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魯迅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的作文 篇1
到了,到了,我們到了魯迅故里。看著那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眼前便浮現魯迅——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的形象。
跨過高高的門檻就是德壽堂,再往前走就是書房,原來小時候魯迅就是在這個書房看書的。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稱“天井”, 這里原種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得名。
走著走著,忽然我眼前一亮,啊,原來是三味書屋。書屋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的.牌子。走進去,我們看到了一張陳舊的書桌。這書桌極其普通,但卻蘊涵著特別的含義,聽導游講,這是因為魯迅因故遲到后,受到私塾老師的批評,在書桌上刻下這么一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現出魯迅一筆一畫的刻字與勤逸學習的畫面。然后我們又去了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游玩的地方……
最后,我們買了包孔乙己當時吃的茴香豆,離開了這座文化古鎮。
魯迅的作文 篇2
原來,我只認為魯迅是一個普普通通得作家。但是,通過學習了第五組課文后,我對魯迅有了進一步得了解。
魯迅——這位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刷子似的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像隸書的`一字的人,看起來很平凡,但他卻有一顆愛心。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我知道了魯迅是一個關心后代、痛恨反動勢力、關心窮苦人;在《一面》中,從魯迅先生廉價賣書給一位素不相識的中國青年中,我又體會到了魯迅的熱愛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這不正體現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嗎?
沒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魯迅的作文 篇3
下雪了。就像老魯筆下曾出現的大雪。雪花出奇得大,紛揚如落花一般,卻再沒有人像他一樣虔誠地拾起那些花瓣,放在薄薄的紙張中,留下永恒的精致。他用刀將自己所能留下的深刻在歷史的額頭,再多場大雪也無法掩蓋,如果冰雪像歷史一樣堅固,堆砌起的是敬仰,還是空城?如果歷史似冰雪一樣消融,留下的是霧氣,還是明媚?
氤氳的水汽在半空中幻化成他的樣子。亂蓬蓬的頭發,每一根都倔強地挺立著。一雙小眼睛,不動聲色地閃爍著“犀利”二字。他總穿立領的衣服,留古板的胡子,再加上一身嗆人的煙味,好一個“歷史人物”。時下正流行將作者的照片印在書中,他這副樣子上了自己的集子,其魅力自然比不上那些“××寶貝”“××小子”,但總是我最捧場的一個。
打開現代中學生的書桌,更多的還是青春網絡文學。將是成年人了仍一臉清純,分不清嘴邊是絨毛還是胡須,便在公眾的墻上涂鴉著戲謔,仇恨。他們也在建筑著一個新民族——“矯情民族”、“痞子民族”。怎么很少有人談老魯的書?有人告訴我,讀他,需要勇氣。
是需要勇氣。從前,我對老魯總是發怵的,因他簡單中的奧義。現在,我為他筆下人物坎坷的命運嘆息,我因他幽默的筆調動容,我為他運用自如的.反語、諷刺、雙關而感嘆不已。他成了我的摯交,我對他除了敬佩就是崇拜。
其實面對他需要勇氣的是被他在言語上進行精神審判的人。
老魯真是一位天生的演講家。他的筆是他的麥克風,他的文字是他的聲音。他站在凌晨5點,喚醒昏睡已久的人們,擊碎另一類人奢靡荒誕的美夢,讓他們在他的聲音中噩夢連連。黎明也終將在他的召喚中到來。
他雖很幽默,卻有別于無聊的調侃,像一把深入歷史的劍,痛擊敵人。只需幾滴墨水,威力便蓋過真槍實彈,令對方氣得發抖。也有人不生氣,捧著他的話還以為他夸自個兒,倒是明眼人背過身笑呢。
能讓他看得上的少,所以他不說話的時候也少。他總是毫不留情地,用筆斃了一個又一個,從不理會什么名家、官家、問題、主義。畢竟誰也不好惹,那些文人墨客們常常群起而攻之。翻開報紙,張張是金屬筆尖拼殺的聲響,張張都是唾沫星子橫飛留下的傷痕。但張張都是老魯孤軍奮戰,毫不退卻的身影。這情形一直持續到他死。
老魯死了,他的文章被人一再地研究,挖掘出了革命精神,憂國憂民高度的藝術性、思想性。人們開始對他進行無休止的評論:說他是那個時代的異類,說他根本是塊臭牛皮,說他的文章不合語法、錯別字滿篇……而我只是捧著他的書,不住地感嘆、敬佩。我不能完全讀懂老魯,而那些評論他的人呢,又讀懂了幾分?
我總想問老魯:一輩子得罪了那么多人,你就不曾怕過嗎?
他定會一昂頭,倔強地說:魯迅連鬼都踢,還怕過什么人嗎?
他所留下的,是點燃的精神火焰,再大的雪,也不會熄滅,便再也不會感到寒冷了。
魯迅的作文 篇4
魯迅是人人皆知的大文豪,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為革命獻身偉大品質和崇高精神,他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一襲長衫,一只煙斗是魯迅先生的標志性打扮。魯迅先生很嚴肅,經常繃著臉,黃里帶白的皮膚顯得他很憔悴,頭發一根一根的直立起來,正像他頑強的性格,胡須像極了隸書的“一”字。魯迅先生文筆犀利有傲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便是他面對敵人和親鄰的真實寫照。
他的出生于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平時喜愛讀書,后來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02年被官派去日本留學,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在日本學習期間看見革命人士被日本人圍殺,而圍觀看熱鬧的竟然大都是中國人。在異國,自己人被殺害而同胞卻木然的觀看。魯迅被深深震撼了,他感到僅僅是從醫只能救治人民的肉體,而拯救一個民族必須拯救人們的精神,喚起國人的愛國意識與集體感,于是他依然棄醫從文,用筆桿子作為思想的利器,用這把思想的匕首喚起人們的危機感與愛國意識。他決定棄醫從文,從此走向了文學的.道路。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抨擊和揭露,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
魯迅的作文 篇5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作家,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這一生都是在為人民而奮斗,而他的筆就是他最強大最有力的武器。在平常人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人一事,他們所關注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魯迅先生不同,在他的眼中看到的并非單單是事物的表象還有事物的本質。他曾用憂憤深廣這四個字來概括自己的作品的基調。對于任何人,任何事,魯迅先生都是抱著懷疑的心態去對待的,通過表象顯現出本質,卻又懷疑這表象,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卻使魯迅將凡事看得更為清晰透徹,本將這異于常人的想法賦予諸文。他的筆如同手術刀,將表面的血肉層層剝開,揭露其中隱藏的內涵,他的筆是他最強大最有力的武器,與封建社會做不屈不撓的斗爭,為中華之崛起做著奮不顧身的開拓。
但是魯迅先生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顆糾結的近乎扭曲卻又極其堅定的心。我在《吶喊自序》中寫道:魯迅這是一邊要積極地給予新青年們戰勝黑暗的勇氣和信心,一邊要消極地面對那令人窒息的黑暗。我在《孤獨者》的`閱讀筆記中寫道:魯迅之所以為魯迅,正是因為無論現實多么黑暗,他的內心多么消極,都可以堅持著命運與作斗爭。
但是魯迅先生也是因為這樣子過度的勞累才是自己患了胃疾,但是他仍然為著人民而寫作,為著國家而奮斗,他對國家的熱愛始終是堅定的,可以說是毫無動搖,也正是這一點,是他一直為了中國做小說,為了人民而做小說,只有這樣強大的內心才受得起民族魂這份榮譽和嘉獎。其實他并未離我們遠去,一直在我們心里在我們的心里。
魯迅的作文 篇6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寫了一些他童年的事兒,我對他筆下的阿長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主要記敘了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常媽媽迷信,嘮叨,晚上睡覺擺大字,但她關心兒童,直爽,淳樸,還費盡心思給魯迅買來了一本《山海經》,他連名字都叫成了《三哼經》,還能買到,實屬不易。
阿長還懂得許多規矩,但大多讓魯迅不耐煩。什么正月初一恭喜常媽媽;死了人,應該說是“老掉了”;死人或生小孩的屋,不能進;飯粒掉地上必須撿起;曬褲子的竹竿下不能鉆……都讓他覺得繁瑣至極。
魯迅對阿長的態度,發生過很大的轉變。當魯迅終于得知,是阿長謀死了他那可愛的,小小的,讓他喜愛至極的隱鼠時,他一向叫她長媽媽,這時卻直接叫她阿長,對她的怒氣持續了很久。后來,魯迅迫切地想要一本《山海經》,阿長給他買了一本,“他”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隱鼠被害的怨恨,完全消失了。
長媽媽經常給他講故事,有一次,她給魯迅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結尾還給他了一個教訓: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可見阿長對魯迅無微不至地關愛,操勞。
阿長大約是青年守寡,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從不被人重視,她渴望得到幸福,樸實而又溫和,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對于阿長,我的感慨與魯迅一樣,愿地母在懷里永安這位底層婦女的魂靈,愿她在天堂安息!
我為阿長致敬!
魯迅的作文 篇7
曾經,有一條小河使我迷戀,那是我家那條清澈的小河,現今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親切的背影使我變得純潔,那是母親用撕心裂肺的吶喊呼喚出的背影,永生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神圣的靈魂使我深感敬佩,那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至死亦如此。
在我中究竟有著多少個曾經,我不知道。然而,在曾經的悠悠歲月里,我看見了這樣一個輝煌的人物——魯迅。
魯迅出生在一個破落且封建的家庭。然而人窮志不窮。魯迅在那個荒蕪的世紀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文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魯迅”是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其原名為樟壽,后又名為樹人,字豫才。人生苦短,在塵埃中,你摸索到了什么?是失望、是退縮還是樂觀。至少我認為魯迅摸索到的是一把金鑰匙,一把代表著樂觀,勇于開拓創新的金鑰匙。不知您是否看過一本名為《阿Q正傳》的書,您又是否認為這個阿Q有點神經質呢?其實阿Q反映的是樂觀積極的人,他懂得在逆境中奮發,在困惑中謀求快樂。生活的本質是什么?沒有人能真正了解,生活的本質只不過是一張白紙,何不像魯迅一樣握住顏料棒,好好繪彩一番,生活就不會簡單的像一張白紙一樣,索然無味。學會阿Q的精神,那么生活才會被自己把握,才可以享受酸甜苦辣。
除《阿Q正傳》外,魯迅在有限的生命里,還撰寫了多部文集,例如:《朝花夕拾》、《彷徨》、《吶喊》、《野草》……其編著的雜文也不勝枚舉。我比較欣賞《朝花夕拾》,平淡中增添了幾分感慨和幽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是我剛入初中學的文章,在我看來,這是在優秀不過的選文了,過去我是用“洛陽紙貴”來形容它的,現如今,讀了多篇他的文章,其感受不言而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讓我感受到魯迅的童年,同時回憶起我童年的趣事。我感傷的是歲月易逝,年華易去。年少時我與魯迅一樣,老一輩人常給我講古時的神鬼之說,我仍記憶猶新,但我感傷。因為過去的我會由這些傳說而幻想,而現在卻被社會的“轟隆聲”俘虜了。
在《吶喊》中,除聞名中外的《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還有一本我較熟悉的文章《社戲》。也就是我讀了魯迅寫的這本書后,對社戲有了個新的認識。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童年里的故事,可又有誰能像魯迅那樣把童年之趣表達得淋漓盡致,灑脫的地表達出來呢?就連我也為此而茫然。偶爾想起童年往事,一個微笑便黯然而退了,我時常盤問自己:“或許人生沒有太多的事可以去記,也沒有太多空間去存放的,唯一的是把精彩的與難以舍去的存入大腦,才會有回味的瞬間。”
魯迅還寫了一篇名為《長媽媽與山海經》的文章,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視書為摯友的可歌精神,同時也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戴。倘若我們真的愛書,就不應該棄讀書之時去娛樂,就應該像魯迅那樣為了書持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信念;倘諾真的有理想,有目標,就不應該有疑慮,要向魯迅一樣,挽留住那星星火光似的希望,為理想,為報負,無限地追求,盡力去實現,以至成功彼岸,他不正是以困窘一步一步成功的嗎?
魯迅一生創作了二十卷著作,繼往開來,博大精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作品中,沒有人奢求他,而是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站在了文學革命的巔峰。是他顯示了文學革命的成績,是他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礎,是他為新文學樹立了一面豐碑,更是他點亮了中國。雖然過去的榮辱早已成為今日的歷史,但魯迅的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讓我們在品讀魯迅的過程中,慢慢思考,細細尋味,揚起魯迅的精神旗幟,駛向闊遠的未知大陸!
看,這就是魯迅的畫筆,他用畢生的精力為我們中華民族畫出了覺醒的靈魂。
【魯迅的作文】相關文章:
魯迅故里讀魯迅作文01-21
魯迅話題作文:與魯迅的對話02-02
高中作文:游魯迅的故里-魯迅12-19
相遇魯迅作文1000字-魯迅12-27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02-02
魯迅話題作文:游魯迅故居02-02
高中我讀魯迅作文-魯迅12-18
夢見魯迅作文800字-魯迅12-18
走近魯迅—游覽魯迅的故居作文11-25
魯迅的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