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秦庭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4-05-24 04:58:39 詩琳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哭秦庭的歷史典故

  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rèn)的人物、事件。還記得都學(xué)過哪些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哭秦庭的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哭秦庭的歷史典故

  哭秦庭的歷史典故

  伍子胥打聽不著楚昭王的下落,很不痛快。后來聽說囊瓦跑到鄭國去了。他一想,楚王也許跟囊瓦在一塊兒。再說,鄭國殺了太子建,這個仇也得報。這么著,他帶領(lǐng)著兵馬一直向鄭國進(jìn)攻。鄭國得著這個消息,可就慌了神了。全國上下沒有不埋怨囊瓦的,逼得囊瓦走投無路,只好自殺。鄭定公把囊瓦的尸首獻(xiàn)給伍子胥,還說楚王確實(shí)沒上鄭國來過。伍子胥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把鄭國滅了不可。鄭國的大臣們都主張發(fā)動全國的人跟吳軍拼個你死我活。鄭定公說:“拿鄭國的兵力來說,哪兒能跟楚國比吶?楚國都給他打敗了,別說咱們這個小國了!”鄭定公下了一道命令,說:“誰能夠叫伍子胥退兵的,就有重賞。”可是誰有這樣的本事吶?命令出了三天,看命令的人倒不少,就是沒有一個應(yīng)征的。

  到了第四天頭上,有個打魚的小伙子來見鄭定公。他說,他有辦法叫伍子胥退兵。鄭定公問他得要多少兵車。他說:“不用兵車,也不用糧草,光憑這個劃船的槳就能夠把好幾萬的兵馬打回去。”誰信他這個話哪?可是大伙兒沒有法子,只得讓他去試試看。那個打魚的胳肢窩里夾著一根槳,上吳國兵營里去見伍子胥。一邊唱著歌,一邊敲著那根槳打著拍子。他唱著:

  蘆中人,蘆中人;

  渡過江,誰的恩?

  寶劍上,七星文;

  還給你,帶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記得,漁丈人?

  伍子胥一聽,嚇了一跳,連忙跑下來,問他:“你是誰呀?”他說:“您沒瞧見我手里拿著的玩意兒嗎?我爸爸全靠這根槳過日子,當(dāng)初也全靠這根槳救了您的命。”伍子胥這才想起了蘆花渡口逃難的情形和那個打魚的老大爺?shù)亩鞯拢挥傻玫粝卵蹨I來,就問他:“你怎么會上這兒來吶?”他說:“我們打魚的向來沒有一定的地方。這回又為了打仗,才到了這兒。國君下了個命令,說,‘誰要能夠請將軍退兵,就重賞誰。’不知道將軍能不能看我死去的爸爸的情面,饒了鄭國?”伍子胥挺感激地說:“我能夠有今兒這么一天,全都是你父親的恩德。我哪兒能把他忘了吶?”當(dāng)時他就下令退兵。那個打魚的歡天喜地地去報告鄭定公。這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他當(dāng)作大救星。鄭定公封給他不少土地。鄭國人差不多全叫他“漁大夫”。

  伍子胥離開鄭國,回到了楚國。他把軍隊安營下寨,打發(fā)人上各處去探聽楚昭王的下落。有一天,他接到老朋友申包胥一封信,里邊寫著:“你是楚國人。為了要報父兄的冤仇,打敗了本國,你還拿銅鞭打碎了國王的尸首。仇也報了,氣也出了。你還打算要怎么樣吶?做事不能太過分。我勸你還是早點(diǎn)帶著吳國的兵馬回去吧。你大概也許還記得我說的話吧。你要是滅了楚國,我一定豁出我的命把它恢復(fù)過來。請你再思想思想。”伍子胥念了兩遍,低頭想了想。他跟那送信的人說:“因為我忙得厲害,沒有工夫?qū)懟匦拧┠銕口信回去,告訴申大夫,就說我說,忠孝不能兩全。我積了一十八年的仇恨,到了今天也許有點(diǎn)不近人情,這實(shí)在沒有辦法。”為了報私仇,伍子胥決心跟自己的國家為敵到底。

  那個送信的回去之后,把這話告訴了申包胥。申包胥知道已經(jīng)不能再和伍子胥講什么理了。他想起楚平王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兒,楚昭王是秦國的外孫子,就連夜動身上秦國去借兵。他沒黑天帶白日地走,腳趾頭走得都流血了。他把衣裳撕下一條來,纏上腳,接著走;到了秦國,見著了秦哀公,說:“吳王是個貪心不足的暴君。他想并吞諸侯,獨(dú)霸天下。今天滅了楚國,明天還想著收服秦國。現(xiàn)在您的外孫子[指楚昭王珍]東奔西跑,命還不知道保得住保不住,求您出頭幫個忙。要是能夠把楚國恢復(fù)過來,還不都是您的大恩嗎?到那時候,我們情愿永遠(yuǎn)做您的屬國。”秦哀公說:“你先上公館歇歇去,讓我跟大伙兒商量商量。”

  秦哀公不愿意跟吳國打仗。申包胥兩次三番地跟他哀求。他只是敷衍著。申包胥就站在秦國朝堂上一個勁兒地哭。大伙兒都散了,他還是不走。到了晚上,人家都睡了,他還站在那兒哭著。大伙兒都拿他當(dāng)瘋子看,誰也不去理他。他一連氣七天七夜,也不吃也不喝,連覺也不睡,只是抱著朝堂的柱子哭個沒結(jié)沒完。哭得秦哀公也奇怪起來了。他心里琢磨著:“楚國的臣下能夠為了國君這么著急!七天七夜水米不進(jìn)。我這兒可找不出這么個人來。楚國有這樣忠心的人還給吳國滅了,秦國找不出這樣的人能管保不給人家滅了嗎?萬一吳國打到這兒來,誰來救我吶?就是為了勸化自己的大臣們,我也得出一回兵吧。”

  秦哀公就派大將子蒲和子虎率領(lǐng)著五百輛兵車去跟吳軍決一死戰(zhàn)。申包胥一見秦國發(fā)兵,就先跑到隨國去報告楚昭王。楚國的君臣一聽見秦國發(fā)兵,就好像從絕路里得到了活路,大伙兒請申包胥帶著楚王的一隊兵馬去跟秦國的兵馬會合起來。楚國的大夫子西和子期也整頓了一部分兵馬一塊兒跟著去接應(yīng)。

  申包胥當(dāng)了先鋒,一碰見吳國的公子夫概,就打起來了。夫概已經(jīng)打了好幾回勝仗,不把楚國人放在眼里。兩邊交手不到一個時辰,夫概忽然瞧見對面豎著一面大旗子,上邊有個“秦”字。這一下子,嚇了他一大跳。他想:“秦國的兵馬怎么會到這兒來了吶?”不由得著急起來。心里一著急,哪兒還來得及收兵?就見子蒲、子虎、子西、子期的兵馬挺勇猛地沖過來。夫概退下來足有五十多里地,才扎住營盤。查點(diǎn)人馬,差不多損失了一半。

  夫概趕緊跑回郢都見吳王闔閭,說:“秦國的人馬可夠厲害的,怎么辦吶?闔閭真沒想到秦國會來跟他作對,也有點(diǎn)擔(dān)心。孫武說:“楚國地界大,人又多,決不能那么容易收服。再說還有秦國出來幫助。我上回勸大王立公子勝為楚王,就是為了這個。依我說,不如跟秦國講和,答應(yīng)他們恢復(fù)楚國。”這時候,伍子胥只好同意這么辦了,只是伯嚭還不服氣。他非要去跟秦國見個高低不可。闔閭就讓他再去試試。

  沒有多大工夫,伯嚭坐著囚車回來了。他帶去的一萬人馬給人家殺得才剩下兩千。孫武對伍子胥說:“伯嚭為人傲慢,將來準(zhǔn)會敗壞你的事業(yè)。還不如借著他這回打敗仗的因由,依照軍法把他處治了倒干脆。”伍子胥說:“這回他雖說打了敗仗,可是先頭他也立過功勞。再說,我跟他原本是同病相憐地在一塊兒做事,怎么能夠為了這一回的失敗就把他殺了吶?”他請求闔閭饒了伯嚭,孫武只是搖著腦袋不作聲。

  吳國的兵馬和秦國的兵馬還對立著的時候,沒有想到夫概竟帶著自己的一隊人馬偷偷地回到吳國去了。他叫人向國里的人傳話,說:“吳王給秦國人打敗了,現(xiàn)在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依照我們的規(guī)矩,王位應(yīng)該傳給兄弟,我如今就是吳王了。”太子波、專毅和被離守住城門,不讓夫概進(jìn)來。夫概打發(fā)人上越國去借兵,答應(yīng)將來送給他們五座城當(dāng)謝禮。

  吳王闔閭聽說夫概帶著兵馬私自回去了,心里非常疑惑。伍子胥說:“他準(zhǔn)是回去搶奪王位。這兒有孫軍師和我主持著,大王趕緊先帶著一隊人馬回去吧。”闔閭就帶著伯嚭連夜動身往回趕。在半路上,碰見了太子波打發(fā)來的人。他們說:“夫概自立為王,又勾結(jié)了越國,越國的兵馬就快打進(jìn)來了。”闔閭打發(fā)人去把孫武和伍子胥召回來。他又通告夫概的軍隊,說:“趕緊悔過的有賞,后來的死罪!”這一來,夫概的士兵就有一部分跑到吳王這邊來的。吳國人一聽見吳王回來了,就開了城門,出來打夫概。夫概受了兩面夾攻,支持不住,只好逃到國外去了。

  伍子胥還沒退兵的時候,又接到了申包胥的一封信,說:“你滅了楚國,我恢復(fù)了楚國。這兩樁事情都辦到了。你我應(yīng)當(dāng)顧念自己的國家,別再傷了和氣,連累百姓。你請吳國退兵,我也請秦人回去,好不好?”伍子胥和孫武答應(yīng)退兵,不過要求楚國派使臣到吳國去迎接公子勝,封給他一塊土地。楚國那方面也答應(yīng)了。吳國將士就把楚國庫房里的財寶全都運(yùn)到吳國去,又把楚國的老百姓遷移了一萬多戶到吳國,叫他們住在人口稀少的地方。

  楚國的都城已經(jīng)給吳國人毀了,楚昭王就遷都到鄀城[在湖北省宜城縣東南;鄀ruo四聲],稱為新郢。楚昭王經(jīng)過了這回大難,立志整頓政治,安撫百姓。楚國從此大約有十年光景過的是艱苦的日月。

  闔閭回到吳國,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愿做官,一心一意地要回鄉(xiāng)下去。伍子胥一再挽留他,他反倒勸伍子胥,說:“我不光是要保全我自個兒,還想保全你。你還是跟我一塊兒躲開這地界吧,省得將來受人家的氣。”伍子胥哪兒舍得走哇。孫武就自己走了。

  闔閭對伍子胥說:“中原諸侯頂怕的就是楚國。我已經(jīng)把它打敗了,我能夠代替晉國當(dāng)霸主了吧。”伍子胥說:“晉國雖說丟了霸主的威聲,可是齊國的國君一向要恢復(fù)齊桓公的事業(yè),大王可別小瞧了他。”闔閭不言語,心里打算找個機(jī)會再把齊國打敗,那他就可以橫行天下了。哪兒知道齊景公也正打算著橫行天下吶!

  解釋

  請兵抒國難之典。

  出處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fù)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fù)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于君,疆場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yuǎn),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于稷。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闔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為王。闔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內(nèi)亂,乃復(fù)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堂溪氏。楚復(fù)與吳戰(zhàn),敗吳,吳王乃歸。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詩:“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唐杜甫《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獨(dú)慚投漢閣,俱議哭秦庭。”

  梁斌《播火記》十二:“要是一下子鬧起紅軍來,咱到哪里哭秦庭去?”

  明張煌言《上魯國主啟》:“﹝臣﹞雖乖哭庭之義,尚圖掃境之功。

  【釋義】 春秋時,楚大夫申包胥為解救楚國急難,在秦國朝堂痛哭七日夜,使秦國答應(yīng)出兵救援。后世用作忠憤救國或乞求援軍的典故。

【哭秦庭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典故02-01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5-29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春蚓秋蛇的歷史典故08-21

歷史成語典故10-28

15則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4-21

丹參的歷史典故06-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