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精選11篇)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稱作名流。知名人士;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下面小編帶來數學家歐拉的故事名人故事。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1
歐拉(L.Euler,1707.4.15-1783.9.18)是瑞士數學家。生于瑞士的巴塞爾(Basel),卒于彼得堡(Petepbypt)。父親保羅·歐拉是位牧師,喜歡數學,所以歐拉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熏陶。但父親卻執意讓他攻讀神學,以便將來接他的班。幸運的是,歐拉并沒有走父親為他安排的路。父親曾在巴塞爾大學上過學,與當時著名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8.6-1748.1.1)及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有幾分情誼。由于這種關系,歐拉結識了約翰的兩個兒子:擅長數學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爾(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這二人后來都成為數學家)。他倆經常給小歐拉講生動的數學故事和有趣的數學知識。這些都使歐拉受益匪淺。1720年,由約翰保舉,才13歲的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學生,而且約翰精心培育著聰明伶俐的歐拉。當約翰發現課堂上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歐拉的求知欲望時,就決定每周六下午單獨給他輔導、答題和授課。約翰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歐拉終于成長起來。他17歲的時候,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輕的碩士,并成為約翰的助手。在約翰的指導下,歐拉從一開始就選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研究的道路。1726年,19歲的歐拉由于撰寫了《論桅桿配置的船舶問題》而榮獲巴黎科學院的資金。這標志著歐拉的羽毛已豐滿,從此可以展翅飛翔。
歐拉的成長與他這段歷史是分不開的。當然,歐拉的成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驚人的記憶力!他能背誦前一百個質數的前十次冪,能背誦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史詩Aeneil,能背誦全部的數學公式。直至晚年,他還能復述年輕時的筆記的全部內容。高等數學的計算他可以用心算來完成。
盡管他的天賦很高,但如果沒有約翰的教育,結果也很難想象。由于約翰·伯努利以其豐富的閱歷和對數學發展狀況的深刻的了解,能給歐拉以重要的指點,使歐拉一開始就學習那些雖然難學卻十分必要的書,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段歷史對歐拉的影響極大,以至于歐拉成為大科學家之后仍不忘記育新人,這主要體現在編寫教科書和直接培養有才化的數學工作者,其中包括后來成為大數學家的拉格朗日(J.L.Lagrange,1736.1.25-1813.4.10)。
歐拉本人雖不是教師,但他對教學的影響超過任何人。他身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學者、教授,肩負著解決高深課題的重擔,但卻能無視"名流"的非議,熱心于數學的普及工作。他編寫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法》和《積分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自從1784年以后,初等微積分和高等微積分教科書基本上都抄襲歐拉的書,或者抄襲那些抄襲歐拉的書。歐拉在這方面與其它數學家如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牛頓(I.Newton,1643.1.4-1727.3.31)等都不同,他們所寫的書一是數量少,二是艱澀難明,別人很難讀懂。而歐拉的文字既輕松易懂,堪稱這方面的典范。他從來不壓縮字句,總是津津有味地把他那豐富的思想和廣泛的興趣寫得有聲有色。他用德、俄、英文發表過大量的通俗文章,還編寫過大量中小學教科書。他編寫的.初等代數和算術的教科書考慮細致,敘述有條有理。他用許多新的思想的敘述方法,使得這些書既嚴密又易于理解。歐拉最先把對數定義為乘方的逆運算,并且最先發現了對數是無窮多值的。他證明了任一非零實數R有無窮多個對數。歐拉使三角學成為一門系統的科學,他首先用比值來給出三角函數的定義,而在他以前是一直以線段的長作為定義的。歐拉的定義使三角學跳出只研究三角表這個圈子。歐拉對整個三角學作了分析性的研究。在這以前,每個公式僅從圖中推出,大部分以敘述表達。歐拉卻從最初幾個公式解析地推導出了全部三角公式,還獲得了許多新的公式。歐拉用a 、b 、c表示三角形的三條邊,用A、B、C表示第個邊所對的角,從而使敘述大大地簡化。歐拉得到的著名的公式:
又把三角函數與指數函聯結起來。
在普及教育和科研中,歐拉意識到符號的簡化和規則化既有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又有助于數學的發展,所以歐拉創立了許多新的符號。如用sin 、cos等表示三角函數,用e表示自然對數的底,用f(x)表示函數,用∑表示求和,用i表示虛數等。圓周率π雖然不是歐拉首創,但卻是經過歐拉的倡導才得以廣泛流行。而且,歐拉還把e 、π 、i統一在一個令人叫絕的關系式中。歐拉在研究級數時引入歐拉常數C,這是繼π 、e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數。
歐拉不但重視教育,而且重視人才。當時法國的拉格朗日只有19歲,而歐拉已48歲。拉格朗日與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歐拉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后來拉格朗日獲得成果,歐拉就壓下自己的論文,讓拉格朗日首先發表,使他一舉成名。
歐拉19歲大學畢業時,在瑞士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1727年春,在巴塞爾他試圖擔任空缺的教研室主任職務,但沒有成功。這時候,俄國的圣彼得堡科院剛建立不久,正在全國各地招聘科學家,廣泛地搜羅人才。已經應聘在彼得堡工作的丹爾·伯努利深知歐拉的才能,因此,他竭力聘請歐拉去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歐拉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由于丹尼爾的推薦,1727年,歐拉應邀到圣彼得堡做丹尼爾的助手。在圣彼得堡科學院,他順利地獲得了高等數學副教授的職位。1731年,又被委任領導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教研室的工作。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接替回瑞士的丹尼爾,成為數學教授及彼得堡科學院數學部的領導人。
在這期間,歐拉勤奮地工作,發表了大量優秀的數學論文,以及其它方面的論文、著作。
古典力學的基礎是牛頓奠定的,而歐拉則是其主要建筑師。1736年,歐拉出版了《力學,或解析地敘述運動的理論》,在這里他最早明確地提出質點或粒子的概念,最早研究質點沿任意一曲線運動時的速度,并在有關速度與加速度問題上應用矢量的概念。
同時,他創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研究和發展了彈性理論、振動理論以及材料力學。并且他把振動理論應用到音樂的理論中去,1739年,出版了一部音樂理論的著作。1738年,法國科學院設立了回答熱本質問題征文的獎金,歐拉的《論火》一文獲獎。在這篇文章中,歐拉把熱本質看成是分子的振動。
歐拉研究問題最鮮明的特點是:他把數學研究之手深入到自然與社會的深層。他不僅是位杰出的數學家,而且也是位理論聯系實際的巨匠,應用數學大師。他喜歡搞特定的具體問題,而不象現代某些數學家那樣,熱衰于搞一般理論。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2
歐拉是史上著名的,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的,他是一個被除了名的小。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鑲嵌上去的就夠了。”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么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么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學校。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么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編造出來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無事,他就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于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于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
父親不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后,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里感到非常。孩子比,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的大學生。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3
恩師難忘 .歐拉1707年4月15日生于瑞士的巴塞爾。父親是一位鄉村窮牧師,一心想讓聰穎的歐拉學習神學,以承父業。因此,父親從小就讓兒子讀圣經,作禱告,對兒子進行嚴格的宗教教育。而歐拉最喜愛的是數學,為了不使父親傷心,小歐拉常常等到父親熟睡后,再偷偷地起來做數學題,或者在數學書外面套一張圣經的書皮,以逃避父親的注意。
父命難違。1720年,13歲的歐拉還是按照父親的意愿,考入了瑞士的'一所名牌大學——巴塞爾大學學神學。當時,享譽世界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約翰貝努里(1667——1748)正在校執教。他除了講授數學基礎課外,還給少數高材生個別授課。約翰旁征博引、生動風趣、極富魅力的數學講座,吸引了許多外系學生來旁聽。歐拉是約翰教授的最忠實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最前一排,閃爍著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講。在約翰教授的影響下,歐拉對數學的興趣與日俱增。
慧眼識才。畢竟,歐拉當時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個子比一般學生矮一頭,大學生們誰也沒有把他放在眼里,更沒有引起約翰教授的注意。有一次,約翰在講課時,無意中提到一個當時數學家還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想到,這個瘦小的孩子課后交來了一份關于難題的解答,盡管還有不甚嚴謹之處,但構思非常精巧,論述恢弘大氣,約翰非常驚喜。他當即決定,每星期在家單獨為歐拉授課一次。歐拉在以后的自傳中回憶道:“我找到了一個把自己介紹給著名的約翰貝努里教授的機會。……他給了我許多更加寶貴的忠告,使我開始獨立地學習更困難的數學著作,盡我所能地去研究它們。如果我遇到什么困難和障礙,他允許我每星期六下午自由地去找他,他總是和藹地為我解答一切困難。……無疑,這是在數學學科上獲得及時成功的最好的方法。”歐拉的聰穎勤奮也深深地吸引了教授的兒子尼丹爾,兩人從此結為終身好友。
1722年,歐拉在巴塞爾大學獲學士學位。第二年,16歲的歐拉又獲哲學碩士學位,成為這所古老的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碩士。父親執意要歐拉放棄數學,把精力用在神學上。迷戀數學的歐拉既不肯放棄數學,又不愿公然違抗父親的意志。在這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時刻,約翰教授登門做說服工作。教授動情地對固執的父親說:“親愛的神甫,您知道我遇到過不少才氣洋溢的青年,但是要和您的兒子相比,他們都相形見絀。假如我的眼力不錯,他無疑是瑞士未來最了不起的數學家。為了數學,為了孩子,我請求您重新考慮您的決定。” 父親被打動了。歐拉當了約翰的助手。從此,歐拉和數學終身相伴。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4
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淵博的知識,無窮無盡的創作精力和空前豐富的著作,都是令人驚嘆不已的!他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半個多世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到今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從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復變函數的歐拉公式等等,數也數不清.他對數學分析的貢獻更獨具匠心,《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劃時代的代表作,當時數學家們稱他為"分析學的化身".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杰出的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占40%,幾何占18%,物理和力學占28%,天文學占11%,彈道學、航海學、建筑學等占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歐拉著作的驚人多產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他常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孩子在旁邊喧嘩.他那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使他在雙目失明以后, 也沒有停止對數學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間,他還口述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也是一個數學家,原希望小歐拉學神學,同時教他一點教學.由于小歐拉的才人和異常勤奮的精神,又受到約翰伯努利的賞識和特殊指導,當他在19歲時寫了一篇關于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的獎金后,他的父親就不再反對他攻讀數學了.
1725年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赴俄國,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了歐拉,這樣,在1727年5月17日歐拉來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
1735年,歐拉解決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這個問題經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決,而歐拉卻用自己發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后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后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斗,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并不限于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他的本領,歐拉的兩個學生把一個復雜的收斂級數的17項加起來,算到第50位數字,兩人相差一個單位,歐拉為了確定究竟誰對,用心算進行全部運算,最后把錯誤找了出來.歐拉在失明的17年中;還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問題和很多復雜的分析問題.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歐拉的大數學家,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
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59年10月2日歐拉在回信中盛稱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謙虛地壓下自己在這方面較不成熟的作品暫不發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發表和流傳,并贏得巨大的聲譽.他晚年的時候,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把他當作老師,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說過:"歐拉是我們的導師.
" 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于"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歐拉的一生,是為數學發展而奮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學道德,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歐拉還創設了許多數學符號,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Σ(1755年),f(x)(1734年)等.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5
歐拉出生在瑞士名城巴塞爾。他的爸爸是位神甫,酷愛數學,在爸爸的書房里,除了不多的神學書之外,滿滿當當的,全是數學書!從小歐拉略略懂事開始,這位熱愛數學的父親,只要有空,就會把兒子抱在大腿上,給他講各種有趣的數學故事。
聰明的小歐拉,當然也特別喜歡聽爸爸講數學故事了。你瞧,爸爸剛下班回家,他就拽住了爸爸的黑袍子,要聽故事。
“好的,”爸爸說,“今天,爸爸給你講個關于象棋的故事。從前,印度有個國王叫舍罕。他的大臣發明了象棋。一天,剛和大臣下了一盤象棋的國王,覺得象棋非常好玩,決定重賞大臣。‘國王,’大臣說,‘您只要賞賜給我一些麥子就行了。請在棋盤的.第一格里放1粒,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第四格里放16粒……以此類推,把64格棋盤放滿,就夠了!’‘你只要這點賞賜啊,’國王笑得喘不過氣來,立刻派人來放麥子。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棋盤的格子還沒放到一半,國庫內的麥子就搬光了。”
小歐拉睜大眼睛,出神地望著爸爸,過了好一會兒才問道:“這,怎么可能呢?”
爸爸撫摸著小歐拉的頭,說:“孩子,你還不懂,這就是數學上的冪級數。如果把棋盤64格全放滿麥粒的話,這些麥子得有18000億噸。”
“18000億噸,那是多少啊?”小歐拉鬧不明白。
“哦,這樣跟你說吧,假設當時印度全年小麥的生產量是100萬噸的話,要生產這么多的小麥,要用一百八十萬年才行。”
“我的天哪!”小歐拉驚呼起來,“原來,小小的棋盤里,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數學問題!”
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小歐拉的心靈,從此,一顆熱愛數學的種子在小歐拉的心靈深處種下了。
一轉眼,歐拉該上學了。他被送到巴塞爾文科學校學習。學校里數學課很少,這可急壞了熱愛數學的歐拉。每天一回家,他就鉆進爸爸的書房,找些數學書讀讀。一天,他取下來的是德國數學家魯道爾夫的《代數學》。讀了幾頁,小歐拉就被深深吸引了,他邊讀邊思考,很快弄懂了那幾頁的知識,還試著做了幾道練習題。
爸爸回來后,小歐拉把做的題目拿給爸爸看。“啊,你做得不錯!”爸爸邊看邊點頭。
爸爸的夸獎大大地激勵了歐拉。他把《代數學》帶到學校,一有空就自學。遇到問題時,他總是做好符號,去問老師或者爸爸。他越學越深,到后來,有些問題連大人都答不上來了。
不久,歐拉打聽到當地有一位學識淵博的數學家,名叫約翰?伯克哈特。于是,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他敲開了伯克哈特的門。伯克哈特見小歐拉手捧《代數學》,大為吃驚,忙問:“這本書,你能讀得懂?”
歐拉點點頭,隨即又搖搖頭,說:“能懂一些,不過還有許多問題想請教您呢!”
伯克哈特不敢相信。他翻開書指著一道代數題,讓歐拉來解答。歐拉看了一眼,立刻拿起筆在紙上飛快地演算著。不一會兒,答案便算出來了。
伯克哈特驚喜萬分,他拉著歐拉的手,連聲說:“天才!天才!”
從此,伯克哈特收下了這位還在讀小學的“弟子”,他不但耐心地解答歐拉的每一個問題,而且還旁征博引地給歐拉講述了許多代數學知識。在伯克哈特的指點下,讀小學的歐拉不僅自學完了《代數學》,還學習了伯克哈特推薦的其它數學書。
在名師的指點下,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學,13歲的歐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著名的巴塞爾大學。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6
寒假里,我讀了一篇關于歐拉的故事: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只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么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么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么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還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后來,經過大數學家伯努利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才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讀了文章,我懂得了:學習數學要多學多問,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7
瑞士著名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1707~1783)一生諸多磨難,但他為后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著作,成為18世紀科學界最為杰出的人物之一。
年輕時的歐拉,可以說是才華橫溢,學業一帆風順。1720年,年僅13歲的歐拉成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學生,15歲獲學士學位,17歲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碩士。經丹尼爾·伯努利推薦,1727年,歐拉到俄國圣彼得堡科學院工作,1731年成為物理學教授,接替了圣彼得堡科學院的領導工作。正當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年僅28歲的歐拉,因大量寫作造成眼疾,右眼失明。即便如此,歐拉在俄國的14年中,在分析學、數論和力學方面,仍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解決了許多地圖學、造船業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1741年,歐拉應腓特烈大帝的邀請,成為柏林科學院院士,并擔任物理數學所所長,時間長達25年。在這段日子里,歐拉發表了一系列著作,解決了眾多科學上的難題,如包含了三體問題的較完整的月球運動理論等等。1766年,應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請,歐拉返回俄國。不幸的是,幾年之后一場重病奪去了他的左眼,使他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接踵而來的是一場大火,吞噬了歐拉的大量書稿和藏書。他被仆人冒死從火海中救出來,總算逃脫了一場劫難。面對一系列飛來橫禍,歐拉沒有悲觀失望,他憑著超人的記憶和天才的.心算技巧,通過與助手討論、口授等方式,在全盲的最后17年中,完成了400多篇論文和幾部專著。這一時期的科學著作,幾乎占了他一生著作的一半。關于月球運動的第二種理論,就是他在失明之后的又一功績,是靠艱巨的心算完成的。
在歐拉不平凡的一生中,為后人留下了886件科學論文和書籍,內容極其廣泛,在許多方面都有重大的開創性的貢獻。據統計,他的科學著述中,分析、代數、數論占40%,幾何占18%,物理和力學占28%,天文學占11%,彈道學、航海學、建筑學等約占3%。圣彼得堡科學院花了47年時間整理他的著作。瑞士著名數學家埃米爾·費爾曼認為歐拉的聲望,“堪與大科學家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齊名。”
歐拉不僅給后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科學遺產,他獻身科學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為后人樹立了光輝典范。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8
歐拉,它是一只獵狗,它喜歡和同伴們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追逐,可是,那對于如今的它來說,已經成為了奢望。是的,他已經老了,跑的已經不如那些年輕的獵狗了,即使主人肯一直養它,它也會感到屈辱!但是它,要在臨死前做最后一件事!
“貝瑞,我們在臨死前完成我們的愿望吧。”歐拉靜靜地看著它面前的狗叫了幾聲,貝瑞也回了幾聲,“汪汪。”這一天終于要來到了,我們走吧。
兩只狗對著夕陽跑著,他們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有著共同的仇人,他們要在臨死前去報仇。“貝瑞,它的巢穴就在前面,小心點兒。”歐拉警告著貝瑞,貝瑞輕吼幾聲以示回應。歐拉跑在前面探路,它進入了那個生物的洞穴,"汪——”歐拉撕心裂肺的聲音從洞中傳來,貝瑞眼睛里露出野獸的'鋒芒,它不顧一切的沖了進去。“汪——”從洞穴中走出來一只大黑熊,那只熊約莫兩米高,嘴里正叼著歐拉,貝瑞感覺自己的心在跳,那心跳很急,直壓得它喘不過氣來。貝瑞往后推了推,然后后蹄猛的一蹬,爬上了熊的腦袋,那熊將嘴中的歐拉狠狠地拋下,抬起熊掌往貝瑞身上壓去。歐拉已經奄奄一息了,軟弱無力的耷拉著身體,貝瑞慌忙一躲,將爪子緊緊扣在了熊的后背,一只手固定住,一只手不斷地往熊身上攀著,嘴里也緊緊叼著熊身上厚厚的皮毛。熊不斷的甩著身子,企圖把貝瑞從身上弄下去,奈何,貝瑞抓得太緊了,熊只好放棄攻略,將熊掌拍在自己的身上,貝瑞現在處地艱難,動彈不得,只能微微擺動身體,一不留神,便被熊拍了個正著,貝瑞狗嘴里吐出一口血,貝瑞的爪子微微松了松,但還是緊緊抓著熊。熊瞅準了機會,又拍了貝瑞一掌,貝瑞這回拼了般的又爬上了熊的腦袋,貝瑞抬起手掌,無力的手突然振作了精神看,熊狠狠地吼了一聲,仿佛林子都被震了起來,歐拉這會兒也回過神來,“汪——”歐拉把熊的注意力引了過來,貝瑞一口咬在了熊的頭上,直刺眼睛,他們老了,可牙還沒有老化。熊把貝瑞狠狠地摔了下來,大聲叫著向林子更深處跑去。貝瑞和歐拉對視一眼,眼里透著默契。
二狗緊緊地追在熊的后面,貝瑞嘴里還叼著一顆眼珠。
……
“老丁,貝瑞和歐拉回來啦!還帶著一只熊的尸體!”老丁的鄰居興沖沖的吼著,老丁一愣,趕忙扔掉了手里的旱煙,跑了出去。只見歐拉和貝瑞嘴里拖著熊的尸體,迎著余暉,一步步的走了回來。
歐瑞和貝拉放下熊的尸體,“歐瑞,我們報仇了。”貝拉眼里有著滿足,歐瑞眼里露出一滴晶瑩的淚,深情的看了一眼它們的主人,然后,緩緩的倒了下去……
歐瑞和貝拉它們被埋在了草原的英雄冢里,老丁守在它們墳墓前,一口口的抽著煙,不斷地撫摸著歐瑞和貝拉的照片,當年,他的兒子被熊吃了,因為他和兩只獵狗把那頭熊的兒子咬死了,所以,那頭熊來復仇,這是老丁理虧,所以他沒有再管這件事。可是貝瑞和歐拉不一樣,是它們咬死了那頭小熊。狗也有報復心理,所以,它們要報仇。
這就是歐拉和貝瑞的故事。它們是英雄狗。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9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中老師提到了一個讓我們陌生的名字歐拉。對于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平時又不愛讀書的我來說,他是陌生的,遙遠的。但是,我還是保持著對故事的好奇和老師講故事的用意認真聽老師講。
老師動情的講了歐拉的生平,他的著作,他的遭遇。慢慢的他的.故事感染了我。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因為星星的多少懷疑上帝而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歐拉就這樣離開了學校。
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我覺得歐拉太了不起了!歐拉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10
歐拉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他在數學史上留下了許多重要的貢獻,涉及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多個領域。然而,童年時代的歐拉卻并不受老師歡迎,他經常惹得老師生氣,是學校里出了名的“壞孩子”。
小歐拉在一所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天向老師詢問:“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星呢?”老師沉思片刻后回答說:“孩子,天上的星星數目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星星猶如上帝的寶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偉大和奇妙。”歐拉聽后心中豁然開朗,對星星的奧秘有了更深的理解。
宇宙如此浩瀚,星空如此高遠,星星是如何被安放在天幕上的呢?是上帝親手將它們一顆一顆鑲嵌其中,還是由神秘力量完成的.?星星的數量究竟有多少,上帝是否會記得每一顆星星的存在呢?或許這是上帝留給人類的謎題,讓我們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感受神秘與奇跡。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臉上泛起一抹紅暈,不知如何回答。老師的內心涌起一股無名火,不僅因為一個剛剛上學的孩子向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讓老師難堪,更重要的是,老師將上帝視為至高無上。小歐拉竟然質疑上帝為何不記得星星的數目,暗示對全能的上帝產生了懷疑。在老師的心中,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在歐拉的時代,對于上帝的信仰是不容置疑的,人們被教條束縛,不允許有異議。小歐拉因為與教義不一致而被迫離開學校返回家中。然而,小歐拉心中的上帝形象逐漸破滅。他開始懷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為何祂連天上的星星都無法記住?他開始思考,上帝是否是一個專橫的存在,連提出疑問都被視為罪過?或許,上帝只是某些人虛構出來的神話,根本不存在于現實之中。
回家后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數量逐漸增加,已經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顯得有些擁擠,于是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更大的羊圈。他測量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計算出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只羊需要6平方米的空間。然而,他發現他的籬笆材料只夠圍成100米的籬笆,不夠圍出原計劃的羊圈。如果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周長將是110米。父親陷入了困境,要么再添購10米長的材料,要么縮小羊圈的面積,但那樣每只羊的空間就會小于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于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看到父親同意后,興奮地跑到準備建造的羊圈旁邊。他決定將原本40米長的邊縮短到25米,父親有些著急地問:"這樣會太小了吧?"小歐拉沒有回答,而是跑到另一邊,將原本15米長的邊延長了10米,使得羊圈成為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小歐拉自信地對父親說:"現在籬笆長度和面積都剛剛好了。"
父親按照小明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剛剛好,既不多也不少,用得剛剛好。羊圈的面積也正合適,甚至稍微大了一點。父親心滿意足,感到非常開心。孩子聰明伶俐,想事情又周到,將來一定前途無量。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 11
高斯是一位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天才科學家,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計算能力。據說,他三歲時就已經能夠自己學會計算,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竟然發現了父親的錯誤并及時糾正過來。這個小小的舉動讓他的天賦開始逐漸展現出來。
他在成年后成為了當代最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的研究成果在物理學的電磁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電磁學中的一個單位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數學界尊稱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熱愛教育的人,雖然來自城里,但對鄉村孩子充滿了耐心和關愛。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潛力,不分貧富,不分聰愚。他愿意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引導他們探索知識的樂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他的教導下,孩子們漸漸喜歡上了學習,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這一天,數學老師的心情有些低落。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沉重的表情,心里也跟著感到壓抑,似乎又要面臨老師的責罰了。
請你們今天幫我計算一下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總和。誰算不出來,就要被罰站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說完這句話,便靜靜地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起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算盤開始計算:“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四加三等于七……”一些小朋友算到一個數后就將算盤上的結果清零,再繼續算下去,數值越來越大,有些小朋友額頭上滲出了汗珠,有些小朋友的手心也開始出汗。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生氣地訓斥這個8歲的小鬼,但當他看到黑板上整整齊齊寫著5050這個數字時,他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曾經計算過,得到的結果也是5050。這個小鬼是怎么這么快就得到這個數字的呢?
高斯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用來計算級數1+2+3+...+n,這個方法在古希臘和中國古代就已經存在。高斯的發現讓老師感到慚愧,意識到自己之前目中無人,輕視貧困家庭孩子的觀念是錯誤的。從此以后,老師開始認真對待教學工作,經常從城里購買數學書籍自我學習,并分享給高斯。在老師的鼓勵下,高斯開始在數學領域進行重要的研究。
【數學家歐拉的故事】相關文章:
歐拉智改羊圈的名人勵志故事08-12
數學名人故事:小歐拉智改羊圈02-09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04-03
華羅庚成數學家的故事08-15
數學家名人故事:伽利略08-06
有關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11-14
中國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07-18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通用6篇)07-08
華羅庚數學家的小故事(精選10篇)03-06
陳景潤現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