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2-08-05 11:37:44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1

  楚成王聽說晉國一連氣打下了衛國和曹國,就打發人叫成得臣回去,還告訴他說:“重耳在外頭跑了一十九年,現在已經六十多了。他是吃過苦、挺有經驗的人。咱們跟他打仗,未必能占上風,你還是趁早回來吧!”

  成得臣以為宋國早晚就可以拿下來,不愿意退兵。他派人去對楚成王說:“請再等幾天,等我打了勝仗回來。如果碰見晉國人,也得跟他們拼個死活。萬一打敗了,我情愿受軍法處治。”楚成王一瞧成得臣不回來,心里挺不痛快,就問已經退職的令尹子文[令尹,是楚國的官銜,相當于中原的相國]。子文說:“現在晉國挺強,重耳幫助宋國是打算做霸主。我想還是關照子玉[成得臣字子玉]留點神,千萬別跟他抓破了臉。能夠講和最好,還能得到一個平分南北的局面。”楚成王再派人去通知成得臣。成得臣經不住好幾次通知,只好軟下來。他下令暫時停止進攻,可不好意思馬上退兵。他派人去對晉文公說:“楚國對于曹國和衛國,正像晉國對于宋國一個樣兒。您要是恢復曹國和衛國,我就不打宋國,咱們彼此和好,省得叫老百姓吃苦。”晉文公還沒說什么吶,狐偃開口就罵:“成得臣這小子好不講理!他放了一個還沒打敗的宋國,倒叫我們恢復兩個已經滅了的國家。哪兒有這么便宜的買賣?”他把成得臣派來的使臣扣起來,把手下的人放回去。

  晉文公又耍了一些手腕,一方面打發使臣去連結秦國和齊國,請他們一塊兒來幫助中原的諸侯,抵御楚國這個“蠻族”,一方面通知衛成公和曹共公,叫他們先去跟楚國絕交,將來一定恢復他們的君位。他們當然是怎么說就怎么依的`,就寫信給成得臣。成得臣正替這兩國說情,他們倒來跟他絕交。他這一氣,差點氣昏過去。雙腳亂跺地嚷著說:“這兩封信明擺著是那個餓不死的老賊逼他們寫的。算了!不打宋國了!去找重耳這老賊去!打退了晉國再說。”他就帶著兵馬,一直趕到晉國人駐扎的地方。

  中軍大將先軫一瞧楚國人過來,就打算立刻開戰。狐偃說:“當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說過,要是兩國打仗,晉國情愿退避三舍。這可不能失信。”將士們都反對,說:“這怎么行?晉國的國君還能在楚國的臣下面前退避嗎?”狐偃說:“咱們不能忘了當初楚王對咱們的好意。退避三舍是向楚王表示好意,哪兒是向成得臣退避吶?再說,要是咱們退兵,他們也退兵,兩國就容易講和了。那不是挺好嗎?要是咱們退兵,他們還追上來,那就是他們的不是了。咱們有理,他們沒理,咱們的將士個個理直氣壯,他們的將士還是自高自大,兩國打起來,對咱們就有利。”大家才沒有話說了。晉文公吩咐軍隊向后撤退。一直退了九十里,到了城濮[衛地,在山東省濮陽縣南],才停了下來。這時候,秦國、齊國、宋國的兵馬也先后到了。

  楚國人一瞧晉國人往后退,大家伙兒不用提多痛快了。大將斗勃對成得臣說:“晉國的國君直躲著楚國的大臣,咱們已經有了面子了。大王早就叫咱們回去,咱們也不能太固執。我瞧咱們既然有了面子,就下臺階吧。”成得臣說:“現在回去已經晚了,倒不如打個勝仗,還可以將功折罪。咱們追上去吧!”楚國人就追到了城濮。雙方的軍隊都在那邊駐扎下來,好比密密層層的黑云彩遮住了整個天空,隨時隨刻都能來個狂風暴雨。

  晉文公向來知道成得臣的厲害。將士們也都知道楚國從來沒打過一回敗仗。再說晉國的兵馬退了九十里了,楚國人一步死釘一步,大家伙兒心里多少有點害怕。晉文公尤其不放心,萬一打個敗仗,別說不能做霸主,從這兒往后,中原諸侯只好聽“南蠻子”的了。從前齊桓公和管仲還不敢輕易跟他們開仗吶!他越想越擔心,越擔心越心虛。他的心好像是給蜘蛛網粘住了的小蟲,越掙扎纏得越緊。到了晚上,翻過來掉過去地睡不著,好容易剛睡著,就做了個惡夢。蜘蛛不但用絲纏住他,還真咬他。

  第二天,晉文公對狐偃說:“我可有點害怕。昨兒晚上我做了個夢:我好像還在楚國,跟楚王摔跤。我摔不過他,摔了一個大仰頦兒。他趴在我身上,直打我腦袋,還吸我的腦漿。到這時候我腦袋還有點疼吶!”狐偃可真會說話,他直給晉文公打氣,說:“大喜,大喜!咱們準打勝仗!”晉文公說:“這話怎么講?”狐偃說:“主公仰面朝天,分明是得到了老天爺的幫助;楚王向您一趴,還不是向您請罪嗎?”晉文公一聽他這么一說,腦袋也不疼了,也覺著自己有了膽量,就鼓動將士們準備跟楚國人對打。

  兩邊一開戰,先軫故意打個敗仗。成得臣驕傲自大,一向不把晉國人擱在眼里,一看他們逃跑,就不顧前后地直追上去。先軫就這么把楚國人引到有埋伏的地方,切斷他們的后路,殺得他們七零八落,有腿的快快地跑了。晉文公連忙叫先軫囑咐將士兒郎們,只要把楚國人趕跑就是了,不許追著殺,省得辜負了楚王先前的情義,留個后路,日后還可跟楚國和好。楚國的將軍成得臣、斗勃、斗宜申、斗越椒帶著那些敗兵,沿著睢水跑。跑了一陣,正打算歇歇腿,突然一陣鼓響,出來了一隊晉國的人馬。領頭的那個將軍正是楚國人頂害怕的大力士魏?。魏?自從胸脯好了以后,格外賣力氣。他瞧見了楚國的敗兵,就把他們圍起來,打算一個一個地收拾他們。他正在那兒要動手的時候,忽然來了個“飛馬報”,大聲嚷著說:“千萬別殺!主公有令:讓楚國的將士回去,好報答楚王的情義!”魏?只好叫士兵們讓開一條去路,吆喝著說:“便宜了你們!”楚國人這才低著腦袋,急急忙忙地跑了。

  成得臣一道退到連谷城[楚國地名],打發兒子成大心帶著剩下的軍隊去見楚成王。楚成王氣沖沖地數叨著說:“我直告訴你們別跟晉國人開仗,你們偏不聽我的話!你父親自己說過愿受軍法處治,還有什么說的?”成大心說:“我父親早知道有罪,當時就要自殺。我跟他說,見了大王,讓大王處治吧!”楚王說:“打了敗仗的將軍,不能活著回來,這是楚國的規矩,用不著廢話。”成大心只好哭著回到連谷城去了。

  有一位大臣知道了這件事,趕緊去見楚成王,對他說:“子玉是個猛將,就是沒有計謀。本來就不該叫他獨個兒帶兵,讓他自作主張。要是有個謀士在旁邊,一定能夠打個勝仗。這回雖說是打敗了,可是以后能打敗晉國的還得是他。大王不如免了他的死罪吧。”楚王一想這倒是,就立刻打發人去傳命令:“敗將一概免死。”可是傳令的人趕到連谷城,成得臣已經自殺了。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了洛陽,周襄王聽了又是高興,又是害怕。高興的是從這兒往后,“南蠻子”楚國大概不敢再來侵犯中原了;怕的是晉國太強,往后也不容易對付。對這么強大的諸侯他也不得不拉攏拉攏,就派大臣王子虎去慰勞晉文公。晉文公趁著這個好機會,跟王子虎約好了日子和地點,準備召集諸侯,訂立盟約。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帶著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等國的諸侯到了踐土[鄭國地名,在河南省廣武縣],開個大會。秦國遠在西方,向來沒跟中原諸侯會過盟。許國一直是服事楚國的,也沒來。衛成公還在襄牛,曹共公押在五鹿,他們當然不能到會。周襄王就叫王子虎跟別的大臣去會見諸侯。晉文公獻上楚國的俘虜一千名,兵車一百乘。王子虎他們替天王慰勞各路諸侯,叫他們好好地扶助王室,自己別打來打去。當時就正式稱晉文公為盟主。列國諸侯挺熱鬧地在王子虎面前“歃血為盟”。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2

  退避三舍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我說姊姊不過,只得~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退避三舍典故: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3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申生被殺,還捉拿申生的兄長重耳。重耳連忙逃出了晉國,逃跑了十九年。

  終于,重耳來到楚國。楚王認為重耳大有作為,就非常的客氣對待重耳。楚王問重耳:“你當上晉王,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珍寶仆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獸,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有什么珍寶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我能到上晉王,我就與貴國友好。如果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

  后來,重耳終于回到晉國當了國君,這就是晉文王。晉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非常強大。

  一年,楚國和晉國發生戰爭。晉文公實現了他的諾言,下令讓軍隊退避三舍,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成得臣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內容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情,我們不會忘記,所以退讓到這。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

  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旗,指揮軍隊向后退。他們還在戰車后面拖著樹枝,戰車后退時,地上揚起許多塵土,顯出慌亂的模樣。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里。他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后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退避三舍07-24

退避三舍歷史典故12-05

退避三舍歷史典故介紹12-07

關于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10-19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06-07

歷史典故:晉文公退避三舍11-15

晉文公退避三舍歷史典故09-29

關于歷史典故退避三舍的作文素材03-29

【推薦】晉文公退避三舍歷史典故01-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中国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