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五十步笑百步
導語:歷史典故中產生并流傳下來的成語或者短語,都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歷史文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歷史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梁惠王好驅使百姓與鄰國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在位,對于國家的治理,可以說是盡心盡意的了。河內(今河南省黃河北岸)常年發生災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遷移到收成較好的河東去,并把收成較好的河東地區的一部分糧食運到河內來,讓河內發生災荒地區的老百姓不致于餓死。有時河東遇上災年,糧食歉收,我也是這樣,把其他地方的糧食調運到河東來,解決老百姓的無米之炊。我也看到鄰國當政者的作法,沒有哪一個像我這樣盡心盡意替自己的老百姓著想的。然而,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場上,兩軍對壘,戰斗一打響,戰鼓擂得咚咚地響,作戰雙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對方奮勇刺殺。經過一場激烈拼殺后,勝方向前窮追猛殺,敗方就有人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這時,跑得慢的士兵卻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膽小表,您認為這種嘲笑是對的嗎?”
梁惠王說:“不對,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是這也是臨陣脫逃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無須再希望您的國家的老百姓比鄰國多了。”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看事物應當看到事物的本質與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鄰國國君不管災荒年間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愛百姓的國君。梁惠王常調動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愛百姓的國君。
【歷史典故:五十步笑百步】相關文章:
五十步笑百步「歷史典故」01-30
五十步笑百步的歷史典故01-29
關于五十步笑百步的歷史典故07-26
【推薦】五十步笑百步的歷史典故07-15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8-11
經典歷史典故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