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1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好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蒙古族的待客禮儀是有客必待,不分遠親還是近親,不管?瓦是初來的人,均以滿腔熱情,真誠相待。
客人來到蒙古包,主人會從蒙古包里出來迎客,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要出來迎接。迎接客人時,主人一律服裝整潔,戴帽或扎上圍巾,絕不會光著頭。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來客要在院子外下馬,牽馬進院子。同樣客人是長輩或老人時,主人要接過馬韁,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施禮請安。這都是因為蒙古族有尊老愛幼的習俗。向老人行禮,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別。在克什克騰旗一帶,男人把雙手置于臍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彎,上體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間的禮節。)婦女則在作打千姿勢時,雙手扣在右膝上。行禮的同時問好“烏博格騰豪賽尤?”或“阿木日賽汗白努?”意思是問長輩及兄長好。長輩、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禮問好:“阿木熱白努”或“門都薩烏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對于孩子來說,沒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齡的孩子不行跪禮。同輩之間只需半跪請安即可。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按稱呼禮讓“毛熱勒吉嘎他(您請先進)”!長輩也謙讓客人:“哈瑪烏貴,寶!寶(不必客氣請,請)!”互讓幾次長輩進屋。
進屋后,主人要讓客人上邊坐,若主人是老人,則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以西為尊,所以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邊,東側則為女主人或媳婦專坐的位置。不論主人、客人,在得到長輩的允許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穩時,方可盤腿就坐。
賓主落座以畢,便進一步詳細問好。從老人們身體健康,孩子們平安,牲畜興旺,草場繁盛,一直問到鄰里太平。被問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問安時,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后的長談中才慢慢說明,在當時是不允許說一些不吉利和不順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禮儀告一段落,大家擁坐蒙古包,開始談日常之事。作文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2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傳統的風俗,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春節的民風民俗。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民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民俗之四――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兒童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兒童的枕頭下面放壓歲錢,保護兒童。在明清時代,“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因此一些地方把給兒童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兒童,祝愿兒童“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這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民風民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3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此日有許
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牲口節的起源,據說與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有關。傳說,朱元璋從小失去了父母后,生活貧困,被迫去給財主放牛。這天,財主想起“馬不吃夜草不肥”的說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長工們夜里去放牛。朱元璋和伙伴們又累又餓,而財主卻在家里花天酒地。朱元璋氣憤不過,指揮伙伴們偷來殺牛刀,大家一齊動手,殺牛的殺牛,燒火的燒火,不一會兒,一頭活牛變成了一堆噴香的烤牛肉。天快亮時,打著飽嗝的伙伴們發愁了,牛少了一頭,財主定會變本加厲懲罰大家。朱元璋低頭沉思一會兒,指揮眾人將剩下的牛肉藏起來,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讓一個小伙伴回去報信,謊說牛鉆到地底下了。待財主隨著小長工氣喘吁吁地爬上山發現黃牛真是鉆到了地下。地面上不見牛身,只露牛尾。他氣急敗壞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誰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兩聲,財主只拉出一條牛尾巴。后來,財主又命人挖地,結果什么都沒有挖出來。他垂頭喪氣,自認倒霉。事后,伙伴們慶幸沒有受罰,一邊吃著剩下的牛肉,一邊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響。從此以后,人們為感謝耕牛,就把農歷七月十五當作“牲口節”,意在感謝它為窮人謀福,希望它重新轉世。 中原是農耕地區,大牲畜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勞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勞動,人們把農歷七月十五專門奉為“牲口節”,足見人們對牲畜的重視以及牲畜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4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5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后,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梢,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么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6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里——大柘鎮塘根村,那里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于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嗚里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占真是無法形容。你瞧,從花轎里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托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愿。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里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7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么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閑的滋味。這里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后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團。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面團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
等饅頭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里的水響了以后,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里。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俗民風的作文600字合集7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作文05-30
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五篇05-23
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10篇05-19
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5篇05-11
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六篇04-24
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八篇04-19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05-26
民俗民風作文【推薦】03-23
【必備】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九篇06-05
關于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5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