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良心能當飯吃嗎
在過去的日子里,鴻星爾克一定是一個陌生的特殊名詞,但在現在顯然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一家本要破產的公司,卻在洪水泛濫之際,100萬元留著發工資,5000萬元捐給河南災區。消息一出,立馬起死回生,這怎么看都像是一個心靈雞湯的老套路。但它的的確確的發生了。
可是,中國企業對于河南水災的支援可謂數不勝數,為什么大家偏偏如此傾心于鴻星爾克呢?
鴻星爾克算是一個老牌企業了,也許它曾經有過輝煌,但現在卻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當今運動產品一不小心就上千的時代里,算上奢侈品平均價格都不過幾百元的鴻星爾克即將遭受時代的碾壓。當時,鴻星爾克的官方連十幾塊錢的微博,會員年費都充不起,可以說是窮到了極點。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還能大手筆的捐款支援災區人民群眾不支持他,支持誰?
當然,在復雜的網絡世界上,必然有人會提出質疑,擔心鴻星爾克是在營銷,在詐捐。事實上,這也是有可能性的,不過在有關的機構證實了鴻星爾克捐款5000萬元的硬性證據后,這些質疑浪潮也都變成了贊美。不過,這些質疑聲也側面反映了如今的一個問題:良心真的可以當飯吃嗎?
在以前,我們常聽到有人說良心不能當飯吃。甚至還有西方學者提出了“企業唯一的責任就是創造利潤,回報股東”的觀點但是這樣的觀點在中國顯然行不通。一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有鄙視為富不仁的傳統。其次,現在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
鴻星爾克可以算是一種現象他告訴我們,良知也是一種生產力,甚至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企業回饋社會必然是利人利己的,是一種好的循環,這不僅為企業增加了收入,也為世界多增添了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