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滿族風俗的作文
滿族餑餑,滿族的風俗習慣,小編收集了描寫滿族風俗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滿族風俗
滿族進入遼、沈以前,具有精于騎射的特長。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制弓箭練習射鵠,女子執鞭不亞于男子。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發,束辮和垂于腦后,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于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著高底花鞋。入關以后,滿、漢服裝逐漸趨于一致。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為流行。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滿族的飲食,過去喜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豆包);逢年過節吃餃子,農歷除夕必吃手扒肉。滿族的具有獨特風味的“薩其瑪”至今仍是廣大人民愛吃的點心。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由父母包辦。結婚時,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稱為“坐福”。滿族居民過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戶抬出;一般行土葬。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平時見長輩行“打干”禮,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滿族以西為上,室內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據說主是因為狗在滿族先人的長期漁獵生活中起到了幫手作用,人們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漸形成這個習俗。
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關內的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于關外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村中,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固有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詞匯)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習俗的成份,但滿族群眾模仿漢俗,比漢族群眾模仿滿俗的.更多。滿族是一個既善于學習又善于創造的民族,為發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
滿族的重要節日與漢族差不多,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早期分宮廷薩滿和民間薩滿兩種。清代歷朝皇帝舉行各種祭神祭天典禮,如宮廷薩滿設“堂子”祭天,都用滿語誦經跳神。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東北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和愛琿等地,滿族民間仍保有薩滿教。民間薩滿又分以跳神為職業的薩滿和管祭祀的家薩滿兩種,現已消失。
第二篇:滿族風俗
而滿族,就是這56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于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后,衣片前后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繡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后成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制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制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第三篇:滿族風俗
滿族,現有人口982。1余萬人。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福建等省區,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農村的滿族人,其住房繼承了傳統的建筑形式,院落圍以矮墻,院內有影壁,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
滿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勢”、“空齊”是傳統舞蹈,多在節慶的宴會上跳。舞時二人相對,舉一袖于額,反一袖于背,盤旋作勢,稱為“莽勢”;舞者歌唱時眾人拍手以“空齊”二字相和,叫“空齊”。“清音子弟書”是八旗子弟于18世紀中期創作的一種只有唱詞,沒有說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詞,是滿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一樣;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滿族男人留發梳瓣,穿馬蹄袖袍褂,系腰帶;婦女頭頂盤髻,穿寬大直統旗袍,不纏足。今天,旗袍已經成為典型的東方婦女服飾,風靡全球。
最能代表滿族飲食文化的莫過于“滿漢全席”。這種宮廷佳宴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滿族菜肴無論在選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參、鹿茸等大都還是來自滿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滿族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薩其瑪”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種。?
這就是滿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后,你熟悉它了嗎?
【描寫滿族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描寫滿族的風俗習慣的作文08-12
滿族的傳統風俗作文01-23
滿族的風俗習慣作文06-15
滿族的傳統風俗作文范文11-14
作文:滿族的風俗習慣11-17
滿族的風俗習慣高中作文09-16
滿族風俗小學生作文08-30
滿族的風俗習慣作文素材08-28
【熱門】滿族的風俗習慣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