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實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1. …特寫鏡頭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滿童心童趣讀來倍感親切
2. 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里行間能體會到小作者對…的喜愛之情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
3. 事例敘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且與前面的比喻…一脈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數語表現出了自已對…的情感令人感動
4. 文章語言清新活潑描寫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讀
5. 內容緊貼現代生活,新穎別致,把握時代脈搏,盡現時代氣息。
6. 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氣說井然有序,纖毫不亂。
7.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制。
8. 敘述詳細具體,細節描寫生動逼真,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形象豐滿,躍然紙上。
9. 以環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現景中,景隨景現。
10. 想像豐富,構思奇特且不脫離生活的真實,扎跟于生活的聯想,拓寬了讀者的思維,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11. 景物描寫傳神逼真,遣詞造句貼切得體,景隨情生,情景交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動傳情的.寫生畫。
12. 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實,又高于生活,開闊讀者的視野,充滿了藝術魅力。
13. 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雖多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體現了作者清晰的思路與謀篇布局的能力。
14. 外貌描寫生動形象,人物容顏逼真穿著恰當合體,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鏡子,真是所謂“相由人生”。
15. 環境描寫客觀真實,環境為人物的性格服務,更好地解釋了人物性格形成過程中的來龍去脈。
16. 神態描寫生動傳神,寥寥數語,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勾勒得一覽無遺,人物的言談舉止具有了鮮明獨特的個性。
17. 前后內容關聯不夠緊密,部分內容過于孤立,與文章主體聯系不夠密切。
18. 敘述簡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結構,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征。
19. 詳略安排不當,主次不夠分明。
20. 內容多為線條式勾勒,缺乏點式的細描。與時代氣息不符,內容過于陳舊老化。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蛇年即將過去,馬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說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敘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捌卟怀,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起了紅紅的對聯,還有大燈籠。大人們還把“!弊值膶β摰怪N,寓意“福到”。早上,大人們帶著小孩到親戚家走家訪友,互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大人們還會給一盒年糕給我們。這一天,小孩們都分外開心,因為都穿起了新衣服,還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壓歲錢。
在吃年 夜 飯 時,家家的餐桌上都擺著魚,這吃魚也是有講究的,只能吃魚腰,叫“有頭有尾”。飯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點,叫“年年有余”。
打鬼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打鬼粑、長壽面。打鬼粑是用來打鬼,長壽面是用來捆住鬼的.身體。
這個打鬼節也是有傳說的。
傳說在三月初三,有一個農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見一座墳上冒起了點點火光。他走近一看,嚇了一跳!這火竟是藍色的!不僅從墳里往上冒,還會移動。農夫看了,放下鋤頭,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們大肆宣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來上山驗證,結果皆是如此。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說三月初三是閻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會放一些厲鬼下山,有人便說要吃桃,寓意“桃過一劫”。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首先要買粽葉,然后再買糯米,還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繩子捆著,最后再放進鍋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種沁入心脾的感覺。嘗了一口才知道。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你們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道獨特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股紅色的潮流掀起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大家熱情高昂地共慶祖國66年華誕。
我走到街上,一眼就看到街邊的店鋪都不約而同掛著紅旗,有的掛在門旁邊,有的掛在門把上,還有的粘在玻璃門上,一陣風拂過,紅旗就漾起的波紋,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xx,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透露著我心中最美、最真的夢想! 經過學生街時,流動小販沿街叫賣著小國旗,很多人受到沿街國旗影響而熱情高漲紛紛購買,那情景真是火爆搶購呀,這時有個姐姐手上拿著小國旗走到燒烤鋪前,不小心旗面被油煙熏得有點焦黑,看起來有點臟,于是,她就隨手把小國旗給扔了,我正想跑過去撿時,學生街人來人往,有人不經意踩了小國旗,我自言自語:“哇,更臟了,我去撿大家還以為我連一塊錢的小國旗都買不起!毕霑r遲做時快,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蹣跚走過來,我又想:“這個國旗又要‘雪上加霜’了。”誰知老人彎著腰撿這個“傷痕累累”的國旗,老人還喃喃著說“國旗怎么能亂扔亂踩……”老人邊說邊將國旗抖了抖,還從包里拿出擦眼鏡的布來回地擦拭,好像在擦一塊剛出土的紅寶石。看著看著我的耳根不由自主地燒了起來……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熱情、快樂歡度國慶的同時都要以老人家那顆最真誠的心對待國旗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個山川秀美、民風古樸的地方,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著全國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興千戶侗寨都坐落于此。
走進黔東南,就好象進入了綠色世界,苗嶺深處的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及劍河百里闊葉林,很少有人跡化自然的痕跡。原始森林茫茫蒼蒼,珍禽異獸自由出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黔東南有舞陽河、清水江、都柳江;還有龍鰲河、高過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內大小河流2900多條,條條溪河清澈見底,這里有一個國家級六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來到黔東南,你回感覺到這不僅是空間的轉移,而是時光在倒流,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淀,使這里還保存著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筑、魏晉遺風,居住在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長期勞動和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他們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綠樹成蔭。村寨來客,熱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攔路、攔門的禮儀,最高的貴客到來,攔路酒達十二道之多。穿著盛裝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動人的歌聲表示歡迎,相與同樂。灑脫粗曠的小伙子吹起蘆笙芒筒,迎客進寨。
黔東南是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的中心,有“百節之鄉”的美稱,民族傳統節日數以百計,異彩紛呈,猶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風情博物館。
黔東南是“蘆笙的故鄉”“歌舞的海洋”,蘆笙與歌舞交相輝映,已成為聞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絲萬縷的.蘆笙金曲,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斗牛場面,風情別致的苗家吊腳樓,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苗族銀飾、挑花、刺繡、蠟染等,無不閃爍著東方文化的光芒。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墒情}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將其中6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著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著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里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采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媽媽把面粉倒進盆子里,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面粉和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艾葉洗干凈,放到鍋里熬幾分鐘后,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面團里,多揉幾下。揉面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松松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面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后從面團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團,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后,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為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后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于,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幾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里還吸溜吸溜地吹著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著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暗埂绷"。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7-05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20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9-11
[經典]民俗民風的作文11-07
民俗民風作文12-26
(精選)民俗民風的作文08-19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7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