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750字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75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750字1
今年端午,我和父母在一成不變的家里,又度過了一個平淡的端午節,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著爸爸買回來的紅豆粽子,但怎么也吃不出在老家時一家人親手包的粽子的味道。
還記得我五歲時,回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一大早,七大叔八大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來了,把小小的屋子擠得水泄不通,屋子里滿是歡聲笑語。待所有人都到齊后,大人們把一張大桌子搬到屋外,我們小孩子就負責搬板凳,大一點的哥哥三個為一組,把幾盆糯米和幾籃粽葉搬到那張大桌子上。一切準備就緒后,便開始包粽子了。“先拿出兩張粽葉。”一個大哥哥大聲說,“再卷成‘漏斗’,一定要卷緊。”聽了大哥哥的話,我們有模有樣地卷起粽葉來,大多數都成功了,我就是其中之一,還沒等我炫耀一番,一個高三的大姐姐插嘴說:“然后把糯米放進‘漏斗’中。”我試了兩次都沒成功,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不聽我的話從“漏斗”中溜走了。正當我打算放棄時,耳邊傳來了奶奶慈祥的聲音:“不要緊,事不過三。”說著,用慈愛的眼光看著我。我又小心翼翼地做了一次,沒想到這一次居然成功了。我興奮極了!就剩最后一步了——綁線。“這活還是給大人吧!畢竟我們沒有勁兒。”我身旁的姐姐說。我乖乖地遞給了奶奶,未成形的粽子到了奶奶的手中,一會兒的功夫完全變了一個樣,這不就是粽子本該有的模樣嗎?
晚上,趁煮粽子的時間,我率領著一群比我小的孩子,圍在奶奶的身邊叫奶奶給我們講故事。故事有的很短,有的很長,在這些故事中,我聽得最認真的便是關于端午節的傳說。聽著奶奶的故事,聞著鍋里粽子的香味,這便是我記憶中的端午節,也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端午節。
不過一切都回不去了,“哎……”嘆了一口氣,我又吃了一口紅豆粽,這紅豆粽再甜,也比不上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現在的奶奶在另一個世界望著我、守護我,雖然現在已物是人非,但是關于奶奶的一切,尤其是那有奶奶在的端午,都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抹之不去!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750字2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氣中醒來,朦朧中向枕邊摸索,摸起的是個精致的香包,不用說,端午節又到了。
以前過端午節時,外婆總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從別處摘一些艾葉來曬干,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做香包。其實,在街上也有人推著車來賣,不管是做工還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卻還是每年堅持做給我們。因為,少了外婆的香包,總會覺得這節過的不完整。
端午節前一天,外婆會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著,幫外婆遞粽葉,在呈滿香米的粽子頂上放上一顆紅棗,與外婆合作包好一個又一個粽子。有時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沒了,我便會將買下的米倒進一個干凈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學著外婆的樣子攪著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邊看著,任憑我怎樣攪動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將米端過去。當手從水中拿出來時,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繼續包著粽子,我便舉著雙手過去,湊到外婆身邊,想與外婆一同分享這香米的'味道,聞聞外婆手上也有同樣的味道,我笑著跑開了。
一整個端午節,手上的米味兒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掛在身上,這樣,不論我走到哪兒,身上總能帶著一股淡淡的艾草香。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獨特的。
那時的端午,總讓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棗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還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這樣的端午,連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記憶中。
現在,我早就不是當時那個只懂玩樂的孩童,但外婆卻依舊做著同樣的事。閑下來時,我也會幫忙。還是記憶中的場景,還是記憶中的兩個人,還是那股端午節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樣的清香,是那樣的難忘。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750字】相關文章:
記憶中的蒲公英作文11-24
記憶中的美食作文10-27
關于記憶中作文11-08
記憶中的眼淚12-25
記憶中的父親12-19
記憶中的她12-19
記憶中的棗樹10-29
記憶中的童年-情感作文10-11
記憶中的文化作文10-30
記憶中的姑姑優秀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