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匯總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漢族是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漢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飲食為早中晚三餐,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以米食為主,而北方則以面食為主。漢族的飲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稱。飲料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
漢族人過節也十分的`講究,有很多的習慣和特點。例如:春節除夕,北方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則有吃年糕的習慣,還有很多地方過年時都少了不吃魚,象征“年年有余”漢族的風俗習慣作文作文。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正月十五的元宵,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慣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因此我愛漢族人,同時也為自己是漢族人而感到自豪。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灶祭之后,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發洗澡,準備干干凈凈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發師傅們這時也挑著挑子走街串巷,忙于為人理發。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抬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里掛起大紅燈籠。墻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灶“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后,人們點上紅燭,打開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灶君爺神像。接神完后,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并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這是一個風俗眾多的民族,那風光秀麗、山清水秀。
彝族,源于漢史記載的“西南夷”,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云、貴、川三省,總人口約900多萬,中國登記了800多萬人,越、老、緬等國還有近百萬人口。
那兒服飾多彩繽紛。有細膩的梁山服飾,古樸的折疊涼山服飾,粗糙的折疊烏蒙山服飾,多彩的折疊紅河服飾。
那兒食品多彩多樣,素有玉米,蕎麥,大米、土豆,葷有牛、羊、豬、雞肉,好喝酒,有甜、辣兩種。
那兒節兒日盛大,火把節在農歷6月24日,家家殺雞宰羊,煮蕎麥飯。晚上點燃火把,唱歌慶祝。
那兒建筑富有特色,先用泥土為料,修建時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成土墻,多為三間或五間。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去玩呢?希望你提供更多的旅游寶典哦!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這次的作文評講,余老師讓我全程負責,包括作文的批改,整理,以及評講,針對此次作文評講的整體效果,有幾點我覺得是蠻成功的!
在作文批改完之后,我咨詢了一下余老師的意見,問她這種類型的作文該怎么講,余老師也沒說什么,只是鼓勵我說:“你想怎么講就怎么講,無論上什么課,都要自己去琢磨,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這些她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是相當的信服的。但我也犯愁了:一是連著兩節課用來評講作文,時間上非常的充裕,如果內容不充實的話會非常的浪費時。二是“民風民俗”類的作文是屬于說明文,不太好講。于是我就在琢磨該怎么去講,在看完他們的一篇篇的“佳作”之后,我發覺此次作文整體來說寫的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過年,過節的事情,沒有抓住重點來說,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內容很空泛,沒有按照說明文的要求去寫,比如:1說明方法運用的少,2沒有一定的敘述順序3是結構方面也是不盡合理。另外,有些同學寫的還是同樣的題材(貌似有網上抄襲的嫌疑)。當然還是有幾篇寫的還是可以,比如:易文標同學寫的是過年的習俗,嚴格的說他此次寫的文章不是屬于說明文,但是他在文章當中嫻熟地插入了一些成語(有些還是相當生僻點兒的,可以看得出這位同學平時在這方面還是下了功夫的),使整篇文章讀起來就有種流暢的感覺,過年時的那種喜慶也被他描寫的有聲有色,還有葛正怡同學寫的山西稠酒,是比較符合說明文的要求的,從一開始引出對象,然后介紹陜西稠酒的起源,制作的材料,還有在社會上的聲譽,每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也運用了大量的說明方法,字體也寫的非常漂亮,另外一篇寫的還可以的是楊兆輝同學寫的《河南的過年習俗》,這篇文章寫的還是挺好的!在文章當中細節描寫很細致,說明方法也很到位,連余兒老師都說寫的有點老舍的味道!
這些就是此次作文的整體情況。
分析完這次作文的整體情況,我突然有個想法,既然他們此次作文整體來說寫的都不是很好,那么何不讓他們互相的修改,互相評價一下呢!既可以讓他們找出其他同學的優點和不好的地方,又可以讓他們對說明文的有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學習!另外,我還發覺大部分同學的作文開頭和結尾都是寫的很隨意,讓人讀起來平淡無奇,于是,我抓住這兩點開始評講前的準備工作,認真的分析每一篇文章出現的問題,把它們記錄在一個本子上,而文章本身我只是給了一些極短的評價和基本的評級,另外,把文章中出現的較好的開頭和結尾找出來,再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寫作文好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整理做成一個課件。一切都在計劃中進行,但是我還是擔心效果會不好。。。。
第二天,作文課。。。
我說這次作文課我們來做回老師,來修改一下其他同學的作文,聽到這,同學們都有點驚奇,還有點興奮,在發作文的時候還在刻意的挑自己想要修改的作文,在第一個環節當中,我先讓他們修改自己手上的作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與不好的'地方總結出來,或者是直接寫在作文本上,剛開始同學們還是有點猶豫,不敢下手,后來在“魚兒”老師的“鼓勵”下,個個都認真地修改起來,大概過了十幾分鐘以后。我開始了第二個環節:討論階段(平時這個班上課都養成了討論問題的好習慣,所以這個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困難),他們鄰桌之間討論的非常地熱烈,教室有點鬧哄哄的(我就喜歡這種感覺),大概再過了十來分鐘,我讓他們進入“自由發言”階段,在計劃這個環節之前我還有點擔心他們會不配合,但我這種想法是多余的,他們都非常的積極,非常的活躍,評價的都很客觀,首先說好的,然后再針對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當有同學聽到其他同學在評價自己文章的時候,說的好的,他也會不好意思,說到不好的,還會會心的點點頭,表示同意,整個環節進行的很順利。第三個環節,是進行“佳作評析”,我選出了那幾篇寫的比較好的文章,先讓他們自己念出來,然后再讓其他同學進行分析評價,點評,然后再讓作者說出自己還需要改進的地方!經過這么一“折騰"第一節作文課還是上的很充實,效果也很好!第二節語文課,為了能讓學生們的熱情延續下去,我緊接著把昨晚整理好的課件放出來,把那些好的開頭和結尾擺出來。一一分析。讓他們自己總結這些是屬于什么類型的開頭和結尾,然后再出示“謎底”,讓他們對號入座!整個環節也是進行的比較輕松和有趣!
這就是這次的作文課,有必要記下來!因為我為此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不容易啊!!!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又叫“浴佛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于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贊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廣東民風民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蒙古族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傣族的民風民俗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起綻放,每朵鮮花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于我這種業余“吃貨”,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嘗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真是色香味俱佳,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為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濕氣。
如果你是陽歷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為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著節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著這片土地,裝點著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湛江的春節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特點。當然,外婆家--湛江也不例外。
除夕的`早上,我們都要大掃除。大掃除的寓意是把晦氣,霉運都掃走。這一天當然也要貼對聯啦!我們要把舊的對聯撕下來,換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戶戶的對聯都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吃團圓飯,吃團圓飯的時候,雞、米粉和山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家每戶從凌晨開始放鞭炮,一家燒完另一家又接著燒,就這樣陸陸續續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這一天在湛江叫做開年日,也是我們最忙的一天了!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去廟里祈禱。我們排成的隊伍跟一條長龍似的。除了祈禱,我們大家還要吃開年糕。開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極了!
初四到初十,這六天是小孩們最喜歡的了。因為這六天大人們都要帶上自己的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親戚給孩子們封紅包,孩子當然高興啦,所以孩子們最喜歡這六天了。
大年十五是元宵節,也我們湛江春節的最后一天。這一天可熱鬧了!大部分村莊和鄉鎮要舉辦舞獅、游神等民間活動,舞獅會游蕩每條村,我們要準備釣紅包給舞獅“吃”。當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
我喜歡外婆家的春節,真希望下個新年快點到來!
難忘的春節
隨著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政府出資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兩旁的商鋪裝修的古色古香,樹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和中國結;看,公園里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絢麗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聽,鼓聲,鞭炮聲,歌聲,樂聲,匯集成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人們喜氣洋洋,迎接春節的到來。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熱鬧了,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在一起邊說邊笑,邊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過的可真快呀,只聽見主持人倒報著“十、九、八一”“當—當—”除夕的鐘聲響起了。我高興的叫喊著:“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響徹云霄,禮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撒下了數不清的花瓣,看到這光彩奪目、千姿百態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仰望夜空灑下的點點金雨,凝視地上綻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盡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隨爸爸媽媽去拜年,這一天我不想發財都不行,因為我能收到很多的紅包。紅包里面裝滿了壓歲錢,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
過年就是這樣隆重,我們的民風民俗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春節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么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里的人手里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里,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我家也不例外,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先抹門,后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里,團年飯里會有很多菜肴,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里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里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后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
閩南的端午節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將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最后,將祭品中的六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鑼鼓聲和喧鬧聲,人聲鼎沸,我循聲而望,原來那是在舞龍燈。走進了看是一條金龍。金黃色的龍鱗,土黃色的龍身,一個大龍頭,上面有一雙閃閃發光的大眼睛,嘴巴張的老大老大,鋒利的牙齒露了出來。伴隨著“咚咚鏘、鏘鏘鏘、咚咚咚”,那條龍舞動了起來,時而在空中飛舞,時而繞著地面盤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神氣十足。我好奇地問一個村上一個年紀大的爺爺:“爺爺,你們為什么要舞龍燈啊?”
只聽那位爺爺說:“因為龍是一個代表吉祥的動物。我們舞龍燈就把這份吉祥之氣帶到了每一戶人家,讓每一戶人家都平安地迎接新年!”我聽了爺爺的話,開心地跟著“龍”去每一戶人家送喜氣去咯!
我到了一戶人家門外,發現主人吧100—200元人民幣放在“龍”的`嘴里。我腦子里又冒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放錢在龍的嘴里呢?我找到了一位村上的一位奶奶,她告訴我說:“因為這樣就表示可以讓人家一生平安、健康、長壽。”
后來,我又從村上的一位爺爺哪兒得到了一些關于舞龍的知識:原來,在農村舞龍燈代表村民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在企業里舞龍燈代表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甚至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舞龍燈也代表全國人民恭賀新年、萬事如意!
原來,這小小的一個舞龍燈、竟發揚著中國偉大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發揚光大!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經典)03-01
民風民俗的作文11-17
民風民俗作文06-12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03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24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7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