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

時間:2024-12-30 12:24:58 詩琳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歷史典故(通用21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典故吧,要準(zhǔn)確理解有關(guān)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dá),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guān)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guān)歷史典故(通用21篇)

  歷史典故 1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期,秦始皇發(fā)動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jié)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

  這時已是深秋季節(jié),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啟程到萬里長城尋夫。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誰知到了工地后才知道萬喜良已經(jīng)累死了,尸骨被填進(jìn)了城墻里。明代,政府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fā)泄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歷史典故 2

  雙齒冢詩

  比較而言,俞樾的“雙齒冢”似乎更凄婉。61歲的俞樾開始掉牙了,他將自家落齒與珍藏多年的愛妻文玉的牙齒收存在一起,埋而葬之,并撰《雙齒冢志銘》記其事:“內(nèi)子姚夫人遺有墮齒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墮一齒,乃合而厝之俞樓之后,文石亭之前。”又作《雙齒冢詩》:

  他日好留蓮顆在,

  當(dāng)年同咬萊根來。

  殘齒零落存無幾,

  盡擬相從到右臺。

  侵犯“牙權(quán)”牙齒在吃喝戰(zhàn)線磨損受傷,是職分使然,無可避免。而因為說話受到突如其來的嚴(yán)重傷害,那就是極權(quán)政治侵犯“牙權(quán)”了。宋太祖在皇宮的后花園打鳥玩,興致正濃。有幾個臣子稱有急事求見,但是皇上召見后,他們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因此很不高興,責(zé)怪臣下何以拿了瑣碎事務(wù)來打擾。一個臣子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總比打鳥更要緊吧!”宋太祖聽了更加生氣,順手抄起斧子,用斧柄狠狠擊打那個人的嘴,打掉了他的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把牙齒撿起來,揣到懷里。太祖叱責(zé)道:“你揣起牙齒,想保留證據(jù)告我還是怎么著?”那個臣子回答說:“臣是沒法告陛下的.,但是,負(fù)責(zé)記載歷史的官員,會把這件事情寫進(jìn)史書。”宋太祖聞此言,當(dāng)即轉(zhuǎn)怒為喜,物質(zhì)獎勵了那個大臣,以表撫慰。趙匡胤畢竟還算帝王里的明白人,對史官實錄有所畏忌,對青史名聲心存敬畏,才留下了這段關(guān)于牙齒的悲喜劇。倘若諍諫的對象是秦始皇,能允許你“打掉牙往肚里咽”就算“寬大為懷”了,弄不好會連你吃飯家伙都?xì)Я四?

  歷史典故 3

  【岳母刺字】

  民族英雄岳飛系我國家喻戶曉、人人崇敬的歷史人物,其愛國的胸懷激勵著一代代青年。歌頌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jù)。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

  岳母刺字始見于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葉,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chuàng)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見湯陰家鄉(xiāng)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創(chuàng),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nèi)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后,命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于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jié)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xùn)子”。

  內(nèi)容為,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xì)。

  但有些學(xué)者認(rèn)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yán)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fā)揮,藝術(shù)加工構(gòu)造的。

  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歷史典故 4

  說曹操,曹操到

  漢獻(xiàn)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繼續(xù)追拿漢獻(xiàn)帝,有人獻(xiàn)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lián)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后將李郭聯(lián)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hù)駕,與三國演義稍有不同。

  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部”。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單之后,曾任東郡太守。當(dāng)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jì)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余萬。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為鎮(zhèn)東將軍。董承、楊奉護(hù)駕至洛陽后,仍擔(dān)心李催、郭汜來犯,故奏請獻(xiàn)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操接旨后,盡起山東之兵,趕來洛陽護(hù)駕。剛到洛陽城外,適逢李催、都記領(lǐng)兵來攻洛陽。

  歷史典故 5

  墨绖從戎

  亦作墨缞從戎。绖(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zhàn)。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晉人杜預(yù)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兇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zhàn)役經(jīng)過已如前載。戰(zhàn)前對于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zhàn)略通過襲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xù)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zhàn)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

  歷史典故 6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dāng)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dá)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xué)習(xí),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shù)。”

  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fù)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dá)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歷史典故 7

  鵬程萬里——堅持夢想不怕冷嘲熱諷

  遠(yuǎn)古有一種鳥叫作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卷起一股暴風(fēng),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dāng)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云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么高,這么遠(yuǎn),很不理解,就說:“他還想飛到哪里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yuǎn)者的.追求的。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說,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要成就大事,不應(yīng)該去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或者建議。成大事者不謀于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zhǔn)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就像鳥雀不能理解大鵬的志向一樣。

  歷史典故 8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季,曹操帶領(lǐng)隊伍去伐罪張繡,氣候熱得出奇,烈日似火,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隊伍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憂貽誤戰(zhàn)機(jī),心里非常著急。但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來向?qū)В那膯査骸斑@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另有很遠(yuǎn)的旅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

  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措施。”他知道現(xiàn)在縱然下下令要求隊伍加速速度也無濟(jì)于事。腦子一轉(zhuǎn),措施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部隊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邊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好像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調(diào)禁不住加速了很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夢想慰藉自己或他人。

  歷史典故 9

  望洋興嘆——人切忌自滿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shù)細(xì)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洼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yuǎn)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里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zhuǎn)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qiáng)。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解析: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為因偉大事物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形容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yuǎn),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歷史典故 10

  煮酒論英雄

  曹操一個人喝著悶酒,想了半天,請劉備來喝酒聊天。劉備很高興,曹操請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發(fā)毛,為什么請我喝酒?喝酒時最容易漏嘴,得小心點。

  有些人雖然一度貧困潦倒,但依舊掩蓋不了他的大貴之氣,劉備就是這樣的人。曹操跟劉備聊得很開心,問了劉備一個問題:玄德兄,你說這年頭誰是英雄?

  劉備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現(xiàn)在不得已。但劉備不敢說,說了,要被曹操宰。劉備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顧左右言其它。

  繞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煩,端起一杯酒喝完說:別繞了!這年頭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轟隆一聲打了個巨雷。劉備呆呆地看著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彈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聽到了筷子落地又彈起的.聲音,就問劉備:怎么啦?

  劉備趕緊把筷子撿了起來,順口說了句:這么大的雷,嚇?biāo)牢伊恕2懿俟恍Γ捍笳煞蛟趺纯梢耘吕啄兀縿溱s緊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別說我了。

  此時張飛關(guān)羽兩人怕曹操會殺劉備,闖了進(jìn)來。見劉備沒事,關(guān)羽連忙掩飾說自己來舞劍助興。曹操說:這又不是鴻門宴。然后斟酒讓他們壓驚。后來三人一起出來,劉備說:我在曹操的地盤上天天種菜,就是要讓他知道我胸?zé)o大志,沒想到剛才曹操竟說我是英雄,嚇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說自己怕打雷掩飾過去了。關(guān)羽張飛佩服得不得了。

  歷史典故 11

  烽火戲諸侯

  公元前718年,周幽王宮涅繼承王位。當(dāng)時差距發(fā)生地震,可幽王卻不思救火之災(zāi),反而縱情于聲色犬馬之中,醉生夢死。幽王三年,褒國為取悅幽王,進(jìn)獻(xiàn)美女褒姒。褒姒可謂名不虛傳的絕色佳女。細(xì)柳腰,冰肌玉膚、花顏妖嬈、色眼微動,便可令人魂不守舍。褒姒進(jìn)宮后,幽王便不理朝政,終日在皇宮尋歡作樂,帶褒姒和文武百官去驪山溫泉游幸,為了游幸的安全,在驪山西繡嶺第一峰上修筑報警設(shè)施——烽火臺。

  卻說褒姒入宮后,幽王集眾愛于褒姒一身。不久,褒姒便為幽王生得一子名伯服,幽王倍寵褒姒。可此時的褒姒卻整日雙眉顰蹙,鳳目含憂,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以為褒姒思鄉(xiāng)懷舊,遂令樂工彈琴為其解悶,希望得到美人一笑,可幽王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諭百官,“誰能使王妃一笑,賞黃金萬兩。”寵臣虢石父說他有妙計可使妃子一笑。幽王大喜,催其快講:“王妃常憂,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無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為太子,點燃烽火,叫王妃看千軍萬馬的壯觀場面,褒姒肯定笑顏常開。”幽王聽后即令詔書廢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皇后,伯服為太子,即駕幸驪山。

  幽王來到驪山溫泉行宮,命令點燃烽火,但見狼煙四起,火光沖天,各路諸候看見烽火,急忙調(diào)動三軍,直奔驪山。近前卻聽樓閣里,琴瑟聲聲,觥籌交錯,卻不見一兵一卒,可此時的.褒姒看見驚恐萬狀的各路諸候,卻嫣然一笑,幽王見褒姒嫵媚百生,不覺欣喜若狂,于是重賞虢石父。之后幽王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后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歷史典故 12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不過要論成就李白這個后輩要比孟浩然這個前輩強(qiáng)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的稱號,他的詩即使是現(xiàn)在,仍被許多學(xué)者爭相研讀。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rèn)識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經(jīng)被許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見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黃鶴樓上喝酒,聽說孟浩然就在附近飛襄陽隱居,便立馬去拜訪他。孟浩然也早就聽說李白的大名,衣服都還來不及整理就出門迎接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了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人生、談抱負(fù),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長,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遠(yuǎn)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熱愛游歷山河的'性格,鐵定會和孟浩然作伴。臨別前,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設(shè)宴踐行,酒過三巡,站在高樓上眺望遠(yuǎn)處漸行漸遠(yuǎn)的帆船,李白內(nèi)心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后世傳誦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別孟浩然。

  關(guān)于歷史典故9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jù)說烏騅當(dāng)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qiáng)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shù),一騎上烏騅,就揚(yáng)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jié)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驅(qū)使了一生。

  歷史典故 13

  曳尾涂中

  【出處】《莊子·秋水》。

  【釋義】原意指烏龜拖著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huán)境里茍且偷生。

  【歷史典故】

  莊子,名周,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他抨擊儒墨的權(quán)勢觀,鄙棄虛情假意,主張順其自然。莊子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他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dāng)棱角和鋒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xué),想請他來輔佐朝政,多次派使者來請他,都遭到莊子的拒絕。一次,莊子正在濮河上釣魚,楚王又派兩位大夫來請他去做官,他們對莊子說:“大王想將國內(nèi)的事務(wù)勞累您啊!”莊子拿著漁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已經(jīng)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卻把它用錦緞包好裝在匣子里,藏在廟堂之上。作為一只龜,是死了留下尸骨讓人尊敬好呢,還是情愿活著而拖著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兩個大夫說:“還是活著好啊。”于是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使者無言以對。

  【成長心語】

  莊子不為了富貴當(dāng)“犬馬”,堅決不被名利鎖束縛的骨氣讓我們敬佩。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充滿著對當(dāng)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的哲學(xué)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qiáng)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qiáng)調(diào)率性。與其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這正是莊子獨(dú)特人格魅力的卓越體現(xiàn)。

  歷史典故 14

  三戶亡秦

  典出《史記·項羽本紀(jì)》:“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楚將項燕的后代項梁和他的侄子項羽也在會稽起兵伐秦。各地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秦王朝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

  不久,陳勝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戰(zhàn)斗失利,陳勝戰(zhàn)死。而項梁率領(lǐng)的起義軍在戰(zhàn)爭中勢力發(fā)展很快,并逐步匯集各路起義軍,屢破秦朝的城池,聲威大振。

  這時,年過七旬的居鄛(今安徽省銅城)人范增也投入了項梁的.起義軍,成為項梁的得力謀士。范增平時深居簡出,喜好研讀兵書,很有計謀。他給項梁分析了當(dāng)時的形勢,認(rèn)為秦朝大勢已去,推翻秦朝的統(tǒng)治,奪取天下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yuǎn)。他對項梁說:

  “最近陳勝率領(lǐng)的起義軍遭到大敗,是理所當(dāng)然的。因為他不擁立楚王的后代,卻自立為王,所以他的事業(yè)不能長久。當(dāng)初秦國滅掉六國,楚國最無辜。自從楚懷王訪問秦國被扣留客死他鄉(xiāng)后,楚國人至今仍深深地思念他,時刻都想為他報仇雪恨。所以陰陽家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楚國人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也還是要報仇雪恨的,將來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國人。如今你在江東舉起反秦義旗,楚國人蜂擁而來歸附你,就是因為你們項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領(lǐng),能夠再立楚王的后代為王,重建楚國。”

  項梁覺得范增言之有理,聽從了范增的計策,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昭心。當(dāng)時,昭心正在為別人放牛,項梁便擁立他為楚王,仍然稱他為“楚懷王”,以順應(yīng)老百姓的愿望,借以獲得其他起義軍和廣大民眾的擁護(hù)。

  項梁死后,項羽成為這支義軍的首領(lǐng),自稱西楚霸王,范增成為項羽的謀士,項羽稱范增為“亞父”。范增為項羽出謀劃策,擊敗了秦軍主力,為滅亡秦朝出了大力。“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yù)言得到了應(yīng)驗。

  后來,“三戶亡秦”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報仇雪恨、抗暴復(fù)國的堅強(qiáng)決心和意志。

  歷史典故 15

  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故事: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后輩教育十分嚴(yán)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寫信《誡兄子嚴(yán)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xué)龍伯高,就算學(xué)習(xí)的不成功也可以,刻鵠不成尚類鶩(就好像你雕刻一個天鵝,沒雕刻成功,最后也還能雕刻出一個類似鴨子的模樣出來)。而寧愿她們不要學(xué)習(xí)杜季良,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兔死狗烹 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qiáng),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蠢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xiàn)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么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已留點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樓”二字,正是當(dāng)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歷史典故 16

  秦檜怕“施”

  舊時,湯陰縣城從岳廟前向東走的那條街叫學(xué)街。據(jù)說在很早以前,住在這條街里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在臨街房屋里的人,每到晚上夜深人靜時候,往往被街上一種聲音所驚醒。那種聲音聽起來很有點瘆人:唿啦——唿啦,而且是相同的聲音連成一串。先是從西向東走動,又從東向西走動,有的時候是一東一西過去后就消停下來,有時反復(fù)多次。漸漸地有人想看個究竟,他們或從窗戶上張望,或啟開門縫覷看。就這么一看,人們倒被猛嚇了一跳。這聲音不是別的,原來是在岳飛廟前跪著的'那幾個鐵人像,領(lǐng)頭的一個便是秦檜。他們有的帶著前銬,有的帶著背銬,腳上都帶著沉重的腳鐐,邁著艱難的步履蹣跚而過。人們驚異的是:這些鐵鑄的家伙怎么居然會沿街走動?這不是成了精嗎?于是人們聚到一起,將這件事議論開來。后來,這件事很快傳到知縣和知府衙門。沒有多少時間,府里便派張應(yīng)登推事到縣里來。他詳細(xì)了解了人們訴說的情況。便決定在岳廟山門對面,即秦檜等鐵跪像后建了一祠,祠中塑起施全的銅像。

  施全是南宋時期的殿司軍士,對秦檜主和誤國,謀害岳飛極為仇恨。紹興二十年(即岳飛被害后九年)正月一天,施全挾刀藏于眾安橋下,待秦檜乘轎赴朝路過時,上前刺殺秦檜。因沒有刺中,被捕。后被秦檜處以磔刑。施全銅像左手握拳,右手高舉利劍,橫眉怒目直視面前秦檜等五個鐵跪像。說來也奇,自從施全塑像建立以后,學(xué)街的百姓,再也沒有聽到這伙鐵鑄罪人沿街趟鐐的聲音。

  說來更奇,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們發(fā)現(xiàn)那個被施全鎮(zhèn)壓住的秦檜居然躲到雞腦袋里去了。開始,無論公雞還是草雞,只要聽見喊“施——”的聲音,便驚恐地跑開,還不知是怎么回事,后來當(dāng)人們把煮熟了的雞頭打開,才恍然大悟,那個圓滾的腦仁不就是那個跪縮一團(tuán)的秦檜嗎?

  歷史典故 17

  歷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yùn),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xué)家。他聰明好學(xué),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quán),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yùn)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wù)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dāng)?shù)靥嘏扇藙袼?jié)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yùn)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yùn)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dú)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歷史典故 18

  貢茶得官

  貢茶得官北宋徽宗時期,宮廷里的斗茶活動非常盛行,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了滿足帝皇大臣們的欲望,貢茶的征收名目越來越多,制作越來越“新奇”。

  據(jù)《苕溪漁隱叢話》記載,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鄭可簡創(chuàng)制了一種以“銀絲水芽”制成的“方寸新”,這種團(tuán)茶色如白雪,故名為“龍園勝雪”。鄭可簡即因此而受到寵幸,官升至福建路轉(zhuǎn)運(yùn)使。

  后來,鄭可簡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后來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做“朱草”的.名茶,鄭可簡便將“朱草”拿來,讓自己的兒子待問去進(jìn)貢。于是,他的兒子也果然因貢茶有功而得了官職。當(dāng)時有人譏諷說"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鄭可簡等兒子榮歸故里時,便大辦宴席,熱鬧非凡,在宴會期間,鄭可簡得意地說“一門僥幸”,此時他的侄子千里,因為“朱草”被奪正憤憤不平,立即對上一句“千里埋怨”。

  歷史典故 19

  猴子逞能

  吳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dú)有一只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起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驕傲,以至于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顏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賢人董梧為老師,盡力克服自己的驕氣,遠(yuǎn)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面。過了三年,全國人都稱譽(yù)他。

  解析:不管有多大的本領(lǐng),也不可當(dāng)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jǐn)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歷史典故 20

  百尺竿頭

  宋朝時期,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他佛學(xué)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總是會深受感染。

  一天,招賢大師應(yīng)邀到一座佛寺去講經(jīng)。前來聽講的僧人雖然很多,但法堂內(nèi)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大師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起來,向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回答他。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他倆談?wù)摰氖怯嘘P(guān)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nèi)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dāng)場拿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大師指著偈帖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jìn)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

  歷史典故 21

  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后,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yīng)。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guī)兔ΑD桥有撵`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干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xì)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wù)、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的典故09-20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5-29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典故11-17

丹參的歷史典故08-29

江郎才盡的歷史典故07-17

歷史典故:請君入甕06-15

古代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11-16

歷史典故:南轅北轍12-04

歷史成語典故10-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 中文字幕狠狠久久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