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作文錦集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作文 篇1
這樣一個小故事想必您一定聽過:“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么人有兩只眼睛、兩個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呢?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很短,卻用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對人這種群體動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交流、協作、共事,一個人善不善于傾聽,不僅體現著他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系到他能否與其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系。在語文教學中,“聽”排在“說、讀、寫”之前,應該得到必要的重視!因此,學會傾聽就成為語文課堂不可或缺的追求!而“耐心傾聽”這個良好的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很多時間和途徑培養而成的。所以,在實施了新課標后,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時時都很注意培養學生這一方面的良好習慣-----“學會傾聽”。
一、 在文本中用心“傾聽”
對話的前提是傾聽!教師在發掘文本,提煉文本的教學價值之后,首先要帶領學生走近文本,引導他們學會“傾聽”文本,讓他們沉浸于文本之中。
因此,我在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文本”的這一過程中注意做到四點:一是時間到位。引領學生沉浸到文本中,“傾聽”文本,不是一般性接觸文本,而是學生作為個體生命進入作品生命,是情與意的交融,言與思的匯合。因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零距離接觸,與作者的心靈去碰撞,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自由輻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飛,學生才能真正聽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聲音。二是方法到位。需要注意的是,“傾聽”的要求應該明確,畢竟不同于一般的閱讀。至少應引導學生弄清楚三點:①“傾聽”文本,你讀懂了什么?這是基礎性的要求。②“傾聽”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這是體驗性的要求。③“傾聽”文本,你產生了什么疑問?這是創新性的要求。第三,方法到位。應該教給學生相關“傾聽”的基本方法。有意識地架設“傾聽”的橋梁,降低“傾聽”的難度,保護好每個學生“傾聽”的熱情。
二、在無痕中感悟“傾聽”
語文課堂上的傾聽除了“聽”文,還要聽“音”。聽“音”,教師不必刻意追求,不能為了“傾聽”而“傾聽”,更不宜隨意中斷課堂練“傾聽”。因而,教師首先要做好聽“音”的榜樣,于無痕的示范中,給學生以指引,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悟“傾聽”。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囿于自己的教案,機械地按自己的預設走。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傾聽;所以,每一個學生在發言的時候,我都會停下所有的動作,認真仔細地傾聽他的發言,并做出回應,讓發言的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也讓其他的學生有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像老師一樣認真地聽別人的發言。之后,在教學活動中,我就會經常從各個方面檢驗學生是否傾聽教師和同學的發言。我采用具體方法是:觀察學生的動作行為、眼神,或者隨意指名某個學生重復剛才發言的同學所說的話等等。對于那些能傾聽他人發言的同學,我會表揚他們,讓其他學生有了仿效對象。
例如,在我上二年級語文的《一片樹葉》時,當一個同學朗讀課文時,有個別同學沒有在注意傾聽。我便問學生:“這個小組同學哪個字讀錯了?”注意聽講的孩子當然能快速糾正出來,而沒有傾聽的孩子當然不知所云。然后我問了一個回答不出的孩子:“你感覺他們為什么能聽出來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這時我及時地告訴大家:“這些同學能準確地找出錯誤,是會傾聽別人說話。剛才在開小差的學生馬上低下了頭……。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當有同學在課堂上進行發言的時候,學生們都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自覺地停下手中的動作,認真去聽發言的學生講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樣“發言”和“討論”同時進行,結果弄得誰的話大家都沒有聽清楚,教學效果有了初步的提高。
三、在互動中踐行“傾聽”
教師放棄“話語霸權”“情感霸權”“價值霸權”,蹲下來,平視學生,用溫暖的眼神關注每一顆敏感的心靈,用真誠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做好傾聽的榜樣還不夠,還要創設科學的平臺,引導學生踐行“傾聽”,才能提高傾聽水平。根據語文課程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可以分三個層次來踐行“傾聽”:一是“找茬”,引導學生愿聽。現在的學生很喜歡表現自己,也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教別人的糾錯。為了找出他人的錯誤,他們會靜下心來傾聽的。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愿意傾聽“朗讀的正確流利、口語交際的合乎規范、回答問題的準確完整”。二是“欣賞”,引導學生想聽。當學生愿意聽,努力“找茬”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入傾聽的第二層次“欣賞”。讓學生明白,傾聽既要適時適度地開啟心扉,也要隨時隨地接納對方;既可指點別人的不足,更要學會欣賞,送出自己的掌聲,幫助別人建立信心。品味別人的精彩與精妙,萌發靈感,觸類旁通,增強“傾聽期待”。三是“碰撞”,引導學生會聽。不要把互動交流簡單理解為“互說”。要引導學生先聽進去,靜下來,想開了;然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從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發生思維碰撞,閃爍智慧火花,從而進入會聽的層次。
因此我在課堂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會提醒學生:每個人的發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盡量不要重復別人講過的內容,聽別人說話時就不能只聽不想,而要邊聽邊開動腦筋思考,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筆做做記錄,記下別人與自己意見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一定先要弄清別人說的話的意思。對同學所講述的內容,不一定要贊同,但是要做到弄清同學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也就是能把別人的話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觀點或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不要隨便斷然否定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意見時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比較溫和的方式參與交流。
在這個階段我就會提問其他的學生:“你同意剛才發言的同學的看法嗎?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等等。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及辯論,引導學生思考別人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這樣學生就能及時進行對比、找出有區別之處,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培養,使學生既學會了傾聽,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態,大大不同于以前的專為找茬而聽別人的講話的情況。而當他們講得精彩的時候,往往會得到大家的掌聲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強了他們的信心與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有明顯的不同。
曾有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這里,我著力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培養學生
“認真傾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的一點心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給同行們一些借鑒,一些啟迪。
課堂作文 篇2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玩了一場很有趣的游戲——“斗牛”,我們都開心極了。
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段“西班牙斗牛”視頻,看完視頻后,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也要玩個斗牛游戲。”我們歡呼雀躍起來。
首先老師宣布了游戲的規則、程序及注意事項,然后老師寫了很多的小紙團,讓我們抓鬮,我被分到了“霸王龍”組,然后老師讓我們選出組長負責在“牛士”背后貼字,并商量一下怎么排隊。首先上場的是惠風和朱辰,在西班牙斗牛曲的伴奏下,比賽開始了!只見兩人用力一沖,十指交叉,猛撞對方。由于朱辰比較高,他還一個勁地跳起來,想拿到惠風背后的成語,惠風見狀很著急,連忙退后,朱辰見此計不成,有些氣惱,脖子伸得長長的,拼命的向惠風背后看,惠風使勁掙扎起來。兩頭“牛”正在激烈的斗爭,難分勝負時,一首斗牛曲結束了。老師又重新播放了一次,說這次斗牛曲放完了就結束了,惠風和朱晨更緊張了,兩人開始了新一輪的激烈戰爭。我真替惠風捏了把汗,但看惠風似乎胸有成竹,當朱辰再一次向他猛沖過來時,他像一只小猴子似的,身手敏捷的躲過了朱辰的沖擊,繞到了朱辰的背后,猛一抓,把朱辰背后的紙條給撕下來,完完全全看到了朱辰背后的成語!他大聲喊出來:“我看見了!是胸有成竹!”頓時,“霸王龍”組涌出一陣歡呼聲,個個都說惠風厲害。“巨無霸”組失敗了。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高興呀!
今天的“斗牛”活動,真有趣!我好期待再比一場。
課堂作文 篇3
黎明,萬物都沉浸在睡夢中。突然,一曲晨光的輕吟打破了寂靜。
鳥兒歌唱,歌唱世間的快樂。
記得小時候,奶奶常帶我去聽汽車鳴笛的聲音。奶奶說:“別看汽車的鳴笛聲很嘈雜,其實,它們都在唱歌,他們在唱平安之歌,它們在唱生活之歌。”我很向往奶奶心中所謂的生活,因為我覺得奶奶心中的生活是快樂的。
當我趴在一株蓬勃生長的小樹面前時,我能感受到它在唱蓬勃上進的歌。它在吟唱生命的美麗,它在感嘆世間為何沒有永恒的青春。這讓我明白:要有一顆蓬勃上進的心。享受現在還擁有的時候,讓自己不要后悔。我從中學到了要快樂地享受每一天。
烈日當頭,萬物都發出喑啞的咆哮。突然,一曲輕快的歡歌打破了喧鬧。
知了“吱吱”歌唱世間的和諧。
記得上小學時,爸爸帶我去聽樹木的聲音。爸爸說:“別看樹木呆立著不動,其實,它每天都在唱歌,她們在唱和諧之歌,它們在唱森林之歌。”我很憧憬爸爸心中所謂的自然。因為我覺得爸爸心中的自然是和諧的。
當我站立在一棵茂密的大樹面前時,我能感受到它在唱希望之歌。它在哼唱生命的寶貴,它在感嘆世間為何沒有永恒的和諧。這讓我明白:要有一棵充滿希望的心。守護現在還擁有的時候,讓自己不要后悔。我從中學到了要和諧地與自然相處。
涼風陣陣,秋高氣爽,萬物都在忙碌著。突然,一曲高亢的悲歌奏響。
楓葉在歌唱,歌唱世間的幸福。
記得上初一時,姐姐常帶我去聽隔壁老奶奶的嘮叨。姐姐說:“別看她老在嘮叨說過去的事情,其實,她是在唱歌。她在唱往事的幸福。我已不在向往姐姐所說的幸福,因為我已經得到了幸福。
當我面對著一棵飄然落葉的大樹時,我能感受到它在唱解脫之歌。它在歌唱灑脫的放棄,雖然會很疼,但它是幸福的。它在感嘆世間為何沒有永遠放不下的事物。這讓我明白:要有一顆懂得放下的心。珍惜現在還擁有的時候,讓自己不要后悔。我從中學到了要恰當地放棄該放棄的東西,這才會使自己幸福。
白雪皚皚,萬物又都沉浸在睡夢中。所有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我輕輕歌唱,歌唱世間的平凡。
睡夢中,我聽到鳥兒歌唱,知了低吟,樹葉哼唱。夢中,我仰頭望向那滿是白雪的大樹時,似乎感受到它在歌唱離別的葬歌!它在感嘆生命的短暫,感嘆世間為何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這讓我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擁抱現在還擁有的時候,不要讓自己后悔。我從中學到了要珍惜每一天。
自然、生活都是無形的課堂。教會我們要懂得幸福、知足,共享和諧、快樂。
大自然的音樂再次奏響——幸福的音符、知足的音符、和諧的音符、和諧的音符、快樂的音符在名叫“世界”的五線譜上雀躍、歡騰。
原來,大自然、生活處處都是課堂。
這也是課堂
我們班有各式各樣的課,有枯燥的,有驚心動魄的,還有有趣的課堂。
課堂作文 篇4
由于新冠型病毒疫情的影響,導致我們不能如期開學,但是疫情卻阻止不了我們學習的步伐,于是我們開啟了網上上課的旅程。
有些同學可能會因為第一次上網課心情會緊張、興奮、忐忑而我并不會這樣,因為媽媽早在網上給我報了英語輔導班,并且學習了一段時間,所以我早已輕車熟路,總結了上網課的學習心得。首先,我提前做好課前預習,上課前準備好書本、筆記本以及學習用品。上課中認真聽講,做好相應的筆記,把難點部分摘抄下來,以便于課后重點學習。課后及時做各學科練習,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這就是我上網課積累的經驗。
網課和教室上課都有各自的優點。網課的優點是:節省了上學路上的時間,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遇到不太懂的題目還可以多次重復的看回放。但是網課重點在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然就形同虛設。而教室上課的優點呢?就是老師會提問問題,我們會積極的舉手回答,這樣我們聽講時會提高警惕性,加大學習效率。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舉手問老師,互動性很強。課間,還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盡情的玩耍。不論什么上課形式,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
第一天的網課有條不紊的結束了。希望疫情也早日結束,讓我們能早日回到干凈明亮的教室!讓我們一起加油!
課堂作文 篇5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我們明確了如何處理好學生、教材和教師三者之間的關系,而這三者關系的集中體現就在課堂。以往的語文課堂功利色彩太濃,趣味性低,學生被老師指揮得團團轉,使語文這門本身具有很強人文性的課程變的枯燥無味。我們所需要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課堂,那么如何使課堂充滿活力呢?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創設體驗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里。學校里學習的許多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觸過的'文化財富,會在我們的心靈里留下痕跡。”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因此,《新課程標準》在三維目標體系中加入了“情感、價值、態度”。“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學生有了濃郁的情感,歡樂的情緒,那么他們就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我們在課堂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把學生當作是沒有意識、沒有生命的倉庫,那樣的課堂效果不言而喻。所以教者在課堂上應努力創設讓學生盡情情感體驗的氛圍。
1、老師情感的渲染
。知識本無所謂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無情的知識教得有情。老師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學生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特點,學生的情感最易受老師的感染。在教《月光曲》這篇課文時,一上課,我就播放了鋼琴曲《月光曲》,在強弱變換的樂曲聲中,我深沉的說道:“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他說過‘我的音樂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這一些該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譜寫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在聽到的優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書課題《月光曲》)那《月光曲》是怎么寫成的呢?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這樣通過樂曲的欣賞,老師的激情表達,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其后的學習中情緒很高昂。
2、多留給學生情感選擇的余地。
課堂上設計一些討論性、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情感的問題,使他們的情感得以表露出來,老師再給予肯定贊同,那么他會繼續投入更多的情感。在一篇課文中有許多使用的確切、妥帖、生動傳神的好詞佳句,不同的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的喜好,讓學生挑最喜歡的詞句來品嘗和交流,這是對詞句的情感選擇;課文中有對某一事物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描述,讓學生挑出使他最感動、體會最深的那一點講析交流,這是對情節的情感選擇;在人物群出現的課文中,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相如、趙王,讓學生談談最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這是對人物的情感選擇。像這些情感表露機會,哪一個學生不愿意呢?學生聲情并茂的讀,富有條理的分析,充滿自信的回答,課堂上的活力不就得到釋放了嗎?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張揚,關愛學生的生命
《新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第一點就是“新的學生觀”,提出了“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是一個發展的人,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
語言文字雖然是表情達意的載體,但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具有鮮活的思想和個性,對相同的課文乃至相同的一句話,看法不盡相同。有活力的課堂應該是承認個體差別,挖掘潛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成長,這樣的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有獨特鮮明的個性。
1、擴大課堂參與面,提供個性張揚的機會。
目前,不少的語文課仍然是少數優秀生圍繞老師轉,大部分學生跟在后面點點頭。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只注重自己的任務完成,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或提出的問題,總是持否定的態度,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參與課堂的熱情,更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發揮。因此,教者應當擴大課堂的參與面,可以用小組討論、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唱、畫、演……手段來調動學生有效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對學生富有個性的讀、分析、質疑,教者都不應回避,而應該給予肯定、贊揚。
2、個性張揚的多樣化。
有不少老師認為只要學生的回答不同,就是個性化,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學生能作出不同的回答,還要能講出所以然,這才是真正的個性張揚。在朗讀中,對同一句話的朗讀,個人的理解不同,可以是高昂的,可以是深沉的,可以是快速的,可以是緩慢的……這也是個性化的體現;在提倡發展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今天,我們可以讓更多的個性張揚,利用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補充、擴展、延續、改編等等。如《哲學家的最后一課》的教學,我抓住了弟子們在等哲學家的這段空白時間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在這段時間內,這四個弟子等了這么長時間可能會說些什么?有的回答讓人捧腹大笑,說四個弟子認為老師騙了他們,干脆就睡了;有的回答有很強的情節性,給他們取了名字,描繪出他們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對話等等。
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個性的挖掘,更是對學生的關愛,使他們能大膽地想,大膽地說。
當然,課堂活力的釋放還要因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而異。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富有個性的課堂,更要有活力的課堂。
課堂作文 篇6
春天的課堂就該有春天的樣兒 楊柳兒依依,迎春花閃閃,桃花兒艷艷,一個春暖花開的學期來到了。春暖了,孩子們也變得暖洋洋,懶洋洋的了,一切都像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在課堂上動動腦筋,想想策略了。春天,應該是朝氣蓬勃的,精神抖擻的。可坐在教室里,一節連著一節,難免要困意來襲了。這不,上午第一節,用學生的話來說:上了早自習,吃了早飯,正是睡回籠覺的好時候!可總不能大發慈悲,集體進入睡眠狀態吧!我可不愿意浪費我的感情、時間,把語文課上成催眠曲了。于是,我想方設法,我絞盡腦汁。 我認為一節課的開始尤為重要。一開始學生如果就無精打采,那一節課注定就是失敗的。我在開始正課之前,我選擇給孩子們講些笑話,逗孩子們開心一下;或者給孩子們讀些勵志文章:湖北中學王桂蘭校長的《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乞丐的故事》,《兩位母親分蘋果,卻造就了兩個孩子天壤之別的人生》,《強者都是含著淚奔跑的人》,《我叫山果》等,這些文章都很勵志,激發一下孩子們的興趣、斗志;或者給孩子們出一些謎語或智力測試題,讓孩子們頹廢的精神煥發一下生機-----總之一句話,一節課的開始要讓孩子們的神經先興奮起來。 當然,有了好的開端,課就成功了一半,但不代表就完全成功了。
課堂之中,依然需要老師設計好課堂環節,要讀書、討論、提問、糾錯等不斷變幻形式,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動起來;老師組織課堂的語言也要幽默,機智,起到能引起學生聽的效果。不需要總是板著面孔,和學生開句玩笑也未嘗不可,時不時的穿插一個小故事,或者聯系課文,說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總之一句話,課堂有無活力,在于老師有無活力;學生死氣沉沉,在于老師講課死氣沉沉,進而發展下去,一節課就只能毫無生機了。老師如果是個課堂語言豐富的人,課堂就會跟著豐富生動起來。春天的課堂要想有春天的樣子,關鍵是老師要朝氣蓬勃,充滿激情。 春天,就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我們教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護一朵朵花的盛開嗎?不管他們是迎春而笑、或是含苞待放,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的呵護、靜靜地等待。只要我們老師想讓春天有春天的色彩,春天的生命力,就會帶領孩子們演繹出一節節精彩的課堂。
課堂作文 篇7
今天十一月十一號,中國的節日一個接一個,說不清哪天又冒出個“光棍節”!
這一天,剛上課,語文老師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哪位同學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大家面面相覷,教室內鴉雀無聲。“什么節日啊?老師!”看到同學們個個疑惑的表情,老師面帶微笑地說:“今天是光棍節!”話音未落,大家齊刷刷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老師,節日快樂!“。”老師,什么是光棍節?“老師無語,于是急中生智舉起手中的教棍:“光棍就像我手中的小棍,小棍小棍lll”……“那今天為什么不放假啊?”老師繼續解釋:“不是所有的節日都放假,就知道玩玩玩,快給我寫寫寫……”學生無語,學習繼續,一切安然無恙,嘻嘻……
課堂作文 篇8
今天,我們豆豆作文班要評選“搶答”之星,作文 課堂上的“戰爭”。我們聽了這個消息,都躍躍欲試。
“戰爭”的號角吹響了!老師讓商嘉祺(因為她是這里的老學員,成績非常優秀。這次升級考試,作文和課外閱讀都得了滿分)同學當裁判,老師出題了,我們心里都緊張極了。第一題:本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唉!剛才一緊張就忘了,我開始思考起來。“張潤蕭!”商嘉祺大聲叫著。張潤蕭用流暢的語言一下子就說了出來。哈哈!她肯定是有備而來。
第二題:本文的主人公是誰?我一看,簡單!“噌“地把手舉得高高的。“王亞楠!”響亮的聲音在后面響起來。我趕快把答案說出來,生怕被別人搶了去。老師滿意地說:“對!”我高興極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三題、第四題……同學們你爭我搶,場面異常激烈。就像上了戰場一樣,唉,我老是比他們慢半拍。眼看剩的題不多了,我非常著急。“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吧?”終于該我露臉了。我又一次迅速的舉起了手。商嘉祺為難地對老師說:“老師,他五個人一起舉的手,怎么叫?”老師微微笑著:“依次說一說。”別人都說了,剩下我了,我這是又緊張了,結結巴巴把準備好的答案說出來。沒成想,老師大笑著說:“很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戰爭”結束了,我只得了兩分,與獎勵無緣,但是,我還是很高興。
【課堂作文】相關文章:
課堂趣事的作文,課堂趣事,有趣的課堂作文08-10
課堂作文:我們的課堂08-10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優秀作文)08-20
關于課堂的作文:人生的課堂09-15
課堂話題作文:快樂的課堂09-15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游戲08-28
課堂作文:人生的課堂-自然08-09
課堂作文:生活處處是課堂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