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名人讀書故事大全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下面是小編整理關于名人讀書故事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匡衡借光讀書一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是個有錢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魯迅嚼辣椒驅寒二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三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木板床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成績,被譽為班內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經濟學家。
張廣厚吃書四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論文,覺得對自己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反復翻摸,潔白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黑印。他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五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是書籍,其它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六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涂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七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屬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只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聞一多醉書八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九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思路與自己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奴隸。
侯寶林抄書十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使他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程度,成為有名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孔子韋編三絕十一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于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后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精神。
墨池由來十二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著名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圣”。
頭懸梁錐刺股十三
戰國時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頭發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故事。
冒雪訪師十四
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時候,老師被他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散文家!
車胤囊螢夜讀十五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里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讀書人。
伽利略好奇善問十六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么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問題,有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于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知識,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關于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打開一切科學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少年魯迅十七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也曾是寫對聯好手。少年時代魯迅在上學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孩子對出“九頭鳥”,有孩子對出“三腳蟾”,有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后,他站起對出“比目魚”。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了。壽老先生在—一評論了前者之后,最后稱贊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為“獨非數字卻有一”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于“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含義,真是恰到好處。
經老師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樟壽雖小卻語驚四座。
列寧讀書故事十八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個不穩定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后,他讀完了預定要讀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毛澤東讀書故事十九
毛主尤其喜歡“動筆”讀書。只要是他讀過書,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將書中錯別字和點錯標點改正了。毛澤東還喜歡加批注,上學時就曾批注鮑爾生著《倫理學原理》,在10萬余字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寫了1萬多字批注。后來這本書被一個同學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轉還給毛澤東。毛澤東又高興地批注了自己寫在書中批語。
張廣厚讀書故事二十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論文,覺得對自己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反復翻摸,潔白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黑印。他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名人讀書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讀書的故事10-21
名人讀書故事09-26
讀書的名人故事11-24
名人讀書的故事精選02-12
名人的讀書的故事02-14
名人的讀書故事精選02-12
名人讀書的故事08-13
名人讀書故事07-23
名人故事牛頓讀書的故事12-11
名人讀書故事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