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苦學成材的故事
導語:范仲淹,中國北宋文學家。1015年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進士;1043年呈上新政綱領《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1046年創作了個人代表作《岳陽樓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故事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范仲淹苦學成材的故事
【人物介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人物故事】
范仲淹本來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范贊時任吳越國秘書監。父親范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著家境的衰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說,中進士后恢復本姓。范仲淹小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來吃,這樣苦學了三年。后來,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難過,哭著辭別了母親,到南都(今屬商邱)學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脫衣服睡過覺。由于范仲淹勤奮學習,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后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處分。后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陜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里提出,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千多年來,這句話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斗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人民“哭之如父。”
【范仲淹苦學成材的故事】相關文章:
赫胥黎自學成材的故事08-15
關于范仲淹的歷史故事03-29
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12-13
刻苦學習的歷史故事10-29
蘇秦刻苦學習的故事08-14
《范仲淹的故事》讀書筆記07-27
關于范仲淹的兩則故事03-29
范仲淹教子廉潔戒奢的故事05-15
名人故事:范仲淹刻苦讀書11-20