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作文集合八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作文 篇1
過年了,這是一年當中辭舊迎新的時刻,而且過年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慶祝新年了,而且還流傳下來了許多習俗,至今人們都保留著,比如貼對聯,吃年夜飯,拜新年。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開始貼對聯,我們先準備好漿糊,然后我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看著那大紅吉祥的對聯,把我家的大門裝飾的很漂亮,我們的心里就非常美。
貼完對聯后,到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過了除夕后,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了,一聲聲“新年好!”道出了人們心中最大的祝福。
民風作文 篇2
我們所說的傳統,主要指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既包括四大發明、萬里長城,也包括傳統節日、民風民俗;既包括昆曲京劇、古典音樂,更包括儒(道)家經典、唐詩宋詞等。
當你手捧著《詩經》,吟誦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你翻開《唐詩三百首》,默念著“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當你品讀《宋詞選》,輕唱著“楊柳岸,曉風殘月”……你會領略到古典文學的意蘊。
當你看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當你看到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當你看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當你看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你會體悟到中國書畫藝術的韻致。
當你聽到古琴曲《高山流水》,當你聽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當你沉浸在《漁舟唱晚》中,當你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你會沉醉于傳統音樂的悠遠空靈。
當你徜徉在北京故宮中,仰望著巍峨恢宏的太和殿;當你流連在蘇州園林,撫摸著雕花的欄桿;當你屹立于山海關上,凝望著綿延萬里的長城……你會贊嘆傳統建筑藝術的精妙。
當你走入藥店聞到那藥草的香氣,當你在圖書館翻閱《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當你看到一位老中醫在把脈問診……你會驚奇于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
……
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形態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內涵。
“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福禍避趨之。”這是一種何等熾熱的愛國情懷。千百年來,它鼓舞和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傳統文人堅守節操的宣言。所以,蘇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竹林七賢佯狂避世而不趨附權勢,朱自清寧愿餓死而不食美國救濟糧。
“言必行,行必果。”“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這是信守諾言的準則。所以,尾生才會抱柱而死,曾子殺豬而不欺幼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了昂揚的進取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則是一種寬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忠貞愛國、仁德博愛、矢志不移、誠篤守信、明禮謙遜……這些可貴的價值觀念正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然而,進入近現代以來,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中受到了侵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化和商品經濟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著民族文化的傳統,使其生存狀態愈顯艱難。
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畫,而不是含蓄雋永的唐詩宋詞;學生閱讀的是魔幻小說,而不是《紅樓夢》《三國演義》;年輕人熱衷于過情人節、愚人節、圣誕節,而傳統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新新人類聽的是搖滾,是rb,而那些傳統經典音樂幾乎成了空谷絕響。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并不意味著文化同質化、單一化,惟其多樣,世界文化才會更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怎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思考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民風作文 篇3
二月十五白族農家會,又叫白族樹花會。這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唐朝初年,自恃兵強將勇的蒙舍詔主皮羅閣調兵遣將進犯浪穹詔。浪穹詔主命令數萬將士,從山花爛漫的靈映山上折了很多樹枝花枝,栽插在廣袤的三營壩子里,并在樹枝花枝上灑了很多蜜糖水。濃郁的蜜糖氣味和各種花兒的清香,使得遠遠近近的蜜蜂彩蝶聞香而至。
幾 天后,數萬蒙舍詔將士浩浩蕩蕩開進了三營壩子。面對呈現在眼前無邊無際的“花海”,他們一個個眼花繚亂,拍手稱奇,繼而爭先恐后去摘花。被驚動、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個個被叮得鼻青臉腫,叫天喊地。千千萬萬只蝴蝶,也在蒙舍詔將士眼面前飛來飛
去,使得他們辨不清東南西北。在驚天動地的戰鼓聲中,埋伏 在壩子里的浪穹詔將士乘勢追殺敵人。一場有“蜂兵蝶將”助戰的伏擊戰,很快就結束了。浪穹詔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驢湯鍋,端來了白面饅 頭和大麥酒,犒勞將士。這一天是農歷二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不
尋常的日子,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人們都來這古戰場遺址上趕會做買賣。會期前幾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婦,買來白布彩線,相互邀約,在一起挑花繡朵,趕做繡花巾。白族繡花巾呈正方形,邊長兩尺左右。繡花巾的四角分別繡一個彩蝶,繡花巾中央繡 的是
綠葉紅花和蜜蜂。人們以此表達對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樹花會前后,白族村民總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幾棵“蜜蜂樹”,種上幾株“蝴蝶花”,以表達“懷古思祖”的心情,三營壩子有“花果壩”的美稱,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樹花會的傳說和風俗分不開的。
民風作文 篇4
我愛內蒙古——內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后,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后的西側,女坐進包后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民風作文 篇5
海陽過年扭秧歌,分為大架子秧歌和小架子秧歌兩種。“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陽秧歌的基本風格特點,主要流傳在海陽東部和南部地區,“小架子秧歌”流傳為海陽西北部地區,除打擊樂伴奏外,還配有嗩吶、笙、笛等樂器。舞蹈動作不多,以跑陣式為主,俗有“跑秧歌”之說。
二月二日龍抬頭。海陽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面缸里,祝愿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
五月初一是海陽五猖廟會的日子會有祭灶神的儀式。
海洋的漁民風俗:
海規
“祭海”:除夕之夜發紙時及正月十三日,漁民到海濱擺供品、鳴鞭炮、焚香紙,虔誠叩拜。
“記風”:漁民憑經驗牢記牢記刮大風、降暴雨的時間,以此預測百日后的風情。
“祈風”:正月二十五日為龍風日,漁民多以此日的風向,卜測海上收成,并燒紙、焚香、叩頭,祈禱“順風行舟”。
“送船”:新船下塢后船主擇“黃道吉日”,在船頭設供品、點蠟燭、焚高香、燒黃表,敲鑼鼓、鳴鞭炮、行大禮。船主執朱砂為新船點晴、開光,船頭披彩,桅懸紅旗,抬船人喊著“百事大吉、波靜風順”號子,送船入海。
“上網”:每年初出海時先把一冬修整的網具分盤在海岸,在鑼鼓鞭炮交響聲中。漁民抬著網具,喊著號子,徐徐登舟,將網一節一節地盤入船艙,行禮祝福。
“出海”:出海之前宰豬一頭帶皮燙剝,把整豬供奉于船頭,在鑼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畢,將豬開膛、剔骨,切為大塊,燉成“豐盛肉”,漁民飽餐暢飲。外人遇上船員會餐不須謙讓,自斟自食。
“祭龍王”:漁民首次出海驗網捕到之魚熬熟盛于盤中,奠酒漿、焚香紙,祈禱龍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說“漏”、“翻”、“扣”,要說“明”、“轉”、“劃”或“劃過來”;出海不說遠“遠”、“近”,要說“高”、“低”;卸完魚、蝦,不說“卸完”、“沒有”,要說“滿了”;帆要叫“蓬”;餃子煮碎了要說“掙了”;“打官司(灌死)”要換言“告狀”;繩子斷了要說“升了”;“初十”(觸石)以“倆五”代替;東西碎了禁說“碎”,要說“笑了”;碰到鯊、鯨等老魚,不能直呼其名,要稱“老人家”;行船時,嚴禁吹口哨說笑話。勺子、飯碗不許扣覆,筷子禁止擔在碗上吃完飯要將筷子向前猛趨以示行舟快而無阻;嚴禁婦女跨船頭不準在船頭上大小便。
民風作文 篇6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風作文 篇7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就拿藏族來說。藏族的民風民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
藏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著祖國。
先說說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著羊肉,喝著奶茶,拉著馬頭琴,過著美好的生活!
再說說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里,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民風作文 篇8
花腰傣族是傣族的一種,居住在云南玉溪地區。"秧籮"是花腰傣族婦女的一種生活用品和身上的裝飾物,是婦女用各色細竹條編織的一種小竹籮。一般高約30厘米,口為圓形,微向外成弧狀展開。
編織"秧籮"比較自由,可隨意采用各色竹條相間,從而編織出各種圖案。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簡直把編織"秧籮"作為一種享受。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她們一有空就席地而坐,手指輕柔地翻動著,彩色的竹條上下翻飛。讓人懷疑她們到底是在編織,還是在起舞。
"秧籮"非常實用,花腰傣族的婦女身上沒有衣袋,"秧籮"就起衣袋的作用。在外出勞作、趕街上集、走親串戚等場合,可以盛裝食物和針線織物等。她們隨身帶的錢、票證都可以裝在"秧籮"里。上山干活時,還可以裝食品,盛果子,裝黃鱔。
"秧籮"不僅實用,同時又是一種裝飾物。編織的"秧籮"或小巧玲瓏,或秀美大方。上面的圖案不論是花蟲鳥獸還是人物山水都簡明大方、栩栩如生。具有民族特色。花腰傣族的人,以"秧籮"的造型和上面的圖案來展示姑娘的美麗。它是一種受人喜愛、頗具特色的裝飾物。
因為"秧籮"有裝飾和實用的價值,所以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無不為之費盡心思。使"秧籮"更加美麗。在明媚的春光里姑娘們輕快地走著,身上的"秧籮"在微風中隨意擺動。上面的飾物發出悅耳的聲音,姑娘們猶如仙女一樣,風姿綽約,真是太美了。
"秧籮"不但是文化界的瑰寶,"秧籮"還非常精巧別致,同時還具有花腰傣族智慧與勤勞的象征。
【民風作文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集合11篇)11-22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集合10篇)10-27
【精華】民風作文300字集合八篇03-06
【推薦】民風作文300字集合八篇03-01
【實用】民風作文300字集合八篇03-01
【熱門】民風作文300字集合7篇03-01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集合10篇04-01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集合八篇03-29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集合八篇03-24
民風民俗作文300字集合6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