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優秀作文【實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優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獲?墒牵行┘议L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钡臅r候為什么要倒著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暗健绷恕
現在春節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2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里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
但我不喜歡理發,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3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飯,就和媽媽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對聯。家中有兩副對聯,一副貼屋門上,則另一幅帖街門上。
家鄉說干就干,我和媽媽拿著椅子和膠帶,放好位置用膠帶固定好對聯,將對聯貼好以后。家鄉就要打掃屋子了。媽媽負責屋頂和墻壁的`干凈,而我負責擦桌和掃地。為什么沒有爸爸呢?因為爸爸在忙著掛燈籠。我認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凈凈,媽媽更是夸張,她把家鄉的家打掃的一塵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張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涼呀,把我的手凍的直發抖,可是我并沒有退縮,繼續著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點左右,家鄉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家鄉都會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覺。直到過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聲響了起來,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之中。我出門一看,真是滿是“紅花”紅滿地呀。也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光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4
家鄉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藝術啦!
剪紙藝術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藝術團花、剪紙藝術旗幡、剪紙藝術漢字、剪紙藝術圖畫等等。剪紙藝術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藝術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藝術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袊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
怎么樣,家鄉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5
家鄉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家鄉江西特色餃子,家鄉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家鄉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家鄉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后家鄉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家鄉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家鄉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家鄉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家鄉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家鄉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家鄉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6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說說我們家鄉最大的節日,春節的風俗。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在節日的氣氛里,最大的體現還是在我們家鄉人的熱情好客。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7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節日菜肴品種繁多,并備時令名菜。如“神仙爐”是用牛里脊肉和各種海鮮燒成的火鍋,味道鮮美,是入冬后一些節日的名菜;“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用狗肉加各種調料燒成的狗肉火鍋,鮮美味辛,滋補強身,是入伏后一些節日里的名菜。
明太魚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菜肴,民間認為,清明節吃明太魚,可保佑一年平安;吃明太魚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所有的節日菜肴都要有冷盤和生拌。如生拌牛肉、生拌明太魚等。朝鮮族在制作生拌菜時,要加適量香油和醋用以殺菌。節日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許多風味面點和小吃,如打糕、冷面等。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周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只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里還要叼一只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8
打過了臘月二十,家里邊開始了忙年,先是家里上年紀的劈上一大垛的劈柴備用。這劈劈柴有講究,講究順著紋理劈。粗的木棒劈不動,便鋸成幾段,一段段劈開。若嫌鋸開麻煩,先將木棒劈開一口子,然后加上楔子,劈開一點,木楔子進一點,最終木棒一分為二。劈好的木柴整整齊齊碼好備用。
臘月二十三小年,又稱辭灶,原來有溜街串巷買灶王爺的,也不貴,一塊錢張,貼在鍋灶旁,便可以大掃除了,過年也得煥然一新。
忙碌一天后,臘月二十四便開始蒸饃。把青翠的大蘿卜打成細絲,用開水焯過,然后撈出來,用紗布狠狠擠出蘿卜絲里的水分,越干越好,這活一般都是男人干。女人呢,在一旁案板上哐當哐當的剁肉餡,干什么用,蒸菜包子(土語叫菜mo)。菜包子有被捏成多個褶的,有被捏成月牙形的,有被捏成月牙兼帶褶子的。然后下鍋,開蒸!這時候劈好的劈柴便排上了用場,劈柴架在鍋膛里,紅紅火火,一燒是一天。最先出鍋的菜包子是不能吃的,由家里上年紀的,用碗端著,挨個門后面,從菜包子上揪上那么一點,念叨念叨,說是敬神敬先人。然后就可以開吃了。
蒸完菜包子之后,蒸甜饅頭,所謂甜饅頭還真不加糖,有啥呢?紅小豆、綠豆、紅薯、蜜棗、花生等,混在一起,煮熟后做餡子,有時候會點一點豬油,甜中帶香,經常性的,甜饅頭沒出來,餡子已被孩子們干走一大碗了,這時包甜饅頭的女人們便忙不迭的趕這些孩子們。
二十五,過油。炸丸子,酥藕、酥魚,魚有時候用白鰱魚,切成大塊,用鹽花椒面腌好,肉粗,不好吃;更多時候用小鯽魚,又叫草魚殼子,就是說魚小的意思,沾干面,放入油鍋內,魚炸得吱吱直響,片刻出鍋,脆、香、焦,特別是魚頭。
過油最過癮的還是焦葉子,這是壓軸的大菜,用糖水和面,搟面杖壓好,撒上芝麻,切成菱形,入鍋,出鍋,進嘴,堪稱無與倫比的美味了。
蒸了饃過了油,這年也就備個差不多了,二十七二十八便走親戚了,老娘家,叔叔大爺家,得挨個拜訪一遍,在外工作的、做生意的、上學的、打工的都回來了,相逢未免大醉一場。
其間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上林(陵),又稱作焼年紙,家里面剪好紙錢,用包袱皮包著,到祖墳前放上掛鞭炮,念叨著,過年了,給您老人家送點錢來,有錢了,別省了諸如此類的話,然后虔誠的磕上幾個頭,別笑話,誰叫咱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呢?
二十九趕個年級,鞭炮對聯買來,張燈結彩享受著過年。
三十中午便開始包扁食(水餃),還沒到下午三點鐘,早有及不待的放起了鞭炮,鞭炮須與扁食同時下鍋。
吃完餃子后,門口須放上一木棍,說是防止金元寶滾出家門。晚上十二點的時候,須放上一掛大鞭炮,估計與春晚倒數同步了吧。
初一早晨,起的.越早越好,大初一的扁食須是素餡的,以求來年素素靜靜,安定為主。接著是拜年,也就是磕頭,由家里長輩領著,到同姓長輩家里磕頭,有的在路上碰到,跪下便磕。有的長輩早早就坐在堂屋里,前面鋪上個草席子,候著拜年的?念^起來,被上年紀的拉住手,拉拉家常。在外工作的,混的好的,熱衷此道,算是一種交流,也算是不忘本的表現吧!
中午便是大餐了,一家人老老少少,團聚一起,吃個團圓飯。
初二走親戚,是回娘家的日子,初三走親戚,一般是姑姑家。初四一般是老親戚,爺爺奶奶的親戚了,初五不出門,初六,三六九往外走,打工的,工作的開始返程了。初七最熱鬧,送火神,用稻草木棒綁成一個大大的火把,里面放上鞭炮。
天擦黑,便點著這火把,撒開腳丫子向東面湖大堤跑去,一路上,火星點點,可謂壯觀。
送完火神,這年味也就慢慢淡了,等元宵節完,年味終于消散了,新的一年就算正式開始了!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9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星洲小學張清晨
指導老師張君君
爸爸老家在余杭,每次回家大家一起吃飯,同席的人都要談論什么菜怎么燒好吃,哪個菜有多少種燒法等等。媽媽老家在東陽,吃東西就要簡單多了。每次說起吃,媽媽就說:“余杭人只知道吃,浪費!”爸爸就回嘴:“東陽人不會吃東西,只會吃苦!”
我因為生在東陽,長在東陽,當然要幫媽媽一些。每當這個時候,我馬上振振有詞:“東陽怎么會沒有好吃的?每次燒瓦罐雞,老爸,你不是吃得津津有味?每次吃那糯米楊梅,你不是都說好吃?……”老爸只好點頭:“是,是,這幾樣的確是美味……”
說到瓦罐雞,我們每次回東陽老家過年,外婆就要燒給我們吃。早上,外公早早起床,到后院竹林里逮一只他自己養了大半年的雞,殺雞、放血、拔毛,清理干凈。外婆呢,拿出放在櫥柜頂上包得嚴嚴實實的瓦罐,洗得千干凈凈。據說這個瓦罐還是我媽媽的外公用過的,真正用泥土燒制而成,現在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買到了。
外婆把雞切成小塊,平平整整地放進瓦罐。接著,切一些生姜、大蒜,鋪到雞塊上面,再放入一些香菇、黑木耳、肉片,加鹽,然后倒人黃酒、醬油,最后添上外公挑來的山泉,瓦罐就滿了。
外公拎出煤餅爐,生火,放上一口大鐵鍋。在鐵鍋里放三塊瓦片,再把瓦罐放到這三塊瓦片上,以免瓦罐爆裂(這個鐵鍋里是不放一點水的)。最后,在上面倒扣上一口鍋,就一點縫隙都沒有了。外公說:“這樣,雞的.香味就一點都逃不出來了!”
從早上五六點鐘開始,一直燉啊燉。等到中午卜_一點左右,外公才小心翼翼地取下倒扣的鍋,端出瓦罐。啊,香氣撲鼻而來;湯金燦燦的,清澈見底,喝上一口,鮮美異常;咬一口雞肉,既香又嫩……大家紛紛舉筷,大快朵頤。
要是有小孩子在,外婆就會對我們說:“多吃一點啊,這雞是很補的,讓你們腦子聰明一點,讀書讀得好一點!”我們幾個孩子就會笑著,多喝一碗湯,多吃一塊肉。
媽媽告訴我,東陽多的是山地丘陵,以前條件差,只有逢年過節,來重要客人時,才會端出瓦罐雞接待,F在,吃瓦罐雞的機會多了,只是純正的瓦罐難找,純正的土雞也難找,味道就沒以前那么好了。
難怪,我吃外面飯店里的瓦罐雞,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呢……
小作者按照瓦罐雞的制作順序,從殺雞清洗到剁塊用料,再到瓦罐燉煮,逐層介紹,文筆流暢,條分縷析。
瓦罐雞,顧名思義是以瓦罐烹飪而成的雞。小作者緊扣“瓦罐”重點著墨——“據說這個瓦罐還是我媽媽的外公用過的,真正用泥土燒制而成,現在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買到了”“在鐵鍋里放三塊瓦片,再把瓦罐放到這三塊瓦片上,以免瓦罐爆裂(這個鐵鍋里是不放一點水的)。最后,在上面倒扣上一口鍋,就一點縫隙都沒有了”,從而令讀者體會到瓦罐雞的制作考究、烹飪獨特,對東陽瓦罐雞自然望文生津、心生羨慕了。值得一提的是,習作收尾言有盡而意無窮,究竟“少了點什么”,不同讀者將有不同的體味,堪稱豹尾。
一個好的開頭能夠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吸引讀者靜下心來閱讀。文章伊始,新穎別致、巧設懸念固然好,不然至少,也要做到言簡意賅,直奔主題。建議把第一、二段合并,讓文章更顯緊湊、清新。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0
淳樸善良的壯族自治區人們一直保留著先人留下的悠久傳統,走進這里,他們濃郁的民風民俗將感染我們。
這里,傳統的節日他們過出了不同的韻味,比如春節,他們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服,上面繡著各種各樣的圖案有花鳥,圖騰等等,顏色鮮艷各異,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壯族過晚年并稱做“吃立節”!俺粤⒐潯笔窃谶@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后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壯族人們能歌善舞,最喜歡他們的“歌墟節”,這個節日是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在這一天,每一個壯村都是熱鬧紛繁,他們在迎接其他村的.人們,并接受他們的唱山歌的挑戰。臺上的人唱山歌,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助威,壯族人一向秉承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優良品質,壯族人們熱愛唱歌,無論在家還是在田間地頭,他們都會不時的哼著小曲,唱著動聽的歌謠。
在壯鄉每個人都深深地愛著他們的傳統文化,他們共同維護著他們的民風民俗,不允許被破壞和遺漏,還有丟失。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1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為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匯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干凈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里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熱鬧鬧,充滿了愛的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的的年夜飯端出來,門外的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戶的燈都亮著,都還沒有睡,鐘表一分一秒的`走動著,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的鞭炮聲……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家里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的生活了!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2
泱泱華夏,浩浩中華,綻放著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讓我們走進民族大觀園,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吧!
首先讓我們走進哈薩克族,認真了解一下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他們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然后讓我們走進塔吉克族,詳細了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繡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圍裙,所戴圓頂繡花棉帽綴有后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于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就像鮮艷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這赤縣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著五十六朵鮮艷的民族之花。不一樣的菜肴,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服飾,不一樣的風景,無不讓我們回味無窮。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風俗吧。
端午節的風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就這樣,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端午節的風俗,相處各種辦法保護端午節的風俗。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4
1. 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備了人的行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從側面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歷程。
2. 選材過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題材老思想,平淡無奇。
3. 雖然選擇了生活中具有一定敘寫價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徹,挖掘不深,事件潛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體現。
4. 選材平淡無奇,過于老舊粗俗簡單幼稚,不具新意,難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時代性真實性。
5. 未能通過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運用還不夠嫻熟。
6. 對人物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畫,只是選取了某一狹窄的題材,片面地顯現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7. 能夠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題材,事件的代表性較強。
8. 選材新穎獨特,不附平庸,一掃迂俗之氣,令人耳目一新。
9. 雖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徹合理,理性挖掘較深,凸現了事件的本質。
10. 事件雖小,但反映出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5
1. 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立意鮮明。
2. 觀點明確,好惡立場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 主題直接凸現于內容之中,明了扼要,毫無贅意。
4. 主題嚴肅,思想高尚,進取心較強。
5. 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6. 主題含混晦澀,文意渺茫含糊,寫作目的不清。
7. 雖有中心主題,但表達不夠充分有力,言而不實,空而無力。
8. 主題不夠嚴肅,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10.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11.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12.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14.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15.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16.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17.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18.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9.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相關文章:
(優秀)民俗民風的作文04-14
民風民俗的作文(優秀)04-14
民風民俗作文【優秀】04-15
民風民俗的作文[優秀]08-19
民俗民風的作文(優秀)01-18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05-24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1-29
民風民俗作文(優秀)07-03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7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