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課堂作文優選(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想課堂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想課堂作文 篇1
若有放空,有海闊天空,該有多好啊!
——題記
課堂,在我看來,是一個特別嚴肅的話題,在課堂上,意味著,我不能成為我自己。
理想,又是一個說出來就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字眼,在我的理想里,我就是我自己。
那么,我的理想課堂又意味著什么呢?
突然想起歌曲《空舞》中的一段歌詞:“我騰空,沿著高空,想放空,遁入太空,偷個空,因為我撲了空,才有空,海闊天空。”一下子,對于我的理想課堂,就有了一個定義:天空。
天空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那樣藍,那樣美,那樣廣闊,那樣浩大,卻又那么的不真實。但是在天空中,我可以讓自己成為最渺小的存在,任自己遨游其中,在那里,我就是我自己。我不用擔心老師隨時的抽問;不用害怕門窗后面班主任的'臉;不用因為無聊枯燥的內容而提心吊膽地打瞌睡……在那里,就是我的理想課堂。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永遠努力在你的生活上保留一片天空。”我覺得,我們的課堂也應該這樣,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感受到天空的存在。天空就是,我可以成為我自己的地方,可以讓我放空的地方。放空,并不意味著肆無忌憚,隨意不遵守課堂秩序,目無老師的存在。我眼里的放空,是老師能夠給予我們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讓我們在課堂上敢說出自己的心聲,讓我們把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出來,把我們的才能使用到我們的課堂上面。
巴爾扎克說:“我能夠把我們的才能使用到現實上面,這就是幸福。”是啊,如果我能夠在自己的課堂上面,充分成為自己,充分使用自己的才能,那真是一件想起來都覺得很幸福的事情啊!
林清玄先生常說:“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走路,浪費時間慢慢變老。”我希望我的理想課堂,就是能夠浪費時間慢慢思考,浪費時間慢慢成為我自己。就像在天空中一樣,自由生長,靈動遨游……
畢竟,若在課堂上,有海闊天空,可真是一件讓我感到幸福的事情啊!
理想課堂作文 篇2
眾所周知,簡單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所以要想教師教得不辛苦,學生學得不痛苦,那就得“簡單”地教“簡單”地學。讓教師不辛苦學生不痛苦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簡單的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遵循自然規律傳授給學生知識不折騰學生的過程;它是一個在教學中不說多余的話,讓教師的每句話都有效算數的過程;是對所教學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達到了極致,然后用簡單的言語和方法表述出來的過程。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簡約而不簡單,簡約是一種境界,一種韻味,簡約背后是大氣、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這樣的課堂將會帶給學生如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凈澄澈的感受,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如何直面課改、去粗取精,構建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理想課堂,是我們一線教師的理想。
一、情境創設直接、恰到好處
當前的教學,創設情境已經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一種潮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情境是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氣氛可以感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好的情境的創設,能夠引起學生心理上的興趣和學習的需要,是聯系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紐帶,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簡單有效、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真實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也不是在刻意制造什么,更不是在額外添加什么。因為真實有效的課堂應該是面對學生真實的起點,展現學生真實的學習歷程。教學猶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實。直奔主題不一定比多媒體遜色,同樣能夠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或某種形式,而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讓學生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在具體、生動、有趣、真實、有效的情境中學習鮮活的數學,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到所學的數學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過分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本身,而對于情境創設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所創設的情境效率不高,價值不大。如有的情境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的情境離所學習的內容相去甚遠,有的情境情節過于復雜、有趣,導致學生沉湎于情境之中等。
其實只要能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三言兩語的情境未必不是一個好情境,尤其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學習數學可以從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
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之時,我拿出學生經常見到的牛奶盒子,讓學生看盒子上標明的脂肪2.3%,鈣2.5%,蛋白質1.5%,這都表示什么意思呢?挑逗性的問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起到了投石擊水的作用,為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又如:“角的度量”一課的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第1個傾斜度比較小的滑梯)玩過嗎?
生:(自豪地)玩過!
師:(微笑著)地球人都玩過!(出示第2個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個?
大多數同學說:“第2個。”
老師再出示第3個傾斜度很大的滑梯。
“第3個!”不用老師問,孩子們脫口而出。稍后好多同學都笑著改變了主意,“啊,第2個。”
師:(滿意地笑了)同學們笑了,笑什么?
生:第3個太斜了。
師:這個“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3個太陡了。
師:那這3個滑梯不同在哪里呀?
生:3個滑梯有高有矮。
師:對,有高有矮。還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們異口同聲:角度!
師:哎呀,厲害!了不起,同學們都有一雙數學的眼睛!(課件抽象出3個角。)
第1個滑梯不好玩,第3個滑梯不能玩(隱去兩個角,留下第2個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板書:量角的大小)
這一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讓人感到既真實又熟悉還有趣,從司空見慣的場景中發現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真是精彩極了。
二、教學環節簡單、一目了然
小學數學教材最大的編排特點,就是“清清楚楚一條線”.簡簡單單地呈現教學內容,簡簡單單地教和學,可說是小學數學最基本的要求。由此可見教學環節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實現教學環節的最佳組合,全面協調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實現多種教學環節在課堂中的最佳組合。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課堂活動環節。在每個環節的設計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些環節的安排是否都圍繞一課的教學目標展開,值不值得。盡量避免教學活動中的形式主義和無效勞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上課的老師忙得“滿頭大汗”,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學生被教者“拋”出的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么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么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鉆。只有簡化程序,以學生為主,給足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課堂才真正簡約而有效。
三、教師語言簡潔、字字珠璣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教學語言藝術。
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簡潔、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更應準確、精練,“像釘子——聲聲入耳”.教師的語言簡潔而精煉,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點,避免重復,還可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語句不冗長,簡潔概括,要吐字清晰,讀句分明。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做到說話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教師新穎的課堂導入語,就能輕輕敲開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信心百倍地走進課堂。每一個環節巧妙的過渡語,自然流暢,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精煉的小結語,是對文本的概括,也是對課堂中學生的生成進行概括,往往是課堂中的點睛之筆。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語言,對課堂氣氛的渲染起著很大的作用,貼切而懇切的評價語言,能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效率。而有時教師過于冗長的課堂導入語,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過于豐富的過渡語和小結語,會讓學生迷失了自我;過于夸張的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會讓學生覺得言過其實。總之,我們的教師教學語言應當巧妙、簡約。
四、作業練習精煉、以一當十
數學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進一步理解、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的手段,更是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
一些教師習慣在完成新知的教學后就讓學生按順序完成課本中的習題,毫無整理和篩選,這樣做容易導致教學的低效。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做課后習題,難以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且,教師往往需要精選和補充更好、更全面的練習,才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
教學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敵是學
生課業負擔過重,而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題海”泛濫成災,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效益低,作業質量差數量多,缺乏典型性。新課程倡導在形式簡約而內容豐富的練習中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發展思維。為了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中,我們的練習設計可以適時開放,留足空間,拓展廣度。
設計練習時要考慮練習的數量、質量,還要顧及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不能偷懶,不能完全依賴教材中的練習,要多讀教參、多看教材,領會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盡量把書中出現的、各種資料上見過的、網絡查閱到的相關知識和習題結合起來,盡量避免重復練習。大量的研究證明:重復練習并不能使每一位學生學精學透,相反,重復練習的次數越多,識記的效果越差。教師要力求設計的練習少而精,綜合性強,要能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確保練習一步到位。
如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時,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
3個老師帶50個學生租船去春游,有大船和小船可供選擇。
每條大船可以坐8人,租金20元
每條小船可以坐5人,租金14元
請你設計一種最優惠的租船方案并算算應付的租金。
通過設計方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求異思維,通過計算租船只數,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掌握計算方法,正確迅速筆算),在問題情境中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在計算過程中學生發現有余數,決定租船只數時到底用哪一種方法又涉及到具體問題如何選擇。學生設計的租船方案不同,所付的租金不同,從獨立計算到全班匯報,既連帶鞏固了乘法計算方法,又可以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策略的最優化,可謂一題多用。
總之,有效設計作業內容,學生可以在“精練”中增強應用意識,提升實踐探究能力,積累數學經驗。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提高,實現教學相長。
莎士比亞說過“簡潔出自智慧”.教學亦是生活,上課如過日子,簡單有效才是真。有效的課堂可以不新奇,但一定飄散理念的芬芳;可以不花俏,但一定演繹智慧的激情;可以不時尚,但一定洋溢成長的喜悅。有效的學習應建立在教師保證學生參與、尊重學生差異、關注學生生成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構建學習的世界和滿足自己的興趣與學習需要,完全投入到處理教材與學習任務的活動中去,真正學有所得。
理想課堂作文 篇3
總希望有陣清風,驅散我心中的陰霾,帶走舊課堂的枯燥無味,為新課堂注入活力。
有人說,課堂里的學習就是天神賜予他們可以翱翔的傲骨,讓他們可以飛向遠方斑斕多姿的世界。不需要課堂有多豪華,環境有多么美好,只要能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就好。此時,我仿佛看到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渴望的眼神,那渴望讀書的眼神純粹,不含雜質,在人們的心中蕩起陣陣漣漪。此時的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新性的課堂應該是讓孩子獲得知識甘霖的滋潤,讓我們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的。
有人說,課堂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地方,在哪里的孩子可以多一分穩重,少一分稚氣;在那里的課堂可以多一分生機,少一分死氣。此時的我似乎看到了大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的目光,那雙雙包含希冀的`眸子里蘊含著世間一切的芬芳與美好,萬物的萬物都沉浸在生命的光澤里,此時此刻的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新性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讓孩子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游,無拘無束。
此時的我也終于明白了我心中的理想課堂是什么樣子的。老師慈眉善目,同學親切好相處。每當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時,我們總是能相視一笑,彼此無言卻勝過有言。課堂上,不再有傳統思維方式的拘束,我們可以與前后桌自由交談,當然這不會影像老師的正常上課。我們可以和老師盡情交談和討論,甚至爭辯。遇到彼此都懂得的笑點時,盡情地洋溢出銀鈴般的笑聲,那笑聲里包含了多少輕松與愉快;包含了多少師生情誼;包含了多少不知名的情愫。我想,所有人都渴望擁有這樣的課堂,輕松、愉快。令人心曠神怡。
未來的未來,并不是令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有我們不斷拼搏,努力的向前奔跑,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心中的理想,打造出我們心中的理想課堂!
理想課堂作文 篇4
什么是課堂?看到這個問題你一定覺得好笑:課堂就是上課的地方嗎,也就是教室唄。其實,這個答案不完全對,不信就請往下看。
一天下午,我放學回家,因為第二天是星期六,可以放假,所以我心情特別好,天空留下太陽的余暈,紅透了半邊天。
突然,從我身后傳來一陣叫喊聲:“快來人呀,有人暈倒了!”聽到聲音,我馬上跑過去看,只見一位阿姨倒在地上,不停地喘著氣,豆大的汗珠從她額上、臉頰淌過,她手捂著胸口,呼吸很困難的樣子。我慌了,卻不知如何是好:一位戴眼鏡的'叔叔當機立斷,說:快點,打電話給急救中心,誰有餐巾紙,借一下,誰有水……他話音未落,旁邊的人已經遞上了紙、水,有的還拿出些藥,慌忙遞過去。我翻遍了口袋也沒找到紙,只好站在外面掂著腳看著,站在阿姨旁邊的一位老奶奶,接了一張不知誰遞去的餐巾紙,細心地給阿姨擦著汗,大家里三層外三層圍著阿姨,,見她呼吸越來越困難。見狀,一個扎小辮的小妹妹說:“大家讓一讓,讓阿姨透透氣,好嗎?”大伙這才反應過來,都圍到一邊去了,小妹妹看大家散開了,甜甜地笑了笑。臉上露出一對小酒窩。我們感動,大家也都默默贊嘆。
終于,救護車的鳴笛聲在耳畔響起,一群“白衣天使”搬著擔架下了車,大家輕輕地將阿姨抬上擔架。看看這一張張焦急的臉,“白衣天使”們擦了擦微紅的眼眶,說“大家放心,我們保證病人會安然無恙的。大家才舒了口氣。”
望著救護車遠去,直到鳴聲消失在夜色,我這才發現,太陽的余暈不見了,夜幕已經降臨了,不知誰說了句“該回去了”人們這才發現自己還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人群散開了,我抬頭看著天,用手擦了擦將要奪眶而出的眼淚,大步流星地回家去了。
說到這里,你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了,那就是社會,它教給我感動、感激……
社會也是一個大課堂,所有的人都充當著老師和學生兩種不同的角色。每個人在受教育的同時也在教育別人。
社會也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更多……
理想課堂作文 篇5
早晨醒來,我穿上衣服。睡意還未散去,我拎起放在床頭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帽子,心想,今天就在床上聽課吧。于是我將帽子戴在了頭上。
一陣微妙的電音通過帽子傳入我的腦海,隨后,一段音樂開始在耳膜回蕩。我的大腦也已經完全清醒了。
再次閉上眼,眼前已不是漆黑的畫面,變得發白,由模糊變為清晰,由暗轉變為亮,由遠轉變為近。一個人影,在模糊中愈見清晰。他,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觀察著手中的.熒屏,等到學生們全部在線,他站起身,用渾厚的嗓音說:“早上好,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
視線中只剩下老師,其他的東西如魔術般漸漸隱去。老師開始講課,那一句句話似乎都是從心底發出,每一個字都是余音繞梁,引人入勝。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著,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視著我們。那一個個知識點,自然地映入腦海中。
“下面,我們看這道題。”他的手在空中輕輕一劃,一道題目被放映在那。我讀完題目后,細細地推敲了一會兒,未寫一個字,但頻幕上已顯示我完成答題。原來,我的想法,都如老師的聲音一般,可以互傳。老師呢,查閱了我的解題思路后,一個大大的“勾”劃過我的腦際。我正沾沾自喜之時,老師大喊一聲:“××,不準開小差!”原來那個調皮的孩子,沒有在解題,想了會別的東西,因而讓老師的火眼金睛發現了。之后,老師講了篇散文,是寫草原的。他一轉身,身后就出現了一片草原。老師一邊慷慨激昂地朗讀課文,一邊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我們似乎聞到了陣陣草香,又聽到了牛羊的叫聲。
突然,我看到一張紙隨著風飄過來,愈來愈近,最后擋住了我的視野。我凝神一看,是一張試卷。周圍漸漸安靜,我就“寫”了起來。當然,我不是用筆,是用腦子寫。試卷正按照我的進度飛快地完善。終于,當這張試卷被我的字跡填滿時,試卷又被老師收去。大約過了一分鐘,一個聲音傳來:“恭喜你達到優秀,你上午的課全部結束!”我欣喜一陣,眼中漸漸變黑。
“叮——叮——”刺耳的鈴聲傳來,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我睜開睡眼,原來剛剛是一場夢啊!
我細細地回味夢中之境,不禁想,這不就是我心中理想的課堂嗎?
理想課堂作文 篇6
作為學生,課堂總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今的課堂總是老師在講,學生只聽聽,聽過便罷。在我理想中的課堂中,上課應該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總是一人一張桌子,規規矩矩的坐在課堂上,聽著老師講課,而在我的理想之中,課堂應該是氣氛活躍的,同學們也不是一人一桌,而是圍成一圈,由老師在中間講,同學們在一旁聽著記著。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來,也可以和一旁的同學交流。這樣,同學們不僅能在課堂上打起精神,這樣的'課堂也更親切,更有活力。
在現在的課堂上,我們雖有小組討論的時間,但大多數時間是老師在講課,這就不免有些鼓噪乏味。有些同學甚至在聽課的時候昏昏欲睡,常去與“周公”作伴,游歷大江南北去了。所以,在我理想的課堂上,我們針對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和同學討論,然后以組為代表老師和其他同學去判斷對錯與否。這樣的課堂一定充滿了智慧和思考的結晶,活躍的氣氛和愉快的氣息。
如果說現在的課堂已經是學生們學習知識最好的地方。其實,我認為還遠遠不止。我理想中的課堂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公園,田野,科技館……諸如此類。課堂不僅是提供學習書本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要學習生活的地方。學習生活,我們可以去田間與蝴蝶相伴,觀察他們的習性,那是一個生物的課堂;可以去科技館,在那里我們可以領略到科技的偉大,放飛自己的想象,這是一個科學的課堂。總之,在我理想的課堂中,我們可以暢游科學的海洋,領略自然的美景。
我們現在的課堂,同學們說想法都需要舉手,難免老師有時會顧及不到。而在我理想的課堂,每一位同學都會有一臺小型電腦,這臺電腦連接著逃似的電腦,想要發言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下并發給老師。即使老師上課沒有解決你的問題,下課也可以童老師,同學們一起交流,不會錯過每一個靈妙的點子。
我理想中的課堂氣氛是活躍的,同學們是積極的,學習是輕松的……為了實現理想中的課堂,我們仍需不懈努力,創造出更好的條件,使理想早日照進現實。
理想課堂作文 篇7
翔宇的理想課堂,追求“三個效”,即注重課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為此,翔宇走出了“五部曲”。
首先是“回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還給師生,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家園。讓課堂還歸“本真”,讓課堂成為“課堂”。
第二是“甄別”。機械重復的課堂缺少靈氣,墨守成規的課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課堂缺乏個性,浮光掠影的課堂沒有實效,而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有導游參與的自助游,目標明確,過程精彩,隨時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第三是“規劃”。新課堂結構的構建,包括器物層面的.變革;流程、方法層面的設定;理念、理論層面的更新。實現理想課堂后,教師的行為路徑應是:從“執行”走向“領導”,從“領導”走向“開發”。
第四是“考量”。理想課堂關注“四個度”:目標精準度、精力流失度、時間利用度、效用達成度。
第五是持續不斷地去“定義”。理想課堂與人一起不斷生長與發展的過程,就是“定義”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
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課堂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內容和方法的統一,主導和主體的統一,“開”與“達”的統一,“嚴”與“愛”的統一,“導”與“牽”的統一。
理想課堂應該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要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獲得幸福。一定要認識到課堂學習不僅是獲取知識,增進能力,同時也是情感、精神發生、孕育的過程,學習著知識也就是學習著人生,創造著知識也就是創造著自己。它的高效益應該建筑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建筑在科學的課堂結構上,建筑在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上,而不是僅僅依賴教師個體素質的高低。
理想課堂作文 篇8
課堂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課堂里我們可以收獲很多知識和精神食糧。在課堂的時候,有時安靜,有時熱鬧,還有時的課堂是歡樂的。
——題記
作為一個是班主任并且是語文老師的課堂,當然底下沒有一個人敢說話,自然是因為班主任的威力了。語文課和別的課很是天壤之別。
數學課真希望能向語文課那樣那么的安靜就好了。數學課每每上課ABCD四個等級的學生各不相同。A列是像大鬧天宮一樣的“熱鬧”,B列和CD三列很少有人說話。仿佛沒有在一個教室里一樣。
數學老師只讓A列和C列回答。我希望以后數學老師多關注一下D列?D列提升空間還很大。
我理想的數學課黨是積極的,每個同學都在聽課。初一的數學老師是誰回答問題獎勵一分,當時我們班回答問題的學生大把大把的。現在呢?多希望能像以前那樣積極。
英語和數學的'情況差不多,我希望英語能同數學一樣。
其次,我希望政治和歷史的課堂是安靜的。因為政治和歷史是有關國家大事,我們必須要愛國。愛國要從愛課堂開始,課堂不靜,何以對國家敬?
地理和生物是關鍵學科,畢竟我們到了初二暑假我們就要中考啦。從初一開始就要讓課堂變成安靜的,而且認真回答的。
每次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日、周、月、清,我希望能納入每科的作業中,到教室一個,交一個人的日清,落實到無人例外。
以上是我理想的課堂,誰不希望有這種安靜的課堂呢?
理想課堂作文 篇9
我心目中的理想課堂是學生的學習環境應該是寬松和諧的。老師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們在思考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課文知識和情感。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是單單靠故事、游戲來創造的。有時老師說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這些都是可以創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課堂應該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對學生說一些過分的話。課堂上老師應該尊重一些不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少批評學生,不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該要讓那些膽怯的學生多多發言,從而去培養他們的膽量,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發言。
我心目中的理想課堂還是能夠給學生多一點的空間去思考,讓師生一起充分的發展課堂。課堂上老師可以去搜集一些有關于課文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樣,去親身體驗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和人物感受,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來朗讀課文。
理想課堂作文 篇10
我心中的理想課堂是一個充滿智慧、活力的課堂,不要像菜市場那么喧鬧,也不要像一根針掉下來都聽得見那么安靜。
老師上課時不要像上法庭那樣表情嚴肅、神情古板,令人敬而遠之,這樣同學們會多一份恐懼,多一份顧慮,多一份壓力。應該面帶微笑,和藹可親,這樣同學們會減少恐懼、減少顧慮、減少壓力。
老師要善于利用時間,留給同學去思考和動手實踐,因為在思考的同時,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會質疑,會去深思,會去發現。
上課時,老師對同學少一分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份寬容;少一分指責,多一份尊重……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溫馨的微笑,適時的寬容,這樣同學們就會輕松。
那么,我們的課堂,將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將會洋溢著歡聲笑語,將會體現情趣和智慧,將會是學生與老師的天堂。
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課堂。
【理想課堂作文】相關文章:
理想的課堂作文01-21
理想課堂作文02-25
理想課堂作文10-05
【經典】理想課堂作文10-10
[經典]理想課堂作文12-08
理想的課堂-高中作文01-27
關于理想的課堂作文01-24
推薦理想課堂作文03-23
我的理想課堂作文11-16
理想課堂作文【推薦】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