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鄧亞萍從丑小鴨到世界冠軍的故事
鄧亞萍,其運動生涯中,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鄧亞萍是第一個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獲得4枚奧運金牌,被譽為“乒乓皇后”,是乒壇里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巨人”。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鄧亞萍從丑小鴨到世界冠軍的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鄧亞萍從丑小鴨到世界冠軍的故事
通向冠軍的第一塊木板
鄧亞萍的父親鄧大松在1950年開始打球,那個時候省里沒有專業隊。他是一邊工作一邊打球,后來進入河南省隊,并且代表河南省隊,參加過中南五省乒乓球賽,拿了單打冠軍。按鄧大松這個成績算,應該相當于當時國家隊隊員的實力。
鄧亞萍5歲時,就開始接受她父親的乒乓球啟蒙訓練。說來很有意思,那時的鄧亞萍站在球臺前只露出一個腦袋。不善罷甘休的父親,找塊木板墊在小鄧亞萍的腳下。就這樣,“乒乓女皇”鄧亞萍的乒乓生涯,在墊著的木板上開始了。
1982年,9歲的鄧亞萍在全國業余體校分區賽中獲得了單打冠軍。從此,鄧亞萍結束學業,一心打球。
雖然有好成績,但到了河南省隊訓練了僅15天后就被退回。理由很簡單,就是身材太矮,沒有發展前途。這在鄧亞萍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剛滿10歲的鄧亞萍知道了很多本不是她這個年齡應該知道或明白的事情。
后來,鄧亞萍回憶,這輩子她四次流淚,這是第一次。“身材太矮,這幾乎是致命的缺點,先天如此無法改變,因此當時很灰心,他的父親告訴她身材不行,就得從其他地方彌補,腳步必須靈活。”解決身材不高的惟一辦法,是步伐更快,進攻更加兇狠,防守更加頑強。在通向世界冠軍的路上,鄧亞萍用苦練,為她的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就在河南省隊拒絕鄧亞萍的尷尬時期,鄭州市新成立一個乒乓球市隊。球隊的教練李鳳朝,恰好是鄧大松在省隊時教過的隊員。無奈之中,鄧大松只好將女兒鄧亞萍送到了李鳳朝所在的鄭州市乒乓球隊。
一見到鄧亞萍,李鳳朝喜歡鄧亞萍身上那種爭強好勝的氣質。同樣,李鳳朝也承受著鄧亞萍個子太矮的壓力,將鄧亞萍收留在他的門下。日后,李鳳朝成為鄧亞萍乒乓生涯極為重要的啟蒙教練。
因為種種原因,剛剛成立的鄭州市隊,漂泊在風雨之中。為了生存,惟一的辦法就是出成績。鄧亞萍剛一進隊時就感受到了這種氛圍和要求。幾個月后,鄧亞萍的乒乓天賦就漸漸顯露了出來。連續3年獨攬了少年賽的單打冠軍后,鄧亞萍引起了河南省新任女隊總教練關毅的注意。1986年初,鄧亞萍被借調到了省隊。這次借調,成為鄧亞萍的乒乓生涯的重要轉折。
1986年4月份湖南懷化舉辦全國乒協杯比賽。這次比賽鄧亞萍和隊友合作為河南省拿到了團體冠軍。同年底,在鄭州市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上,鄧亞萍代表河南隊奪得團體和個人冠軍,這一年,她僅13歲。
辯證法救了鄧亞萍
矮個子的鄧亞萍以優異成績,被河南省隊認可了。然而,省隊畢竟不是這個天才少女最終的歸宿。1986年至1987年,讓鄧亞萍盡快進入國家隊,成為最讓教練李鳳朝牽腸掛肚的事情。
其實,13歲的鄧亞萍在全國錦標賽上力挫多名世界冠軍,奪得女單冠軍,早已引起國家隊教練員的注意,尤其看好鄧亞萍的是當時國家女隊的教練張燮林。
為鄧亞萍進隊的事,張燮林多次會議上專門提出過,并與各位教練多次溝通。當時整個教練班子爭論得很激烈,五人中有四人不看好鄧亞萍,原因還是個頭太矮,技術上沒有發展前途。
最后還是張燮林一個充滿辯證意味的玩笑“挽救”了鄧亞萍。張燮林說:“你們認為鄧的個子小是不利條件,也許這是她的優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看來很矮的球,她看來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殺進攻。”費盡周折,鄧亞萍終于進了國家隊,但還是多了一個條件,先進國家青年隊。
或許歷經了太多的挫折,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再次讓性格堅強的鄧亞萍流下眼淚。她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得了這么多冠軍,在我看來這是應該的,因為我知道我的個子不如別人,別人允許有失敗的機會,我沒有,我只能贏,我贏了還不一定能進國家隊,更別說輸了。所以我打球兇狠,那是逼出來的。”
事后有人評價鄧亞萍的球風:鄧的球風確實兇狠、霸道,不像是女孩子打出來的球。如果不喜歡她的打球風格,是因為不了解這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現在再回頭看看,那是一種王者之氣,不是狠氣、霸氣。輝煌生涯與缺憾之美“世界向你敞開了大門,因為你有了這把鑰匙。”這句話是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特意對鄧亞萍說的。
拼搏開創“鄧亞萍時代”
鄧亞萍從進入國青隊到進入國家隊,用了一年時間。一年之中,5次全國尖子選手比拼的隊內大循環比賽,鄧亞萍取得了4次第一,1次第二的優異成績。一年后,鄧亞萍終于進入國家隊。
訓練時,教練最常給鄧亞萍的指示不是“要練什么”,而是“要注意休息,別練過了”。有人做過統計,鄧亞萍平均每天加練40分鐘,一年就比別人多40天。實際上,鄧亞萍的訓練量要超過正常運動員很多。國家女乒主教練張燮林回憶,鄧亞萍每天練球,都要帶兩雙鞋,濕了一雙再換一雙。一筐200多個的訓練用球,鄧亞萍一天要打掉十幾筐,練一組球的腳步移動,相當于跑一次400米,鄧亞萍的一堂訓練課,相當于跑一次1萬米,這還沒算上數千次的揮拍動作。她經常因為訓練錯過吃飯的時間,很多時候,只能用方便面對付一下。
刻苦的訓練終于換來了豐厚的回報。1988年11月,歷經磨礪的鄧亞萍終于進入中國乒乓球隊。5個月后,在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16歲的鄧亞萍與喬紅合作,一舉奪取了她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女子雙打世界冠軍。
1990年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中國乒乓球女隊與韓國女隊爭奪女子團體金牌的鏖戰,成為國人對鄧亞萍最深刻的記憶。決賽中,17歲的鄧亞萍在成就自己中國女乒領軍人物地位的同時,她展示出的那種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也使她成為觀眾最喜愛的體育明星。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正處于年齡、運動成績的巔峰。作為中國隊的絕對主力,鄧亞萍無驚無險順利地拿到了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河南省為表彰她,分給她一套兩個單元的房子。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鄧亞萍卷土重來,又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那天,薩馬蘭奇特地來到現場觀看鄧亞萍比賽,并又一次給鄧亞萍發獎。這期間,鄧亞萍連續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鄧亞萍幾乎統領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媒體稱這個時期是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從不在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人生總是有遺憾的,無論多么輝煌的人生,遺憾都會占據其中的一個位置,以缺憾之美點綴人生。在鄧亞萍的運動生涯里,她拿過大大小小幾百個冠軍,但惟獨沒有拿過混合雙打的世界冠軍;她身經百戰斬獲無數榮譽,卻也有過世乒賽淚灑哥德堡、亞運會夢斷廣島的不能承受之痛;可以說,她的對手靈光一現的卓絕表現,成就了鄧亞萍人生中不多的幾處缺憾之美。
1991年41屆世乒賽的經歷對鄧亞萍來說是難忘的。在女團決賽上,鄧亞萍1∶2意外輸給了南北朝鮮聯隊的俞順福,中國隊痛失女團金牌。失掉女團金牌的中國隊在接下來的女單比賽中面臨更加嚴峻的局勢。
賽后,鄧亞萍自己一個人跑到訓練室單練發揮失常的反手發球,整整練了一個晚上。歷史給了她將功補過的機會,在單打16進8的對手,正好是團體決賽中失手的朝鮮選手俞順福,結果對手見到鄧亞萍的反手發球就發懵。單打比賽戰勝俞順福之后,鄧亞萍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決賽的對手是2年前在40屆世錦賽女單比賽中,將鄧亞萍擋在8強之外的朝鮮著名運動員李粉姬。
這場決賽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臨比賽現場觀看比賽。面對2年前的老對手,鄧亞萍氣勢如虹,在精神上徹底壓倒了對手。有人在評價這場決賽時說,李粉姬打出了速度,而鄧亞萍打出了超速度。在超速度中,鄧亞萍將兒時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奪取了世錦賽女子單打冠軍,也因為這場比賽,鄧亞萍跟薩馬蘭奇主席從此結下了一段奇緣。
在鄧亞萍輸球的字典里,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她不會第二次輸給同一個選手。外國選手中她只輸過三人:朝鮮的李粉姬、俞順福和瑞典的斯文森。但第二次和她們再相遇時,鄧亞萍都贏了回來。只有兩個人是例外,不是說沒有贏回來,是她沒有機會再次交手。一個是讓鄧亞萍沒能蟬聯三屆世界冠軍的原中國運動員井浚泓,一個是在日本廣島亞運會上的小山智麗,這個記錄在世界乒壇上鮮有。不在一個坑里跌倒第二次,鄧亞萍做到了。
博士:中國運動員的又一突破
1997年,由于受到嚴重傷病困擾,加上王楠等年輕球員已經成熟,24歲的鄧亞萍選擇了退役。除了在乒乓球運動上的突破,她還打算在學業上突破,攻讀博士,爭取成為中國學位最高的運動員。這一轉型,被譽為中國運動員最成功的轉型。
運動員不僅僅能運動
對運動員而言,人生能有一個高峰就不錯,高峰一過就面臨退役,二次擇業問題也隨之擺在眼前。在中國,因文化水平基礎不好,很多運動員退役以后不得不從事老本行———選擇當教練。而不服輸的鄧亞萍,決定另辟蹊徑,從運動員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我相信普通人能做的運動員也能做到。所以我選擇了另一條路。”鄧亞萍如是說:“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導師一開始對她沒有信心
1997年鄧亞萍告別了喜愛的乒壇。退役后,她邁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從5歲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10多歲入選到國家隊,一直到24歲退役,鄧亞萍幾乎沒有什么文化基礎,在清華這樣集中了眾多精英的著名學府里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但她用當年奪取世界冠軍的毅力和決心,在另一個領域開拓了被專家們稱為“第二個奇跡”的全新局面。1998年,在清華讀書的同時,她交叉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學習,時間至2001年。2002年底,鄧亞萍完成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的學習,并交上了《從小腳女人到奧運會冠軍》這一“中國研究”式的純英文碩士論文。這一論文,導師最終沒有改動一個字。也正是這時候,導師才透露了當年的擔憂:“收你時,不知你能不能完成。現在,你給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課。”
讀博是中國運動員的突破
2003年初,鄧亞萍回國,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幾乎同時,她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書,研究方向是“2008奧運會對當代中國的影響”,鄧亞萍的“中國研究”又得以繼續下去了。至此,鄧亞萍成為中國奧運冠軍中學歷最高的運動員。
鄧亞萍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在劍橋的導師彼德·紐倫是一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已經研究中國經濟30余年,深知2008年奧運會對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會有極高的經濟研究價值。導師特批她回國,邊工作,邊學習,“因為回國不僅能為祖國服務,也能為論文收集第一手珍貴材料”。
而國家體育總局袁偉民局長和書記李志堅同樣鼓勵鄧亞萍繼續學習。他們認為,這已經不是鄧亞萍個人的事,中國運動員讀到博士的不多,能拿到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的更少,鄧亞萍不僅在乒壇上,在學業上同樣是中國運動員的榜樣。
童年
童年的鄧亞萍,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他被關到了體校的門外。倔強的鄧亞萍沒有氣餒,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那時鄧亞萍只有七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她從不叫苦,不喊累!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皇天不負有心人,身高雖為150厘米的鄧亞萍,先后獲得了150余枚國內外乒乓球比賽獎章!
從小的理想就是站在世界最高的領獎臺。鄧亞萍做到了,她用她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好比大海,只有擁有理想的人才能把握好航船的方向,達到幸福的彼岸;人生猶如攀巖,只有擁有理想的人才能登上頂峰;人生恰似旅行,只有擁有理想的人才能達到心中的樂土。人生道路上充滿了許多困難,沒有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就不可能克服這些困難。理想決定了你的高度,想要更高就要懷著崇高的理想。
【鄧亞萍從丑小鴨到世界冠軍的故事】相關文章:
丑小鴨的故事改寫作文09-28
安徒生童話故事丑小鴨02-22
丑小鴨童話故事(精選20篇)10-30
安徒生童話故事《丑小鴨》10-30
安徒生童話故事:丑小鴨02-16
0到3歲的童話故事06-25
202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鄧亞萍04-16
丑小鴨故事續寫作文(精選37篇)10-20
關于丑小鴨童話故事作文(精選39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