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優秀作文

時間:2024-05-30 15:54:40 民風 我要投稿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精選15篇)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

  我的家鄉很普通,我卻喜歡家鄉的民風民俗,先不論別的,只說我家鄉的民俗工藝品——面塑。

  說起面塑,許多人會覺得很陌生。但是,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面塑品,雖說它很普通,但它卻是很可愛的,深受我們的喜愛,因為它是我家鄉的特色民俗。

  這里我所說面塑,在我的家鄉俗稱為“面狗”,我與它的情緣是多少年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奶奶就是捏面狗的高手,我從小就與面狗為伴,可以說從小玩到大的.玩具,雖說它陪伴了我多年,但我并不覺得厭煩,因為它的神態惟妙惟肖,看了便讓人贊不絕口呢。

  面塑的制作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困難,它需要面、花生、顏色、剪刀……以前,我奶奶也送過我一些面狗,第一次見到它時,我便愛不釋手了,現在奶奶送給我的面狗,有的太舊了,有的被我摩去了棱角,但更多的仍像新的一樣放在我的抽屜里,我想:我會一直珍藏著,因為它不只是奶奶送給我的禮物,更是家鄉的味道呢!

  面塑可以說是我們家鄉人的智慧結晶呢,作為家鄉人,與面塑有這份情緣,我感到幸福!愿我村的面塑永遠年輕著!

  請讓我們一起為我們家鄉的特色民俗叫好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2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風俗,家鄉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干、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著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爭先恐后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里、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么樣,我家鄉的風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機會過來我的家鄉玩,我一定會給你介紹更多有趣的風俗哦!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3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氣活現的鳳凰!。兩只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家鄉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里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里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閑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后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4

  打過了臘月二十,家里邊開始了忙年,先是家里上年紀的劈上一大垛的劈柴備用。這劈劈柴有講究,講究順著紋理劈。粗的木棒劈不動,便鋸成幾段,一段段劈開。若嫌鋸開麻煩,先將木棒劈開一口子,然后加上楔子,劈開一點,木楔子進一點,最終木棒一分為二。劈好的木柴整整齊齊碼好備用。

  臘月二十三小年,又稱辭灶,原來有溜街串巷買灶王爺的,也不貴,一塊錢張,貼在鍋灶旁,便可以大掃除了,過年也得煥然一新。

  忙碌一天后,臘月二十四便開始蒸饃。把青翠的大蘿卜打成細絲,用開水焯過,然后撈出來,用紗布狠狠擠出蘿卜絲里的水分,越干越好,這活一般都是男人干。女人呢,在一旁案板上哐當哐當的剁肉餡,干什么用,蒸菜包子(土語叫菜mo)。菜包子有被捏成多個褶的,有被捏成月牙形的,有被捏成月牙兼帶褶子的。然后下鍋,開蒸!這時候劈好的劈柴便排上了用場,劈柴架在鍋膛里,紅紅火火,一燒是一天。最先出鍋的`菜包子是不能吃的,由家里上年紀的,用碗端著,挨個門后面,從菜包子上揪上那么一點,念叨念叨,說是敬神敬先人。然后就可以開吃了。

  蒸完菜包子之后,蒸甜饅頭,所謂甜饅頭還真不加糖,有啥呢?紅小豆、綠豆、紅薯、蜜棗、花生等,混在一起,煮熟后做餡子,有時候會點一點豬油,甜中帶香,經常性的,甜饅頭沒出來,餡子已被孩子們干走一大碗了,這時包甜饅頭的女人們便忙不迭的趕這些孩子們。

  二十五,過油。炸丸子,酥藕、酥魚,魚有時候用白鰱魚,切成大塊,用鹽花椒面腌好,肉粗,不好吃;更多時候用小鯽魚,又叫草魚殼子,就是說魚小的意思,沾干面,放入油鍋內,魚炸得吱吱直響,片刻出鍋,脆、香、焦,特別是魚頭。

  過油最過癮的還是焦葉子,這是壓軸的大菜,用糖水和面,搟面杖壓好,撒上芝麻,切成菱形,入鍋,出鍋,進嘴,堪稱無與倫比的美味了。

  蒸了饃過了油,這年也就備個差不多了,二十七二十八便走親戚了,老娘家,叔叔大爺家,得挨個拜訪一遍,在外工作的、做生意的、上學的、打工的都回來了,相逢未免大醉一場。

  其間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上林(陵),又稱作焼年紙,家里面剪好紙錢,用包袱皮包著,到祖墳前放上掛鞭炮,念叨著,過年了,給您老人家送點錢來,有錢了,別省了諸如此類的話,然后虔誠的磕上幾個頭,別笑話,誰叫咱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呢?

  二十九趕個年級,鞭炮對聯買來,張燈結彩享受著過年。

  三十中午便開始包扁食(水餃),還沒到下午三點鐘,早有及不待的放起了鞭炮,鞭炮須與扁食同時下鍋。

  吃完餃子后,門口須放上一木棍,說是防止金元寶滾出家門。晚上十二點的時候,須放上一掛大鞭炮,估計與春晚倒數同步了吧。

  初一早晨,起的越早越好,大初一的扁食須是素餡的,以求來年素素靜靜,安定為主。接著是拜年,也就是磕頭,由家里長輩領著,到同姓長輩家里磕頭,有的在路上碰到,跪下便磕。有的長輩早早就坐在堂屋里,前面鋪上個草席子,候著拜年的。磕頭起來,被上年紀的拉住手,拉拉家常。在外工作的,混的好的,熱衷此道,算是一種交流,也算是不忘本的表現吧!

  中午便是大餐了,一家人老老少少,團聚一起,吃個團圓飯。

  初二走親戚,是回娘家的日子,初三走親戚,一般是姑姑家。初四一般是老親戚,爺爺奶奶的親戚了,初五不出門,初六,三六九往外走,打工的,工作的開始返程了。初七最熱鬧,送火神,用稻草木棒綁成一個大大的火把,里面放上鞭炮。

  天擦黑,便點著這火把,撒開腳丫子向東面湖大堤跑去,一路上,火星點點,可謂壯觀。

  送完火神,這年味也就慢慢淡了,等元宵節完,年味終于消散了,新的一年就算正式開始了!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5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6

  近日的雨讓人心情意外安定,閉起眼聽一曲黃梅戲,更顯暇意。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黃梅戲,聽村里的老人說,這種戲劇原名黃梅調”,發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黃梅戲以唱腔委婉著稱,嚴鳳英的《天仙配》實為代表之一。我閉著眼聽戲,在優美動聽的旋律聲中,我仿佛看到了綠水青山,聽到了聲聲悅耳的鳥鳴,聞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曲到高潮,我不禁睜眼,那精致的發髻,飄飄的衣帶,華麗的刺繡,無不吸引著我的眼球,那飄逸之美一度環繞于我心間,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韻亦帶走了周遭所有紛擾。

  為什么黃梅人要唱黃梅戲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黃梅縣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水災,當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人們便唱起了黃梅戲。歲月流轉,黃梅戲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眾中深受歡迎。

  黃梅戲,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樸,說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戲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樣,樸實而又深厚。

  山東民俗表現出多樣性、地域性。山東腹地濟南、青州、泰安、兗州一帶是傳統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鄒城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習俗不僅影響當地,還遠及國內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歷代皇帝封禪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東腹地的家族習俗與民間信仰對周邊地區的民俗傳承有典型意義,可以作為山東民俗的代表。

  東部沿海地區以漁業習俗和外出經商的民俗最為突出,漁業習俗又以日照、榮成、蓬萊、長島等地最具典型性。魯東南地區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發祥較早,保留著較多的傳統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風佳俗,新中國建立后,這些良風佳俗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沂蒙精神。魯西南、魯西北地區為黃河沖積平原,民俗事象與古老的黃河緊密相連,獨具特色。其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民間工藝(如剪紙、刺繡)等,都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東方言統屬“北方方言”,分為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三個大類。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屬冀魯官話,在山東省內屬于比較易懂的方言。魯南、魯西南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等地同屬中原官話,方言比較難懂。山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同屬膠遼官話,又稱膠東方言,最為難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習慣等原因,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7

親愛的美國朋友瑪麗:

  你好!

  瑪麗,你知道嗎,在我們中國,現在是最喜慶的節日——春節,它呀,可是與你們的圣誕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們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嗎?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洗耳恭聽了呢!

  我們中國過節可不像你們,拿著刀叉吃火雞,去教堂禱告。我們追求的可是紅火與古典!

  在我們這,臘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爺的,別小瞧了它,灶王爺在我們的傳說里,可是神靈,每到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稟告每一戶家庭的善惡。我們當然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了,就拿出貢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嘻嘻,有意思吧,當然瑪麗,我們的活動還不止這一些呢!

  在臘月二十七日,我們還要殺牲畜,趕大集!在過春節時,為了喜慶,我們這的人都要殺點家禽,或趕集買點肉,燒好放在飯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飯桌放滿,直到春節結束!

  最隆重,最開心,最喜慶的,當然要數屬臘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而且,在飯桌上,可不像你們,斯斯文文、安安靜靜的。我們可是要“喧鬧”,越吵越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說說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不能睡覺呵!要守歲,它可是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美好寓意呢!

  當十二時的鐘聲敲響時,我們這,頓時成了聲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頓時形如白晝,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來了吧,告訴你,這是我們全國,千千萬萬的'煙花,一起燃放的結果,在十二時,仰望著天空,你會發現,無數的花兒在綻放,又悄然離開,正當你傷心時,旁邊又有許許多多的“花兒”綻放了。那感受,簡直就是無與倫比。

  怎么樣,瑪麗,我們的春節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聽了一定怦然心動,想來過一次春節吧!看我耐心給你介紹的,什么時候你也把你們過圣誕節的過程也給我說說!

  祝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中國朋友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8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節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節”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節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節”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節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節、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9

  “啪,啪,啪”,我被一陣劇烈的聲音驚醒了,我迷迷糊糊地睜開朦朧的睡眼,向四周張望,只見弟弟妹妹捂著耳朵,不時還在交頭接耳,像在討論什么。

  我起來問為什么外面那么吵。奶奶告訴我說:“今天是畬族民族村成立20周年,也是我們畬族民俗村五年一次的送王船民俗日。”

  原來如此,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啊!

  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飯就帶著弟弟去看熱鬧。我們來到街上,只見一條“鞭炮長龍”在街上劈啪劈啪地響著。有些老人買了水果和食物放在街道中間的桌子上,人們都等著彩旗快到,希望神靈能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或是保佑遠方的游子快回家看望他們。

  到了中午,我急匆匆地吃完飯后就到了表弟家,邀表弟跟我一塊去游彩旗,表弟一下子就答應了。

  時間如白駒過縫一樣,很快就到了下午,我興沖沖和表弟去觀音廟里拿彩旗,可是彩旗不在那。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廟。可仍空手而歸。最后我們尋遍了每個廟,直到海邊的一個廟里,才發現彩旗,可是已經被人拿光了。我只好跟在后面,去觀看巡游表演的隊伍。

  一開始是舞龍舞獅的表演,從遠處看,好象是真龍在那里耀武揚威。我看見獅子背上立著一個人,手里拿著搖鈴。只要他一搖,式子就會表演出很多有趣的動作。舞龍的人齊心協力地把龍舞起來,從外面看,像一只真龍騰空而起,要飛向云霄似的。

  下一個節目是八仙巡游。八個“仙人”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像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只見他們手里分別拿著一件“寶物”:漢鐘離搖著團扇、張果老手持竹節、韓湘子吹著橫笛、鐵拐李手拄鐵杖、曹國舅拿著陰陽板、呂洞賓舞著寶劍、藍采和托著花籃、何仙姑手捧荷花。我覺得最漂亮的是藍采和,最帥氣的`是韓湘子。俗話說得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的表演迎來一陣喝彩聲。

  最后出場的是一位揮著神鞭的爺爺,身穿黑色長袍,頭帶黑色的神帽,一臉嚴肅。他每到一個地方就用神鞭在那抽三下,嘴里還念念有詞。據說這樣能夠驅走那些邪惡的東西。

  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不僅看到了我們畬族的偉大成果,也感受到了人們的美好期望。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0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獲。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么要倒著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了。

  現在春節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1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說說我們家鄉最大的節日,春節的風俗。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在節日的氣氛里,最大的體現還是在我們家鄉人的熱情好客。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2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里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

  但我不喜歡理發,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3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著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著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里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采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媽媽把面粉倒進盆子里,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面粉和白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艾葉洗干凈,放到鍋里熬幾分鐘后,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面團里,多揉幾下。揉面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松松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面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后從面團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團,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后,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為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后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于,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幾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里還吸溜吸溜地吹著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著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4

  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日常食俗少數民族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注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為主食的上品。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類及各種風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鹽、辣椒和生肉制成的。比較有名的風味菜菜肴還有蜂蛹醬、暴腌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省肉松醬、清湯橄欖魚、螃蟹燉蛋清、煮蛇圓子等。不論平時或節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將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燒熟作主菜;將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當咸菜等少數民族哈尼族有共享獵物之習,當獵食們進山捕獵歸來,無論獵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來分割獵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獵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飲茶和喝酒是少數民族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后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飲一道。西雙版納的.僾尼人都喝鮮茶,茶葉都是現喝現采的老葉,有的甚至是帶枝的老葉。燒茶時先將鮮茶用火烤至微黃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內,煮沸即可飲用,鮮茶有一種苦澀味,但能消暑解渴。

  少數民族哈尼族過去認為火是家庭的生命,對火很敬畏,必須保護火種長久不息。每家都有數個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僅要煙火不斷,而且每個火塘的用處也不能弄混。一般一個火塘煮小鍋飯、炒菜用;一個火塘支有蒸鍋,專門用來蒸制食品;還有個火塘只煮豬食,從不亂用。

  節慶、禮儀食俗少數民族哈尼族傳統歷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個季節,每季為四個月。在一年之中有過兩個年節的習慣。一個是十月年,另一個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農歷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過,歷時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屆時家家都要殺一只紅公雞,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內,全家每一個成員都得吃上一塊雞肉,準備出嫁的姑娘則不能吃。隨后要做三個飯團和一些熟肉獻給同氏族中輩份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舉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張桌子連在一起,各家各戶都爭相獻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調手藝;六月年是在六月里舉行,具體日期由祭司選定,以祭天神和谷神為主要內容。屆時也要殺雞宰羊,舉辦酒筵盛餐。在為天神建蓋秋房時,要在門口殺牛進行祭神,祭畢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賜。還有小寨神及端午節、新米節等許多傳統節日,在節日中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進行慶賀,以酒、雞和糯米飯必不可少,紅河地區的少數民族哈尼族每年七、八月間,還要舉行盛大的喝新谷酒儀式,預祝這一年五谷豐登,人畜平安。屆時要捋下新谷百余粒,炸開花,放入酒瓶內泡酒,并備下豐盛的酒菜,請親朋友呂償新谷酒。當地產的錫制酒具非常精美。在民間不僅有許多酒節,還有許多酒歌。

  少數民族哈尼族素來熱情好客,只要有客人來,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稱“喝燜鍋酒”。待客食呂講究食多量大,真誠實惠。在筵席期間常常酒歌不斷。客人離開時,有的還要送上一塊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葉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圓子等食呂。西雙版納的僾尼人,宴請客人有男女分桌之習。按傳統習慣,家中分別設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與客人同桌用餐,婦女一般不陪客。進餐時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為首,首席一般由長者坐。在男室進餐,首席由男性長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則由女性長者坐。

  少數民族哈尼族十分重視嬰兒出生和男女婚戀的喜慶活動。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少數民族哈尼族支系葉車人的男女豐年往往以配對就宴的方式選擇戀人,一般在配對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應諾后,由小伙子湊錢,請烹調師傅主廚,殺公雞、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進行準備。夜里10點鐘左右開宴,參加者約10—30人,圍觀者熙熙攘攘。屆時燈火通明,桌上擺滿各式菜肴。先將煮熟的大公雞頭朝上擺上餐桌,并把兩個雞睪丸和一只活螃蟹懸掛在雞身上,由“伙子頭”和“姑娘頭”從首席坐起,其余男女依次配對入坐,隨后舉杯祝酒對歌,盡興方散。這時小伙子們用芭蕉葉包上糯米飯和菜送給姑娘們在回家的路上吃。如男女雙方情意合,可相約下次會面的時間。當地人稱這種求愛方式為“阿巴多”,常為農閑時舉行。

  典型食品少數民族哈尼族地區物產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雞、生炸竹蟲等,還有蜂蛹醬,少數民族哈尼族僾尼支系風味小吃,用蜂蛹剁細與調料拌成醬而成。煮蛇圓子,少數民族哈尼族風味菜肴,用蛇肉泥擠成丸子先炸后煮。清湯橄欖魚,少數民族哈尼族傳統風味菜,用橄欖樹皮與小白魚煮制而成。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5

  家鄉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藝術啦!

  剪紙藝術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藝術團花、剪紙藝術旗幡、剪紙藝術漢字、剪紙藝術圖畫等等。剪紙藝術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藝術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藝術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

  怎么樣,家鄉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優秀]08-19

民風民俗作文(優秀)07-03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6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7

民風民俗作文(優秀)07-14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5

民風民俗作文[優秀]07-15

【優秀】民風民俗作文07-18

民俗民風的作文[優秀]09-16

民俗民風的作文(優秀)09-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体验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一级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