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勤儉節約的作文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勤儉節約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1
“您現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我正坐在沙發上期待的《探索發現》的開始,終于到了播出的時間,我專注地看了起來。突然,原本說說唱唱的電視突然沒了聲音,屏幕也變黑了。與此同時,全家的電燈也滅了,我懵了。這時,爸爸氣喘吁吁的從書房里跑了出來,告訴我沒電了,我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原來我們上個月買來的600度電全用光了!
一個月就用了600度電,這也用的'太勤了吧?媽媽分析了一下原因,因為我們怕冷,每天晚上都開空調,導致電用了那么多。經過了這一次教訓,我們都注意到要節約資源,可節能環保并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做起。所以,我們約法三章:“1,出了房間就要及時把燈關掉。2,看電視不要把聲音調那么響。3,晚上不要通宵開空調。”爸爸媽媽都一致同意,當晚開始實行。
許多人認為,就這么一點點,浪費了也沒關系,這么一點點,少了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話是這樣說沒錯,可是積少成多,再加上有那么多的家庭,每家浪費一點點,那總的浪費會是一個怎樣驚人的數字啊。
有一句話說的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好多地方還窮得吃不起飯、穿不起衣。如果我們都能節儉一點,不暴飲暴食,控制食量,把飯碗里的飯粒吃干凈,這就相當于為吃不起飯的人提供了一碗飯。
節約節儉是我們這個新社會的主題,每人節約一點,加起來就能節約巨大的能源。讓我們積極響應節約這個話題,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善待地球,讓我們大家都自覺地來做環保節能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及實現我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反常態,退后幾步,背弓起來,嘴巴里威似脅的“嘶嘶”叫著。“難道是——”我奪過手電筒,往里一照,果然,里面還有四只小貓,看來那些怪聲就是它們發出的了。這件事就這樣到此為止了,
我回憶完后,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2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時代雖然變好了,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本質不能忘!
我的爺爺愛寫字、畫畫,沒事就拿起毛筆來露兩手。爺爺的毛筆字寫得真好,村子里的鄰居們家里辦喜事、過大年時都要來找他寫對聯。爺爺寫對聯時可節約了,鄰居們拿來的大紅紙他可一點都不浪費:短的紙條讓他用膠水一粘就變成長條,寫上對聯可以貼在大門上;小塊的紅紙在爺爺的手里一剪就變成漂亮的窗花;碰上要去喝喜酒時還能折成紅包。平時的舊報紙、廢棄作業紙、舊掛歷都是爺爺手中的`寫字本和畫紙,在爺爺的眼中,沒有一張廢紙,他常對我們說:“每一張紙都是用樹木做成的,節約用紙就是保護環境。”
餐桌上的爺爺就更節儉了。你看我們家餐桌上,爺爺面前擺放的永遠都是剩飯剩菜,小時候我還以為剩飯更有營養呢。長大了我才知道,大家不愛吃剩飯剩菜都想把它倒掉,可爺爺攔著搶著把它吃了,邊吃邊說:“你們太浪費了,想當年這些飯菜要養活許多人呢!”我經常會在碗里剩下一些飯菜,每到這時爺爺總會端起我的碗把里面的飯菜吃個干凈,還不斷地教育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爺爺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節儉,吃飯時不再剩飯了,沒用完的作業紙留著下次再用,礦泉水瓶變成了筆筒。有些同學覺得大人節約是很丟臉,可我為節儉的爺爺感到自豪!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3
"叮零零......"下課了.同學們排好隊走出教室,一個一個的去拿飯盒.
平平拿好飯盒回到座位,他拿起勺子,打開飯盒,看到飯盒里的帶魚時,他苦著臉,皺起了眉頭.
平平要把難吃的菜倒出去.不料,被揚揚看到了,揚揚生氣地對他說:"學校里的飯菜都是很合理的搭配的.你為什么不吃!"
揚揚叫全班同學都來評評理.同學們更是怒氣沖沖地對平平說:"大米是農民花了很多心血種的,菜也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食堂里的阿姨每天四點就起來為你辛辛苦苦做飯菜.但你卻要把菜倒掉,你現在就是在浪費他們的心血!"
平平聽了,非常羞愧.于是他又拿起飯盒坐到了位子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他一邊吃一邊想:下次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讓自己做的比原來還好!
古詩說的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結辛苦."小朋友,你們一定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4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辟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系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在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許多的歷史人物都以勤儉來修身,他們不僅在國家事業上勤勞,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圣賢都是這樣做的,如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于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圣賢。
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也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渡過困境,它不僅辭退了身邊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節儉,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把所有的收入和手邊的錢都集中起來,然后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度過了難關。“君子以儉德辟難”,蘇東坡就是這樣做的。
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自古就有許多帝王在剛開始創業時,以勤儉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但后來他們逐漸放棄了勤儉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樂,結果招致了自己的滅亡。五代時的后唐莊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后來沉湎于音樂戲曲,每天在宮廷上用重金請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賞,并且整天大肆興建樂宮,樂隊,造成黃金流失,最終導致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于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國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蕩,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還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意思是說,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很難。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的。它強調要自覺保持節儉,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于奢華是不可取的,商紂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紂王的貪欲一發,將不可遏制。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能力。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了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我國就形成了一種通病——“節儉冷漠癥”。身邊的小事就足見這種病態的嚴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開燈,洗手間的水龍頭“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簡直是“不知節儉何滋味”。據上海能源管理部門統計,按平均每戶家庭有15瓦特的耗電量計算,上海480萬戶家庭在白天高峰時就增加了2。5萬千瓦左右的用電負荷;一臺電腦的待機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萬機關干部下班后都不關掉電腦電源,僅此一項,就將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電負荷,倘若加上企事單位的的電腦待機浪費,數字十分驚人。如果這樣浪費下去,有多少能源將被這樣白白的浪費掉。為國家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長此下去,即使我國再強盛,恐怕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忘于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斗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于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從儉,不糜費財物,認識我們崇尚的美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5
一提起雷鋒,中國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位普通的中國士兵,在他短暫的二十二年的人生歲月中,以平凡樸實的言行,展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鋒,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幫列車員拖地、打掃候車室,為丟失車票的大嫂買票,給困難戰友家中寄錢等等等等。所以人們常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可見在他那短暫的人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安慰。
是啊,自從毛澤東為他題詞以來,多少人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可是,多少偉大的人,偉大的事,哪個不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經過一片草地時,看見一只蝴蝶被荊棘弄傷了,于是她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它飛向大自然。后來蝴蝶為了報恩,化做一位仙女,對小女孩說:“請你許個愿吧!我將讓它實現。”小女孩想想說,“我希望快樂”。于是,仙女在她耳邊細語一番便飛走了,后來,這個小女孩果真快樂地度過了一生。而這個快樂的秘密就是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保小衛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
學,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好朋友;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小標兵;見到師長、父母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禮貌的的好孩子;再過兩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你送給媽媽一本字跡清秀的作業;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或為她聲情并茂地朗誦一篇課文,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的具體表現。這一切,不僅僅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是快樂的。
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別人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關愛自己,幫助自己,那種被關愛的感覺是幸福的,甜蜜的,快樂的!相反,別人也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是啊,只有人人都奉獻自己的愛,我們的世界才能永遠充滿快樂!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學習雷鋒,從點滴小事做起,大家互助互愛,做一個新時代的“小雷鋒”。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6
儉樸,顧名思義,就是勤儉樸素。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兩個字看似平常,卻不能等閑視之。讓我們看看先輩們是怎樣來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儉樸”的意義吧。
北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司馬光一生秉承祖輩清白的家風,不喜歡奢侈浪費,倡導以儉樸為美。雖然他的家庭很富裕,但他仍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又帛。”說來同學們可能不信,他寫文章所用的.稿紙竟然常常是用過的廢紙!司馬光使用時先用一層淡墨將原先的字跡涂掉,晾干后再在上面寫字。
東晉人王恭,雖然擔任高官,生活卻非常簡樸。一次朋友來他家做客,臨走時,朋友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有不少竹席,便把王恭坐的一張新竹席給要走了之后,王恭只好坐破草墊。朋友聞訊大驚失色,王恭笑著說:“你太不了解我了,我王恭平生就沒有多余的物品啊!”
開國元勛陳毅,身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全家人住在東南海的幾間普通平房里。他平時衣著樸素,除了必要的會議之外,夏天總是一身舊布衣,冬天是一身咖啡燈芯絨罩衣,袖口還打著補丁。受陳毅影響,陳毅一家都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
以上這三位都是高官,他們完全有條件“享受享受”。為什么他們依然“以儉素為美”呢?因為既然是高官,就應該給百姓們起帶頭作用。他們穿衣只是為了御寒而不是顯擺,吃飯只是為了充饑而不是炫富。我們當然也不能過分貪圖榮華富貴,“以儉立名,以侈自敗”。我們還小,現在養成了驕奢淫逸的壞習慣長大就改不了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儉樸的好習慣,向依靠父母財力亂花錢的敗家子說“不”。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7
在生活中,吃零食、小吃……似乎已經成了同學們的“習慣”,沒擰緊水龍頭、白天開電燈等在同學們眼中也不算什么大事。可是你們的爸爸媽媽的錢財與國家的資源都要因此而受到“威脅”。勤儉節約在我們的眼中永遠像一粒米、一棵草,那么不起眼,不值得去想……
勤儉節約是什么?雖然一直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你們真的做過勤儉節約的事嗎?你們真的理解了這個詞嗎?讓我們先來說說錢物吧!
爸爸媽媽的錢都來之不易,有打工的,也有的是日夜奔波到客戶家里推銷產品的、出差到好幾個月才回一次家的……而因為你的貪吃、貪玩,這些血汗錢都被一點一滴的“吞噬”,而爸爸媽媽的生活也得因為你而變得艱難,哪怕你的家境多么富裕,因為你的隨意揮霍,這些錢財總會花光的。所以,我們要將那些買零食、買游戲卡、玩具的錢攢起來。一天、兩天、三天……你總會攢到很多錢的:十元、一百元甚至一千元!你會變成一個“小富翁”!小時候的成功,會對你未來的事業很有幫助,錢物上的節儉,請千萬要記住哦!
再來說說資源吧。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使用的資源也不斷的增多,資源也更加短缺。我們在生活中洗手完水龍頭有擰緊嗎?我們出門了有把空調還一直開著嗎?仔細想想,我們肯定有過這樣的事兒,你、我、他,應該都有吧。可是我們曾想過這會對世界資源造成影響嗎?沒有吧!我們只是想:管它的呢,一個水龍頭而已,流也流不了多少水,頂多讓爸媽多交點水費吧……如今世界資源的緊張,環境的惡化,將節儉提到了一種新的境界——社會節儉,就是以多數人甚至所有人的人生幸福為目標,追求社會整體效益、力避各種浪費的社會運動。你,做到了嗎?
如果你還在揮霍你的`爸爸媽媽的血汗錢,如果你的廁所水龍頭還沒關,房間電燈還沒關,那么請你伸出你的雙手去把它們關了,把自己準備買的不該買的東西的錢贊起來,我想這很容易做到吧?伸手、攢錢不是太麻煩吧?要知道,沒了這些資源與生活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辦呢?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8
我到了學古詩的年齡時,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我就覺得,一些在舊社會里長大的孩子,雖然沒有現在的孩子幸福,但生活中的困難就養成了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從小就不知道節約,可想而知,長大后會變成一個只會享受,不會勞動的貪婪之人。而那些勤勞的人,懂得節約的人,既會辛勤地去勞動,又不會過于享受。因為他們知道,金錢是要經過辛苦的勞動之后才能掙得的。你聽過這個故事嗎?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上,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非常美滿。相傳在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他的兩個兒子,告誡他們:“你們想要一輩子不受饑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
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到了一個“勤”字,老大把“勤”字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豐登。而他的`妻子卻大手大腳,他的孩子也一點也不節約,白白的饅頭,吃了兩口就會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沒有一點糧食。老二分到了一個“儉”字,也把“儉”字當成神諭供在中堂,早就把“勤”字拋到九霄云外了。他疏于農事,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收獲的糧食不多。盡管一家人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家里還是不夠。這一年遇到干旱,兩家都早已空空如也。一天清晨,哥倆遇上了,情急之下,竟把“勤”、“儉”兩字踩碎在地。這時,窗外竟飛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只勤不儉,勤也是白勤;只儉不勤,坐吃山空!
看完后,兄弟倆才恍然大悟。從此,他們勤儉持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兩兄弟的故事應該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吧,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浪費呢?有人曾經這樣算過一筆帳:假如我們每天節約一分錢,我們全國13億人口就可以節約1300萬元錢,那么處于饑餓狀態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就會不再挨凍挨餓,他們就不再會對上學時那么地渴望啊。想一想,節約一分錢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的容易啊!
一位水資源家曾說:“如果有人類的最后一滴水,那將是自己的眼淚。”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我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升油,讓我們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吧!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9
你可知道:我國的用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損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別小看廢棄的電池,因為一粒紐扣電池會污染600噸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將無法飲用。我們應該把電池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這樣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電池得到回收,一舉兩得。大家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要行動起來呀!
不僅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省森林資源。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覆蓋率只有18.21%,相當于世界森林平均覆蓋率的61.52%;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這就是森林資源向我們發出的警報!我們要節約利用森林資源,首先,不能亂扔稿紙,也不拿沒寫過的紙張折飛機之類的小工藝品,更不要亂砍亂伐,任意踐踏花草樹木,要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
不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如紙杯、木塊等等。在學校,我們要建立“綠色銀行”,撿起以前丟棄的`紙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時,自帶勺子、筷子。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利用我們有限的森林資源。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離不開電。電,給我們帶來各種便利,但是我們要節約用電,因為電幾乎是由燒標準煤產生的,而在我國儲藏的煤只夠開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們的子孫后代該怎么辦呢?
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電。首先,從自我做起,我牢記“人來燈開,人走燈滅”,盛夏時節,開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適合就可以了。平時的照明燈,盡可能用節能燈,因為普通燈泡把大量的電能轉化為了熱量,只有小數轉為光線,而節能燈把電能幾乎轉化為了光明。
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約資源,那么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人人有責。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一切自然資源,使我們的家園年年春光燦爛……
勤儉節約的作文 篇10
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周五的下午,我上完乒乓球課回到家,好累啊!躺在沙發上回想起下午打球的時候非常郁悶:一不小心把拍子給嗑到球桌上了,我心愛的拍子伸出了他的“小手”,想要跟我說再見了!
“叮當”門鈴響了,爸爸下班回來了,我立馬跑過去把受傷的拍子遞給他:“爸,已經徹底壞啦,估計沒法修了吧,要不干脆給我買塊新的吧!”這個拍子是爸爸一年級時候剛學乒乓球的時候送給我的,印象中邊緣修了好多次了。心想:這拍子修修補補快三年了,這次爸爸應該會給我買塊新的吧,也省得他再一點一點的去修了。
“曉露,這次它可傷得可不輕啊,底板一塊皮都被嗑掉了,不過,爸爸還是可以嘗試一下,如果修好你滿意就繼續用!”“好吧!”我應了一聲,但心里還是懷疑,都嗑了一個坑還能修嗎?修好還能貼皮嗎?
晚飯后,爸爸便開始準備修理了,看他找了一塊木頭,砂紙,還有以前買的101膠水,便認真地用銼刀在木頭上磨來磨去,磨下來好多小木屑。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就對爸爸說:我去練鋼琴了,你慢慢修吧!可能爸爸太用心了,似乎都沒聽見我說的話。
也不知練了多久,口渴了,于是準備去客廳喝水,我輕輕的推開門看了看:爸爸還坐在那里!眼睛盯著拍子,右手用砂紙不斷的在拍子上來回摩擦,還時不時的吹口氣。為了不浪費資源,讓這塊拍子充分利用,爸爸可用盡了心思!望著那認真的背影頓時想到爸爸經常對我說的一句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為維艱。”
爸爸真的很節儉,他身上的那件紅色運動服,還是幼兒園親子活動時媽媽給他買的呢,不過正是那件紅色運動服,能讓我在茫茫人群中一眼認出他……
“終于修好了!”爸爸的話打斷了我的沉思,我迫不急等的.走了過去,那塊掉木皮的地方已經被木屑和膠水填平了,我真的好驚訝,用手摸了摸,如果不是用眼睛看根本感覺不到有修補的地方。“曉露,還滿意吧?我用了3種不同細度的砂紙從粗到細慢慢打磨的,表面已經修復得和之前一樣平滑了,你可以放心的去用了!”“嗯,爸爸,你真牛!”不經意間看到爸爸額前被汗水浸濕的頭發,眼睛潤濕了,趁爸爸沒發現,我便快速地走進琴房……
我一定要向爸爸一樣,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孩子!從現在起節約每—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張紙,把勤儉節約的家風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