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作文錦集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的故事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1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40歲。在這非常激動和幸福的時刻,他做出了一個極其莊重而神圣的決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學院:“我要用中文在頒獎典禮上發言。”瑞典皇家科學院積極、友好的表示歡迎。同時,瑞典皇家科學院又不無擔心:“誰來做翻譯?”丁肇中回答:“我自己做翻譯。”
這一消息見報之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可是,美國駐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滿地說:“我們美國和中國關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對的。”但面對指責,他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在那次頒獎典禮上,丁肇中在致辭時又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它使這個金色大廳里回蕩起有史以來從未使用過的一種語言——中文。他說:“就是因為在頒獎典禮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
提示
母語是文化之根,說母語是一種文化認同,是向祖先敬禮;熱愛母語就是愛我們自己。不忘本。懂得感恩。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2
秦海璐9歲時,因為爸媽下海經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進全托京劇戲校。
戲校苦哇。為了出一個“苗子”,基本采用“打為主,吼為輔”的訓練方式。尤其秦海璐學的刀馬旦——唱、念、做、打、舞、翻,樣樣得練好。承受的苦、累、痛,難以忍受,無法形容。
別的孩子周末,回家偎在父母懷里、撒嬌、盡享呵護。秦海璐像只被遺棄的小鳥“無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幾個月沒空來看她。她心里漲滿了委屈,用淚水抵抗、發泄。可是哭完了,沒人心疼,一切還得照舊。于是,開始擰巴、較勁兒,玩命練功,老師讓停也不停。就這樣,將近7年的戲校生活,練就了她極強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諳:在這個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歲,秦海璐戲校畢業,進入北京中戲。身處姹紫嫣紅,俊男美女之中,長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沒壓力。“因為7年的苦,都熬過來了,這算得了什么呢?”何況,她堅定的、唯一的目標:拿張大學文憑,回家做白領,找一個好老公。班里的同學,有的想家想得淚汪汪,有的因拍廣告、演戲,找不著感覺痛苦而哭。她沒心沒肺,悠哉淡定,兀自打發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學校認定她是“能演戲的幾個里最會演戲的一個”,讓她參加電影《榴蓮飄飄》的拍攝,她不干。“不想拍電影,只想當白領。”班主任“激將”說,你如果不試試,拿了中戲文憑就去當白領。人家會說,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們兒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說干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這一“觸電”,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兩個大獎。
都以為她會“乘風而上”,她卻躲貓貓般匿跡三年,圓她的白領夢去了。輿論嘩然,有說她自覺長相對不住觀眾,改行了,有說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論,隱退了……各種“浮云”,她全然不顧,我行我素,心里竊笑:姐用實力證明過了,姐行!姐很行!你們愛咋說咋說。與姐無關。
然而,做演員是她命定的天職和強項,兜兜轉轉幾年,她還是被“旋”進演藝圈,且不急不躁,憑著豐厚的底蘊和扎實的功底,聲名鵲起,成為觀眾喜愛、褒贊和欣賞的實力派演員。
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里,12個走馬燈似的相親女,唯獨她演的那個,讓人印象深刻。媒體問她緣由,她說,喜劇也得認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討好、甚至胳肢觀眾,但也不能一水順的認真。除了感覺,還得動腦子。掌握好發力點,收放自如。這是從小在戲臺上的基礎和累積。在舞臺上,射燈跟著你轉,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節奏。開始,鑼鼓點控制你,等你一點點有了節奏感之后,鑼鼓點開始跟著你。這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是一個演員成長、磨煉、積淀、成熟的過程。所以,吃的苦,永遠是人生的基礎。非但演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綜觀演藝界,學戲出來的跟沒有學過戲而當紅的,截然不同。”學戲出來的,特別扎實,特別沉穩,不浮躁,懂得收斂低調。譬如何賽飛、徐帆、袁泉,不論生活、演戲,工作,還是為人處世,特樸實嚴謹,很少會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兒。因為,京劇傳統的優良風格和謙謹意識,隨著那些“苦”,日積月累,浸潤到骨髓里去了,約束規范著人的言行、修為。
秦海璐出演話劇《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四川媒體評論她:“身材苗條,知性嫵媚……”她莞爾:這都是“他們”對我的評價。跟我沒關系。在我這個小小的圈子里,也許我有那么點兒知性。但出了這個圈子,比我有學問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別當回事兒。
多年來,她堅守原則:“演員是個‘感知’很強的職業。來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從一個劇組到另一個劇組,我不干!”這就是她的基礎,風格、底蘊。作文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3
20xx年10月27日,盧拉當選為巴西第四十任總統。這位工人出身的勞工黨候選人,3歲在街上擦皮鞋、12歲到洗染店當學徒、14歲進廠做工,只讀過5年小學。在21世紀,能以如此卑微的身份登上總統寶座,是非常罕見的。許多傳記作家都想揭開盧拉的成功之謎。
前不久,盧拉總統前往一個名叫卡巴的小鎮視察。該鎮的小學請他帶領學生上一節早讀課,盧拉總統欣然同意。
盧拉總統領讀的是一篇題為《我的第一任老師》的課文。讀完后,一位同學怯怯地問了這么一個問題:“大胡子總統,您的第一任老師是誰?”
盧拉總統深思了片刻,在課堂上簡短地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也是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我放學回家,在準備開門的時候,鑰匙找不到了。當時我的爸爸在貝倫碼頭,媽媽去了一個叫蒂若卡的地方,他們星期天才能回來。怎么辦呢?于是我轉到房子的后面,想從窗戶里爬進去,可是窗子是從里面關死的,不砸壞玻璃就無法進去。就在我準備爬上房頂從天窗里跳進去的時候,鄰居博爾巴先生看到了我。“你想干什么,小伙子?”他問。
“我的鑰匙丟了,我無法從門里進去了。”我說。
“你就不能想點辦法嗎?”他說。
“我已經想盡了所有的辦法。”我回答。“不會吧?”他說,“你沒有想盡所有的辦法,至少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鑰匙,把門給打開了。當時,我一下愣住了。原來,我媽媽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鑰匙。
你如果問我,誰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我認為是博爾巴先生。
盧拉總統和同學們告別了,這個故事從此也就傳開了。當這個故事傳遍整個世界時,也許不會再有人對一個只有小學文化但善于以生活為師的人當選為總統感到驚奇。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4
在人們的印象中,名人都是非常自信的,如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其實不然,許多名人早期都曾經自卑過,或很長時間在自卑的泥潭中掙扎。
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年輕時曾非常自卑。他從一個北方小鎮考進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鄰桌的女同學問他:"你從哪里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里,出生于小城鎮,就意味著沒見過世面。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女同學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占據著他的心靈,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識地戴上一個大墨鏡,以掩飾自己的自卑。
著名歌星王菲說,她也曾自卑過,因為她覺得自己不聰明,18歲時勉強考上一個不出名的大學,沒有去上,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正經學歷。她覺得自己沒有毅力,減肥通常不超過一周就打退堂鼓,明知抽煙不好,卻總也戒不掉。她覺得自己不擅長交際,尤其不會講話,不善于和媒體溝通,因此總給人耍大牌的感覺。
德國天才哲學家尼采出生于一個牧師之家,自幼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纖弱的身體使他總是有一種自卑感。他曾狂熱地追求過一個美麗的姑娘,但因為表達感情時太笨拙,最終沒有成功,這使他更加自卑。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尋一種強有力的人生哲學,來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
但是,后來他們都大獲成功了。白巖松成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
因為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地走出自卑,超越自卑,戰勝自卑,因為自卑而產生的壓力和動力使他們比別人更努力,更發奮,付出更多,也收獲更多。所以,曾經有過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5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不欺。這一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提示
人無信則不立,法無信則不行,過無信則不興。要講誠信。
【名人的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作文10-17
名人故事的作文09-04
名人故事作文09-03
名人故事作文01-11
名人故事作文09-22
名人故事作文09-26
名人的故事作文07-19
名人故事作文11-27
名人故事作文06-18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