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集錦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我家在遂昌大柘大墳山,這是個美麗的村莊,住的都是山哈(畬族人自稱)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為山哈村。
我們山哈人有許許多多傳統風俗,如三十夜搖毛竹、三月三歌會,九月九對山歌。四月八吃烏飯、搶“饅頭”,以及婚嫁時搶狗洞包,討新娘餅。捉“蛤蟆”等等。我最喜歡畬族人嫁女兒時的捉“蛤蟆”了。
堂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酒席沒散,我和小伙伴們就吵著嚷著:“我要捉‘蛤蟆’,我要捉‘蛤蟆’!”酒席好不容易結束了,我們就在大人的指點下,迫不及待地在廳堂中央擺上兩張長凳和兩臉盆熱水,邊唱著山歌,邊把來自男方的媒人、客郎請過來。我指著臉盆里的熱水說:“媒人大官,客郎官,洗洗臉兒擦擦嘴,撲通撲通‘蛤蟆’跳下水。”媒人、客郎應聲道:“臉兒洗洗嘴擦擦,撲通撲通‘蛤蟆’會下水。”說完,媒人和客郎撈起毛巾,洗了臉,擦過手后把毛巾蓋在臉盆上,再從口袋里摸出事先準備好的硬幣扔進臉盆里。聽到“當當”的硬幣落水聲后,我就高高興興地把臉盆端走了。看見我有“蛤蟆”捉了,邊上的小伙伴也趕快把準備好的.臉盆端了上去。真幸運,第一輪我就捉了兩個“蛤蟆”,我趕緊換好了水,再捉一輪“蛤蟆”。
捉“蛤蟆”是我們畬族人嫁女兒時,為了增添喜慶氣氛進行的一種熱鬧而有趣的游戲。可是“蛤蟆”也不是那么好捉的,捉了幾次后,媒人、客郎就會以天氣冷、溪水涼、天氣干旱。“蛤蟆”少等種種理由來推托。這時候就要比耐心、比機靈了。我們會變著花樣,使出一些絕招,比如在媒人和客郎臉上抹泥巴、抹上鍋煙灰,把媒人和客郎的臉上弄得灰不溜丟的。經不起我們的軟磨硬泡,媒人和客郎只得拿起毛巾把大花臉擦干凈,然后讓大“蛤蟆”跳入水中。到了最后,他們干脆會讓一大把“蛤蟆”同時跳入水中,熱鬧而有趣的游戲也結束了。
這一晚,為了多賺喜錢,我來來回回不停地端水,請客郎洗臉和摸“蛤蟆”,賺到了二十多元喜錢呢!
你說,我們畬鄉這捉“蛤蟆”的風俗開心嗎?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杯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春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起了紅紅的對聯,還有大燈籠。大人們還把“福”字的對聯倒著貼,寓意“福到”。早上,大人們帶著小孩到親戚家走家訪友,互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大人們還會給一盒年糕給我們。這一天,小孩們都分外開心,因為都穿起了新衣服,還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壓歲錢。
在吃年 夜 飯 時,家家的`餐桌上都擺著魚,這吃魚也是有講究的,只能吃魚腰,叫“有頭有尾”。飯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點,叫“年年有余”。
打鬼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打鬼粑、長壽面。打鬼粑是用來打鬼,長壽面是用來捆住鬼的身體。
這個打鬼節也是有傳說的。
傳說在三月初三,有一個農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見一座墳上冒起了點點火光。他走近一看,嚇了一跳!這火竟是藍色的!不僅從墳里往上冒,還會移動。農夫看了,放下鋤頭,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們大肆宣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來上山驗證,結果皆是如此。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說三月初三是閻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會放一些厲鬼下山,有人便說要吃桃,寓意“桃過一劫”。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首先要買粽葉,然后再買糯米,還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繩子捆著,最后再放進鍋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種沁入心脾的感覺。嘗了一口才知道。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你們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鐺”,新年鐘聲敲起來了。“過年了!”我歡呼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此時此刻,外面的煙火、爆竹聲連成了一片。先讓我們去搜索一下煙火爆竹吧優秀作文——回族的風俗習慣作文3篇優秀作文——回族的風俗習慣作文3篇。
我們家放的'是“百年好和”、“吉祥如意”,瞧,一團團的小火球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火箭升空”,還有的像“陀螺樣”旋轉不停。而鄰居家的“魚雷王”的爆炸聲讓人震耳欲聾,還有“連珠炮”助陣此時,人們沉浸在這對新年的期望當中。
再讓我們轉移視線,去大街上看看吧。街上節日氣氛特別濃,只見人流如潮,大街兩旁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商家作好了大賺一筆的準備,貨物準備得很充足,貨架上商品琳瑯滿目,各大酬賓活動層出不窮,人們也放開了腰包,拎著大包小包往回趕。
而我們小朋友可是過足了“過節癮”,吃著五花八門的食品,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跟著大人走親串友,聽著大人們的祝福聲,拿著長輩給的壓歲錢,心里樂滋滋的。當然,還有小朋友過起了“電視癮”,當起了“小網迷”。
過年真有意思啊!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
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里,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
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于學習,過年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除夕晚上剛吃完水餃,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盡管每年都有晚會,但每次晚會同樣能夠被小品、相聲逗得捧腹大笑,時而陶醉于美妙的歌聲中,時而驚嘆于神氣的魔術……
放鞭炮。今年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閑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湯圓。吃著自己包的湯圓,真甜!
過年是熱鬧的,但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7
東莞人把“春節”、“過年”叫做“做年”。這與東莞人過其他節日時叫做“做時做節”是一樣的,也許是因為每到過節的時候,總有很多風俗事項要做的緣故吧。
做年的準備工作很早就開始了。秋收之后、冬天開始之時,把新米放到鐵鍋里炒成金黃色,舂成米粉,拌上紅蔗糖,摻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實,印出各種吉祥的花紋,做成一個個米餅,用炭火烘干。這就是硬餅(炒米餅)。硬餅印好后,整個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時,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餅的時候,親人、鄰居都會來幫忙,大人、小孩齊動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幾個小木槌“篤篤”地敲在硬餅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很遠都可以聽到,成為如今一種溫馨的回憶。印完硬餅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時,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來了。油角是在過年前十天半月時做的,用面粉拌上雞蛋、豬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數(也就是餡,可能出自“心中有數”),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齊的紋,再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時,也做糖環、碌堆。糖環、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團,壓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環狀、帶花紋的一片,放到油鍋里炸成圓形,就是糖環。把粉團捏成一個杯狀,再輕輕地把杯口收攏,往里頭吹氣,把它吹脹,底部沾上一點芝麻,放到油鍋里炸成一個圓球,這就是碌堆。糖環、碌堆都是做年時的供品。圓圓的形狀,當然寓意團團圓圓了,也有“煎堆碌碌,黃金滿屋”吉利說法。廣東話里有個成語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戶沒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當然要把家中各處清洗得干干凈凈,這一項就夠忙上一兩天了。
還要貼對聯、揮春、門神。對聯是寫在橙紅色的灑金箋上的,聯語因應貼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無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與祝福。例如,貼在大門上的有“玉堂富貴,金屋榮華”,橫額是“五福臨門”;貼在花園門口的,要貼合春天的主題,橫額是“滿園春色”;貼在廚房門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貼在后門的橫額,通常是“后來更好”。揮春就是寫在對聯紙上的四字吉祥用語,如新年進步、恭喜發財、生意興隆、百年好合等等。貼好對聯、門神后,用大桔、肥豬肉、柏葉串成一串,掛在大門門框的頂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潤、長福長壽。貼上了嶄新的對聯,新屋、舊屋都頓時煥然一新,做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了。
貼完春聯,還要到花市買花回來,擺放在家中,營造春天的氣息,同時,也有花開富貴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臨近年晚,花市里就擠滿了買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種真可謂琳瑯滿目,珍貴的有蘭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鵑、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顏色不同、花型各異的菊花和芍藥(其實是大麗花)。也有盆景和綠色植物,如常青藤、萬年青、金錢樹;也有用來插花的,如菊花、富貴竹、劍蘭、百合、銀柳、雞冠花等。當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無論貧富,無論是幾千元的大桔樹還是幾元錢的小桔子,做年時每家每戶都要在家里擺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風景是賣桃花,數十位花農把桃花用摩托車、單車載著,待價而沽,擺滿了一整條街。燦爛的桃花綴滿了枝頭,最是能體現春天已經來臨的氣息。
過年前,還要買兩根帶著青葉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這叫做“傍年”。這兩根甘蔗在做年期間是不吃的,也許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樣甜。
年晚了,要賣懶。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蘇木)”(一種木頭,用作天然的紅色素)加上堿水,熬出紅色的汁,放入雞蛋,染紅,煮熟,就做成了賣懶的雞蛋。這種紅雞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個,而且小孩子的雞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給別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懶”脾氣“賣”給別人。能把懶賣掉,固然很好,但要一個饞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雞蛋分一點給別人吃,就真的有點難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點點吧。小時候有首童謠是唱賣懶的,開頭兩句是“賣懶啰,一齊來”,后面幾句就記不得了,應該是很好聽的。到了年晚賣懶,真的是在過年了,到處都飄著做年夜飯的炊煙,過年的氣氛已經很濃很濃。
年夜飯當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飯的菜大概有雞、鵝、肉等,豐富程度與美味度,就要看一個家庭的財力與主婦的手藝。芹菜是少不了的,因為芹菜寓意著“勤力”。
年夜飯的主食并不是飯,而是湯圓。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頭并沒有餡。把加入了肉片、黃芽白(一種長條形的大白菜)等各種配料的湯燒開,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長條,手指輕輕捏出一小顆,搓圓,直接放入湯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賣懶時染紅雞蛋的“崧木”水,另一個用途是用來染年夜飯時吃的紅湯圓。雪白的、渾圓的湯圓中間,加入了若干的紅湯圓,不僅顏色很鮮艷、好看,當然也有吉祥、如意、紅運當頭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豐盛的晚飯,歡聲笑語、共敘天倫,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過年夜飯,主婦就要忙著準備“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錢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餅,酒、茶,元寶、臘燭、香等。錢盒是一個分隔成若干個小格的盒子,分別放上糖環、油角、糖蓮藕、糖馬碲、糖椰角、紅瓜子、各種糖果等賀年食品。蔗果就是幾段刮干凈了的蔗,取“甜”的意頭。子時(晚上十一點)之前,開始奉神。奉神是感謝各位天神、感謝土地、感謝列祖列宗,許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時的鐘聲一敲響,鞭竹便響起來了。響亮的爆竹聲,會持續一整夜。雖然說是有點吵,但如果沒有爆竹聲,如果沒有了在門前鋪滿了一地的紅彤彤的爆竹紙,又怎么叫過年呢?
一覺醒來,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見到每一個親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貴子,恭喜老人龍馬精神、身壯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話總是說也說不盡。恭喜之后,當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長輩派給晚輩、已婚的同輩派給未婚的同輩。不管年紀多少,只要未結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權利,沒有派利是的義務。年紀小的派利是給年紀大的人是很經常的情況。
到親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紅瓜子,吃點賀年糖果,大家團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處都是喜氣洋洋。
新年期間,主婦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廟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兩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孫(“蒜”與“孫”同音)。年初二是“開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開始。“開年”的祭品中有一條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鯉魚,用一條紅紙圍在魚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魚)”。這條鯉魚在奉過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與佛教的放生是一樣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會到媽媽的娘家拜年。
孩子們最喜歡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過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買煙花,買玩具,到處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新年的一個重要節目是舞獅、舞麒麟。獅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獅、麒麟的習性、神態,如出洞、上山、遇險、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態活現,動作逼真,仿如真獅、真麒麟在人們面前舞動。
舞完獅或麒麟,就會表演武術,如南拳、大刀、關刀、長矛、棍,也有鋤頭和齒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來表演,躲在藤遮里拿著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膽小受怕的樣子;高潮是頭頂著藤遮,在地上一連打上十幾個滾,最引人發笑。三四歲的小孩子也會上場表演,通常是打拳。鼓著腮幫,揮著稚嫩的拳腳,打起來還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勁之時,擠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觀眾,當然少不了報以熱烈的掌聲。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夠好,老師傅就會親自出馬,緊束腰帶,赤膊上陣,以一套剛勁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謝觀眾。打到興奮之處,還會大吼一聲。既然是師傅,這吼聲當然也比徒弟們來得大聲和震撼人心。
舞完獅或麒麟、表演完武術,就會舞著獅或麒麟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主人會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謝并圖個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紅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8
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這天,是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里貼滿各色的年畫。人們到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有一個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正月初二,人們開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賀。這天,是不可以說不吉利的`話的。
元宵上市,春節最后一個高潮到,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彩。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民俗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6-13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民俗的作文08-12
民風民俗作文08-05
★民風民俗作文07-15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