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不恥下問

時間:2022-01-28 11:05:00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成語,語出《論語》。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恥下問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典故: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不學不成事,不問不知理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

  【釋義】不恥:不以為可恥。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虛心求教。

  不恥下問的【歷史典故】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人物,他門下弟子眾多,相傳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被稱為“七十二賢人”。他與他的弟子經常就一些事情或言行展開討論,通過這些討論,孔子及時地對他的弟子進行教育和點撥。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而且還非常謙虛。在孔圉死后,衛國國君為了讓后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謚號,后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還有很多,憑什么賜給孔圉‘文公’的謚號?”孔子聽了微笑著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謚號并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于明白了,并決定要向孔圉學習。

  不恥下問的【成長心語】

  學問,乃是“學”與“問”的結合。要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懵懂小兒變為一個明曉事理的人,學習是一個必經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問”也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曾經以“每事問”為世人做了很好的榜樣,他也成為“不恥下問”的一個典范。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你就應該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甚至有些時候還要聽聽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人的看法,因為他們擅長的科目可能剛好是你的弱勢學科。無論你想做什么,你都有必要及時地向別人請教,畢竟學海無涯,別再把向別人提問當做是一種羞恥了,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一定是充滿智慧的,絕對與恥辱無關。

【歷史典故:不恥下問】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8-11

經典歷史典故09-23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歷史典故」三十個經典歷史典故及簡析08-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专区 | 亚洲热情在线地址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