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織勸學的歷史典故(樂羊子妻)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斷織勸學的歷史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還是很多的,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知道經典的典故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斷織勸學的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斷織勸學,原指東漢時樂羊子之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歷史典故】
古時候有個叫做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樂羊子出門求學,沒有多久就回來了,妻子問他回來的緣故。樂羊子說:“出門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于織成了一整匹布。現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愿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
【原文】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譯文】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兒啊。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餅,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后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后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后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后,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2]。
【啟示】
樂羊子之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志,而樂羊子也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煉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只有鍥而不舍的人才會成功,半途而廢的人將一事無成。
【斷織勸學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斷織勸學的歷史典故(樂羊子妻)02-03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典故」08-11
經典歷史典故09-23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經典歷史典故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