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有六心-優秀教師作文
一、責任心
做好自己的事,靠的是責任心,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著名勵志演講家梵納斯在《小勇士》中說:“責任是你的生命中最珍貴、最有價值的部分。”
大連市公共汽車司機黃志全,行車途中心臟病突然發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里,他用盡最后的力氣,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的停在路邊,并拉下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下車;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乘客和車的安全。做完了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試想,如果他不那樣做的后果會是怎樣?他將他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還要重要,這就是責任心。
每個人都肩負責任:養育子女是為人父母者的責任,治病救人是醫護人員的責任,保家衛國是人民子弟兵的責任……教師端的是良心碗,吃的是良心飯,干的是良心活,必須要有責任心。臺灣散文家張曉風《今天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中寫:“學校啊,當我把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又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兒,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肩上責任大于天。為了一個個學生的終生發展,為了千千萬萬家庭的重托,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我們必須用我們全部的身心扛起這份沉重而又神圣的責任。
我們清楚自己的責任,就要用心從教。“打鐵先要自身硬,繡花先得手綿巧”。能力是履行責任的基礎,有責任心我們就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首先:要把讀書學習作為我們的第一要務。一書一世界,讀書出智慧。一學一境界,學習出方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充盈內心;學習科技文化知識適應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學習古今中外先進教育理論,提高教育創新能力。未來社會是學習型社會,教師只有不斷讀書學習,才能為自身的終身發展獲得永不枯竭的動力源。為了上好一節課,我們應該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一海水、源源不斷的活水……
其次:課堂是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課。這是教師職責的第一要務。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多參加培訓,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積極實踐探索并反思,精心營造高效課堂。要用心研究學生學情,靈活建構教材,優化課堂設計,優化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效果。讓我們的每一堂課都呈現精彩。
要經常審視我們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會努力學習,提升自我;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會愛崗敬業,完善自我。責任心是金,它使我們擁有了至高無上的靈魂;責任心是金,它使我們的生命閃閃發光;責任心是金,它使我們從教會精彩!
二、愛心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夸美紐斯也說:“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方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語言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他們就很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對學生有滿腔的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育者的共同經驗。 我們要敞開心扉,以愛心來撥動學生的心弦,用愛心去開啟學生的心扉,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愛到學生的心里去。陶行知用四塊糖就教育了用泥塊砸同學的王友,我們更要用愛的藝術愛的方式愛的細節去愛學生,不是刻意而是發自心底的愛學生。給生關愛使之學會關愛,給生信任使之學會信任,給生尊重使之學會尊重,用真誠呼喚真誠,用愛心換回愛心。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關心的微笑,一次會心的交流,都是在用愛心架設心與心的橋梁,都是在用愛心進行心與心的交融。
讀過《愛心項鏈》嗎?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推銷員克雷斯被困在冰天雪地的山區,不離開這里他就會被活活凍死。一個騎馬的中年男子路過此地,用馬將克雷斯和他的小車拉出雪地拉到一個小鎮上。克雷斯要用錢對這個陌生人表示感謝,那人說:“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這以后,克雷斯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還將中年男子的話同樣告訴了他所幫助的每一個人。6年后的克雷斯被洪水圍困在一個小島上,一個少年幫助了他,并說出了那句克雷斯永遠難忘的話:“我不要求回報但……”
愛心是無價的,愛心是互動的,愛心是可以心心相傳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關愛學生,學生就會關愛我們,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說,每個學生都是一粒沙礫,那么是愛使沙礫變成珍珠;如果說,每個學生都是一顆珍珠,那么我們的愛心就是串起顆顆珍珠的金線,這世界上最無價的最珍貴的愛心項鏈還會回來,這就是師生之間的心心相傳。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課堂,就是“心”與“心”的愛的和諧!
有人用這句話衡量教師的愛心: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想說:不愛學生的人,站不好講臺;不愛學生的人,當不好老師。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的精彩!
三、童心
媽媽帶著孩子去逛商場,這里人來人往很熱鬧。孩子卻突然哭了起來。沒人打擾也沒摔倒,為什么哭了?媽媽蹲下身去,輕輕地問孩子怎么了。順著孩子的手指的方向,她看到了很多大人的腿在穿梭—孩子小,個子矮,只看到一雙雙腳在移動,是挺可怕的。媽媽抱起來了孩子,孩子不哭了。
我們要像故事中那樣蹲下來用“童心’看學生,準確地說“童心”就是“相似心。著名思維學家《相似論》的作者張光鑒教授說:“以學生為本就是老師要和學生相似。”老師和學生相似,就是蹲下來看學生,如果我們不真正蹲下來看學生,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就不僅是身高上的距離,還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距離,更是一顆心與一顆心之間不能溝通的距離。只有“蹲”下來,用“童心”看待學生,并呵護童心,才會對學生的心理、思維和表達方式、學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方式,有深入的理解和體會,距離學生的“心”才最近,才能用童心看到學生眼中奇妙的世界,才能看懂學生心。“蹲”和“看”就是教育觀和學生觀的根本轉變,真正“蹲”下來的人就是和學生等高的人,就是真正用學生觀“看”學生的人,就是真正有童心的人,就是最能走進學生的心也最能贏得學生心的人。張教授說“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之間組成一種相似的和諧的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的知識產生共鳴。”鮑爾吉.原野的《雪地賀卡》中的李小屹給雪人寫賀卡,有了一顆童心你就會理解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天真的,“我”以雪人的身份回賀卡,有了一顆童心你就會感動于童心得到的呵護和關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用一顆童心和學生一起學雪地捕鳥,用一顆童心和學生一起理解課上描繡像……就會和學生心心相印,產生知識與心靈的共鳴。
李鎮西在《愛心與教育》中說:“童心和愛心是我的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我們和孩子有顆同樣的童心,我們的心靈就會永遠鮮活永遠年輕,我們的事業就也有了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用學生的眼光看學生,你會發現,你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保持一顆“童心”,你會發現,用“童心”從教的別樣精彩!
四、細心
老子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就指出成就事業必須在細節上用心。
作為售票員的李素麗給乘客最細心的服務:她攙上扶下老幼病殘孕;盡量讓“上班族”上車;及時提醒外地乘客不上錯車或坐過站;提醒中小學生車上維護公共秩序,車下注意交通安全;她習慣在車廂里穿行售票“辛苦我一個,方便眾乘客。”……十多年來,她用自己日復一日的勞動給人們帶來細致的關懷、周到的服務、真誠的笑臉、熱情的話語,被譽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護士、乘客的貼心人、老百姓的親閨女。”李素麗用細心服務贏得了乘客的心,我們要想把教育這件大事做好,更必須將事做細,用細心去贏得學生的心。
細心靠的是對教學生活細節的處理。一位教育專家坦言:“細節,往往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準,折射著教師的教學思想。”對每堂課細節的'處理:一個教具的準備,一個小問題的設計,一句評價語的激勵,這些細節都影響課堂的成敗。如錢夢龍《愚公移山》“曲問”的構思和于漪“木蘭裹足”的解釋,都是發現和關注細節、捕捉和利用細節成就了課堂的精彩。沒有精彩的教學細節的就沒有精彩的課堂。
對每次作業布置的處理:科學實用的作業布置,靈活多變的作業形式,及時有效的反饋和矯正,富有人性化的批改語……對學生學習生活的處理:幫學生彎腰拾起掉在課桌下的筆,小心拭去衣上灰塵,沒吃飯時遞上杯熱牛奶……細化到:教學中提出問題后,你給學生留多少思考時間?學生考試成績差時,你什么時候怎樣跟他談話?你注意試卷發下時學生的神態了嗎?這些都可以是師生心靈交流的細節體現。只要你在細節上把握住孩子的心靈,就會拉近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真正細心的人會讓學生的心和他的心緊緊貼在一起,沒有人能夠戰勝。
你不妨看一看克拉克的《優秀是教出來的: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它涵蓋了生活學習的各方面,有些細節如:用眼睛和他人溝通;上課時,從一種科目換到另一種科目,換學習用具等各種動作要迅速、安靜;用正面、積極和欣賞的態度生活……簡單易學行之有效。
用“細心”做好教育,就能提升教師人性的博大境界,就能撥動學生心弦的共鳴,就能潛移默化于學生的心靈。細心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細心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的教育,少一些細心,就少一些燦爛;多一些細心,就多一些精彩。
五、耐心
有個關于耐心的故事:一個人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無論車上多擠,他總是耐心地一節節車廂找過去,每次他都不用走到最后就會找到空位。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人滿為患。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需要耐心地探求。它的特點決定了培養人是一個漫長的動態的過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缺點的克服都需要教師付出長期的大量的復雜的繁瑣的勞動,都是對每個教師忍耐力的考驗。同樣是面對人,“肉體的工程師”醫生還可借助醫學儀器面對生理層面那些易觀察易處理的變數,而“靈魂的工程師”面對的是顆顆“心”的深不可測變幻無窮。人的心理心智心情這些變數最變幻莫測最捉摸不定,“心”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不可重復性總不斷給教師提出挑戰,錯誤、挫折或失敗不可避免。“心”的多樣性復雜性發展性差異性又會挑戰教師的耐心:有的教育方法可能適用于某些學生,但對另外一些學生卻毫無作用,接新的班級新的學生就又會遇到新的難題。還有工作復雜難度大,家長社會期望值高……
教師不僅辛苦而且心苦。常此以往,就會變成故事中“沒有耐心的乘客”,會疲倦地站到終點。面臨外界物質誘惑,不滿現狀,又缺乏成就感;工作中的煩惱多于快樂,對教學失去熱情;不準體罰心罰學生,管教學生困難;工作緊張、繁瑣、壓力大;燃盡或耗竭個人的心智、生理、情緒資源,最終產生職業倦怠感,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使自己和他人士氣低落,厭教、厭世、轉行者增多,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及教育的長足發展。沒有了愛心和耐心就會態度消極不負責任,不能冷靜處理課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情緒化嚴重,遷怒于學生或將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或家庭……美國學者德沃肯慨嘆:“且不論教師職業倦怠對教師個體及學校組織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這些教師的學生才是最終的犧牲者。”
教育是一個精神“特區”,選擇了教育也就選擇了高尚。我們既要有火一樣的熱情也要有充分的耐心。要堅韌不拔,用耐心在心靈深處尋找思想和行為的支點,奉獻自己的心靈才智。把自己的艱辛與美好未來、民族希望聯在一起,感受為師的幸福、事業的價值、工作的樂趣。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緩解壓力,寫隨筆釣個魚放松身心;多學習找方法,戰勝困難,保持對工作的持久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耐心,耐心克服職業倦怠感;積極進取勇創佳績,最終感受“桃李滿天下”的師者成就感。
事業的根是苦的,花是香的,果是甜的。德國諺語說:“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堅持下去你會品嘗到耐心的果實最甜美。
六、事業心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動力越大做事越易成功,事業心能為事業成功提供強大的動力源。一個人具有了強烈的事業心,就會理解自己的社會價值,就會熱愛自己的職業,就會有一股強烈的責任心和內驅力,從而更熱烈的奉獻自己的心力,自覺地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創造性的進行工作。
只有初中文憑的錢夢龍魏書生不改事業的癡心,敬業愛崗,精于鉆研,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界的驕子。青島港務局工人許振超也是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吊車司機,他參加工作30年來,以“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精神,苦練技術,自學成才,成為橋吊專家。一年內就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并模范地帶出了“王嘯飛燕”、“顯新穿針”、“劉洋神繩”等大批影響力大的工作品牌。振超效率”使團隊干勁十足,“振超精神”使團隊士氣高漲。他的團隊先后六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正是事業心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正是他的事業心影響并帶動其他人,使整個團隊同樣優秀。
教師事業心強烈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學校的興衰,以及教育能否創新發展。我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不僅要把工作看作是事業,而且要當作自己生命的全部,用強烈的事業心去做好教育。用滿足的幸福感,持久的熱情、堅韌的毅力、豐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投入工作,戰勝困難,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出色完成人民所賦予的重任。
凡事用心才能做好,責任心出態度、愛心出品質、童心出角度、細心出境界、耐心出毅力、事業心出成功,做個六“心”級的教師,把此六“心”都投入到教育中去,定會出精彩。
【教師要有六心-優秀教師作文】相關文章:
要有自覺心抒情作文06-12
優秀作文:要有同情心12-11
我們要有責任心作文10-10
學習要有三心小學作文01-31
要有感恩的心的小學作文05-26
我要有責任心作文06-05
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作文08-01
要有責任心小學作文07-14
瀟灑的人要有寬容的心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