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 篇1
星期六,我和我的姐姐要坐公交車去歐尚超市。
我和姐姐早早的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變搞定了所有的事。我們剛到樓下,陽關便灑在我們的身上,暖洋洋的。
我們來到了公交車站等了好久,都沒來。有可能做39路的人太多了吧。于是,我們便又等了一會,可還沒來。我們站在陽光下都熱死了。于是,我們便進了旁邊的超市買水喝。我們買好了準備付錢的時候。車子的鳴笛聲響了,我們聽得渾身不舒服。于是,我們便把頭伸出來看一下。啊啊啊,是39路,我們便對收銀員說,“我們先付一下啊,謝謝”。我們付完了以后便快速的來到車站,幸好趕上了,不然又要等好長時間了。
我和姐姐都找到了座位,便喝起了飲料,真是舒服啊。我們坐在靠后門不遠的地方,沒過多久,車上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下車的人也很多。這時,有一位衣衫不整的老爺爺上車了,他的手有點毛病,眼睛也不好。老爺爺坐在地上。這時:司機生氣的說:“你坐到后面去,你不走別人還要走呢。”老爺爺說:“我都這把年紀了,你還跟我吵架。”司機說:“我不管你,你要不做到后面,要不下車,你自己選。”老爺爺只能慢慢的走道后面。這是,姐姐大聲說道;“做我這里吧。”老爺爺聽了著話特別高興,說;“謝謝你啊。”說完,過了一會我們便下車了。
姐姐真是個好人。
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 篇2
對于“雷鋒”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普通人,堅持做好事的不平凡的人。我原來以為,這樣的人是很罕見的,但有一次,我卻有幸遇到了這樣的活“雷鋒”。
那是去年夏天,我們一車孩子組成的旅行團乘坐大巴車前往上海旅游。在蘇州市里的一條馬路上,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正準備橫穿馬路時,被一輛“寶馬”撞上了。男孩飛起兩米多高之后便一頭栽倒在地,一動也不動了,“寶馬”車乘機逃走了。這時,給我們開車的司機師傅打開對講機,大聲說道:“‘19’‘19’,我是‘18’,那孩子太危險,咱們快停車……”對講機那頭傳來了“19號”司機斬釘截鐵的聲音:“‘18’,你快走!”聽了這話,我一愣,隨即產生一種看法:這個“19”號,真是的……還沒等我繼續發表感想,“19號”司機又說話了:“你們車上全是孩子,別嚇著他們,我的車上大部分是成年人,讓我來救吧!”
話音剛落,開在我們車后面的“19”號駕駛的車就停了。我從玻璃窗戶清晰地看見,他和圍觀的人說了幾句話,便抱起地上的孩子,大跨步沖進汽車里……我們的車還在繼續前進,車上的我們正為那孩子擔心時,只聽到從對講機里又傳來“19號”急促的聲音:“我來了,快讓路!”我們的車迅速地向右一靠,“19號”車便風馳電掣般地開了過去,奔向了醫院……以后發生了什么事,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能暗暗地為那小男孩祈禱。
雖然我不曾見過“19號”司機,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那熟悉的聲音,那斬釘截鐵的話語“讓我來救吧!”卻讓我至今難以忘懷。那天的情境分明讓我看到了“雷鋒”的身影,難道不是嗎?
“19號”司機,我敬佩你!
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 篇3
班級里有人生病了,是她虛寒問暖;有人丟了本子,是她及時遞上新本子……平時只要班級里有什么事,隨時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就是我們班的楊安靜,大家都稱她為“及時雨”。
班里,幾乎所有人都受到過她的幫助,她也經常為班級做好事。有一次中午午讀課前,我剛在家吃完飯就來到學校,一走進教室便看見大家都圍在一起,往衛生角里指指點點的。我順著她們的目光望去,一把嶄新的彩色掃帚筆挺得在衛生角里躺著,我滿腦子疑惑,帶著一連串的'問號來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屁股還沒坐熱,馮老師便出現在教室門口,大家立即散去,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老師似乎也看見了這把掃帚,一走上講臺說:“咦!衛生角里怎么多了一把新掃帚?”“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把掃帚中哪兒來的?”老師又問道。這個問題可難倒了我們,舉手的人廖廖無己。老師讓那些同學一一回答。通過那幾個同學的回答我知道了,這把掃帚是楊安靜和其他幾位同學湊錢買的。當老師問她為什么要這么做時,她的回答卻讓在座的同學大吃一驚,她說:“因為如果班里沒有一把好的掃帚,同學們就不能把地掃干凈,沒有把地掃干凈衛生就不能得滿分了,我只是為班級盡自己的一份力。”楊安靜在說那句話時堅定的語氣一時在我耳邊回蕩。
誰說現在的少年十分自私?我們的楊安靜樂于助人的精神在人世間存在著;誰說雷鋒已離我們遠去?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楊安靜一樣的人,他們都在為班級做著一件件感人的事,他們就是我們心中的活雷鋒。
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 篇4
“百善孝為先”。走在湟源縣寺寨鄉草原村,47歲的張世明清瘦的身影看得讓人心疼。提起他,全村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多年他無怨無悔地照顧癱瘓的叔叔,侍奉體弱多病的父親和繼母,贍養年邁的爺爺奶奶,用柔弱的肩頭擔負起了整個家庭的重任,他的一顆孝心感動了無數人。20xx年2月,張世明榮登“中國好人榜”,這個由中央文明辦賦予的最高榮譽,不但使全村人更加尊老愛幼,也輻射了周邊鄉鎮,人人都在向張世明學習。
40年多前張世明的母親不堪貧窮的生活,丟下剛剛出生3個月的他就離開了家。后來父親娶了繼母,家里又添了兩個妹妹,一家五口人靠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張世明勉強讀完了小學便輟學在家務農,十幾歲的他很快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19歲那年,原本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小叔叔入贅到別的村子當了上門女婿,家里只留下了年邁的爺爺奶奶和身有殘疾的二叔。爺爺奶奶年事已高,叔叔又是一個殘疾人,眼看著他們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問題,張世明便和父親商量著把爺爺、奶奶和叔叔都接到了自己家里。
“張世明確實不容易,常年的辛勞讓他的雙腿患上脈管炎,但他硬撐著背著叔叔,換成別人恐怕誰也做不到。”草原村村委會主任馬義說。張世明的爺爺、奶奶和他搬到一起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叔叔殘疾不能勞動,父親得了肺癌,繼母身體也不太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張世明。“要不是張世明,這個家可就倒了。”
這幾年,張世明種著二十多畝地,養了80多只羊,按理說,他家的生活應該會好一些。事實卻并不是這樣,張世明將辛苦掙的錢全花在家人身上,到現在他還獨身一人。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張世明的爺爺、奶奶和父親都是由他養老送終。十年來,他自己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現在身上穿的衣服還是別人送的。去年剛把叔叔送走,不料,繼母又住進醫院。即便如此,張世明也沒有埋怨生活的不公。張世明說,“照顧老人,為老人養老送終,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面對生活的苦難,張世明選擇的是堅強和堅持。一路風風雨雨,一路坎坎坷坷,流過汗、流過淚,但他一直勇敢地向前走著。他用自己的所做所為感召著社會,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出大賢大孝的真諦。
【身邊的活雷鋒的作文】相關文章:
身邊的“活雷鋒”06-29
身邊的活雷鋒06-29
身邊的“活雷鋒”作文09-17
身邊的活雷鋒作文02-24
身邊活雷鋒作文07-20
身邊的活雷鋒小學作文07-08
我身邊的活雷鋒作文03-12
尋找身邊的活雷鋒作文03-10
身邊的活雷鋒作文201702-13
我們身邊的活雷鋒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