔枝譜》時沒有記載這個品種。
荔枝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能活數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還保存不少歷盡滄桑的古荔枝,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依然年年結果,核小肉厚,蒂實皆香。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補功效。宋代蔡襄曾寫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譜》,稱興化荔最為奇特。后來,荔枝樹又被莆田定為市樹。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時,曾題下“荔城無處不荔枝”的詩句,盛贊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喜愛。曹學全《荔枝歌》云:“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終第一”。莆田也稱“荔城”,素以品種多、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像“陳紫”、“宋家香”、“狀元紅”都是本地的優良品種。其中“陳紫”更是荔中絕品,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本世紀初,它還遠涉重洋,傳入美國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國。
荔枝還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頭、荔枝蜜餞、荔枝酒等,并可入藥。據《本草綱目》介紹,它的果實“能止渴,益人顏色……通種、益智、健氣”;殼能治“痘瘡出發不爽快……又解荔枝熱”;核能治“脾痛不止,婦人血氣,疝氣頹腫,陰腎腫痛,腎腫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腫痛”。殼和根還可提取栲膠;木質堅實,可作家具。人譽之滿身皆寶,并非虛傳。莆田民間還有這樣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